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 趙曉芳
寫作是表達情感和想法的一種渠道,是小學生對外和對內(nèi)溝通的工具之一。小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特有的純真,對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但很多學生不喜歡寫作,學習熱情不高,這是學生寫作能力提高過程中最大的阻礙,除此之外,沒有寫作素材導致下筆困難、沒有寫作技法不知道怎么寫等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小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存在愛做小動作、思維拋錨、聊天等行為。本文針對小學寫作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和厭煩心理,以實踐教學方式為載體,豐富小學寫作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引導學生模仿文章,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文章,找到創(chuàng)作的方向,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熱情,進一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寫作教學中盲目追求學生能夠出口成章妙筆生花,這樣的期待心理往往忽略了學生在寫作上的學習規(guī)律。首先,小學三年級學生才開始系統(tǒng)地進入寫作鍛煉,學生在此之前都是在積累詞匯,學習語言技巧,很明顯,單純通過小學一、二年級的寫話完全不能達到寫作要求,寫作要求學生會用文字表達情感,用文字感受自己的內(nèi)心,看圖寫話單純停留在訓練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上,并沒有給文字注入情感。
寫作本應是件愉快的事,表達自身情感,宣泄內(nèi)心的方式,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寫作與考試掛鉤,作文成了考試的工具,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以考試為教學目的,學生則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高分而學習,家長則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好成績通過各種方式輔助學生的學習。考試讓學生對寫作充滿厭煩心理,學生的作文不再是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方式,而是為了達到題目要求的言為心聲。與考試掛鉤的寫作課堂同時也限制了寫作的發(fā)展,比如說在寫作過程中依據(jù)考試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要求學生達到一定字數(shù),學生面對這么多的字數(shù)要求,內(nèi)心就會覺得很難寫,不知道寫什么,而字數(shù)的限制在這個時候會逼迫學生在作文里捏造事實,構建虛假故事。作文是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感想,本著對一件事情的感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寫作字數(shù)的限制、題材的限制等,讓原本能說會寫的學生變成單一機械的寫作工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被限制,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難免被磨滅激情。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容易把自己的主張、思想、觀點強加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認知寫作,過于重視教科書和教參書,往往忽略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以及拓展課外知識。作文本該貼近學生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學生日常接觸到的人和事出發(fā),只專注課文而忽略實際的做法在寫作教學中是要不得的。孩子天生就是作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主導學生的思想,讓學生丟掉自己的話去寫教師喜歡的話,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是模板化的,缺少學生自己的思考,寫作自然就沒有快樂可言。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寫作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往往存在偏心的現(xiàn)象,對作文寫得好的學生,教師更加青睞,經(jīng)常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而讓寫不出好作文的學生體驗到的是挫敗感。因此,教師應以鼓勵為主,每一篇學生用心寫出的文章都應該被認真對待。
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先要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和思考,在閱讀中多積累。聽說讀寫是語文大家庭中思維骨肉相連的好兄弟,分開教學的方式讓各項教學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教師在教授寫作技巧時,要注意結合閱讀教學,發(fā)揮整體效益。特別是小學生正處于發(fā)展閱讀和寫作技能的初級階段,在豐富閱讀資源的支持下,教師可引導學生促進其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體現(xiàn)教與學相結合的理念,讓小學生不僅是受教的個體,也可以把知識巧妙運用,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目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吸收筆記的好詞好句、化為己用。小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練習模仿寫作。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而經(jīng)典的文章,為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傳授學生知識之前,教師要豐富自身教育理念,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看待寫作。因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負責多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這導致了教學不夠深入,學生缺少成功的寫作體驗,自然就很難愛上寫作。其實,很多學生只是抗拒教師的寫作教學方式,并不是真正厭惡寫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作有利的寫作環(huán)境和氛圍。首先,學生主體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設計其他有趣小環(huán)節(jié),比如故事編排、兩人對話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表達的熱情,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拓寬學生的視野,展示更多不同于課本的描述,豐富學生的認知。
如在《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教師可添加相關的歷史知識,利用現(xiàn)代技術展現(xiàn)一些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我們學習的字詞是美的,讀用的漢字是美的,誦讀的詩詞是美的,美浸透著語文教學課堂。學生要在教師的帶領下慢慢領悟語文中的美,使其產(chǎn)生“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之感。將更深層的文化內(nèi)涵融入課堂中,讓學生初步了解,在接觸中愛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初步形成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
語文是語言和文學的結合體,要培養(yǎng)學生在文學方面的習慣,了解語文的魅力,找到興趣點和方向,幫助學生確定語文學習的目標。作文的豐富多樣也是促進學生寫作的一個重要方式。多種多樣的寫作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模式將內(nèi)心想法記錄下來,保持好的寫作習慣才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教師的教學安排中要豐富學生的寫作形式,不只是以敘事文為主,同時要鼓勵學生用詩歌散文古詩的形式將生活中有趣美好的事物記錄下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要以學生為主,不能將自己的觀念加入學生的創(chuàng)作中,站在客觀平等的角度,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進行鼓勵,不隨意貶低學生的作品,用激勵的形式促進學生在文學方面的創(chuàng)作。小學是文學興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激發(fā)發(fā)生的學習興趣,讓寫作像日常喝水一樣融入生活,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作文素材?,F(xiàn)階段許多教師要求學生背誦優(yōu)秀范文,通過套用將別人的寫作換成自己的內(nèi)容,這樣的方式缺少真實,放大了虛偽,更沒有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可根據(jù)當天學習的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作業(yè),如在《陀螺》一文中,陀螺是一種玩具并且隨處可見,制作簡單容易,是學生很喜歡的玩具??梢宰寣W生在玩的過程中觀察陀螺的形狀,將轉陀螺的心情寫下來,作為觀察作業(yè)。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模仿課文中的描寫方式,將課文中的文字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師還可提高難度,比如限定課文中的幾個必學詞語,要求學生這幾個詞語要出現(xiàn)在文章中,鍛煉學生的觀察、表達、模仿能力。另外,實踐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能啟發(fā)學生的寫作,實踐觀察的開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觀察能力。
興趣對于創(chuàng)作的推動力巨大,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更主動地嘗試寫作。通過鼓勵學生以獨特的視角表達觀點和分享,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指導他們的學習。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階段,是萌芽期。從這個階段入手,幫助學生集中精力,提高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尤其面對基礎薄弱、寫作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更加積極主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思路,組織他們寫作,通過有趣的實踐活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寫作習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文就教導學生要善于懷疑,善于思考,善于提問。從自然現(xiàn)象中觀察,自然世界的物體是客觀的,不會隨著我們觀念的改變而改變。從自然出發(fā),自然才是學生學好閱讀的課堂。學生通過對自然事物的觀察,動用自己的思維,將看見的和學到的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理解。課堂上閱讀文本中的事物與學生看到的不同,學生進一步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大自然中有許多可愛的事物,是現(xiàn)在教材中不能學到的,所以要讓學生自己走進自然,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了解。大自然中許多美麗的事物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審美。
生活是最貼近學生的作文素材,教師要發(fā)揮生活對學生寫作的啟示作用,將寫作與生活相融合,引用生活中常見的人或事,從被忽略的小事出發(fā),啟迪學生的寫作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鼓勵學生多去自然界中觀察,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追尋屬于自己的“真理”。比如在《祖父的園子》一文中,可讓學生課后觀察自家的小花園,家中沒有就去附近的花園,或者自己種植一株屬于自己的花。語文來自生活,學生不能只是把時間用在課堂教學內(nèi)容上,結合生活實踐讓學生切身體會,留下自己的感想,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才是學好語文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動用自己的思維,更獲得了豐富的體驗感,同時也為寫作素材添上一筆。
創(chuàng)作是一件快樂的事,不能讓考試磨滅學生對創(chuàng)作的熱情。教師要成為學生寫作的引路人,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寫作方向和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愛上語文,會學語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