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娟
作為世界級科學家,錢學森取得了卓越的科學成就,他的兒女也都是“學霸”,并在各自鐘情的領域孜孜耕耘,取得豐碩成果。有人想要借鑒錢學森的教育方式,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卻說:“我父母從不教育我。”
錢永剛1948年生于美國,7歲時歷經(jīng)千辛萬苦隨父母回國。那時,年幼的錢永剛對父親執(zhí)意要回到貧窮的祖國并不太理解。但錢永剛知道,奶奶每次給父親寫信時,都提醒他早日回國,錢學森也始終把母親的教誨牢記心頭。由于美國政府的阻撓,錢學森的歸國之路異常艱難。直到1955年,錢學森幾經(jīng)輾轉(zhuǎn),才終于回到了祖國,從此投身于“兩彈一星”的研究,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立下了不朽功勛。
錢永剛20歲的時候,就曾經(jīng)問過母親蔣英:“你和爸爸為什么從來不管我們兄妹?”蔣英很溫和地說:“你不是很聰明嗎?你不是會看嗎?”錢永剛一直銘記著母親的話,也時時觀察父母如何去做,以此來對照自己的日常行為,完善自己。彼時,與在美國風光無限、生活優(yōu)越的堂兄弟相比,隨父母回國的錢永剛兄妹倆境遇似乎艱難得多。中學畢業(yè)后,錢永剛便應征入伍了,錢學森時任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他不但沒有動用關系讓兒子享受優(yōu)待,反而將他送進了部隊基層。作為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沒有享受到絲毫的特權(quán),反而因為這個身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基層做了9年技術(shù)員后,錢永剛終于迎來了恢復高考的好消息。而立之年的錢永剛決定參加高考,他明白只有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如同父親一樣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錢學森自打從美國回國后,發(fā)誓此生再也不去美國。但是錢永剛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yè)后,卻堅決要出國留學,錢學森并沒有阻止。他說:“我從不阻止孩子求學之路?!?/p>
1982年,錢永剛遠赴美國,到加州理工學院深造學習,并取得了碩士學位。那時,計算機專業(yè)在美國很吃香,面對優(yōu)越的條件,錢永剛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選擇回來報效祖國。錢永真則繼承母親蔣英在音樂上的天賦,在母親的熏陶下,踏上了鉆研音樂的道路。出國深造后,她也毅然回國從事音樂教育。
錢學森夫婦“不教”孩子怎么做,而是給孩子做示范,讓孩子“有樣學樣”,耳濡目染,在“不教”中實現(xiàn)最好的家教。錢永剛曾說:“假如說我們家有什么教育秘訣的話,那就是‘不教育,父母從不‘言傳。”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員很鄭重地對錢永剛說:“你父親是個有學問有文化的人?!卞X永剛當時就說:“這還用你說,我當然知道了!”但炊事員接下來的話卻讓錢永剛記住了一輩子:“你看你父親每次下來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錢永剛從此也向父親學習,至今保留著吃飯穿戴整齊的習慣。
錢學森對子女“不教而教”的核心就是一萬次言傳不如一次身教。他的“不教”,讓錢永剛兄妹二人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