•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蘇州名園舊影

      2023-12-07 02:26:22姜晉
      秀江南 2023年10期
      關鍵詞:滄浪亭留園虎丘

      姜晉

      蘇州私家園林自古聞名。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蘇州城的西南郊野建造了頗具規(guī)模的姑蘇臺,蘇州最早的皇家花園由此誕生。光陰流轉,蘇州私家園林營造之風綿延不絕,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清時期。蘇州現存的園林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歷史時期的造園典范,其典型園林分別是宋代的滄浪亭、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和清代的留園等。

      明清時期的蘇州園林是什么模樣,除了一些畫家畫中所繪的部分景色外,能逼真地展現園林景象的只有老照片了。不過,照相術發(fā)明至今才一百多年時間,真正能攝入老照片的蘇州清末私家園林風貌還是比較少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蘇州園林當時較為封閉。

      說起蘇州最早的園囿,那是在靈巖山西邊的西花園內。據相關資料記載,春秋后期,吳王夫差在山巔建造的園囿“館娃宮”是世界上最早的山上園林,至今存有吳王井、響屟廊、浣花池、玩月池、西施洞、宮墻、琴臺、思鄉(xiāng)巖、石射棚等遺跡。山上西部的遺址花園俗稱山頂花園,即館娃宮遺址花園。

      我收藏了數枚百年前的靈巖山及花園舊影明信片。其中,有一枚吳王井的舊影照片系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所攝。從照片上看,吳王井遺跡保存尚且完整,至今人們在靈巖山的山頂花園中仍可看到吳王井百年前照片上所示的模樣。

      一張展示宋代園林滄浪亭外景的清代照片令人遐想?!皾M園春色關不住”,這張攝于1900年左右的滄浪亭照片突出了滄浪亭最撩人襟懷的景致—滄浪之水。北宋文人蘇舜欽遭貶流寓吳中,見孫氏遺址高爽靜僻、野水縈回,遂以四萬錢購得,并在北倚筑亭,有感于《孟子》一書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歌,名“滄浪亭”。園中亭聯以歐陽修對吟的聯句“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為歷代所重,傳誦不衰。滄浪亭前回廊高低蜿蜒、升降曲折,臨水廊崖山石嶙峋,與浩闊的水面形成一種凌天地之茫然的氣象。可以想象,在一個月明風清之夜,月色銀輝灑向滄浪之水,回廊空山間似聞得悠然清簫,此時的滄浪亭和這片滄浪之水便成了縹緲仙境。清代文士沈三白借得這片情景交融的滄浪之水,寫就了人世歡情與感慨交織的《浮生六記》。在這張清末滄浪亭的舊照上,園亭前的清池中尚有一木建構小浮橋橫跨南北,頗得江南水鄉(xiāng)風韻,但如今已毀失。

      蘇州獅子林是元代風格的園林建構。據史書記載,元至正二年(1342年),高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在吳門“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維則之師中峰大師倡道于天目山獅子巖,故名獅子林。元明之際,經書畫家朱德潤、倪瓚等人繪景品題,從此聲名遠揚,成為江南勝地。一張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的獅子林舊照上所攝的是獅子林園西池中的一景。獅子林素以峰石假山著稱,主要的假山群集中在園東側,那里山石疊嶂,綿延盤亙近二畝,約占全園面積的七分之一,有九徑十一洞,分上、中、下三層。洞壑婉轉盤旋,山道高下曲折,晚清著名文人俞樾曾感嘆其“五復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此舊照雖攝得池中一景,未能將鏡頭涉及園東側令人嘆為觀止的假山之勝,但仍能使人感受到獅子林假山綿延錯落的氣氛和此園以假山湖石施展手腳的造園特色。

      另一張攝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的蘇州獅子林舊影照片明信片,展現了近百年前獅子林池中石舫的風姿。這座石舫位于園內水池的西北角,是民國初年園主貝潤生所建,有中、后艙,分高、低兩層,四周裝有86扇鑲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石舫坐落于池水中,舫首有一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連,人們可通過小石板橋來往于石舫及岸邊游覽觀景。

      明清兩代,蘇州手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造園之風興盛。清代的蘇州園林與當今的園林相比少了點修飾之美,多了些清雅質樸和蕭疏之感。蘇州留園曾是明萬歷年間太仆寺少卿徐太時罷官歸田而筑的一個園子,有東、西兩園,植雜蒔花竹,疊奇石云峰,清峻可人。聞名于世的太湖巨石“冠云峰”“瑞云峰”就是園中的寶物。清代中晚期,蘇州官宦劉恕、盛康曾先后購得此園并擴建加筑,留園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蘇州園林過去是私家的,雖然清靜,但這一方對外界閉鎖的小園終究還是要敞開它那關不住的風光的?!靶∨钊R”是園中景致的精華部分,現今存世的百年老照片中展現它的最多,其中就有一張清代末年的著色明信片式老照片。這張照片上的景致雖系初冬時節(jié)所攝,但留園古木交柯的繁枝仍參天伸展,似顯現著古園不滅的蓊郁綠意。古人認為造園最基本的手法是疊山理水,這不假。所謂“假山假水勝似真山真水”,就是這個理兒。但不管是造園還是建樓添屋,人若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綠化,所以古人造園總不會輕視種花植樹。

      留園的樹木從建園開始就受園主重視,其品種、品位等都十分講究,以致后來這些綠意蓊郁的參天大樹一代代生生不息、枝繁葉茂,這“天然氧吧”給園子帶來了無限生機,也給園里人一方享不盡的桃源天地。舊照上“小蓬萊”處的紫藤廊橋貼著荷池曲折蜿蜒,從舊影上看還是木制的,雅樸之氣撲面而來。歲月滄桑,這紫藤廊橋如今已是水泥砌筑的了。當時的留園屬私家園宅,“小蓬萊”四周偶有一二家眷閑庭信步、觀景賞石,煞是悠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這座木制曲橋尚且保存完好,紫色的藤花也遍布于藤廊之上,開得蓊郁濃艷。另有一張老照片也留下了它當時的倩影,只不過是曲橋上正在閑賞園景的幾位女子中出現了園主的孫女盛冠云女士。由此可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蘇州留園仍是園主盛宣懷的私宅。還有一張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蘇州精養(yǎng)軒旅社發(fā)行的蘇州留園“小蓬萊”明信片式老照片,和上面那張清代發(fā)行的著色明信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張舊照正面展示了留園“小蓬萊”的景色和建筑?!靶∨钊R”長廊中有一穿長衫的中年人倚欄眺望園景,木結構的藤廊依舊花木蓊郁,展現了園中花草古木不衰的氣象。當時留園仍是私家園宅,園主對自己這座家園惜之有加,視若一處世外桃源,所植花木和建造的廳堂樓榭無一不給予精心維護,故而自清末至民國的一段較長時期內,留園的景致和氣象依舊風光無限,從這幾張舊影上可見一斑。

      拙政園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qū),體現了江南地區(qū)傳統民居典型的多進格局。

      自明代進士王獻臣初建拙政園后,經歷代諸多園主更替擴建,蔚成大觀。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李鴻章率淮軍占領蘇州后,將拙政園西面汪碩甫宅的忠王府作為自己的江蘇巡撫行署,他在信中如此說道:“忠王府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園三四所,戲臺兩三座,平生所未見之境也?!比绱嗽u價,拙政園的魅力可見一斑。

      在我收藏的諸多蘇州園林舊影明信片中,拙政園的景致非常少見,僅有兩枚,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這兩枚下注“蘇州精養(yǎng)軒發(fā)行”文字的明信片,發(fā)行時間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是由一個日本人開設在蘇州的旅社兼觀光機構印制發(fā)行的,其中一枚標注“李鴻章別墅”字樣的明信片展現了拙政園中部遠香堂的全貌,另一枚展現了拙政園中部最經典的香洲園景。

      我對這枚標注“李鴻章別墅”字樣的明信片特別感興趣。過去印制園林名勝等明信片,一般圖下不會明確標注某某人住的別墅字樣,展現拙政園或留園等園內建筑最多標注這座建筑的名字,諸如某某樓榭、某某亭軒等。但這枚明信片將拙政園這座本來名為“遠香堂”的建筑標注為“李鴻章別墅”,是想告知后人拍攝者經考證得知清同治年間李鴻章大人曾在此居住過,還是整個拙政園曾經就是李鴻章的別墅區(qū)?

      確實,李鴻章在蘇州時曾將拙政園西面汪碩甫宅的忠王府作為自己的江蘇巡撫行署,那緊鄰忠王府的拙政園也有可能曾一度成為李鴻章的私人園宅。我曾尋查了諸多拙政園相關史料,暫時未能查到李鴻章住進園內的詳細記載,但這并不能否定拙政園與李鴻章無關。說到蘇州拙政園的遠香堂,也是該園中部的一個主體建筑。這是清代乾隆時期造園師在原若墅堂舊址上建成的一座四面廳式廳堂建筑?,F在看來,該堂的青石屋基應該是當時的原物。遠香堂北面是臨水而筑的門面,堂北的建筑平臺十分寬敞,每至夏日,荷花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之佳境。遠香堂也因此而得名。

      從這枚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蘇州精養(yǎng)軒印制的拙政園遠香堂(李鴻章別墅)明信片來看,園景中的建筑保存完好,寬敞偉岸,如果當年李鴻章的確在此居住,閑暇之日賞荷觀景,香遠溢清,豈不是一段難忘的愜意人生。

      另一枚同年代的拙政園中部香洲園景明信片,鏡頭集中了園中部見山樓、荷風四面亭與船舫香洲三位一體的絕佳景致。左前側的香洲、右前部的荷風四面亭、后面北部的見山樓遠近高低,層次分明。攝影者可能是站在南部池中的小飛虹水廊中向北取景攝制的。這個景致可以說是拙政園出彩的畫面,亭臺樓閣諸多建筑與山石水池錯落有致地分布其間,再加上園中一些植物的點綴,雖說當時正值初冬季節(jié),但整體風貌尚存。即使到了今天,我們再看其相同照片展現出的此類精致,依然沒有多大的變化,仍舊保持著園子原先的格局布置。不管怎么說,這兩枚十分難得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的拙政園中部園景照片,讓人們看到了當時拙政園的基本狀態(tài)和容顏。

      聞名遐邇的虎丘是蘇州最知名的風景名勝地。確實,虎丘以丘壑雄奇、林泉清幽見勝,被世人譽為“吳中第一名勝”。唐宋以降,虎丘山塘日益繁華,成為名聞天下的游覽勝地。

      我收藏了一枚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十分罕見的虎丘照相版老明信片。這枚明信片之所以珍罕,是因為圖上展現了當初英國水兵集體騎著驢、馬游覽蘇州名勝虎丘山的情景。

      我根據這張收藏的珍罕明信片四處尋覓相關史料,后來終于有幸獲悉蘇州電視臺曾播出的一條電視新聞,新聞的內容大意是:這里,本臺播放一段有意思的舊時影像,根據影像中的英文版原始片頭,這段動態(tài)影像用膠片拍攝于1926年11月,拍攝者名叫杰克,雖然只有1分15秒,但內容豐富,拍攝了一大群英國海軍士兵游覽西園放生池和虎丘的情景,還包括士兵從虎丘山門進出、在驢夫、馬夫的牽引下騎著驢、馬奔跑以及虎丘塔的特寫等,他們還把虎丘塔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這段最早展現外國軍人騎驢、馬游玩虎丘和西園等地的視頻是有人在一個英國網站上發(fā)現的。所幸的是,我珍藏的這枚英國水兵騎驢、馬游虎丘的照片版明信片上的圖像正是這段影像中一個鏡頭中所展示的畫面。

      自古以來,虎丘名勝就聞名海內外,現在再來看這張老照片上的外國軍人,當初他們來蘇州,如果先前就有所耳聞,自然會對虎丘勝跡生發(fā)無限的好奇和情趣。照片上的英國水兵隨艦船在上海黃浦江停泊落腳后,游覽了離上海不遠的古城蘇州,后又在虎丘山門斷梁殿前的山坡邊集體騎上驢、馬,留下了這幀影像。

      游覽虎丘,如果游人的腳步沿著向北的上山路經過左上側的擁翠山莊邊,會發(fā)現一座磚石結構的“不波艇”停泊在那里。這種旱船畫舫在蘇州園林中是一種常用的藝術造景手法,往往臨水而建,形如舟楫。但這坐北朝南歇山頂式的“不波艇”四周沒有水,一側是擁翠山莊的院墻,所以畫舫一側的窗也省了,只在東側設了窗,將一般旱舫中堂內置的扇和頭艙一側的跳板也省略了,直接與內園相通,使畫舫與擁翠山莊渾然一體。這里現在沒有水,但遠古時代虎丘是海中的一座嶼,舫題額“海不揚波”就是暗喻虎丘原名“海涌山”。于“不波艇”俯瞰憨憨泉,環(huán)山溪,可呈現一些海上浮仙島的意境。

      我藏有一張十分少見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虎丘山“不波艇”的舊影明信片,上面的這座船舫式建筑就是當年的產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幾十年里,這座“不波艇”曾經損毀過,蘇州虎丘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后來根據我提供的這張老照片重新建造并恢復了“不波艇”的原貌。這樣,與重建擁翠山莊后山上曾消失的“巢云廊”一樣,為虎丘山又恢復了幾處曾消失在歷史塵埃中的古建景觀。

      歲月時光這一雙無聲的腳,不知不覺已將蘇州帶過了數十個世紀。當一代代忙碌的人們偶有靜思的時刻回首逝去的歲月,且為流光而惋嘆連連時,所幸還有攝影鏡頭留下了一幀幀蘇州古城名園那個時代的背影。

      猜你喜歡
      滄浪亭留園虎丘
      視覺空間
      檢察風云(2024年12期)2024-06-30 12:31:39
      蘇州虎丘街道加強消防設施建設
      滄浪亭
      散文詩世界(2022年8期)2022-10-21 08:55:55
      虎丘劍池,流淌在姑蘇血液中的音符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36
      疫情之下,這里有虎丘溫度和速度
      現代蘇州(2022年9期)2022-05-26 01:34:49
      留園:亭臺廊榭,秋色迷宮
      現代蘇州(2021年20期)2021-11-02 02:21:12
      尋幽滄浪亭
      置亭滄浪上 日與滄浪親
      牡丹(2021年24期)2021-03-03 13:06:58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蘇州園林的空間敘事與抒情研究
      大觀(2017年8期)2017-08-29 12:39:45
      威远县| 鄂州市| 云林县| 丹棱县| 濮阳市| 文成县| 澎湖县| 龙山县| 休宁县| 禄丰县| 宾川县| 和硕县| 泰和县| 六枝特区| 章丘市| 托里县| 宁远县| 金昌市| 新昌县| 邛崃市| 霍城县| 庆安县| 漯河市| 玉门市| 泰兴市| 定安县| 普兰县| 方山县| 高邑县| 仪征市| 宁都县| 舞钢市| 贵南县| 阿图什市| 九龙城区| 和顺县| 阳曲县| 托里县| 静安区| 南安市|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