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麗
在家鄉(xiāng)的時候,每到夏天,就會吃“扁食”?!氨馐场逼鋵?shí)是大餛飩,之所以“扁食”,我想,一定是有它的用意。
它外形似元寶,包得扁扁的,和祭祖用的錫紙疊起來的元寶很相似。小時候吃“扁食”的記憶,與一個節(jié)日有關(guān):中元節(jié)。這天,親戚們幾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包“扁食”,一方面是閑話家常,一方面是討論祭祖的儀式。
桌子旁凳子上擺一個大大的篩子,桌子正中間是調(diào)好味的蔬菜肉餡,一般是小白菜加肉末,有時餡料不夠,媽或舅媽就會用韭菜雞蛋餡補(bǔ)足。韭菜是自家種的,門口屋檐下多的是。雞蛋,是自家雞下的蛋。這兩者相加,新鮮得很。
我從小跟著大人學(xué),“扁食”包出了各種花樣。不過有時,我包的“扁食”收口不好,下鍋散了,就會被大人們打撈出來放在一邊。這堆皮子往往是大人吃了,因?yàn)椴荒芙o祖先吃破皮的“扁食”的。
“扁食”包好了,先下一鍋獻(xiàn)給祖先。桌子上收拾得干干凈凈,桌子朝向還要調(diào)換下。長凳擺好,一張八仙桌“坐滿”,隨后,四個菜上桌,有煎豆腐,紅燒魚,紅燒肉,還有什么已然忘記??曜訑[好了,就等“扁食”上桌。孝敬祖先的“扁食”無需下得透熟,因?yàn)樽嫦仁遣挥嬢^口味的,他們只要有得吃就行。關(guān)鍵是,盛“扁食”的碗里不要有水,如果有帶了湯進(jìn)去,媽或者舅媽一定會用笊籬罩著碗邊沿,將水慢慢瀝去。吃“扁食”之前,先要孝敬給“祖先”,大概是源于那天是屬于他們的節(jié)日,他們?yōu)榇蟆?/p>
七月半吃“扁食”的習(xí)俗,伴隨著我的成長。后來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這種來自中原一帶的習(xí)俗已流傳千年,寓意為遠(yuǎn)離霉運(yùn),吸走臟東西,也是寄托著大家對已逝親人的思念之情。
七月半各地祭祀祖先方式各有不同,吃食也千差萬別。廣東一片喝鴨湯,浙江北鄉(xiāng)吃湯圓,南方吃餃餅,江西有的地方蒸“面羊”,只因與“祥”諧音……不管怎樣的習(xí)俗,人們都帶著濃濃的思念,虔誠地祭祖,也衷心地祝愿活著的人們,一切順?biāo)臁?/p>
祭過祖的“扁食”,吃起來特別香甜,這一天,大人們會囑咐孩子們,多吃,“扁食”里含有祖先對孩子們的祝福和保佑。大人們包“扁食”時的認(rèn)真模樣,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我知道,那是對逝去親人滿滿的思念。
——選自西部散文學(xué)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