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
據(jù)說一天第歐根尼在曬太陽的時候,亞歷山大大帝親切地來慰問這位智者:“您需要什么幫助嗎?”第歐根尼愛答不理地回答:“別擋著我的太陽?!边@個可能是杜撰出來的故事被很多人用來說明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而我對這句話的直接反應是,曬太陽是智慧的象征。我估計,那時候的第歐根尼還有其他古希臘學者們,沒事就愛找個地方蹲著曬太陽,可能連小板凳都懶得搬,然后邊曬邊和別人聊點什么。希臘所處的愛琴海一帶本來就是個陽光地帶,天氣可能總是晴的,輝煌的希臘文明就是在這里被曬出來的吧!
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第三教學樓、靜園草坪都是適合曬太陽的地方,它們在不同的季節(jié)發(fā)揮著美妙的功效。
北大的新圖書館由于寬敞、桌椅舒服,幾乎適合在任何時候曬太陽。早晨起來,拿著一兩本經典名著,坐在二樓的大閱覽室內,窗外的太陽正在發(fā)出嫩嫩的光,柔柔地穿過玻璃,披在你身上。梭羅說,你應該把清晨的時光獻給閱讀偉大的著作。的確,此時頭腦正是最清晰的時刻,陽光幾乎穿透你的心靈,讓你變得透明起來,而這正是接受那些不朽思想的最佳時刻。這可能也是一天中最能享受閱讀快樂的時刻,當你突然為那位古人的言行而快樂時,不妨把頭抬起來,迎著太陽光,縱情地笑一笑。管周圍的人怎么看你呢,陽光與人文傳統(tǒng)正在把你包圍,一顆年輕的心靈是不可能不涌現(xiàn)出某種偉大情感,甚至是一種英雄主義氣概的,讓你血脈僨張,讓你迫不及待地去實現(xiàn)這些理想。所以,我真心建議校方建一所巨大的玻璃房子,讓所有的青年人集中到這些玻璃房子中,讓陽光刺醒他們年輕的眼睛與心靈,我們一起朗讀李白的詩篇,一起誦讀希臘的成就,這似乎比一切工具化的教育更有效。
對于寒冷的冬天來說,三教南面的一排教室是曬太陽的理想場所。北京的冬天冷且干燥,常常北風怒吼。這時候,如果你踏入了三教那些教室,立刻會感到一陣無法言說的溫暖。記得大三那年的選修課,我總是早早地去搶占最后一排的靠窗座位。三教的教室密封極好,暖氣供應極充足,以致我們穿著襯衫也不覺冷。于是下午兩點的課開始時我就趴在桌子上,心滿意足地聽著窗外北風的吼叫,然后眼皮一閉。這才是生活啊。有時候,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和我一排的同學全都趴在桌子上,姿勢各異,但無疑都在快活地享受著陽光的照耀,心甘情愿地做了睡眠的俘虜。
對于不刮風的秋天與春天來講,靜園草坪幾乎是一個美妙的陽光浴場。翻開美國大學的畫報,那些著名大學幾乎都有一片片的大草坪,春天到來的時候,被捂了一冬天的學生們,讓自己暴露在陽光下,紛紛把草坪當作海灘。春天的靜園也有這種功用,不過北京的風沙實在可惡,能夠曬太陽的春天相當珍貴。這時候,草剛剛開始綠,讓我們嗅到了生命的味道。中午吃過飯,走過靜園時,會發(fā)現(xiàn)草坪上一片各種顏色的“尸體”。有的是一群人躺在那里聊天,也有單獨的人在那里看書。大約到了一點,聊天的聲音越來越小,他們肯定正在體驗睡覺的美妙。一小時過后,大部分人開始坐起來,開始繼續(xù)讀書說話。
這么一片草坪,不用來曬太陽簡直是暴殄天物。每當天氣好時,我一定要努力拋棄一切事物,腳一跨入草坪時,立刻感到一種歸屬感——似乎我天生就應該躺在這里。我想起了一位不知名的俄國詩人的一句詩:“我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曬曬太陽。”
(王嵐摘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那些憂傷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