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香
一群頑皮的猴子在山里轉(zhuǎn)悠,有只小猴不慎掉進(jìn)一處荒僻的深井,伙伴們慌忙去向猴王報告。猴王組織猴子們一個拉一個的尾巴搭成梯子,才把小猴救出來。
為了防止再次發(fā)生類似事件,猴王提醒群猴:“西山腳下的那口井非常危險,誰也不許再去那兒玩,記住了嗎?”
“記住了!”群猴齊聲答道。
可沒幾天,又有只小猴落井,猴王很是不解。小猴說:“我也知道不讓去那里,可心里又總想,那口井到底在哪兒?這么想著就鬼使神差地過去了。其實之前我也不常去那兒的?!?/p>
由于口頭警告效果不好,猴王讓落水的猴子詳細(xì)講述了井邊如何濕滑,井水如何冰冷,落井的后果如何嚴(yán)重,等等。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給大家再敲警鐘。
說也奇怪,沒過多久又有猴子落水。猴王來到井邊,嚴(yán)厲地問:“我已再三警告,為何還到井邊來?”
“唉,都怪我自己。”猴子低著頭說,“小伙伴越是描述水井如何危險,我越是覺得那是他太笨,換作是我肯定不會落井?!?/p>
“于是你就想來證明一下?”猴王問。
“嗯?!焙镒有÷曊f,“昨晚我小心地繞著水井轉(zhuǎn)了幾圈,見井口不過三尺寬,清澈的井水映著月亮,心想這能有什么危險,即使從井口跨過去也不算什么……”
“明知危險,還偏要以身親試,這種念頭很危險!”猴王說。
猴王又問群猴:“心里有這種念頭的恐怕還不止他一個吧?對于避免落井,大家說說有什么好辦法!”
眾猴七嘴八舌,有的說,懲戒力度要夠大,讓大家不敢再去。有的說,危險警示要做到位,好讓大家能繞開。有的說,最好的辦法是把那口井填掉。
聽完大家的話,猴王說:“你們說的辦法都很好。但屢屢落井的他們,其實是落進(jìn)了自己的心理之井——越是被明令禁止的危險的事情,越是誘惑著他們產(chǎn)生蠢蠢欲動想要證明自己的沖動。只有主動繞開或填掉這危險的心理之井,才能真正避免落井?!?/p>
那口危險的井被猴王填掉了。但前路定然還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井,猴子們是否已學(xué)會主動填掉危險的心理之井,就不得而知了。
(編輯 雪彤/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