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力”相融 講好新時代蘭考故事

      2024-01-12 05:53:34徐菱駿
      新聞愛好者 2023年12期
      關鍵詞:穆青焦裕祿四力

      【摘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新形勢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必由之路。圍繞學習穆青、增強“四力”,中國記協(xié)、全國三教辦在河南蘭考舉辦為期五天的培訓。筆者通過分析此次培訓中涌現(xiàn)的優(yōu)秀作品,闡述如何踐行“四力”,采寫出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聞作品。

      【關鍵詞】“四力”;穆青;焦裕祿;新時代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為新聞工作者提高本領,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指明了目標方向。

      8月29日至9月1日,由中國記協(xié)、全國三教辦組織的青年骨干新聞工作者學習穆青、增強“四力”培訓班在蘭考舉辦,來自全國新聞戰(zhàn)線的82名青年骨干新聞工作者參加了此次培訓。蘭考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座精神高地,也是新聞工作者心中的一塊圣地。穆青等人采寫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集中體現(xiàn)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這篇作品的采寫過程,也是穆青等老一輩新聞工作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開展調(diào)查研究,堅守和踐行群眾路線的真實寫照。

      一、腳力——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要交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作品,必須增強“四力”。“四力”中,腳力是基礎,是新聞工作者好作風最直觀的體現(xiàn)。在當下信息革命時代,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的渠道豐富多樣,似乎不到現(xiàn)場,僅憑在網(wǎng)絡搜索就能夠獲取大量信息,“拼湊”出一篇新聞,因而出現(xiàn)一種論調(diào),認為實地采訪費時費力效率低下,甚至認為“不用現(xiàn)場采訪的新聞時代”已經(jīng)到來。

      筆者認為,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為新聞報道提供了便利,可以幫助新聞工作者更全面了解新聞事件背景、發(fā)展過程等,但永遠無法代替現(xiàn)場采訪。甚至可以說,全媒體時代,技術的便利性對專業(yè)新聞工作者現(xiàn)場采訪調(diào)查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好的內(nèi)容生產(chǎn)更強調(diào)腳力,強調(diào)現(xiàn)場的價值。只有深入現(xiàn)場,才能捕捉到動人的細節(jié),聽到群眾生動真實的聲音,獲取第一手材料,回應群眾關切,確保新聞真實性及新聞宣傳的公信力。

      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嚴平老師說,如果沒有跟王順友重走馬班郵路,她不可能寫出《索瑪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篇通訊的主人公王順友,是四川木里的一名郵遞員,牽著馬給山里群眾送信送了20多年。他長期孤獨地行走在與世隔絕的大山里,幾乎喪失了與外界交流的能力。采訪王順友,最好的辦法是跟著他走郵路。正是在重走這條異常艱險的郵路過程中,張嚴平理解了王順友平凡中的偉大,而對王順友來說,這個跟著他送信“不要命”的記者,也從此走進他心里。

      “腳底板下出新聞”,高質(zhì)量的、影響深遠的文章無不來自艱苦的采訪,采訪的深度決定信息密度和信息稀缺度。新聞工作者只有不斷錘煉腳力,走進現(xiàn)場,走進基層一線,深入開展調(diào)查研究,才能真正創(chuàng)作出體現(xiàn)時代精神、時代價值的好作品。

      此次培訓設置踐行“四力”環(huán)節(jié),確定了生態(tài)保護、焦裕祿精神傳承弘揚、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產(chǎn)業(yè)振興、民族樂器、民生實事、發(fā)展新動能等報道主題,并根據(jù)主題提供了幾十個采訪點位,供記者選擇。82名青年記者走進田間地頭,走進項目工地,走進工廠車間,走進農(nóng)戶家里,看變化、聽聲音、感真情,交出了一份份優(yōu)秀作品。

      二、眼力——新聞是用不著去制造的,新聞必等人去尋覓

      好眼力,不僅體現(xiàn)在對現(xiàn)實場景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上,更表現(xiàn)為對新聞敏銳的發(fā)現(xiàn)力、洞察力、判斷力。新聞現(xiàn)象紛繁復雜,如何在“抓活魚”的同時,透過表面看本質(zhì),識別真?zhèn)?,把握時度效,進而做好輿論引導工作,都是對新聞工作者眼力的考驗。此次采訪提前確定了主題,“命題作文”省去了找尋“重頭戲”的困難,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即如何在同質(zhì)化的采訪中,交出有特色的優(yōu)秀答卷,這對于記者看問題的角度,捕捉最能體現(xiàn)主題的細節(jié)的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

      同樣寫焦裕祿精神,作品《聽蘭考老鄉(xiāng)再談“俺們的焦書記”》寫出了新意,記者在與86歲的當?shù)匕傩绽字薪涣鞯倪^程中,挖掘出了“不一樣”的焦裕祿。首先是具體化外在形象。焦裕祿“常穿著一件藍色外套,已經(jīng)褪色泛白。雖說不新,卻很干凈、很規(guī)矩”。其次是細化場景描寫。焦裕祿冒著風雪到火車站看望外出乞討的群眾,他如何跟作為個體的群眾溝通?文中寫道——他走到我跟前,一只手扶著我的肩膀,一只手握著我的手說,“我是咱縣委的,我姓焦,是我們沒有把工作做好,讓你們受苦了,你們?nèi)グ桑飞献⒁獍踩?。最后,再現(xiàn)一個故事。蘭考下大雨,小麥被淹,焦書記察訪發(fā)現(xiàn)有的干部急得在家哭。他召集大家開會,往臺上一坐,趴桌子上不吭聲。就在大家以為他在哭的時候,焦裕祿抬起頭,說“如果哭能解決問題,我領著大家在這兒哭三天三夜”。這些片段豐富了焦裕祿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顯然是作者與群眾深入溝通,靠“火眼金睛”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線索后,反復追問挖掘得出的。

      在另一篇稿件《白老頭的晚飯》中,體現(xiàn)了記者敏銳的新聞直覺和出色的觀察力。了解到白老頭出生于1939年,是糧食局的退休干部后,記者認定這就是自己的采訪對象,于是改變行程,專心陪白老頭聊天。白老頭是在蘭考桐鄉(xiāng)街道綜合養(yǎng)老服務中心居住的41位老人之一。晚飯吃的豆角燒肉、麻婆豆腐、饃、紅棗銀耳粥。當天17時20分到17時50分,白老頭晚飯吃了半小時,整個過程記者沒有與他過多溝通,而是靜靜觀察老人吃飯,并融入前期采訪了解的內(nèi)容,形成今昔強烈對比——從災荒、饑餓、乞討,到“再也不擔心沒糧食”,到“這里環(huán)境、人都可以,吃得不賴”,再到未來去新疆看小妹,那兒的瓜、桃、葡萄、棗都甜,稿件通篇不提民生、治理,句句卻都是民生、都是治理。

      三、腦力——思想的張力決定了故事的價值

      無論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需要以腦力為先導。以腳力深入大地,以眼力見廣大精微,通過跑和看,獲得豐富的一手素材,而聚焦什么主題,圍繞什么脈絡取舍組合材料,怎樣增加作品的廣度、深度、高度,如何使新聞報道既有溫度又體現(xiàn)獨到的思想見地,這些都需要記者下苦功夫?qū)W習思考。只有想清楚了,下筆才能寫清楚。

      新聞作品不只是忠實記錄時代,也是通過新聞工作者的深入思考,以新聞事件中個人和群體的命運變遷反映時代精神、回答時代課題。焦裕祿帶領鄉(xiāng)親們種下的泡桐,是制作民族樂器音板的上好材料。在蘭考,以古琴、古箏、阮、琵琶為代表的民族樂器產(chǎn)業(yè)奏響了鄉(xiāng)村振興致富曲,1.8萬群眾吃上了“樂器”飯。近些年關于當?shù)孛褡鍢菲鳟a(chǎn)業(yè)的報道較為充分立體,采訪對象也相對集中,創(chuàng)新有難度?!蹲屩腥A古音之魅綻放世界》一文獨辟蹊徑,通過90后斫琴師徐亞沖與英國古鋼琴演奏家的故事,講述了古琴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徐亞沖生活的徐場村,家家戶戶都用泡桐制作民族樂器。但他不滿足于制作的琴“能出聲就行”,而是經(jīng)過反復學習實踐,將古琴制作、古琴演奏、古琴文化推廣到海外,讓泡桐制作的民族樂器成為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媒介,展現(xiàn)民族文化魅力。文章以古琴為媒,串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焦裕祿帶領群眾治沙”“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等群眾耳熟能詳?shù)膱鼍昂椭黝},舉重若輕,體現(xiàn)的正是作者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高度。

      相比之下,筆者的稿件《永不過時的精神財富》在“腦力”方面則稍顯不足。文章通過普通人武俊梅一家五代人的故事,體現(xiàn)焦裕祿精神在蘭考群眾中的傳承。焦裕祿曾牽過孩童時期武俊梅父親的手,奶奶、父親以焦書記的故事教導她“艱苦奮斗,樂于助人”。武俊梅又給兒女講焦書記的故事,在她的影響下,讀大學的女兒結(jié)對幫扶了一名留守兒童,兒子也成長為立志為人民服務的少年。文章講述了一個真情流淌的故事,但就立意而言,未能做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使得稿件整體細致有余,厚度不足。

      四、筆力——腳力所到之處、眼力所察之精、腦力所思之深,最終呈現(xiàn)為筆力表達之美

      增強“四力”是為了解決新聞從業(yè)者的本領恐慌,繼而增強本領能力。腳力所到之處、眼力所察之精、腦力所思之深,最終呈現(xiàn)為筆力表達之美。

      信息時代,用戶群體不同,優(yōu)秀作品的評價標準也相應有所不同,但好的作品永遠為群眾喜聞樂見,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兑涣D敛莘N的奇幻旅行》采用擬人手法,賦予紫花苜蓿草種以人的思想和感情,以第一人稱講述紫花苜蓿在蘭考安家、成長、做飼料、制成沼氣的故事,群眾看得懂看得進去。另如《白老頭的晚飯》,從掰饃、撒糖、細嚼慢咽,再到吮凈筷子、呷口熱粥,老人吃得起勁、吃得幸福、吃得滿足的狀態(tài)躍然紙上,畫面感十足。

      為群眾喜聞樂見,要多用群眾語言,少說大話、空話、套話、官話,多一些“泥土味”。作品《刷村》開頭用直接引語“恁擱陰涼地兒等我,馬上到”,還原網(wǎng)格員李躍西接打電話的工作場景,配上“曬得黝黑”的描寫以及“摸摸后腦勺,憨憨一笑回應”的動作,呈現(xiàn)出主人公樸實憨厚的形象。《苦水變甜》一文里,描述村里祖祖輩輩如何因“水”受苦受窮,“天干時,上游黃河水過不來,莊稼受旱;汛期,成片的土地都泡在水里,種啥都白搭。村東邊有片地,當年老輩人趕著牛下地耕田,牛腿陷進去就出不來,因此得名‘老牛圈”幾個短句,讓看的人都覺得“水”是如此“面目可憎”。

      全媒體傳播格局下,好筆力不僅體現(xiàn)為文字水平,更體現(xiàn)在各類新聞報道作品中,體現(xiàn)在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的傳播中。此次培訓涌現(xiàn)的佳作包括文字、視頻、海報等多種形式作品。其中,短視頻《蘭考有位女院長 管著十余位“寶貝娘”》用鮮活的鏡頭語言,記錄了養(yǎng)老院的歡聲笑語。55歲的張巧麗是樂康養(yǎng)老院的代理院長,她管院里老太太叫“娘”,老太太攬著她的脖子貼著她的臉,說她“比親閨女還親嘞”,視頻充滿正能量,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當下,傳播生態(tài)和傳播格局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應對新一輪信息革命帶來的挑戰(zhàn),新聞工作者更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在錘煉腳力、拓展眼力、增強腦力、提升筆力上下苦功夫,學好用好新技術手段,適應全媒體人才發(fā)展需要。

      此次培訓,既是一次感悟焦裕祿精神與新聞工作者使命的靈魂激蕩之行,也是一次撲下身、沉下心,踐行“四力”的生動實踐。在焦裕祿奮斗過的土地上,青年新聞工作者學習穆青“勿忘人民”的精神與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作風,也通過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積蓄做好新聞宣傳思想工作的力量,以更好地承擔起新時代賦予新聞工作者的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作者簡介:徐菱駿,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新聞傳播中心(北京 100813)。

      編校:張如鐵

      猜你喜歡
      穆青焦裕祿四力
      這些數(shù)字,讀懂焦裕祿精神
      人民周刊(2022年15期)2022-09-13 02:32:56
      在潮濕的雨季,邂逅溫暖的你
      在潮濕的雨季,邂逅溫暖的你
      以“四力”賦能報道 把新聞提“鮮”變“活”
      傳媒評論(2019年8期)2019-11-11 12:22:46
      用好“四力”法寶 “走”深新聞一線
      傳媒評論(2019年5期)2019-08-30 03:50:12
      增強“四力”靠什么
      傳媒評論(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02
      人大代表要學習、弘揚焦裕祿的“三股勁”
      人大建設(2018年11期)2019-01-31 02:41:08
      焦裕祿墓前(外二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我愿輸你我這一生
      小小說月刊(2017年1期)2017-01-13 17:49:46
      我愿輸你我這一生
      新青年(2016年5期)2016-05-06 12:45:48
      通道| 福建省| 永善县| 涿鹿县| 永年县| 东乡族自治县| 增城市| 诸暨市| 宣威市| 祁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阳江市| 宜兰市| 镇赉县| 尼木县| 东山县| 深州市| 襄城县| 广宁县| 阿克| 黎城县| 宜丰县| 监利县| 泸定县| 隆尧县| 竹北市| 丰都县| 天水市| 泾阳县| 琼结县| 太仓市| 阳原县| 绥江县| 宁河县| 鄂尔多斯市| 阿尔山市| 北宁市| 安康市| 萍乡市| 白河县|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