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蘋果公司投資兩億美元制作、由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拿破侖》,全然沒有《天國王朝》《角斗士》等斯科特導演前作的魅力,淪為一篇耗費奢靡的野史傳記。
全片邏輯混亂,完全沒有走入拿破侖這個人物的內心——他如何從一個科西嘉小貴族成長為對整個歐洲影響至深的角色?在這部電影里,觀眾是找不到答案的。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幾乎一半劇情都在拿破侖·波拿巴皇帝和皇后約瑟芬的八卦里打轉,哪怕在他們離婚之后,拿破侖依然像個失落的偏執(zhí)小男生一樣,不斷尋找前妻傾訴煩悶。他的戰(zhàn)爭是為了法國嗎?是為了崛起中的資產階級的光榮與權力嗎?是為了將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傳播到整個歐洲嗎?顯然不是?!赌闷苼觥防镉袧M溢的愛情和散亂的戰(zhàn)爭,卻沒有足夠的政治和人文元素。驅使人物行為的終極追求,必須說清楚,否則一個帝國君主與爭地盤的古惑仔就沒有精神上的本質區(qū)別。
在《拿破侖》中,觀眾看不到拿破侖波瀾起伏的一生,看不到他的光榮與夢想,所有戰(zhàn)爭都墮落退化為網紅式打卡,不管是土倫戰(zhàn)爭嶄露頭角、埃及戰(zhàn)爭半路跑回、奧斯特里茨冰河會戰(zhàn)還是滑鐵盧潰敗,都淪為浮皮潦草的流水賬。雖然,時而雷德利·斯科特也有大導的華彩表現,可惜仍是瑜不掩瑕。在敘事流暢度上,《拿破侖》無法與《異形》《角斗士》相比;與《末代皇帝》《莫扎特傳》《甘地傳》《亞歷山大大帝》等同等題材電影相比,不管是主題深度、審美趣味,還是對歷史的反思,也無法同日而語;論娛樂屬性,也不如當年李翰祥導演的幾部《乾隆下江南》,起碼主題思路明確,最后呈現的娛樂效果也讓人滿意。難怪法國觀眾和媒體都對這部《拿破侖》差評如潮,“雷老爺子你到底在講啥?”是眾多法國人看完本片之后的心情。
雖然不至于是無中生有的創(chuàng)造,但電影的主題選擇卻不折不扣地跑偏了。編劇大衛(wèi)·斯卡爾帕(David Scarpa)曾經在采訪中透露,“雷德利說他想拍拿破侖,叫我寫個劇本,我就去看了一本傳記,傳記里最吸引我的就是拿破侖和約瑟芬的愛情,于是我就跟雷德利說,要寫一個戰(zhàn)場無敵、情場無能的男主角,雷德利表示他很喜歡。”
電影在結尾以字幕形式記錄了已經被廢的拿破侖留下的遺言——“法國、軍隊、約瑟芬。”約瑟芬顯然承受不起這個重任,至少在影片中,她的人格不值得拿破侖如此鐘情,觀眾更是直到看完電影都難以理解,她究竟憑什么吸引了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