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雯
(徐州市中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急性腦梗死是我國主要腦血管急癥,是威脅居民生活的重要疾病負擔?;颊甙l(fā)病可導致梗死部位神經(jīng)細胞缺血死亡,造成神經(jīng)缺損且隨病程延長逐漸擴大,盡早治療是保證患者預后的關鍵[1]。病程是選擇治療方法的重要參考,靜脈溶栓是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首選特異性治療方法,可有效恢復血流,減少神經(jīng)損傷,但臨床實踐中仍存在約1/3 的患者溶栓后血運未恢復滿意,對于預后可產(chǎn)生重要影響,提醒加強溶栓后早期評估的必要性[2]。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急性腦梗死診斷、評估中使用的重要影像檢查方法,其不僅有無輻射損害的優(yōu)勢,而且有多種加權像提供豐富的疾病信息。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MRI 常用加權像,可反映人體組織內部水分子微觀運動狀態(tài),對急性腦梗死等可引發(fā)局部組織水腫的疾病判斷中存在較高檢測效能[3]。磁共振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MRA)是無造影劑的血管成像方式,可利用血流與周圍組織信號差異,顯示血流信息[4]。本研究將上述兩種方法聯(lián)合,觀察在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預后評估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徐州市中醫(yī)院收治的5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 年齡18 歲以上;②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中診斷標準[5];③病程6 h 內,接受靜脈溶栓治療;④意識清醒或輕度障礙;⑤病歷資料、影像學信息完整者。排除標準:①腦梗死復發(fā);②腦梗死轉腦出血、凝血功能障礙、出血傾向;③治療前服用抗凝劑;④合并其他器官嚴重功能障礙、顱內腫瘤;⑤溶栓后24 h 內死亡;⑥MRI 檢查禁忌證。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搶救,診斷后進行靜脈溶栓治療,靜脈推注rt-PA,總劑量0.9 mg/kg(最大劑量90 mg),負荷劑量為總劑量10%并在1 min 內注射完成,剩余劑量在1 h 內泵注完畢。
檢查方法:靜脈溶栓后24 h 行MRI 檢查。患者取仰臥位,儀器使用飛利浦Ingenia 3.0T 全數(shù)字磁共振系統(tǒng)聯(lián)合頭顱專用線圈。層厚5 mm,層距1 mm,矩陣128×128,掃描序列:T1W1(TR 2 630 ms,TE 25 ms)、T2WI(TR 4 600 ms,TE 110 ms)、DWI(TR 6 000 ms,TE 1 000 ms,擴散敏感因子b 值0 和1 000 s/mm2)、MRA(TR 21 ms,TE 1.9 ms,層厚1.5 mm,層距0.8 mm)。
圖像處理:由2 名磁共振醫(yī)生采用雙盲法閱片,結果經(jīng)討論得出。原始圖像傳入后臺工作站處理,DWI 掃描圖像獲取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圖,定位梗死部位及其對稱健側部位作為感興趣區(qū)(ROI),分別記錄ADC 值,計算相對ADC 值(rADC)=患側ADC 值/健側ADC 值。根據(jù)MRA 血液灌流程度進行m-TICI 分級[6]。0 ~1 級為血管閉塞,2 級為部分閉塞,3 級為血管再通。見表1。
表1 改良腦梗死溶栓量表(m-TICI)分級
術后3 個月,將患者依據(jù)改良Rankin 評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得分分為預后良好組(0 ~2 分)和預后不良組(>2 分),比較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合并癥、入院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ADC、rADC、m-TICI 分級。使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Logistics 回歸分析效能。mRS 評價標準:根據(jù)患者癥狀分為0 ~6 分,其中0 分表示無癥狀,6 分表示死亡,得分越高預后越差[7]。NIHSS 評價標準:共13 項,得分范圍0 ~42 分,得分越高神經(jīng)缺損越嚴重[7]。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呈等級排布的資料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使用ROC 曲線分析、Logistics 回歸分析DWI、MRA 及二者聯(lián)合檢查預測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預后的效能,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0 例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患者,術后3 個月時根據(jù)mRS 得分分為預后不良組12 例,預后良好組38 例,預后不良發(fā)生率為24.00%(12/50)。
預后不良組平均年齡大于預后良好組,入院NIHSS評分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性別比例、合并癥情況、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預后不良組ADC、rADC 均低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患者ADC、rADC 比較(±s)
表3 不同預后患者ADC、rADC 比較(±s)
組別例數(shù)ADC/(×104mm/s)rADC/%預后不良組121.25±0.7635.71±3.25預后良好組381.84±0.1241.84±3.77 t 4.7045.062 P<0.001<0.001
兩組均無0 級患者。預后不良組m-TICI 分級結果差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預后患者m-TICI 分級比較 單位:例
DWI 聯(lián)合MRA 早期檢查預測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預后的AUC、特異度、靈敏度分別為0.908、83.33%、89.47%。見表5、圖1。
圖1 DWI、MRA 及二者聯(lián)合檢查預測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預后的ROC 曲線
年齡、入院NIHSS 評分為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預后不良危險因素,ADC、rADC、m-TICI 分級為保護因素(P<0.05)。見表6。
表6 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預后不良Logistics 回歸分析
溶栓后評估血運暢通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有重要價值,目前影像學評估方法金標準為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此法利用造影劑經(jīng)過減影、增強和再成像過程來獲得高分辨率血管影像,可直觀顯示患者溶栓后血運情況。但是此法為有創(chuàng)操作,且調查發(fā)現(xiàn)1.3%~5.7%的患者檢查后可出現(xiàn)并發(fā)癥,對患者恢復存在一定威脅,因此不作為檢查首選[8]。MRI 是常用診斷評估手段,無創(chuàng)、無輻射傷害、可聯(lián)合多種加權相提供更多信息是其主要優(yōu)勢。
DWI 是常見MRI 加權像,此法提供信息有賴于觀察組織中水分子彌散程度,ADC 值是其量化指標,通常認為組織中水分子彌散受限越小則ADC 值越大。本研究結果顯示預后不良組ADC、rADC 低信號,說明患者溶栓后腦卒中水分子運動受限,與季榮文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梗死發(fā)生后腦組織開始缺血缺氧壞死,機體出現(xiàn)代償性變化,表現(xiàn)為血管擴張、神經(jīng)興奮,可導致神經(jīng)元、神經(jīng)膠質細胞等在細胞中積累,造成細胞膜上離子通道紊亂,通透性增加,引發(fā)血管源性水腫,使細胞外間隙減少,水分子擴散越困難,ADC、rADC 水平較低[10]。
MRA 是通過對比血液與周圍組織信號差異獲得信息的方式,可清晰顯示血管狀態(tài),而且可判斷血流循環(huán)情況,本研究中使用m-TICI 分級判斷患者溶栓后血管疏通情況,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組m-TICI 分級結果差于預后良好組,可見預后不良組患者溶栓24 h 時血管復通效果相對較差,未能獲得血管閉塞點向遠端完全充盈的滿意效果,存在一定神經(jīng)功能惡化、持續(xù)閉塞或再閉塞風險,而血管再通成功率較低,可導致患者預后不良[11]。
本研究聯(lián)合DWI 和MRA 發(fā)現(xiàn)預測效能優(yōu)于單一檢查,AUC、特異度、靈敏度分別為0.908、83.33%、89.47%??紤]是因為兩種方法可相互補充,DWI 可以反饋腦組織內部水分子微觀運動信息,判斷患者水腫情況,對于小的腔隙也有較好識別效果,但是其分辨率較差,結果可受組織變形和磁敏感偽影影響。而MRA 存在較高分辨率,可清楚觀察血管形態(tài)和血流變化,但是由于飽和作用和空間分辨率影響,其對細小動脈不敏感,存在一定局限性。二者聯(lián)合檢測可有效提高預測效能。Logistics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入院NIHSS 評分為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預后不良危險因素,ADC、rADC、m-TICI 分級為保護因素,提醒靜脈溶栓后應針對老年、入院NIHSS 評分高、ADC、rADC、m-TICI 分級低的患者重點關注,避免不良預后。
綜上所述,靜脈溶栓早期使用DWI 聯(lián)合MRA 檢查有助于預測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預后不良患者溶栓后ADC、rADC、m-TICI 分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