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制油工藝對油茶籽油品質的影響

      2024-01-15 20:27:21史景霞
      食品安全導刊·中旬刊 2023年11期
      關鍵詞:活性成分脂肪酸抗氧化

      作者簡介:史景霞(1980—),女,蒙古族,遼寧沈陽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食用植物油加工工藝及食品質量安全管理。

      摘 要:為研究不同制油工藝對油茶籽油品質的影響,分別采用熱榨法、冷榨法、水酶法及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4種制油工藝制備油茶籽油,并對其脂肪酸組成、微量成分、抗氧化能力進行測定與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備的油茶籽油脂肪酸組成接近,其中水酶法制備的油茶籽油中總生育酚、總甾醇含量最高分別為258.83 mg·kg-1、2 686.77 mg·kg-1,同時水酶法還具有較好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為不同工藝制備油茶籽油的品質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油茶籽油;脂肪酸;活性成分;抗氧化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il Making Processes on the Quality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SHI Jingxia

      (Yihai Kerry Arawana Holdings Co., Ltd., Shanghai 20012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il production processes on the quality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four oil production processes were used to prepare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including cold-processed extraction, heating-crushing extraction, aqueous enzyme 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race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as similar. The total tocopherols and total sterols in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prepared by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were 258.83 mg·kg-1 and 2 686.77 mg·kg-1,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also had good antioxidant ability.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quality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prepared by different processes.

      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fatty acids; active ingredients; antioxidant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經(jīng)濟價值高,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1]。油茶籽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油酸(Oleic Acid,OA)含量通常超過90%,油酸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OA不會降低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2]。此外,油茶籽油種富含角鯊烯、甾醇、多酚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在抗氧化、抗炎、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同樣具有良好的功效,被認為是一種優(yōu)質的保健食用油[3]。

      油茶籽油品質的優(yōu)劣與其生物活性物質含量密切相關,而制油工藝直接影響油茶籽油中生物活性物質含量。為探究油茶籽油生產(chǎn)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最佳工藝,本研究對不同工藝制備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甾醇、生育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進行比較,旨在科學指導油茶籽油的生產(chǎn)。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油茶果,市售;脂肪酸甲酯混標、生育酚標準品(純度≥95%),甾醇標準品(純度≥95%),美國Sigma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與設備

      6YY-250液壓榨油機,河南省鞏義市綠源機械有限公司;Vanquish超高壓液相色譜儀,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GC-2010plus氣相色譜儀,島津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 油茶籽油的制備

      (1)冷榨法。油茶籽經(jīng)過脫殼粉碎后,用螺旋擠壓機擠出,壓榨過程溫度控制在70 ℃以下,過濾至無雜質,得到冷榨油茶籽油。

      (2)熱榨法。將油茶籽脫殼、粉碎、蒸炒后,用螺旋擠壓機擠出,過濾至無雜質,冷卻至室溫,得到熱榨油茶籽油。

      (3)水酶法。取適量脫殼粉碎的油茶籽,研磨成漿狀,與5倍等體積的去離子水混合,加入淀粉酶0.1%(以干基計),用PBS緩沖液調節(jié)pH值至6.0,在75 ℃下攪拌3 h,離心后取上層液體,得到酶解油茶籽油。

      (4)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將粉碎后的油茶籽烘干至水分含量為3%,過20目篩,設定萃取釜壓力為26~35 MPa,分離釜壓力為7 MPa,萃取溫度30~45 ℃,萃取2.5 h,超臨界CO2流體萃?。⊿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 Extraction,SCFE)油茶籽油。

      1.3.2 脂肪酸含量的測定

      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甲酯化后的樣品,將油樣甲酯化,通過對照標品保留時間對脂肪酸種類進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積歸一化法定量。

      氣相色譜條件:TR-FAME柱(100 m×0.25 mm,

      0.2 μm);升溫程序:100 ℃保持10 min,以

      10 ℃·min-1的速度升溫至180 ℃,保持5 min,20 min

      內,再以4 ℃·min-1的速度升溫至230 ℃保持

      10 min;分流比100∶1;進樣溫度為230 ℃,檢測器溫度為230 ℃;進樣量1 μL.

      1.3.3 生育酚含量的測定

      參考曾晶等[4]的方法,稱取200 mg油樣,加入3 mL 0.5 mol·L-1的 NaOH-乙醇溶液,渦旋30 s,

      70 ℃皂化40 min,每5 min搖晃1次。冷卻至室溫,加入2 mL水和3 mL正己烷,渦旋30 s,取上清。重復萃取3次,合并上清,氮吹至完全干燥。用

      1 mL甲醇∶異丙醇(V∶V=1∶1)溶液復溶,經(jīng)

      0.22 ?m濾膜過濾后經(jīng)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高效液相色譜條件:C18反相色譜柱(250 mm×

      4.6 mm,5 μm),柱溫30 ℃,流動相為甲醇∶異丙醇(V∶V=9∶1),流速1 mL·min-1,進樣量10 μL。

      1.3.4 甾醇含量的測定

      參考賈文聰?shù)萚5]的方法,稱取200 mg油樣,加入200 μL 0.5 mg·mL-1內標(5α-膽甾烷醇),渦旋30 s后在70 ℃下皂化40 min,中途混勻。皂化反應后加入200 μL硅烷化試劑(BSTFA∶TMCS=99∶1),在70 ℃下反應40 min,氮吹至完全干燥,之后用正己烷溶解混勻,通過氣相色譜-質譜檢測。

      氣相色譜-質譜條件:毛細管柱(60 m×0.20 mm,0.25 ?m);進樣口溫度:280 ℃,檢測器溫度:280 ℃;柱溫:起始150 ℃,30 s后,15 min內勻速升溫至300 ℃,并保持10 min;載氣:He;分流比為1∶20;進樣量:1 μL;質譜條件:離子源溫度240 ℃;傳輸溫度270 ℃;碎片掃描范圍:50~600 (m/z)。

      1.3.5 抗氧化能力的測定

      取2.45 mmol·L-1過硫酸鉀溶液與7 mmol·L-1 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溶液各5 mL混合,暗處反應15 h后得到ABTS工作液。以乙醇為溶劑,配制成5 mg·mL-1、10 mg·mL-1、15 mg·mL-1、20 mg·mL-1、25 mg·mL-1和30 mg·mL-1濃度的油茶籽油無水乙醇溶液,取

      2 mL不同質量濃度的油茶籽油無水乙醇溶液加入

      4 mL ABTS工作液中混勻,室溫下反應30 min,在734 nm處測定吸光度(A)。4 mL ABTS工作液和

      2 mL無水乙醇反應后測定吸光度(A0),4 mL無水乙醇與2 mL樣品反應后測定吸光度(A1)。ABTS自由基清除率(λ)的計算公式為

      (1)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所有實驗均重復3次,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Origin 9.0進行圖像繪制。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制備工藝對油茶籽油脂肪酸的影響

      由表1可知,4種方法制備的油茶籽油中脂肪酸主要為油酸,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棕櫚一烯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均在85%以上,表明油茶籽油是一種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健康油脂。上述結果表明不同制油工藝制備的油茶籽油脂肪酸組成接近,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受制備工藝的影響不大。

      2.2 不同制備工藝對油茶籽油生育酚含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油茶籽油中的生育酚以α-生育酚為主,占總生育酚含量的90%以上,而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含量較低。4種制備工藝中,水酶法制備的油茶籽油中總生育酚含量最高,達到(258.83±1.82) mg·kg-1,顯著高于其他3種制油工藝

      (p<0.05)。熱榨法制備的油茶籽油中總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及δ-生育酚含量最低。

      2.3 不同制備工藝對油茶籽油甾醇含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油茶籽油中的甾醇主要為豆甾醇、β-谷甾醇、香樹脂醇和羊毛甾醇。水酶法得到的油茶籽油中總甾醇以及豆甾醇、β-谷甾醇和羊毛甾醇最高,且與其他3種制油工藝相比具有顯著差異。熱榨法得到的總甾醇含量最低,僅為

      (2 001.94±23.22)mg·kg-1。

      2.4 不同制備工藝對油茶籽油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由表4可知,在5~30 mg·mL-1,4種制備方法制取的油茶籽油配制的油茶籽油無水乙醇溶液對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與油茶籽油無水乙醇溶液濃度呈現(xiàn)良好的正相關關系。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強的是水酶法油茶籽油,在30 mg·mL-1的濃度下,自由基清除率為88.00%±2.13%,冷榨法油茶籽油和SCFE法油茶籽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接近,在30 mg·mL-1的濃度下分別為80.11%±1.88%和79.01%±1.95%。熱榨法油茶籽油自由基清除能力最低,在30 mg·mL-1的濃度下為30.44%±2.24%。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低可能與油茶籽油中的多種活性物質含量有關,水酶法條件溫和,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油茶籽油中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因此水酶法制備的油茶籽油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效果。

      3 結論

      不同制備工藝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影響無顯著差異,水酶法、冷榨法、SCFE法都能較好地保留油茶籽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制備的油茶籽油自由基清除能力較好。本研究可為指導油茶籽油生產(chǎn)提供一定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柏云愛,宋大海,張富強,等.油茶籽油與橄欖油營養(yǎng)價值的比較[J].中國油脂,2008,33(3):

      39-41.

      [2]楊建遠,陳芳,宋瀝文,等.油茶籽油提取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與機械,2016,32(2):183-187.

      [3]WEI Z,YANG K,GUO M,et al.The effect of thermal pretreatment process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ree and bound phenolics in virgin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J].LWT,2022,161:113349.

      [4]曾晶,王衛(wèi)飛,陳瑩,等.不同加工工藝山茶油在儲藏過程中品質變化[J].中國油脂,2023,48(11):8-13.

      [5]賈文聰,方恩華,吳易峰,等.油茶籽油甾醇存在形態(tài)及其在精煉和貯藏過程中動態(tài)變化分析[J].食品科學,2021,42(16):39-45.

      猜你喜歡
      活性成分脂肪酸抗氧化
      6000倍抗氧化能力,“完爆”維C!昶科將天然蝦青素研發(fā)到極致
      揭開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揭開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黃芪生理活性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不同濃度氮磷配比對丹參生長和活性成分積累的影響
      雪菊活性成分提取及引種研究進展
      鱷梨油脂肪酸組成分析
      酸橙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效的研究進展
      豬皮膠原蛋白抗氧化肽的分離純化及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乳清低聚肽的制備及其抗氧化活性
      德阳市| 鄢陵县| 苏尼特左旗| 开远市| 麦盖提县| 彰化县| 龙南县| 乌拉特中旗| 汽车| 天台县| 天峻县| 仁化县| 南汇区| 镇安县| 阳曲县| 五大连池市| 贵州省| 肃宁县| 柳河县| 榆社县| 多伦县| 江陵县| 钟山县| 大埔县| 中宁县| 石林| 开化县| 伊吾县| 聂拉木县| 土默特右旗| 余庆县| 珠海市| 达日县| 根河市| 平乐县| 延长县| 佛学| 察哈| 临城县| 长丰县|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