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繁華的街頭巷尾,林林總總的小店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它們一頭連著消費、一頭連著就業(yè),一頭牽著民生、一頭牽著經濟,藏著街坊鄰居的樸實生活,也書寫著城市的歲月印記。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對一座城市而言,煙火氣是它不可或缺的味道,代表著城市獨特的文化氣息和內涵氣質。而小店是城市商業(yè)的“毛細血管”,也是供應鏈末梢,連接千行百業(yè)、服務千家萬戶,撐起城市的活力與溫度。
灌老酒、打醬油,曾是多少人的記憶,它們或陳舊,或文藝,或琳瑯滿目,或其貌不揚,但卻給每一個進入的人以溫暖、熟悉的煙火氣息。
在喧囂繁華的街頭巷尾,林林總總的小店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它們一頭連著消費、一頭連著就業(yè),一頭牽著民生、一頭牽著經濟,藏著街坊鄰居的樸實生活,也書寫著城市的歲月印記。
“一個3平方米~5平方米的小鋪,往往是一個家庭的生計來源。它一頭連著從業(yè)者的生計,一頭連著社會煙火氣……只有讓個體戶鋪天蓋地,國家經濟才能頂天立地?!?023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圍繞個體經濟與免稅經濟發(fā)展等方面建言獻策。
個體工商戶雖然規(guī)模不大、業(yè)態(tài)相對比較單一,被人習慣地稱為“小店”,但其作用和重要性卻不容小覷。小店承擔著類別各異的服務功能,油鹽醬醋鋪、理發(fā)店、蔬菜水果店、火鍋館子……在“零距離”滿足城鄉(xiāng)居民日常生活服務需求的同時,星羅密布的小店還是承載著就業(yè)重任的“崗位蓄水池”。
“小店經濟”一詞在2023年的全國兩會上出現(xiàn),讓人心潮澎湃。小店經濟,是一種文化承載,刻畫著城市基因和時代年輪。發(fā)展小店經濟,點燃的不僅是城市煙火氣,更是提供了居民賴以謀生的陣地,點亮了更多創(chuàng)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奮斗心。
人間煙火氣
感知一個城市最細膩的地方,非小店莫屬,也許是一場小吃的酣暢淋漓,也許是一個小飾品的動人故事。
陽春三月,陽光明媚,杭州大運河畔的小河直街熙熙攘攘,煙火氣十足。木卯水舍內,5張茶桌座無虛席,游船飲茶排起了長隊。“最近門店天天都爆滿。”店長杉惠稱,各項茶藝活動預訂火熱,“小店一天接待60多位顧客,忙不過來了?!?/p>
“老板,稱一份蕎麥鍋巴、一份奶棗?!蔽挥诮K省南京市豐富路的孟令軍炒貨店內一片忙碌,幾名店員一邊介紹商品,一邊稱著顧客挑選好的炒貨?!凹依锶硕枷矚g吃,每次路過我都會帶一點回家。”正在選購的市民表示。隨著天氣漸暖,炒貨行業(yè)進入淡季,孟令軍炒貨店也適時調整了產品?!斑@幾年,我們也不斷創(chuàng)新出了一些年輕人喜愛的產品。”
在南京市的科巷美食街,剛剛上午10點半,多家店鋪門前就已經排起了長隊。在長長的隊伍中,很多人一邊吃一邊等。
在重慶市,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的圣雪萊服飾品牌店老板陸國民正抓緊時間上新貨;三峽廣場雷家老農民酸辣粉店門口,擠滿了買酸辣粉的顧客;南川區(qū)水江鎮(zhèn)上的凱利五金店老板張慧珠正清點當天要送的貨物……
在上海市,曹楊商城二樓,一條過道、4臺縫紉機、幾張凳子就是“單姐裁縫鋪”的全部家當。這片10平方米不到的空間里,老板單琴香正在與顧客耐心地溝通衣物的縫補方案。旁邊立著的一塊簡易介紹牌上,明確地標著“單姐裁縫鋪,收費標準15元~120元”。單琴香說,她們這一行做的是口碑,顧客信任她,修補好的衣服沒有返工的。一來二去大家都熟悉了,老顧客有時候還會介紹新顧客過來。
在上海市蘇州河邊上的創(chuàng)享塔園區(qū),沿街商鋪的LED顯示屏上閃耀著一位位手藝人的形象,并配有醒目的字樣:修鎖配鑰匙,@小顧師傅;家電維修,@錢師傅;裁縫理發(fā),@林師傅……下面是一塊大牌子:便民服務站。在二樓的便民服務站,面積約300平方米的敞亮空間里,每一位手藝人都擁有個人獨立的工作空間,有的忙著手頭活計,有的正在招待客人,還有的接了通電話后就匆匆趕往居民家中……
大街小巷里,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2023年2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束玨婷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近年來,商務部積極推進便民生活圈建設。重點完善社區(qū)消費的供給設施。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一圈一策,推動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類業(yè)態(tài)和品質提升類業(yè)態(tài)。例如,讓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guī)范有序回歸百姓生活,讓適老化服務、休閑娛樂等設施更加豐富,使居民生活消費更便利。
消息一出便引發(fā)極大關注,廣大網友紛紛點贊,認為此舉事關民生,有助于提升城市煙火氣。小店,升騰著的煙火氣,一頭連著從業(yè)者的生計,一頭連著城市的活力,是穩(wěn)就業(yè)、保民生的重要抓手,與百姓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密切相關。
熱氣騰騰的小店經濟,折射的是城市經濟活力。隨著小店經濟的持續(xù)復蘇,商店、餐飲小館、房產中介等各類小店的招聘需求也快速反彈。
山西省太原市,不少街邊小店櫥窗前張貼著招聘啟事,招聘對象包括服務員、收銀員、打雜工等。雖然有的告示特意注明“可全職可兼職”“年齡不限”“有年終獎”等內容,但想要招個合適的員工還是不太容易。
浙江省杭州市,開花店的施小鼓從3月2日開始到3月8日總共要完成大大小小10多場活動,“店里7名花藝師都忙不過來,招聘花藝師,成為小店現(xiàn)階段的新目標”。
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3年1月,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達1.14億戶,約占市場主體總量的2/3,帶動近3億人就業(yè)。
溫暖凡人心
某種意義上來說,“小店經濟是一種情感寄托,交互著賣家的熱情和買家的信任。小店大部分做的都是周邊的熟人生意,小店經濟的發(fā)展也是人情社會依附的載體。當小店經濟發(fā)展起來,很多人都愿意就近創(chuàng)業(yè)、擇業(yè),在家附近做點小生意,這樣不僅可以照顧家里,還可以通過熱情的服務、真誠的交往,賺點小錢、攢點積蓄。而買家,大部分是街坊鄰居,有的是來去匆匆的上班族,有的是家鄉(xiāng)過來的老年人,有的是學生,他們與家附近的小店不僅是一種商品的交易,有時更是一種信任的傳遞,時間長了總能熟絡,從商家和客戶關系,逐步便能發(fā)展成為一種有時間可以談談心、話家常的朋友。生活周邊的小店,讓我們身邊的煙火氣更加升騰,人氣更加聚集,人情味更加濃厚?!焙笔∥錆h市江夏區(qū)的余月如是說。
事實上,小店不僅僅是產業(yè)鏈的“毛細血管”和市場的“神經末梢”,除了經濟屬性外,街頭小店更像是在呈現(xiàn)微型的社會生活,柴米油鹽、恩愛煩惱、世間萬千態(tài)勢、各種取舍糾葛,它們交織在一起,勾勒出歲月過往的痕跡,浸染著人間煙火的色調,繪就出五彩斑斕的人生畫卷。
在上海市黃浦區(qū),藏著一家名叫“寶寶”的古早文具店。小店開了32年,主營筆紙橡皮等文具用品,也有孩子們喜歡的閃亮貼紙、好看手賬、減壓橡皮泥等各種小玩意。小店也是周圍居民口中的寶藏店,一些線下已幾乎絕跡的小物件,只要居民有需要,店主總會想辦法找到。最早,每逢周邊學校開學,小朋友想進店都要在門口排隊。如今,小店的生意并不好做。但年過花甲的店主伴著小店經歷了起起伏伏,卻始終心態(tài)平和:默默守著這家店,也努力守住一代人的記憶。
“昨晚臨睡前才發(fā)現(xiàn)小孫子外套上的紐扣掉了,小孩子比較皮,掉在哪也不知道,好好的一件衣服,少了個紐扣,穿著不保暖也不美觀,所以今早就來這家老店里轉轉,沒想到真的找到了同款紐扣。”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民主路老街東街北側的一家雜貨鋪里,顧客李女士在一盒盒紐扣里找到了同款紐扣,付了錢后滿意地離開了。
店主丁樂成介紹,這家雜貨鋪是1958年開始營業(yè)的,它的前身是新華百貨國營商店,在老街長巷里陪伴了一代代連云港人成長。走進店內,老式的柜臺中各類紐扣、雪花膏、針線應有盡有,不時有人進來咨詢購買?!坝幸幻孜彘L的被套拉鏈嗎?”“有織毛衣的針嗎?”“有蛤蜊油嗎?”……小小的雜貨鋪仿佛成了一個“百寶囊”,不斷給顧客帶來驚喜。
丁樂成18歲就進了這家店,一干就是40多年,已經把這方寸之間的小店當成了家,“這家已經營業(yè)了半個世紀的店鋪,希望她就像路邊的大姨一樣,親切又隨和,平價又實惠,應有盡有滿足顧客所需”。
張維珍修補衣服已經干了40多年,因為手藝好,很多人都來找她修改衣服?!拔叶疾挥贸咦恿?,一打眼我就知道褲子該截短多少?!彼念櫩筒环帜挲g大小,在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張維珍踩著將近20年的縫紉機經常工作到深夜,“有些客人下午6點來,但是第二天8點之前就要拿走,這個時候就得加班加點給人家修補好”。
在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西路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修鞋小店,58歲的武繼民在維修一雙斷邊的運動鞋。他身后是琳瑯滿目的皮鞋,各種類型的修鞋工具擺放整齊。一張普通桌子、一盞臺燈,方寸之地,是他30多年修鞋的家當?!罢椅倚扌念櫩?,除了街坊鄰居,還有一些離這里較遠的市民?!?武繼民說,修的雖然是鞋子,傾注其中的更是情懷和手藝。忙的時候一天可以修十幾雙鞋。漸漸地,他把修鞋當成了一種熱愛,30余年依然堅守著這一老行當。
一盞燈,一個人。在面積不足4平方米的小店內,各種修補工具和已修待修的鞋、傘等,滿滿當當?shù)財[放在貨架上。58歲的丁爾秀一人包攬了修鞋、修換拉鏈、修包、修傘、配鑰匙、補衣服等多個便民服務,為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便利。30年的堅守,讓這個“藏匿”于菜市場邊角的小店成了遠近聞名的便民鋪子。
郭六師傅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的一名修自行車配鑰匙的手藝人,20多年來他一直靠擺小攤為生。對于郭師傅一家來講,這是他們家庭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雖然辛苦,但能為騎自行車的市民提供一些便民服務,讓他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剛需”,小店“小修小補”著街坊四鄰的生活,也承擔著一定的公共服務職能。小店分布合理,就能讓居民生活便利順心;小店活得好、干得火,不僅直接折射出地方經濟的良好質量,還能為穩(wěn)就業(yè)保就業(yè)提供有力支撐。
秤砣雖小壓千斤。小店經濟在推動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店經濟的繁榮是一座城市溫情與活力的體現(xiàn)。
為了幫助小店提振信心、煥發(fā)活力,各地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在江蘇省南京市,推出“小店計劃”實施引流聚氣、數(shù)字升級、降本增效、便民服務、示范引領5大行動,推動小店經濟便民化、特色化、數(shù)字化發(fā)展。目前,“小店計劃”已惠及各類小店10萬余家,幫助眾多小店業(yè)主重拾發(fā)展信心,元氣滿滿迎接新的春天。
在山東省臨沂市,國家稅務總局臨沂市羅莊區(qū)稅務局針對個體工商戶規(guī)模小、數(shù)量多、抗風險能力弱等特點,通過“定制群”開展溝通交流、“多路線”進行聯(lián)動輔導、“抓風險”防范不良發(fā)展3個方面,精準精細開展納稅服務,為小店經濟發(fā)展添活力。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2023年廣西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小攤、小店“活起來、火起來”。隨后,廣西政府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充分就業(yè)增強市場活力的若干措施》,計劃通過釋放消費潛力、激發(fā)市場活力等12條措施,進一步促進充分就業(yè)。其中,對如何支持小攤、小店發(fā)展有了更詳細的規(guī)定。
可以預見,隨著小店經濟的強力復蘇,不斷發(fā)展壯大,中國經濟將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