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海雁(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靈溪中學,溫州 325802)
陳真(化名)作為一名初中一年級女孩小新(化名)的媽媽,日常生活忙碌于工作與各種生活瑣事間,在酸甜苦辣中雖然辛苦但也充實幸福。她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常常會有意識地去覺察:我在和孩子相愛相“殺”中,如何遇見更好的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好的家長?
小新額頭長了些痘痘,她非常介意這些痘痘,看著感覺不舒服。陳真覺得這是正?,F(xiàn)象,過段時間就會消掉,但小新一直纏著媽媽要去看醫(yī)生。
于是陳真就帶小新去皮膚科看了醫(yī)生,醫(yī)生開了一些擦皮膚的藥水,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辛辣的東西,要早睡早起,保持愉悅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保持皮膚清潔就可以了。
可過了一段時間,痘痘還是沒有消除,此時小新非常著急,飯也吃不下。
她的爺爺、奶奶、爸爸都對小新說:沒關系的,這些痘痘很多人長過,需要一些時間慢慢消失掉的,所以再等等就沒事了,不用總去醫(yī)院看的。陳真也表示認同,并叮囑小新日常生活中要多鍛煉、多放松心情,學業(yè)壓力不要太大等。
可小新心情還是很低落,她叫媽媽出去走一走。陳真就帶她去外面走一走。
到了外面后,小新看四周無人,突然向媽媽怒吼道:“你這個傻瓜,什么沒關系,不去醫(yī)院看怎么能好呢?”
陳真一聽女兒居然罵自己,馬上火大起來,講話聲音也提高了,生氣地回應道:“你說什么,你厲害啊,不敢在爺爺奶奶那發(fā)火,火氣都撒到我身上了,你什么意思?”
接下來,女兒的一番話讓陳真清醒了不少,小新帶著委屈和不爽說:“媽媽,你平時不是告訴我要把情緒表達出來,不要壓抑自己嗎?”
陳真一聽,一下子回過神來,心想:是啊,孩子是在表達她的情緒??勺鳛閶寢尩淖约?,內(nèi)心力量還不夠強大,受到女兒負面情緒的影響,也差點掉入這個負面情緒的陷阱中。之后,她做了個深呼吸,盡量平和地表達自己剛剛的情緒:“剛聽你這么講,我心里也很委屈,我感覺我也是盡力想幫你的。”
小新眼中含著淚水,還是帶著些不爽,陳真抱了抱她,又問:“你很介意臉上的痘痘?”
小新點點頭,在媽媽的接納下,小新講述了自己抗痘的心路歷程,比如每天總有身邊的同學注意到她的痘痘,還有同學因為她的痘痘取笑她,讓她很難受。她也上網(wǎng)搜了一些治療痘痘的方法,可就是效果不大。
陳真靜靜地聽女兒的傾訴,也明白了小新并不是真正想罵自己,她只是在宣泄情緒罷了。平時小新也是因為和媽媽親密一些,所以才敢在媽媽面前這么肆無忌憚地表達情緒。
陳真接下來很好地同理了小新的情緒,并表示:如果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心里也是非常不舒服的,但以媽媽的經(jīng)驗,祛痘真的是需要時間,需要等待,不是去幾趟醫(yī)院就完事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好好調(diào)整的。
之后,陳真也明白女兒學習認真,壓力也大,也主動詢問小新最近生活學習的情況,讓她緩解一些學業(yè)的壓力。
慢慢地,小新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被看見、被理解、被陪伴后,也就沒那么焦慮和沖動了。
陳真和小新回到家后,小新爸爸已買回來一瓶中性擦臉的藥膏,對小新說:“我以前遇到這種情況都是用這個擦臉的,你也試試?!彼H自把藥膏抹在小新的額頭上。
小新還是不放心,帶著疑惑:真的有用嗎?小新爸爸仔細看了看小新額頭的痘痘,真誠地告訴她:“這幾天痘痘比之前已經(jīng)消下去不少了?!?/p>
“真的嗎?”小新感到有些難以置信。
陳真也仔細看了看,確實是這樣。此時小新的爸爸和媽媽內(nèi)心都很平靜,小新受到這股能量場的影響,也慢慢靜下心來,回到自己的房間了。
在這個過程中,陳真也在不斷覺察自己這幾年的心路歷程:想想自己以前也總是處在焦慮緊張中,孩子也肯定受到影響,也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變得急躁起來,比如對媽媽講話很兇。當陳真指出小新的情緒需要調(diào)整時,小新有時也會非常地敏感,毫不示弱地說:“媽媽,你在外人面前說話這么好聽、溫柔,可在我面前不也一樣很兇?”
陳真被問得啞口無言。她事后仔細想想:孩子的話也很有道理,可能很多時候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于是,陳真通過不斷的學習,并在各種錯誤中嘗試總結好的經(jīng)驗,努力讓自己把心真正安定下來。
比如,陳真會通過冥想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回到當下,這很難,但陳真還是堅持去做;陳真還通過做瑜伽進行身體調(diào)理,讓身體的感覺更舒適一些;陳真有空的話,還會約上三兩好友一起逛逛,訴說心事等。
陳真努力把自己照顧好,讓自己的身心靜下來。這樣,陳真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自然也會情緒平和安定。家長情緒平和安定了,孩子內(nèi)在的沖突也就少了,也開始變得情緒平和了。
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調(diào)身先調(diào)心。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調(diào)理身心的過程。當父母帶著覺知能盡力處理好與自己內(nèi)在或沖突或矛盾的關系時,自己內(nèi)在的力量也就會慢慢地強大起來。此時,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才能真正看到孩子內(nèi)心深處受傷的心靈。我們才能感應到孩子脆弱、擔心、自卑、悲傷、憤怒、自信、平和、開朗、樂觀等情緒,我們才不會被孩子的負面情緒帶著走,反而會覺察到孩子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
當我們能真正地接納孩子時,當愛在彼此之間流動時,我們會在脆弱中感到堅強,在難受中感到希望,在痛苦中感到理解,在傷心中感到支持,我們的身心也就慢慢地在成長、在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