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矜
從識字不多到能寫會畫,再到能用電腦打字、寫書,秦秀英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人也越活越精神。
只上過一年半小學,64歲之前還在與莊稼為伴的秦秀英,古稀之年居然先后創(chuàng)作出版了兩本書,而且還請知名作家劉震云寫了序。
本想給母親找點兒事做,沒想到她做著做著竟出了一本書
秦秀英1947年出生于內(nèi)蒙古,由于家庭貧困,只上過一年半小學就輟學了。之后,她靠雙手在土地里刨食,含辛茹苦為生活奔波,一晃就過了大半輩子。
2011年春,64歲的秦秀英從內(nèi)蒙古鄉(xiāng)下來到大上海,跟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她的兒子呂永林博士畢業(yè)后在大學教創(chuàng)意寫作,兒媳芮東莉也是博士,在一家出版社做編輯,兩人都有忙不完的工作,陪她的時間不多。
而離開廣袤的河套平原,突然縮進城市高層建筑的一個格子里,秦秀英感覺像是懸在了半空中,一點兒也不踏實。特別是白天,兒子兒媳都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她一個人,除了做家務(wù),她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日子里有太多的空白。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都喜歡回憶,秦秀英也不例外。只要兒子兒媳下班回來,她就逮住他們訴說過往的歲月。由于秦秀英的過去并不那么愉快,說的自然也大多跟苦難有關(guān)。
聽母親說得多了,呂永林十分苦惱,但母親不說了,他又十分擔心。很多次,他下班回到家,天都已經(jīng)黑了,母親卻不開燈,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沙發(fā)上發(fā)呆。他心里明白,母親每天訴說過去,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但又實在不忍心看著母親整天沉浸在苦難的回憶里,便私下跟妻子商量,要給母親找點兒事做。
當時,芮東莉正在做田野調(diào)查方面的工作,想到秦秀英自小生活在農(nóng)村,對大自然、植物很熟悉,又喜歡花花草草,便提出讓她跟自己一起做調(diào)查。秦秀英十分樂意。
就這樣,秦秀英成了兒媳的“徒弟”,開始跟芮東莉一起,以手繪的方式記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魚鳥蟲蝶。
同時,夫妻倆還教母親識字、寫字、念書、畫畫。秦秀英已經(jīng)幾十年沒有握過筆了,再拿起筆手都是抖的,字寫不規(guī)整,畫也畫不好。
看到母親的樣子,夫妻倆進行了分工:呂永林負責教母親寫字,芮東莉負責教母親畫畫。
秦秀英學習勁頭很足,在兒子兒媳的耐心幫助下,不僅識的字越來越多、畫的畫越來越好,還學會了使用電腦,能用拼音打字在網(wǎng)上跟人聊天。
接著,芮東莉又教婆婆把游玩時拍的照片輸入電腦保存,引導她把記憶中家鄉(xiāng)的人、事、物畫下來,把看到的好看的花草樹木也照樣子畫下來,并寫上日期、地點、天氣等相關(guān)情況。
芮東莉教得很認真,還會給婆婆布置作業(yè),要求她按時完成。秦秀英學得也很用心,2011年11月,她的一幅畫竟被登在了上?!缎侣劤繄蟆返念^版位置。這給了她極大的信心,她畫起畫來更有勁頭了。
漸漸地,秦秀英的文圖作品越攢越多,并得到了出版社的認可。2015年,應(yīng)出版社邀請,秦秀英跟兒子兒媳一起,將她幾年來的圖文進行了整理,取名為《胡麻的天空》,交由出版社出版,知名作家劉震云為該書寫了序言。
書出版后,其質(zhì)樸精練、圖文并茂的創(chuàng)作風格廣受好評,銷量達到1萬余冊,被讀者稱為一本“發(fā)現(xiàn)母親”的書。
成立“家庭寫作工坊”,引導母親多寫溫暖的、鼓舞人心的東西,母親出版了第二本書
第一本書出版后,秦秀英特別高興,兒子兒媳便鼓勵她接著寫第二本。寫什么呢?秦秀英心里沒有底。于是,三人成立了“家庭寫作工坊”,一起討論和構(gòu)思寫作內(nèi)容。
作為專門從事寫作教學的教授,呂永林建議母親寫自己熟悉的東西,這樣才會有話可說,也容易入手。秦秀英聽從兒子的建議,決定寫自己身邊的人。于是,親人、鄰居、朋友都成了秦秀英寫作的對象。
從她筆下,讀者知道了她父親是一個粉刷匠,愛聽戲、老實巴交;她母親干活勤快、不記仇;鄉(xiāng)村獸醫(yī)鄔醫(yī)生醫(yī)術(shù)高超;等等。
村里還有個叫秦鎖的人,特別霸道,傷害過很多善良的人,包括秦秀英。寫他時,秦秀英憤憤不平,說感覺就像是在“復仇”。
或許由于人生經(jīng)歷的原因,秦秀英筆下的文字總是充滿對過去生活的控訴,有些壓抑和沉重。兒子兒媳告訴她,好文章應(yīng)該有溫暖的、鼓舞人心的東西,盡力引導她去捕捉人物開心快樂的時刻。
秦秀英的四妹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年紀輕輕就患病,早早離開了人世。秦秀英回憶四妹的人生,幾度哽咽,在創(chuàng)作《我的四妹妹》這篇文章時,又走上了訴苦的老路。
如何才能寫好這樣一個人物?一天晚飯后,兒子兒媳和秦秀英聚在一起,反復討論。秦秀英改了又改,近一個月后才定稿。
有一天,秦秀英在回憶四妹時,說了這么一句話:“那么好的一個人,就像果子掉落在泥土里,悄無聲息地就沒了?!?/p>
聽了母親的這句話,呂永林突然來了靈感——能不能把果子和人做一個對應(yīng),各種各樣的果子,就像各種各樣的人,有的可以長大成熟,然后掉落,完成生命的輪回;有的卻在成長過程中遭受各種不幸,中途夭折。
芮東莉和秦秀英一聽都覺得這創(chuàng)意很棒,于是確定了書名《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還商議在每篇文章的前面放一幅植物畫,用不同特點的植物對應(yīng)秦秀英寫的不同命運的人。
考慮到母親的具體情況,芮東莉負責把植物用自然筆記的形式畫下來,呂永林則負責給畫題字和注釋。
在他們?nèi)说墓餐ο拢?022年秋,時隔7年之后,秦秀英作為主創(chuàng)的第二本書《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出版。該書除了秦秀英的文章外,還收錄了兒子兒媳寫母親的文章。
從識字不多到能寫會畫,再到能用電腦打字、寫書,母親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人也越活越精神
當初教母親識字、畫畫,兒子兒媳的初衷是讓她快樂起來,至于寫得怎樣、畫得如何,他們并不在意。沒想到,母親卻給了他們這么大的驚喜。
芮東莉說,她感受最深的是,通過寫作,她與婆婆的關(guān)系變得親密了。婆婆剛來的時候,說一口難懂的方言,而芮東莉是一名受教育程度高且思想前衛(wèi)的現(xiàn)代女性,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方面,兩人有著極大的不同,婆媳之間曾有過很多碰撞和摩擦。
可自從芮東莉收了婆婆這個“徒弟”后,兩人在共同探討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對彼此有了深入了解,特別是談起健康、生態(tài)、環(huán)保等話題,兩人還頗有些志同道合之感,關(guān)系漸漸融洽了很多。有一次,呂永林的朋友對他說:“看你媽媽和東莉,兩人就跟閨蜜一樣?!?/p>
芮東莉說:“以前,聽婆婆坐在小板凳上絮叨四姨們的命運,我苦惱且厭煩。如今,讀著她的文字,看著她的圖畫,我卻像上癮了一般,特別想走近那些逝去的美好生命,想尋回那些失散多年的親人和那些在苦難日子里給予婆婆溫暖的好心人?!?/p>
當然,要說變化最大的,還是秦秀英本人。學習寫作后,她的心思都放在了怎么能多認幾個字、怎么能把畫畫得更好以及怎么能把普通話說得更標準等方面,對以前不開心的事,早就不惦記了。
當拿到《胡麻的天空》版稅時,秦秀英一度不相信是真的——她從未想過自己竟能靠寫字掙錢。之后,她經(jīng)常接受媒體采訪、參加分享會,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在畫植物的時候,我常在想,該用哪種植物來對應(yīng)婆婆呢?鄂爾多斯沙地里的藍刺頭,挺拔倔強,不開花則已,一朝綻放,就吐露出照耀大地的絕美幽藍?!痹凇妒郎系墓邮郎系娜恕肥珍浀囊黄恼吕?,芮東莉這樣寫道,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婆婆的敬佩。
從識字不多到能寫會畫,再到能用電腦打字、寫書,秦秀英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人也越活越精神。
多年寫作,秦秀英似乎悟到了創(chuàng)作的訣竅,越寫越上癮,打算把自己擅長的手工藝品、家鄉(xiāng)美食也都一一記錄下來……
張澤林摘自《婦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