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小提琴盒,藍色的內襯,里面裝的卻不是樂器,而是一柄涂有紅色顏料的染“血”大錘。這是私人軍事公司瓦格納集團準備送給歐洲議會的“回禮”。此前,議會通過了一項提案,打算將瓦格納認定為恐怖組織,因為他們在俄烏沖突中犯下了戰(zhàn)爭罪行。而瓦格納的回答是一把錘子。身為集團首腦,普里戈津還嘲笑道,“我不知道什么法律管歐洲議會,但根據(jù)我們的法律,我宣布它該解散了。”
瓦格納集團的名字來源于19世紀的德國著名音樂家理查德·瓦格納。集團在宣傳時也特別喜愛突出音樂元素,在一張定妝照上,兩名士兵一個肩扛大錘站立,另一個坐在椅子上彈奏手風琴——暴力和藝術結合在一起,怪異但又有張力。最近半年里,瓦格納成為俄烏沖突中日益重要的角色。作為雇傭軍,他們在戰(zhàn)場上取得了比俄羅斯國防軍更好的戰(zhàn)果。
廚子成為指揮家
2006年,在圣彼得堡的大理石宮,普京夫婦正與到訪的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及夫人勞拉共進晚宴。在留下的一張照片里,小布什的側后方站著一個侍者,手持一瓶酒,卑微地略弓著腰,光禿禿的腦袋锃光瓦亮。他就是普里戈津,17年后,他會以瓦格納首領的身份聲名大噪。
“普京的廚子”,這是西方媒體對普里戈津的稱呼。這個說法其實不太準確,因為普里戈津雖然給各國領袖斟酒,卻不親自掌勺,他是一個餐飲大亨,為普京政府提供飲食服務。
普里戈津18歲時因搶劫罪入獄9年,出獄后碰上蘇聯(lián)解體。時代巨變之下也潛藏著無數(shù)商機,他從賣熱狗起家,后來逐漸經營起連鎖酒店和豪華餐廳。通過為達官貴人提供精致、美味的食物和舒適、私密的社交環(huán)境,普里戈津得到了很多大人物的賞識。
其中最令人驚訝的可能是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之一。這位藝術家成了他的老主顧,還為他引薦了更多要人。最終讓普里戈津飛黃騰達的是他的一位老鄉(xiāng)——個子不高但身體健壯,眼神憂郁而警惕,時任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長的弗拉基米爾·普京。
讓普里戈津主管膳食十多年,普京對他的信任和賞識可見一斑。2014年后,普里戈津領到了一個新任務,離開他深耕已久的餐飲賽道,去領導瓦格納,在這個以德國著名音樂家命名的傭兵團里,做那個揮舞指揮棒的人。
傭兵帝國
盡管如今西方媒體對瓦格納口誅筆伐,但在使用雇傭兵方面,美國才是先驅。這種“私人軍事公司”大量涌現(xiàn)于冷戰(zhàn)之后,和以往的雇傭軍相比,它的運營更加商業(yè)化,以盈利為導向。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等國也有各自合作密切的傭兵公司。政府喜歡用它們,有以下原因:外包省錢,又能讓他們承擔責任;民眾對他們的傷亡不太敏感。
如今回頭看,普京沒有選錯人。具有商業(yè)頭腦的普里戈津和崇尚暴力藝術的瓦格納之間出現(xiàn)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瓦格納一躍成為十年來風頭最勁的私人安保公司。它的觸手伸到了四大洲,在近30個國家活動。非洲是瓦格納集團最為活躍的地區(qū),在馬里,他們取代了原宗主國法國,成為了軍政府合作的對象。在蘇丹,他們得到了一座金礦作為報酬。瓦格納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在圣彼得堡建起了氣派的總部大樓,在俄軍基地旁修筑自己的訓練營,還在一塊綠地上建造了專門的傭兵墓地。
除了現(xiàn)實中的部隊,普里戈津還與時俱進,成立了瓦格納的網絡研究中心和“網軍”。它的任務是在社交媒體上創(chuàng)造大量的“假人”發(fā)布極端言論、引導輿論,其中一個目標就是美國大選。
去年的美國中期選舉前,普里戈津大方地承認了這件事,“先生們,我們干涉過,正在干涉,未來也會干涉”,但俄羅斯媒體表示,普里戈津只是在“釣魚”,諷刺美國多年來粗暴地干涉他國內政。
(蘇德輝薦自《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