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
一部好書,之所以百看不厭,是因為內容繁盛。加之閱讀會帶有個人色彩和個體思維角度,故而每人閱讀收獲亦有不同。正如蘇軾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低各不同?!保ā额}西林壁》)又如魯迅對《紅樓夢》的評價:“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中國小說史略》)選擇角度不同,會發(fā)現不一樣的奇妙的風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是從人生價值角度來評判的。壽終正寢是自然,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讀完《好看的中國文學史》,你會發(fā)現中國文學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因命運多舛而不能“善終”,其死讓人噓唏不止,悲嘆不已!
生命跌宕,交付江海
愛國詩人屈原被貶,遠離楚國。盡管有濟世之才、報國之志,卻因受讒言,返回郢都無望,只好遠游;然求賢無門,報國無路,決心以死殉國,表忠貞愛國之心。寫下絕命辭《懷沙》后,自沉于汨羅江,結束了六十二歲的生命。其作品,司馬遷贊為“與日月爭光”,李白也贊“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初唐四杰”首席王勃,出身名門,自幼早慧,才學過人?!峨蹰w序》,文思泉涌,筆走龍蛇;“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言簡意賅,境界博大。王勃南下交趾探親,萬萬沒想到,還沒達到目的地,在乘船渡海時,竟落水而亡,年僅二十八歲!
“名揚宇宙而枯槁當年”的李白,青年時期期望“安社稷”“濟蒼生”,二十五歲,從家鄉(xiāng)仗劍遠游;唐玄宗賜金放還,李白從長安又開始遨游四方。一生想施展宏圖,建立豐功偉績,無奈官場受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只好漫游天下。
李白死于安徽當涂。傳說李白是“捉月而亡”。李太白酒醉之后,月色之下泛舟長江,看到江中皎潔的明月,便縱身躍入水中,抱月而去。
一生敬仰李白的杜甫,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熱情和理想,長安求職,然遇安史之亂,顛沛流離,生活窮困,孤獨苦悶,悲慘萬分。一代詩圣,竟在貧病交加、饑餓寒冷中,孤獨慘死于湘江之上的破船中,年五十九歲。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幼時喪父,家居以侍母,借書而苦讀,研文習詞,及少年,志強氣盛,英豪雋達,喜愛兵書,頗有濟世之志。然科舉仕途并不順利,因黨禍,外放杭州,再貶處州,又謫郴州,繼貶橫州、雷州,從京都貶到天涯海角。
被貶八年后,終于得以復職北歸。至藤州,快樂多飲而醉,醉中醒來,踉踉蹌蹌地去泉邊汲水,不意摔倒在泉邊,竟然卒去,時年五十二歲。
奇才遭罪,世人唏噓
彈得一首好琴的嵇康,早年喪父,家境貧苦,但少有奇才,讀書自讀,且能精通。品貌非凡,身修長,氣質脫俗超凡,有“龍章鳳姿”。嵇康才高性烈,離經叛道,對司馬集團采取完全不合作態(tài)度,結果被陰謀篡權的司馬集團誣害致死。嵇康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寫下了后人無能出其右的四言詩《幽憤詩》。
臨刑前,嵇康從容平靜,神情自若。“聲調絕倫”的《廣陵散》在刑場上回蕩。琴聲甫畢,刀起頭落,何等才華蓋世的大文學家、大音樂家嵇康,就這樣悲慘地命送黃泉,年僅四十一歲。
寫下古今傳誦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名句的謝靈運,出身豪門望族,天生聰明,幼時便博覽群書,能詩善文;年輕得志,官運亨通,桀驁不馴,狂放不羈;青云失路,仕途遭挫,便縱情山水,消極抵抗。元嘉十年,終被人誣以叛逆罪收捕,流徙廣州時被殺,年僅四十九歲。
古代帝王之中,雖不乏能詩善詞者,但多半是偶一為之,并少有精彩之作??善渲袇s有一位皇帝,其詞光照天宇,然其命則如彗星掠空。他就是中國詞作成就最高的帝王作家南唐后主李煜。出身帝王之家,本不適合做帝王,卻登上帝王的寶座,在大宋統一的進程中,成了亡國俘虜。國恨家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七月初七,恰巧李煜過生日,一闕精妙絕倫的《虞美人》讓宋太宗怒火中燒?!耙粋€亡國之君如此大膽,居然還在思念故國,說什么‘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遂命人將牽機藥放入酒中,令李煜喝下,將他活活毒死。李煜年僅四十二歲!
還有命運多舛、際遇坎坷的陳子昂,四十二歲,慘死獄中。
客死他鄉(xiāng),落葉飄搖
寫詩,意趣高妙,氣象宏大,既深得前人各家之所長,又不受任何一家所羈絆;寫詞,高曠豪放,意遠情濃,清麗雄渾兼而有之;寫文,汪洋恣肆,情理交融,文意波瀾,發(fā)人深思;書寫,長于行楷,筆法骨勁肉豐,跌宕自然,獨成一家;畫畫,墨飽筆酣,生趣盎然,所畫竹石枯木,蒼勁雄放,一時風流。
此人聰明絕頂,多才多藝。為人品行善良,人格高尚。德才兼?zhèn)洌皇軆擅媾懦?,一生仕途曲折,困于州縣。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晚年因秉忠直言,被貶海南儋州,生活極為悲慘。幸遇大赦,得以北歸。歸途之中卻病逝于常州,時年六十六歲。此人就是中國歷代文人中曠世奇才,“三蘇”之中名氣最大的蘇軾。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惫暨@副對聯高度概括了女詞人李清照一生的成就。李清照,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自幼聰明好學,少年便獲“才女”美譽。十八歲與出身名門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夫妻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恩愛無限。
金兵南侵,國難突至,美滿生活被毀壞;李清照與趙明誠背井離鄉(xiāng),西藏東躲,顛沛流離,積年收集的幾大屋金石書畫古董,也都丟損殆盡。流亡期間,趙明誠染瘧疾突亡。李清照依靠全無,落為孤鴻獨雁,漂泊西東,多么凄慘悲涼!后再嫁,又被騙。
絕代才女,晚年生活一直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垂暮之年,想落葉歸根,但始終未能如愿以償。最后客死異鄉(xiāng),連卒年都無人知曉。
壯志難酬,至死為詩
棄官歸隱田園的陶淵明,乃名門之后?!伴e靜少言,不慕榮利”,“縱情詩酒,性剛直率”,平生兩大嗜好愛菊和嗜酒。在預感自己人生大限將至,神志尚清醒之時,給自己寫了三首《挽歌辭》和一篇《自祭文》?!叭松鷮嶋y,死如之何!”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是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前,用顫抖的手寫下的《示兒》詩。一息尚存之際,詩人用盡最后一點力氣,為世人留下了對國家和民族如此深情的悲歌,令人撕肝裂肺,真真感天地,泣鬼神!
二十歲的陸游,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然而南宋君臣偏安江左,醉生夢死,對金國妥協投降,主張光復國土的陸游,報國無門,空懷激烈之悲嘆;六十一歲時作《書憤》,真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七十八歲,抗金北伐決心不減,《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充分表現了他那老當益壯的精神風貌;八十五歲的高齡,在臨終前,依然不忘恢復中原的壯志,真是死不瞑目!后人讀之,無不臨文嗟悼!
在中國古代著名詩人中,如果說陸游算是“長壽”詩人,那么出身于貴族世胄之家、七歲即能吟詩、被稱為“神童”的李賀,大概是壽命最短的一位,死時只有二十七歲。
才華橫溢,事業(yè)惜成
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自小聰明好學,少年便獲得“奇名”。因革新失敗,被貶。再貶邊地柳州,勤于職守,補偏救弊,政績斐然??上У氖?,天不假年,柳宗元到柳州只四年多,疾病便奪去了他的生命,年僅四十七。柳宗元死后,柳州人民非常悲痛,特建寺廟來紀念
他。
能在整個唐代詩歌中自辟蹊徑,別具魅力,以“無題詩”備受稱譽的李商隱,其詩思深意遠,情致纏綿,獨具一格,成就卓然。一首《錦瑟》,其謎千古難揭!李商隱的一生與牛李黨爭相,胸懷天下,然始終無出頭之日。長期潦倒愁悶,病逝家中,只有四十五歲。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自小就懷有抗金之志,勇謀有加,文武雙全。“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然“可憐白發(fā)生”,事業(yè)未成,壯志難酬。雖已年邁,但斗志昂揚。在得知南宋北伐大軍失敗的消息后,痛心疾首,五內俱焚,不久就病逝。 臨終前,大呼:“殺
賊!”
英雄無用武之地,實乃人生一大憾事!
名滿天下,骸骨無收
姜夔之詞,被譽為“如盛唐之李杜”“文中之昌黎”。姜夔科舉不第,從此未涉官場,自稱“白頭居士”,成為一位純粹的文學家。“道人野性如天馬,欲擺青絲出帝閑”是姜夔一生最好的寫照。名聲響亮,卻沉淪終生。尤其晚年,朋輩凋零,生活凄苦。六十六歲,逝于杭州。家貧,竟不能殯殮,幸賴友人張羅,才得以安葬于錢塘江
畔。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盛景,竟令金主完顏亮“欣然有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此詞作者是柳永。其少時極聰明,詞作名滿天下,然科舉落地,金榜無名,寫詞發(fā)泄?jié)M腹牢騷,自稱“才子詞人”“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結果惹得宋仁宗龍顏大怒:“奉旨填詞去!”到手的進士,弄丟了。
柳永,多才華,然科舉不順,四十多歲,才仕進,高中皇榜。丟官后浪跡天涯,潦倒窮困。寄食潤州寺廟時,貧病交加,逝于僧舍。是誰埋葬了他?不是家人,不是朋友,而是一群風塵知己!
嘔心瀝血,名作千古
能讓頗為挑剔的林黛玉發(fā)出“詞句警人,余香滿口”的贊嘆是哪部作品?“碧云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出自何人之手?作品是《西廂記》,出自王實甫之手。
傳說王實甫寫《西廂記》時,全身心都沉浸到作品里去了,終日飯茶不香,夜不能寐。創(chuàng)作過程中,王實甫常常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地寫,詞斟句琢,反復推敲,稿還沒寫完,人先累倒。坐著寫,躺著寫,簡直是寫瘋了,最后竟是口吐鮮血,握筆而亡。試想,沒有這般嘔心瀝血,哪來的文辭優(yōu)美、詩意淳厚的《西廂記》?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弊阋娺@部代表中國古典文學最高成就的作品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之高。曹雪芹出生在貴族家庭,受極好的教育。一部巨著《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曹雪芹寫作《紅樓夢》時,生活窮困:“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p>
乾隆二十八年,曹雪芹心愛的獨子不幸患病離世,這令他萬分悲痛,日日去兒子墳前哭泣,因過度悲傷,自己也病倒。除夕之夜,在萬家燃放煙花爆竹、喜迎春節(jié)之時,曹雪芹以四十八歲的生命,凄涼而悲慘地離開世界。
一場鵝毛瑞雪,把淄博大地變成了一個美麗晶瑩世界。古稀之年的蒲松齡讓家人把他的靠椅搬到窗前,他想好好看看這冰清玉潔的銀色世界。七十五歲的蒲松齡,舉目四望,望了好一會兒,覺得有點累,便閉目養(yǎng)神,讓家人沒料到的是,他這眼睛這一閉,就再也沒睜開。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的一代文學大師,就這樣倚窗而坐辭世了。
《聊齋志異》是凝聚蒲松齡一生心血的著作。“集腋為裘,妄續(xù)幽明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朝廷重臣王漁洋愿以千金買蒲松齡《聊齋志異》的全部書稿,窮困的蒲松齡頗有志氣,不賣!因為貧窮和沒有地位,直至他去世五十年后,《聊齋志異》才得以首次付梓。
讀這些文人之死,無限傷悲,感慨萬千!“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保ㄎ鲿x左思《詠史》)無論出身官宦還是寒門,無奈命運多舛,際遇坎坷。但從另一角度來看,無“發(fā)憤憂國、哀怨悲慟、寂寞失意、篤志潛心”,焉能“匠心慧眼、奇想濃墨、妙語巧繪”著文
章?
(作者單位:天津市天津中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