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鄭時忠 鄭智鵬
摘 要:試驗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腸膜蛋白對加州鱸腸道消化酶活力的影響,并確定腸膜蛋白在加州鱸(Micropterus salmoides)生產中的最適添加水平。試驗選擇480尾健康、體況相近、體重約為5g的加州鱸,按照單因素試驗設計,隨機分成4組個處理,每個處理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40尾加州鱸。試驗加州鱸分別飼喂含有2%、4%和6%的腸膜蛋白的基礎飼料,腸膜蛋白等比例替代魚粉。飼養(yǎng)期60d。試驗結束,采集各組加州鱸的腸道組織,檢測腸道消化酶活力。結果顯示,2%、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脂肪酶活力顯著比對照組提高(P<0.05),且4%和6%腸膜蛋白組脂肪酶活力顯著高于2%腸膜蛋白組(P<0.05);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胰蛋白酶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糜蛋白酶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表明,加州鱸飼料中添加一定劑量的腸膜蛋白可以提高腸道中消化酶活力,且以4%的添加劑量為宜。
關鍵詞:腸膜蛋白;腸道;消化酶;加州鱸(Micropterus salmoides)
中圖分類號:S965.211文獻標志碼:A
近些年,隨著水產養(yǎng)殖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導致養(yǎng)殖中需要大量的飼料,且飼料成本約占養(yǎng)殖成本的70%,尤其是動物性蛋白原料的缺乏,限制了水產養(yǎng)殖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魚粉是水產養(yǎng)殖業(yè)中主要的蛋白原料,蛋白含量較高,氨基酸較平衡并富含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優(yōu)質的動物性蛋白原料;但由于其價格的不斷上漲,過量依賴進口,導致其在水產飼料中應用受限[1]。尋找魚粉的替代品對水產養(yǎng)殖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其中,雞腸膜蛋白是以新鮮的雞腸為原料,經過蛋白酶處理后,噴霧干燥制得的動物性蛋白原料[2]。腸膜蛋白經蛋白酶酶解后會產生大量的游離氨基酸和小肽,營養(yǎng)豐富,在畜禽養(yǎng)殖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3]。目前,腸膜蛋白在豬生產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較多。謝飛等[4]研究了腸膜蛋白對豬營養(yǎng)物質消化率的影響,研究發(fā)現適量的腸膜蛋白粉可以提高豬對飼料總能、中性洗滌纖維及粗蛋白的消化率,且腸膜蛋白粉的最適添加水平為20%。胡玲玲等[5]研究了腸膜蛋白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發(fā)現添加2.5%的腸膜蛋白可以顯著提高仔豬的生長性能,且雞腸膜蛋白與豬腸膜蛋白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效果相當。在珍珠龍膽石斑魚的研究中發(fā)現,腸膜蛋白替代9%的魚粉對其生長性能無顯著影響[6]。唐濤[7]研究發(fā)現,適量的腸膜蛋白可以有效提高黃鱔生長性能的趨勢,可以降低腸道炎癥反應,有效促進腸道黏膜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提高腸道絨毛高度,且腸膜蛋白的最適添加水平為5%。加州鱸(Micropterus salmoides)是從20世紀70年代引入中國,主要在中國南方養(yǎng)殖,由于其肉質鮮美、營養(yǎng)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該試驗以加州鱸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水平的雞腸膜蛋白對其腸道消化酶活力的影響,并確定腸膜蛋白在加州鱸養(yǎng)殖中的最適添加水平,為加州鱸的低成本、可持續(xù)養(yǎng)殖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腸膜蛋白
該研究中使用的腸膜蛋白由山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試驗加州鱸購自福清本地水產養(yǎng)殖場。
1.2 試驗設計
試驗選擇480尾健康、體況相近、體重約為5g的加州鱸,按照單因素試驗設計,隨機分成4個處理,每個處理4個重復,每個重復40尾加州鱸。試驗加州鱸分別飼喂含有2%、4%和6%的腸膜蛋白的基礎飼料,腸膜蛋白等比例替代魚粉。飼養(yǎng)60d。試驗結束,采集各組加州鱸的腸道組織,檢測腸道消化酶活力。試驗分組及處理見表1。
1.3 試驗基礎飼料
試驗加州鱸的基礎飼料以豆粕、魚粉、腸膜蛋白為蛋白源,以豆油和魚油為脂肪源配制,其原料組成及營養(yǎng)成分含量見表2。
1.4 養(yǎng)殖管理
試驗加州鱸采取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正式試驗開始前,先馴養(yǎng)7d適應養(yǎng)殖環(huán)境,期間投喂基礎飼料。正式試驗期,每天投喂飼料量為加州鱸體重的3%~4%,投喂2hrs后吸出殘餌。養(yǎng)殖水pH值約為7.5,水溫約為27.5℃,溶解氧含量大于5.5mg/L。
1.5 腸道酶活力的測定
試驗結束后,從每個重復中選擇3尾加州鱸麻醉采集腸道組織樣品,-80℃冰箱中保存,用于測定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活力,檢測方法參考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說明書。
1.6 數據處理
各組加州鱸腸道酶活力指標數據采用SPSS 24采用單因素方法分析顯著性,LSD分析組間差異,P<0.05表示數據具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不同水平的腸膜蛋白對加州鱸腸道消化酶活力的影響見表3。
由表3數據可見,2%、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脂肪酶活力顯著比對照組提高(P<0.05),且4%和6%腸膜蛋白組脂肪酶活力顯著高于2%腸膜蛋白組(P<0.05);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胰蛋白酶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糜蛋白酶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腸道是水產生物消化吸收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場所,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與其中的消化酶活性直接相關。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主要消化飼料中蛋白質;而脂肪酶可以將長鏈的甘油水解為脂肪酸供機體消化吸收。該試驗中,2%、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脂肪酶活力顯著比對照組提高,且4%和6%腸膜蛋白組脂肪酶活力顯著高于2%腸膜蛋白組;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胰蛋白酶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2%、4%和6%腸膜蛋白組加州鱸腸道中糜蛋白酶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適量的腸膜蛋白顯著提高了加州鱸腸道消化吸收能力。熊娟等[8]研究了腸膜蛋白對加州鱸生長性能、腸道及肝臟的影響,研究發(fā)現,腸膜蛋白替代3%的魚粉可以顯著降低飼料系數,可以顯著降低丙二醛、谷草轉氨酶及谷丙轉氨酶活力,顯著提高腸道中脂肪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也顯著提高了血清中抗氧化酶活力。目前,腸膜蛋白在加州鱸養(yǎng)殖生產中應用研究結果較少。陳靈涵等[9]研究了腸膜蛋白對大鱗副泥鰍生長、消化酶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發(fā)現適量的腸膜蛋白對大鱗副泥鰍腸道消化酶活力未產生顯著性影響,但可以提高其生長性能。以上研究結果與本試驗研究結果不完全相同,可能是因為試驗魚種類、腸膜蛋白來源不同導致的,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相關的作用機制。
4 結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在加州鱸養(yǎng)殖中添加一定水平的腸膜蛋白可以提高腸道中脂肪酶、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活力,增強了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綜合各項數據來看,4%的腸膜蛋白添加水平較為適宜。
參考文獻:
[1]周歧存,麥康森,劉永堅,等.動植物蛋白源替代魚粉研究進展[J].水產學報,2005,29(3): 404-410.
[2]朱滔.腸膜蛋白營養(yǎng)價值及其在水產動物飼料中的應用[J].水產養(yǎng)殖,2021,42(05):11-14.
[3]朱滔,黃小燕.腸膜蛋白在動物生產中應用研究進展[J].飼料研究,2015(20):9-13.
[4]謝飛,趙金標,黃強,等.不同替代比例腸膜蛋白粉對豬有效能及營養(yǎng)物質消化率的影響[J].飼料工業(yè),2020,41(03):21-26.
[5]胡玲玲,楊紅軍,顧莞婷.雞腸膜蛋白對保育豬生長性能的影響[J].飼料與畜牧,2018(11):74-76.
[6]植心妍,楊烜懿,王光輝,等.酶解腸膜蛋白粉在珍珠龍膽石斑魚飼料中的應用[J].水產科學,2023,42(03):509-516.
[7]唐濤.腸膜蛋白對黃鱔生長和腸道健康的影響[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19.
[8]熊娟,王標,楊紅軍,等.腸膜蛋白對加州鱸生長性能和肝腸健康的影響[J].飼料工業(yè),2021,42(01):17-23.
[9]陳靈涵,鄭宗林,朱成科,等.腸膜蛋白對魚粉的不同替代水平對大鱗副泥鰍幼魚生長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飼料與畜牧,2017(07):39-43.
Effects of intestinal membrane proteins on the activity of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s in Micropterus salmoides
ZHENG Wei, ZHENG Shizhong, ZHENG Zhipeng
(Guangdong Yuxing Harbor Aquatic Co., Ltd, Foshan 528203,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stinal membrane proteins on the activity of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s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an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level of intestinal membrane proteins to be added in the production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A total of 480 healthy Micropterus salmoides in similar body condition and weighing about 5 gra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es of 40 Micropterus salmoides each, according to a one-way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Micropterus salmoides were fed a basal diet containing 2%, 4% and 6% of enteric membrane protein, with enteric membrane protein replacing fishmeal in equal proportions. The feeding period was 60 day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intestinal tissues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in each group were collected and the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were tested. Membrane protei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a certain dose of enteromucosal proteins to Micropterus salmoides feed can improve th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in the intestine, and the 4% additive dose is suitable.
Keywords:intestinal membrane protein; intestine; digestive enzymes; Micropterus salmoides
作者簡介:鄭偉(1973.9-),男,漢族,福建福清人,大專學歷。廣東魚興港水產有限公司工程師。主要從事大口黑鱸和鱖魚的養(yǎng)殖與物流技術工作。E-mail:260649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