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 劉祖義
話題解讀
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情趣,指志趣,志向或情調趣味。人在審美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情趣,呈現(xiàn)出明顯的個性差異,這與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生活狀況和所進行的社會實踐有關,也與其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有關。大量事實證明,審美情趣決定著個體生命的品位。但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充裕、現(xiàn)代科學技術越來越發(fā)達,我們的社會似乎變成了“低美感社會”。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們不僅要警惕審美力的匱乏,還要自覺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這對追求個性發(fā)展、實現(xiàn)主體價值、促進精神生命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名言警句
1.倘盲目地急功近利地以文化“化”錢,以藝術止于“養(yǎng)”眼甚至“花眼亂心”,那就難免降低人的素質、敗壞人的審美情趣,將來低素質低境界的人就會把即便搞上去的經濟也吃光、花光、消費光的?。ā段膮R報》)
2.情趣愈豐富,生活也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光潛)
3.美學只有一種,就是直覺(或表現(xiàn)的知識)的科學?!肆_齊《美學原理》
4.有趣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一直伸往未知的領域;無趣是個封閉的空間,其中的一切我們全都耳熟能詳。(王小波)
5.偏見足以毀掉正確的判斷, 顛倒所有心智機能的運行:它不僅與良好趣味相反, 而且還會影響和腐蝕我們對美的情操。(休謨)
6.美育是一種性靈的陶冶,是由于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而得到的高格調的生活情趣。這種欣賞,可以使人了解,在金錢物質之外的、更高的人生境界,不致沉迷于物欲,也不致斤斤計較狹小的恩怨得失。(羅曼·羅蘭)
備考素材
《烏梅子醬》吵翻天:李榮浩為何不能寫通俗的歌詞
近日,歌手李榮浩的新歌《烏梅子醬》上線,借由短視頻營銷和話題營銷迅速火爆,短時間收獲十多億播放量,但眼看成為現(xiàn)象級爆款的這首歌卻引發(fā)吐槽,最大問題出在創(chuàng)作風格和歌詞質量上,膩歪的歌詞加上簡單的曲調,被不少人批評創(chuàng)作者不思進取、水準大滑坡。有樂評人“炮轟”李榮浩這首新歌俗不可耐,濃濃的鄉(xiāng)土風摻雜著短視頻平臺火爆的元素撲面而來,這種創(chuàng)作是投機取巧、迎合受眾。也有很多歌手并不認為歌曲一定要分“俗”和“雅”,李榮浩自己也認為:“音樂沒有好壞之分,音樂只有你喜歡和不喜歡兩種。山珍海味一定代表好嗎?酸辣土豆絲就一定低端嗎?”李榮浩是憑借不斷出新專輯、拿到圈內大獎,然后參加綜藝慢慢火起來的,《烏梅子醬》與李榮浩生活困頓時創(chuàng)作出來的《模特》《李白》確實有很大差別。漸漸地,越來越多為流行音樂事業(yè)擔憂的樂評人和歌迷開始討論為何李榮浩也會為了流量而“墮落”。
高分立意:
提高審美能力、理性審美……
素材運用:
審美需要感性,更需要理性,不能模糊是非的邊界。你看什么聽什么吃什么用什么都決定了你的審美趣味,審美是技術性的、有高低區(qū)別的、有目的的。當你刷著短視頻愉快地過著國慶節(jié)的時候,你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告訴你你很快樂,但你的審美趣味會提示你,你只是大數(shù)據(jù)算法下的韭菜。資本可以決定不一個爆款是誰,但資本不為時代的藝術和審美負責。當眾人把圍觀低俗當作常態(tài),把荒誕怪異的審美裹挾當作快感,在無知與瘋狂中迷失底線,危險便在遠方露出了邪魅的微笑?!皧蕵分辽稀敝髁x的思想決堤,是對正能量、主旋律文化作用的一種消解。為此,重構審美、引領審美,培育大眾的審美能力已經勢在必行。
顏值真的可以打分嗎
在交易平臺上,顧客最低只需花1元,就可以得到陌生人對自己顏值的“客觀評價”;加幾元錢,還可以得到一些“專業(yè)人士”給出的穿搭和造型改進建議,這樣的服務廣受年輕人追捧。近年,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極大程度上拉近了明星、網紅和大眾之間的距離。博主們時髦的穿搭和精致的妝容,被不斷推送到年輕人的屏幕前,讓“美麗”前所未有地觸手可及。很多年輕人表示,讓自己的顏值被打分會帶來新鮮感。很多“顏值打分”商品的評價中,好評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商家對于照片的打分也較為“客氣”和克制,在客觀評價之后,也會對客戶進行鼓勵,提升客戶的自信心。但是,也須警惕“滑坡”效應,切勿讓審美的需求極端化。在社會層面,單一的標準只會帶來社會審美的同質化,這無疑是一種倒退。
高分立意:
愛美之心皆有之、腹有詩書氣自華……
素材運用:
顏值真的可以打分嗎?對于部分消費者,二維照片并不能反映出他們真實的外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上相”。而商家僅根據(jù)寥寥數(shù)張照片就對他們的外貌“打分”,很有可能造成他們獲得不真實的貶低評價,造成本不應有的內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顏值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評價個體的唯一標準。外界對一個人的印象和觀感,往往不只是來源于外部形象,更來自整體的個人氣質。將顏值從整體中分離,強行帶進一個機械的評價體系,無疑是對他人和自己不負責任的物化。再者,人若自信“氣自華”。他人的評價和贊美,無法給我們力量,真正的力量來自我們自己內心的自洽和自信。
“三寸金蓮”纏足專用襪,
纏的更是思想
2023年4月,在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上,有不少網店正在兜售纏足專用襪相關物品,這些鞋襪款式各異、種類繁多,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更有店家以“小腳鞋”的名義兜售。在“某嬰童1號”網店,網友看到店家上架了纏足襪,299元/雙;纏足弓底鞋睡鞋定做200元/雙等;其中最貴的是“三寸金蓮”繡花純手工定制纏足鞋,可按需定制,1580元/雙,有2人想要。平臺顯示已有多款“三寸金蓮”纏足周邊已賣掉。在評價區(qū),還有買家發(fā)圖展示上腳效果圖,評價稱“鞋底軟軟的,上腳非常秀氣”。
纏足是一種讓女性身心遭受雙重折磨的做法。纏足后,腳面變成一個大鼓包,腳后跟根本無法著地,也根本不能正常行走,不僅破壞女性腳部骨骼的正常發(fā)育,還可能導致慢性疼痛和感染。纏足本身,代表了封建禮教對女性精神的桎梏和肉體的摧殘?!叭缃鹕彙睆椭破纷鳛樯唐愤M行流通的話,屬于一種文化逆流,暴露了買賣雙方不健康的文化心態(tài)。
高分立意:
脫離低級趣味、拒絕畸形審美……
素材運用:
青年要脫離低級趣味,拒絕畸形審美,自覺扛起文化建設的重任。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一個人又一個人的共同努力,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長期接續(xù)。青年,是社會的希望和建設的中堅力量,更是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離開青年的自覺扛旗,文化建設可能難以為繼。自覺扛起文化建設的重任,就要自覺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三寸金蓮”專用鞋襪的售賣,讓我們看到了文化逆流的危害,它與健康、文明、現(xiàn)代的文化格格不入,與現(xiàn)代文化背道而馳。作為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就得自覺抵制腐朽文化,弘揚優(yōu)秀文化。
佳作展示
從真有趣到有真趣
李雪晴
曹雪芹的紅樓里,香菱雖然只是一個丫頭,但因為出身書香門第,對美的感受能力還是不能小覷的。在沒有獲得林黛玉指點之前,就能發(fā)現(xiàn)陸游的名句“垂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真有趣”,經過林黛玉點撥,經歷了呆、瘋、魔、仙四個階段的修煉,最終發(fā)現(xiàn)陶淵明“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才“有真趣”。這充分說明審美情趣是可以通過學習而不斷提高的。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民間有諺“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西方美學家科恩說“情趣只是事關個人享受的問題,沒有理由說某種情趣更高級,更不能說某種高級情趣是唯一合法的趣味”,舒斯特曼甚至認為“對由權威確定的情趣標準的順從貌似出于個人的自由和自愿,而實際上是社會壓迫的結果”。因為美本身不具有絕對性,平心而論,上述判斷有一定道理。但“在千變萬化反復無常的情趣中,仍有某種一般的褒貶原則(休謨)”。比如對山水的審美,文震亨就認為“居山水間者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按此說法,王維的輞川別墅,林逋的溪山小隱就是一般原則。而要掌握這種隱隱約約的原則,就需要我們“觀千劍”“操千曲”,需要我們經歷呆瘋魔的修煉,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判斷力,豐富自己的審美情趣。
只有提升了審美判斷力,豐富審美情趣,生活和世界才能變得更加多彩。時代向好,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為溫飽而勞碌,但我們在尋求體面生活的過程中,卻忽視甚至忽略了生活的情趣。用心感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關乎我們感知幸福的程度,關乎我們打量世界的視角,更關乎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對街頭商鋪個性牌匾的駐足凝神,對誰家庭院飄出的樂曲的會心頷首,對路邊一樹梨花用心取景,都在氤氳著審美的氛圍,彰顯著審美的情趣。這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進步。
只有豐富審美情趣,才能充分享受美,才能創(chuàng)造美。“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是孩童的一種享受,“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是香菱的一種創(chuàng)造。而香菱能創(chuàng)作出令師傅贊不絕口的詩作,是她不斷享受王維李白杜甫詩作之美后的厚積薄發(fā)。俞伯牙與山水為鄰數(shù)載,拜自然為師,奏出了絕唱《高山流水》;王羲之細心揣摩摩崖石刻的美,留給世人“翩若游龍”的《蘭亭集序》;張大千潛心于歷代名家畫作,灰頭土臉在敦煌蹲了兩年半,用畫筆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新的“大千世界”。美是一種稀缺資源,我們既要好好珍惜,更要不斷地創(chuàng)造美,使美的形態(tài)更豐富,使這個世界更精彩。
從真有趣到有真趣,是香菱學詩過程中審美情趣的升華。我們也應該不斷地提高審美能力,豐富審美情趣,自覺抵制“三俗”,增強文化自信。如果我們每一個人的審美情趣都能與國家的發(fā)展相得益彰,那既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點評
文章結構清晰,先從香菱學詩引出審美情趣的話題,經過分析提出觀點:審美情趣是可以提高的,然后從理論的角度對此觀點進行論證,在論證時先引入“虛擬論敵”,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觀點更嚴密,更有說服力。第二部分從“享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兩個方面論述提升審美情趣的好處,最后針對當前審美領域的問題做簡短的總結。
在論證的過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事例以及名人名言,這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又彰顯了作者對審美情趣的研究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