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先明
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開放幸福來。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廣場、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發(fā)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宋代朱淑真詩:“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后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guī)律: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圓時,桂花盛開,半個月后花凋謝了,月亮也虧缺了。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桂樹竟成了“仙樹”,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經(jīng)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
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致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叢生巖嶺間而稱“巖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shù)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于我國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qū),現(xiàn)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尤以蘇州市(桂花公園、市花)栽培最為集中?;春恿饔蛑咙S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區(qū),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難,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溫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長。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國桂花經(jīng)廣州、印度傳入英國,之后便迅速擴展,現(xiàn)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普遍栽培,成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香花,素以芳香而著稱。桂花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3世紀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記載?!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提到:“招搖之山多桂?!薄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鼻凇毒鸥琛分刑岬健霸倍焚庾霉饾{,辛夷車兮結桂旗。”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桂花已成為美的化身,成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據(jù)歷史記載,中國桂花栽培歷史達2500 年以上,自漢代就開始栽培桂花。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余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彼抉R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磥砉鸹ㄒN宮苑初獲成功,并形成一定規(guī)模。晉代時期,桂花的栽培得到進一步推廣和發(fā)展。唐宋時期,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紅桂、鐘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紅桂,先后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廣泛用于庭園栽培觀賞。
在眾多名花中,桂花是一種長壽植物,據(jù)全國15個省市調查資料表明:現(xiàn)存百年以上古桂2200 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株約占0.5%,這些古桂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為我們挖掘桂花文化、開展科技研究、開發(fā)旅游資源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
有學者對桂花開花習性作過專題研究,桂花開花以一年生新梢為主,其花量多少與桂花的發(fā)枝力、腋芽數(shù)、百朵花重等有密切關系。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朵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長和花芽的形成。
古人對桂花開花的天氣條件,有大量記載。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無聲濕桂花”,柳宗元詩中有“露密前山桂”,楊萬里詩中有“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黃”,陸游詩中有“重露濕香幽徑曉,斜陽烘蕊小窗妍”?!袄渎丁薄奥睹堋闭f明開花天氣要早晚冷涼,“蒸”“烘”說明天氣還會一度出現(xiàn)較高的溫度。這種早晚冷涼、白天燠熱的天氣既有利于桂樹的營養(yǎng)積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樹開花隨之加速。中秋前后天氣突然熱起來,竟像夏季一樣,桂花一經(jīng)蒸郁,就爛爛漫漫地盛開了。桂花開花既需要一定的濕度,還要有一定的溫差。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堿性土、低洼地或過于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礦區(qū)綠化。
桂樹終年枝葉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麗而不嬌,清雅高潔,香氣濃郁,以其獨有的花香受到人們的青睞,深受歷代聞人墨客的喜愛,古人評桂花為“濃、清、久、遠”俱全,清可滌塵,濃能透遠,推之為上品,因而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大批詠桂佳作。特別是他們對事物的細微觀察和獨到見解,給人一種詩畫相映、美麗高潔的享受。比如李賀的“翩聯(lián)桂花墜秋月”,虞儔的“桂子飄香月下聞”,李嶠的“枝生無限月”,宋之問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尋桂子”,李商隱的“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楊萬里的“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等等,詩人把月和桂的形態(tài)、神態(tài)、儀態(tài)和情緒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默頌著這樣的詩句,好像身臨其境,忘卻外面嘈雜的世界。在眾多的香花中,桂花的香氣為人們喜愛。因為一般香花,其香或清或濃,而桂花香氣則清、濃兼具,濃郁超凡,香氣中還帶有一絲甜意,令人久聞不厭。歷代詠桂詩中,以宋代洪適的詩對桂花的評價最高:“誰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聞數(shù)里,絕知芳譽豆千鄉(xiāng)”。
人們喜歡桂花,目前全國有16個省、市、縣將桂花作為省花、市花、縣花。歷史上五大桂花老產區(qū):湖北咸寧、蘇州吳縣、廣西桂林、杭州滿覺隴和四川新都。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