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鴻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國有三門江林場,廣西柳州 545006)
殼菜果,別名米老排、山桐油、三角楓等,為金縷梅科常綠闊葉喬木[1]。殼菜果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東南部、廣西西南部、廣東省西部等地,其中廣西殼菜果的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東經105°51′~110°34′、北緯21°32′~23°11′,垂直分布在海拔179~1 202 m的山地、溝谷及丘陵中、下部[2]。殼菜果的木材材質硬、紋理美觀,具有成材早、出材量大等優(yōu)點,用途廣泛,因此,成為我國南方地區(qū)優(yōu)良的速生用材樹種。2006 年,廣西全區(qū)殼菜果人工林面積約為1 500 hm2[3]。隨著“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國家儲備林建設確定為國家戰(zhàn)略決策,以及廣西不斷優(yōu)化自身林業(yè)產業(yè)結構和推進珍稀樹種培育工作,目前殼菜果已經成為廣西重點發(fā)展的珍稀樹種,因此本文基于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以下簡稱三門江林場)殼菜果栽培經驗及其生物學特性,對殼菜果的栽培及撫育管理技術展開研究,旨在為今后桂中地區(qū)殼菜果的種植、應用及當地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發(fā)展提供參考。
殼菜果屬南亞熱帶常綠喬木,成年樹最高可達30 m,胸徑最大可達80 cm,樹干通直,樹冠通常以塔形或圓柱形為主。殼菜果喜溫暖、濕潤氣候,要求生長地區(qū)年平均氣溫20~22 ℃,年降水量1 200~1 600 mm,空氣濕度在78%~80%。由于殼菜果屬于弱陽性植物,尤其是幼樹耐庇蔭,多生長在林下、林緣及林間空曠地區(qū),尤其山腰下部及山谷之間的殼菜果生長良好;且樹形高大通直,在天然林中的殼菜果主要以上層樹木為主。此外,殼菜果的根系發(fā)達,與其他鄉(xiāng)土品種相比,成材時間早,生長速度較快,因此對生長土壤有一定的要求,適宜生長在肥沃、濕潤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低洼積水地區(qū)生長不良。適生土壤以砂巖、砂頁巖、花崗巖等酸性赤紅壤或黃壤為主,pH 要求在5.0~6.5,鈣質土中生長不良。殼菜果生長迅速、樹形高大且枯枝落葉多,因此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森林氣候、涵養(yǎng)水源、改善土壤環(huán)境等作用。
三門江林場林地跨桂粵兩省,全場經營面積達6.67 萬hm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高溫、高濕、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風,夏長東短,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20~21 ℃,年平均降水量1 300~1 700 mm,造林地以丘陵地貌為主,海拔140~600 m,土壤以pH 值5~6 的紅壤為主,土層中厚,肥力中等,適宜殼菜果的生長。
自廣西啟動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以來,三門江林場結合林場的實際情況及區(qū)域發(fā)展優(yōu)勢,積極推動殼菜果純林及殼菜果混交林建設,并通過疏伐、補植等措施來增加包括殼菜果等鄉(xiāng)土樹種種植比例,優(yōu)化樹種結構,提升國家儲備林建設質量。2013 年,三門江林場在馬步分場、大朋分場等建設的殼菜果與桉樹混交林64.67 hm2,殼菜果純林34.47 hm2[4]。2015 年,三門江林場正式啟動殼菜果等珍貴樹種培育項目面積133.33 hm2的建設目標,并積極推進殼菜果栽培、苗木培育研究[5]。目前三門江林場園林綠化苗木中心中主要培育的鄉(xiāng)土樹種以殼菜果為主,僅2023 年1 月中旬至2023 年5 月初,三門江林場園林綠化苗圃專場基地開展殼菜果容器苗培育和移植170 萬株,且成活率高、根系發(fā)達、地徑堅韌粗壯,長勢良好[6]。2022 年3 月18 日,三門江林場對2003 年3 月12 日引種的殼菜果進行試驗成果調查,選擇20 m×20 m 的樣地進行抽樣調查樣地的胸徑樹高。結果如表1 所示,其中19 年生殼菜果平均樹高達(33.76±0.42)cm,平均胸徑為(24.53±0.68)m,引種成果顯著。結合2022 年3 月三門江林場榕園引種區(qū)19 年生殼菜果生長量調查結果,并參考《主要樹種二元立木材積表》(DB35/T 1823—2019)中的闊葉樹二元立木材積計算模型計算出19 年殼菜果的平均單株材積為0.717 m3,并換算出單位蓄積量為291.25 m3·hm-2,按闊葉樹的平均出材率為64.4%計算,19 年生的殼菜果出材量為187.56 m3·hm-2,根據2022 年廣西木材市場中的殼菜果原木價格為2 500 元·m-3,19 年生的殼菜果木材平均產值達468 905.09 元·hm-2。
表1 2022 年3 月三門江林場榕園引種區(qū)殼菜果生長量調查情況
目前三門江林場的園林綠化苗木中心殼菜果苗木培育基地進行的殼菜果苗木培育主要以有性繁殖為主,即采用種子培育的方式。
3.1.1 種子采集
根據《米老排種實采收及處理技術規(guī)程》(DB44/T 1969—2017)中的規(guī)范要求,種子采集時,應選擇樹齡大于10 年,且胸徑達20 cm 以上、干形圓滿、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單株作為采種母樹。采種時間一般為10—11 月,待果實表皮由綠色變?yōu)辄S色,且未完全開裂即可進行采種。采種方法:可在果柄處用剪刀剪斷,注意操作規(guī)范,避免傷及母樹樹皮及樹干、主枝等,并用透氣網袋將采集果實裝好并帶回基地晾曬。待果皮干縮微裂時裝入網袋,放置于室內并經常翻動,待蒴果完全開裂,種子彈出后即可集中收集。
3.1.2 催芽處理
一般在每年的12 月左右進行催芽,種子要求符合相應的質量與檢驗標準,要求種子顆粒飽滿、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單粒種子重量大于0.14 g。在基地內選擇向陽有光、土質松軟、排水性良好的場地,并用磚砌好長寬高為25.0 m×1.0 m×0.3 m的催芽床。并填入濕沙,厚度以10 cm 左右為宜。為避免因為存在病菌而使種子的發(fā)芽率降低,在填入刮平濕沙后,應采用百菌清600 倍液、多菌靈500 倍液對催芽床的表面進行消毒,并再次覆蓋10 cm 厚度的濕沙。播種后,為苗床搭建拱形竹簽條并覆膜,為催芽提供良好的濕度和溫度環(huán)境。
3.1.3 容器育苗
幼苗一般需要經過30 d 催芽培育,待幼苗高至3~5 cm 時,即可移植容器培育幼苗。目前,三門江林場殼菜果容器育苗主要采用輕基質育苗袋進行育苗,輕基質育苗袋的規(guī)格為上徑13 cm,下徑10 cm,高12 cm。1.8%的黃心土+20%的泥炭土混合后經高壓滅菌后裝入育苗袋中,確?;|的pH 值在5~6,田間持水量為43.77%。為滿足苗木對水肥的需求,有效促進苗木的生長,可采用[m(N)∶m(P2O5)∶m(K2O)=5∶5∶6]肥料按0.16 kg·株-1的施用量進行施肥。
3.2.1 造林地的選擇
根據三門江林場的常規(guī)造林技術規(guī)程,殼菜果的造林地應選擇在海拔不超過300 m 的丘陵的中下坡位土層厚、水肥條件好的立地條件造林,或可選擇在山腰下部及山谷沖溝進行造林,土壤以花崗巖、砂巖、紫色砂頁巖為主的黃紅壤、黃壤為宜,且要求造林地氣候光照充足、溫暖濕潤,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濕潤、疏松及排水良好。
3.2.2 整地
為給殼菜果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造林前應進行林地清理和整地處理,清山整地應在造林前一年的冬季進行。
1)清理林地。林地清理要求將林內的雜草、雜灌等全部砍倒,草根、灌木伐根高度不超過10 cm。2)整地挖坎。由于殼菜果的生長速度快,胸徑年平均生長量大于1.5 cm,樹高年平均生長量大于1 m。因此,殼菜果純林造林規(guī)劃設計密度以111 株/667 m2為宜,即株行距為2 m×3 m。坡度小于15°的地塊可采用全墾整地,坡度在15°以上的地塊可采用帶狀整地,根據設計株行距沿等高線清理出1.2 m 的種植帶,將帶內的雜物清理干凈,根據設計規(guī)劃密度,整地到邊溝,不留空地,沿水平梯帶挖坎,長寬深規(guī)格為50 cm×50 cm×40 cm。3)施基肥。為確保土壤肥力,在挖坎后應每穴施用0.5 kg 的磷肥作為基肥,并回填細土至穴深的2/3 處。
3.2.3 定植苗的選擇
待容器苗生長至50 cm 時,即可進行移苗定植。殼菜果營養(yǎng)杯苗要求頂芽完好,根系發(fā)達,葉色青綠,粗壯,無病蟲害,無分枝,苗高在50 cm以上,地徑0.3 cm以上的Ⅰ級優(yōu)質種苗為宜。
在每年的1—3 月進行定植。為提高苗木的活性,定植應選在雨后或陰天進行,以減少苗木損傷。定植前應提前濕透定植坎,將無紡布的輕基質育苗袋撕開后,將容器苗放置于定植坎中心位置扶正,并將濕土回填定植坎內壓實,覆土高度以高于營養(yǎng)土面3~5 cm為宜,將苗木四周踏實,但不能踩踏營養(yǎng)土。最后再覆蓋一層松土,厚度為1~2 cm 為宜。當天未種完的苗木應管護好,造林后10 d 內及時檢查苗木的成活率,對于缺苗等情況應及時用同期優(yōu)質苗木進行補植,補植工作應在30 d 內完成。
定植后每年5—7 月和8—9 月各進行1 次全割砍雜的撫育措施,要求伐根高度不超過10 cm 為宜;并對植株根部進行回土培土。除草培土連續(xù)撫育3 年。
造林后,每年的2—6 月可進行1 次追肥,采用N-P-K 有效含量≥30%的復合肥按0.5 kg·株-1的施用量進行追肥,追肥方法:在距離樹根左邊或右邊30 cm 處或樹冠滴水線處挖設長寬深為30 cm×15 cm×15 cm 的施肥溝,量取肥料后將肥量放入施肥溝中并立即蓋實泥土,連續(xù)追肥3~4 年,避免與上次施肥位置重復。
由于殼菜果屬于鄉(xiāng)土優(yōu)良品種,病蟲害的侵襲較少,常見病蟲害包括球氈病、角斑病、刺蛾、袋蛾等。
1)病害防治。①球氈病,該病的主要病原是癭螨,主要為害殼菜果的葉片,幼林、成林或苗圃均可發(fā)病,且廣西終年可出現(xiàn),以每年的5—10 月潮濕多雨季節(jié)多發(fā)。一旦發(fā)現(xiàn)應及時剔除和燒毀病株,并用2.5%敵殺死2 500 倍液噴施。②角斑病,該病主要病原為半知菌尾孢菌屬,主要發(fā)生在葉片,并能夠造成葉片的干枯、脫落,常見于苗圃、幼林中,每年的5—8 月多發(fā),因此應加強夏季的病害管護,及時剔除病枝殘葉并集中燒毀,此外可采用波爾多液200 倍液噴施1~2 次,15~20 d·次-1。
2)蟲害防治。①刺蛾,又名洋辣子,是殼菜果的主要食葉性害蟲,能夠在短時間內寄生于植株中并快速取食葉片,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一般可采用燈光誘殺成蟲,在林地內1~2 hm2放置1 盞黑光燈,或采用20%的速滅殺丁2 000~3 000 倍液噴殺幼蟲;②袋蛾,主要以幼蟲取食植株的葉片、嫩枝皮及幼果為主要危害,一般可在每年的7 月左右對林地噴施80%的敵敵畏乳油1 000~1 500 倍液對低齡幼蟲進行噴殺。
從育苗、造林、撫育管理等方面科學實施并推廣殼菜果栽培技術,對提高殼菜果營林質量、促進殼菜果種植高質量發(fā)展和實現(xiàn)殼菜果經營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