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沈榮爾|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外國語學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表達與交流”中對記敘文寫作提出“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的要求,但當前初中生的寫作,依然存在立意模糊膚淺、素材匱乏單薄等現象。那么,如何落實《課程標準》要求呢?筆者認為,精心選擇各類寫作樣本,提升教學的精準度,是一個不錯的路徑。這里所說的寫作樣本,實際上是一種學習支架。它不僅能使學生在觀察、反思、分析、提煉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中,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提高寫作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且能搭建教師、作文、學生三者之間的信息互動平臺,以此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不斷反思、改進,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升。
根據不同的來源和使用價值,寫作樣本通??梢苑譃椤坝^察樣本”“知識樣本”和“實踐樣本”?!坝^察樣本”來源于學生的初始習作,是集中體現學生寫作問題的典型性樣本;“知識樣本”是蘊含有效寫作策略的典范性樣本,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既可來源于教材,也可來源于其他經典文本;“實踐樣本”是在寫作教學實施后,從學生的升格習作中挑選出來的示范性樣本。三種樣本功能不同,發(fā)揮的作用也不相同:“觀察樣本”集中呈現寫作問題,“知識樣本”精準提煉寫作策略,“實踐樣本”幫助學生進一步建構寫作知識。在實施精準教學的過程中,三種寫作樣本可以根據學習活動的需求靈活選擇和使用。下面以筆者的一次記敘文寫作教學為例具體闡述。
有效的作文教學是基于學情的教學。王榮生教授說:“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找到一個點,這個點不是由你主觀想象的,這需要分析學生的寫作樣本,分析他們的寫作行為。”[1]在某次九年級期末質量檢測后的作文反饋中,筆者借助與學生個別交流的契機搜集到了一個典型的“觀察樣本”。
【試題呈現】公元1048 年,時任明州鄞縣知縣的王安石,站在巍峨的鼓樓上,寫下了名篇《明州新刻漏銘》,發(fā)出“其政謂何?弗棘弗遲”的千古感慨。在他看來,做事情就像刻漏計時,不能快也不能慢。王安石“弗棘弗遲”的這句話引起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你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可以講述經歷,可以闡述觀點,也可以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觀察樣本”為某學生在該次考試中選取的寫作素材。
那天天氣比較冷,溫度很低。我們年段全體同學吹著冷風排練運動會入場式,結束得比較晚。食堂特意為我們煮了生姜紅糖水。同學們拿著自己的水杯,以班級為單位在中學部報告廳門口排隊裝水。因為條件的限制,阿姨只能用大勺子幫我們往水杯里灌水。后來阿姨為了避免熱水燙到同學們的手,把杯子從同學們手中接過去,一只手拿杯子,一只手灌水。
該生的苦惱是:覺得這個素材不太切題,但又找不到更合適的素材。
結合作文題目和“觀察樣本”,筆者在執(zhí)教班級進行了學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7.5%的學生認為該素材不適用于這個作文題目(60.0%的學生只給出“不符合立意”的意見,不能闡明具體理由;27.5%的學生進行了淺層思考,認為該素材更能體現“溫暖、負責”等立意)。
分析調查結果可知,大部分學生對“素材”的認知停留在感性層面,缺乏深度挖掘素材的意識和能力。針對上述情況,筆者組織學生圍繞“觀察樣本”進行頭腦風暴,學生得出如下思路:其一,阿姨倒水慢而穩(wěn)的動作可以體現出其做事從容不迫的心態(tài);其二,增寫學生隊列由快到慢、由亂到靜的變化,可以體現出恰當的節(jié)奏能夠帶來更高的效率;其三,探究阿姨能用大勺子精確地把水倒進小口的杯子里的原因等。由此得出結論:同一個素材往往可以呈現出多重立意,要注重提升挖掘素材、捕捉關聯點的意識和能力。
該學習活動在拓展學生思考維度的同時,使其明確了寫作方向,獲得了豐實寫作內容的素材。
寫作教學應注重讀寫結合。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依托教材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整合寫作資源,使其成為能夠清晰呈現寫作策略的“知識樣本”,從而為學生提供寫作技巧方面的精準示范,幫助學生建構寫作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下面以描寫、聯想為例說明。
描寫是記敘文中常用的寫作手法,即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tài)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教師可擷取教材中的精彩片段,將其提煉成“知識樣本”,為學生集中呈現描寫人物或事物的常用策略。比如:《紫藤蘿瀑布》通過有序的觀察,以及由“小小的帆”“尖底的艙”“瀑布”等組成的新穎、形象的比喻,著力表現紫藤蘿的勃勃生機;《白楊禮贊》抓住白楊樹的干、枝、葉、皮,通過描寫它的姿態(tài)、高度、質感、色彩等,著力表現它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不折不撓的特征;《壺口瀑布》用精妙的疊詞、動詞、四字短語、短句等描繪了壺口瀑布恢宏的氣勢;《背影》細致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一系列動作,于艱難之中體現父愛。
上述“知識樣本”在進行描寫時都具備“定格畫面,放大細節(jié)”的共性,再現了描寫的常用策略:妙用修辭、遣詞造句、調動感官等。值得注意的是,技法是為寫作目的服務的,寫作者在描寫前一定要對寫作目的有清晰的認知。
學習描寫策略后,學生對“觀察樣本”進行了第一次升格:明確將“同學排隊和阿姨裝水”的畫面定格,采用各種描寫策略,放大相關細節(jié),凸顯“做事要從容不迫”或“快慢應有度,節(jié)奏應恰當”等立意,將其寫得豐實、豐滿。
記敘文需要將細節(jié)寫生動,將內容寫豐滿,而如何在“就事論事”的基礎上引發(fā)更深的思考,則是對文章主旨內涵的進一步要求。在提升立意方面,關鍵要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聯想—拓展”法是引導學生打開思路的有效方法。聯想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是由當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觀念想起乙觀念的心理過程。豐富恰當的聯想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新穎深刻的立意。
教師可在教材中選取運用“聯想”策略的經典之作,將其梳理提煉成“知識樣本”。例如:《天上的街市》中“街燈—明星,明星—街燈,流星—燈籠”的多重聯想示范了“聯想”的基本形式;《壺口瀑布》由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種種品質先聯想到了歷經磨難卻鑄就偉大性格的人,再聯想到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白楊禮贊》由極普通卻又不平凡的白楊樹聯想到北方的農民、哨兵和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民族精神等。又如《紫藤蘿瀑布》由繁盛的紫藤蘿聯想到自己和親人經歷的生老病死,《一棵小桃樹》由長得弱小、骨朵兒稀少的小桃樹聯想到終南山下的夾竹桃花和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等。
上述文章中,作者都由自己著力描繪的事物聯想到其他事物。流星與牛郎織女的燈籠,白楊樹與北方的農民、哨兵、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和意志,壺口瀑布與人、中華民族的精神,它們都存在著相似性,這些都是“類似”聯想。而紫藤蘿旺盛的生命與對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則是相反的屬性,小桃樹單薄、蒼白的花朵與開得火灼灼的夾竹桃花和蜜水桃花是相反的屬性,這些是“對比”聯想。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明確:聯想的目的不是要將所想到的東西都寫進文章中,而是要從中比較和篩選出最恰當的。這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盡量發(fā)散思維,拓寬著眼點,從而打開思路,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學習聯想策略后,學生對“觀察樣本”進行了第二次升格:從“同學排隊和阿姨裝水”的細節(jié)中走出來,聯想學習和生活中具有相似性或相反性的人、事、物,拓寬思路,提升立意,豐厚文章內涵。
“實踐樣本”是學生作文升格后的示范性樣本,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建構寫作知識。通過上述學習活動,學生找到了寫作的著力點,掌握了相應的寫作策略,并對“觀察樣本”進行了兩次升格改寫。以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從升格作品中評選出優(yōu)秀的“實踐樣本”,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深度建構寫作知識[2]。筆者從學生評出的“實踐樣本”中節(jié)選了四個片段,分別以兩個片段對應描寫和聯想策略“知識樣本”,組織學生分析,細化寫作要求。
【升格寫作片段1】終于輪到我了。只見阿姨微微彎腰,左手接過我的杯子的同時,右手緊握大勺從大桶中舀出一勺生姜紅糖水。緊接著,左手放低,杯口微斜;右手抬高,勺口下傾,手腕一轉,細細的水流從容不迫地從大勺里往水杯里流。有些分量的大勺在她絳紅色的手中好似繡花針般靈活。水撞擊杯壁的聲音從清脆變得沉悶,眼瞅著已經裝了半杯,我卻有些等不及,大喊著:“阿姨,夠了!晚自修要遲到了!”阿姨手中不停,微微一笑:“不要著急,馬上就好。做事情不快不慢才穩(wěn)妥啊!”(魏同學)
【升格寫作片段2】報告廳門口已經擠滿了人。身穿灰色校服的少年手中握著五顏六色的水杯,活像畫家的調色板。大家都為了節(jié)約時間而擠著,走廊儼然成了晚高峰期間的高架橋。人群里伸出幾只手去搶那大勺,棕紅色的紅糖水在大勺里搖搖晃晃,一不留神,就灑了一地。勺子還沒放下,突然就被一只手從半空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了過去。(林同學)
兩個同學分別描寫了裝紅糖水的阿姨和排隊的同學們,著力刻畫阿姨嫻熟的動作和從容不迫的態(tài)度以及同學們擁擠凌亂的隊伍,從正反兩個方面體現“做事情要不快不慢”的立意。
在評價交流中,學生發(fā)現這兩個片段均運用了描寫策略,細致分解人物動作,定格畫面,放大細節(jié),凸顯人物形象,并且運用了恰當的修辭來描寫人物和畫面,鮮活靈動,而片段1更是巧妙借用阿姨的語言來點明立意,可謂一舉多得。
由此,學生再度強化了“定格畫面,放大細節(jié)”的具體要求:能細化動作描寫凸顯人物,能運用修辭手法讓語言生動,能運用環(huán)境描寫烘托氣氛,能多處運用細節(jié)描寫,能巧借人物語言點明立意等。
【升格寫作片段3】望著眼前井然有序的隊伍,恍惚間,我仿佛再次置身于核酸檢測的隊伍里,眼前的阿姨頗有幾分采樣的“大白”們的風范。疫情突如其來的時候,人們也是慌張的,整個的世界仿佛停了擺。醫(yī)護人員挺身而出,志愿者們挺身而出,人們逐漸調整了節(jié)奏,能夠從容應對。不論是疫情肆虐時的最美逆行,還是冷風中送來的一桶生姜紅糖水,他們平凡的身上都彰顯著一個民族從容不迫的氣度。而我們這些青少年正是在這樣的氣度里浸潤著,成長著,傳承著,撰寫著。(楊同學)
【升格寫作片段4】那么小的杯,那么大的勺,水從杯口流入,但是杯子卻絲毫沒有沾濕。阿姨儼然化身為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紅糖水穩(wěn)穩(wěn)地從大勺流進小杯子。阿姨笑意盈盈,一臉輕松。似乎對她來說,這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我相信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天賦異稟的人少之甚少。不快不慢、從容不迫的氣度來自于不急不躁的操練,來自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操勞。這是平凡人們的生存技能,也是啟迪我們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的智慧。(蔣同學)
片段3 通過類似聯想,聯結阿姨與大白,他們都有勇于擔當、挺身而出、從容不迫、力挽狂瀾的英雄氣質,他們都能幫助慌亂的人群平復心情、調整節(jié)奏,從而自然升華至中華民族的氣度和精神。片段4 通過類似聯想和因果聯想,將阿姨與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聯結,思考他們嫻熟本領的成因,啟迪自己學習、生活的態(tài)度和方法。與單純寫人記事的文章相比,運用了聯想策略的文章,因拓寬了廣度,挖掘了深度,文章的立意也變得新穎而深刻。
由此,學生再度強化了“多重聯結,合理聯想”的具體要求:能聯結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人與事,從一個人想到一類人、一群人;能由他人他事聯結自身,獲得對自我的啟發(fā);能由現象分析原因,獲得有益的人生經驗等。
綜上,以“觀察樣本”“知識樣本”“實踐樣本”為載體,實施精準的記敘文寫作教學活動有三大作用:能夠拓展學生的思考維度,提升挖掘素材、捕捉關聯點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提煉多種寫作策略,掌握寫作技巧;能夠促使學生深度建構寫作知識,增強寫作能力。這為記敘文寫作教學提供了可操作、可遷移的有效路徑。在進行記敘文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依托以上三種寫作樣本,或根據相關路徑建構其他樣本,重視學生的寫作過程,聚焦學生寫作的難點和痛點,實施高質量的寫作教學,使學生在有針對性、進階性的連貫教學中發(fā)展語言運用核心素養(yǎng),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