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平
(張家口開放大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袁家驊說:“方言口語忠實地保存了古詞的音義?!爆F(xiàn)代漢語方言詞語考釋對于古代漢語,乃至整個漢語詞匯史的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皡n”“缹”“聒”“剉”“垛”五詞,“卬”“聒”“剉”皆來源于上古漢語,“缹”“垛”形成于東漢前。
陽原方言中不論男女,指稱自己時都叫“卬”,即第一人稱“我”。后鼻音聲母,音[?ɑ?],上聲。指“我們”時稱“卬們”。陽原方言作為晉語組成部分,與山西呂梁方言中“卬”作第一人稱代詞有著相同的用法。[1]
《爾雅·釋詁下》:“卬……我也?!薄墩f文》:“女人稱我曰姎。由其語轉(zhuǎn),故曰卬。姎,婦人自稱我也。”《新華字典》:“姎,古代婦女自稱。姎徒猶吾徒。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語?!薄皡n”出自西周時期自稱代詞,見于《詩經(jīng)》和《尚書》。《詩經(jīng)·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泵珎鳎骸皡n,我也。”鄭玄箋:“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別人渡河我不爭,我將戀人靜靜等,是女子自指。《詩經(jīng)·小雅·白華》:“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維彼碩人,實勞我心。”毛傳:“卬,我也?!薄对娊?jīng)·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泵珎鳎骸皡n,我也?!?/p>
《尚書·周書·大誥》:“予造天役,遺大投艱于朕身;越予沖人,不卬自恤?!庇郑骸八劣桕赂也辉絽n敉寧王大命?”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卬,我也?!眳n,周成王自指,已經(jīng)不專用于女子自稱?!逗鬂h書·張衡傳》:“雖有犀舟勁楫,猶人涉卬否,有須者也?!憋@然在時人的理解中“卬”指稱已經(jīng)不分男女。宋葉適《陳處士姚夫人墓志銘》:“卬須室人,一往不還?!鼻宀芤囤w北口》詩:“卬能操長楫,擊汰向中流?!眳n,都指“我”。
“卬”在文獻中還有一義?!夺屛摹罚骸皡n,音仰,本亦作仰?!薄墩f文》:“卬,望欲有所庶及也。從匕,從卩?!对姟吩唬焊呱絽n止?!薄皡n”為古文“仰”。《北山》:“或棲遲偃仰?!薄夺屛摹罚骸把?,……本又作卬?!薄稘h書》“卬”字,注皆云:“卬,讀曰仰?!薄盾髯印ぷh兵》:“上足卬,則下可用也?!弊ⅲ骸皡n,古仰字。”陽原方言中作“仰”義的“卬”語音上加了鼻音聲母,音[nia?],上聲。人們常說,飯后把炕桌往前一推,人只管卬在被窩垛上睡一覺,過的真是神仙般的日子。通常這個“卬”的動作,既不是平躺,也不是直立,往往有所倚靠,身體處于半躺狀態(tài),是比較短暫、隨機的休息。人們把這種姿態(tài)叫作“半?yún)n不躺”。在農(nóng)村多數(shù)人家習慣白天將被褥整齊疊放在炕上靠近窗戶的一角,而后用一塊布苫蓋起來,通常大炕上睡的人比較多,這些被褥會形成比較高的“一摞”,就是人們嘴里的“被窩垛”,也有叫“蓋窩垛”的。酒足飯飽后,經(jīng)歷了一上午的勞作,困意來襲,管它什么刷鍋洗碗,或是雞鴨狗舍,先卬在被窩垛上,曬著太陽,美美睡一會兒,不用管下午幾時上班,也不必操心老板是否滿意,這是多么自由愜意的生活。
“缹”,在陽原方言中音[fu],上聲,是一種烹飪方式?!袄屜倘狻本褪抢仙俳砸说囊环N吃食,倘或兒子上門能給老媽媽帶一塊“缹咸肉”,那可是能讓媽媽驕傲好幾天。常聽叫賣“缹大豆”的,其實就是當?shù)厝速u的一種五香煮蠶豆。宋陸游《冬夜與溥庵主說川食戲作》:“未論索餅與饡飯,最愛紅糟并缹粥。”“索餅”“饡飯”“紅糟”“缹粥”都是吃食,“缹”即“粥”的制作方式。又陸游《寺居睡覺二首》其二:“披衣起坐清羸甚,想象云堂缹粥香?!笨梢婈懹螌Α袄屩唷鼻橛歇氱姟G宀芡潯吨腥A烹飪古籍經(jīng)典藏書粥譜素食說略》有:“川中諸寺,雜菜餌之屬作粥,名缹粥。見放翁集?!薄袄屩唷奔创ㄊ持杏秒s菜煮的大鍋粥。
《一切經(jīng)音義》收“缹煮”一詞,引《字書》:“少汁煮曰缹,火熟曰煮?!薄锻ㄋ孜摹罚骸霸镏笤焕尅!笨梢?,“缹”與“煮”的區(qū)別在于湯汁較少,類似于“煨燉”。南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卷八“蒸缹法”中記錄了多個蒸缹菜譜:缹豬肉、缹豚、缹鵝、缹瓜瓠、缹漢瓜、缹茄子等。其中,“缹豚,肥豚一頭十五斤,水三斗,甘酒三升,合煮令熟。瀌出,擘之。用稻米四升,炊一裝,姜一升,橘皮二葉,蔥白三升,豉汁,涑饙作糝,令用醬清調(diào)味。”從這份菜譜來看,“缹”是先將乳豬煮熟,再將乳豬和米飯加調(diào)料一起蒸,是先煮后蒸、蒸煮結(jié)合的多次加熱烹調(diào)法。明宋濂《篇海類編》記載:“缹,蒸缹也?!本C上,“缹”即烹飪中的水煮法或先煮后蒸法。
陽原方言中講聲音嘈雜、吵鬧,讓人心生厭煩為“聒”“聒噪”“聒吵”。如:秋后的蟈蟈叫,聒得人睡也睡不著。又:放暑假了,那群孩子每天都聒噪得厲害。又:天天都那個樣子,不知道那兩口子聒吵個啥。巴金《春》:“房里的牌聲和樹上的蟬聲聒噪地送進他的耳里,增加了他的煩悶。”王統(tǒng)照《隔絕陽曦》:“我在外邊受不了他們的聒噪,便獨自踱進大廳東邊的耳房?!?/p>
聒,形聲字。從耳,昏聲。后“昏”隸變?yōu)椤吧唷?。就今天的字形,理解為會意也未嘗不可?!吧唷痹凇岸边叄鉃樵诙叢煌5卣f或耳朵不停地受到聲音的干擾,難免心生厭煩。《說文·耳部》:“聒,讙語也?!薄白挕?,喧嘩義?!稄V韻》:“聲擾也?!薄秱}頡篇》:“聒,擾亂耳孔也?!薄冻o·九思·疾世》:“鴳雀列兮嘩讙,鴝鵒鳴兮聒余。”《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聒而與之語?!比龂猴怠杜c山巨源絕交書》:“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碧贫鸥Α侗闭鳌罚骸胺荚谫\愁,甘受雜亂聒?!彼瓮醢彩逗突菟細q二日二絕》之一:“為嫌歸舍兒童聒,故就僧房借塌眠?!庇帧洞鹚抉R諫議書》:“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辯?!薄榜保隇轭l繁地說。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曲:“鶯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魚來傳恨詞,蜂喧蝶鬧關心事。”清姚鼐《榖樹》詩:“惡木豈能妨志士,吾廬何厭聒繁蟬?!薄榜?,指吵擾。蒲松齡《聊齋志異·巧娘》:“華姑益怒,聒絮不已?!薄榜酢保竾Z叨,絮叨?!渡袝けP庚》:“今汝聒聒?!彼螝W陽修《鳴鳩》:“日長思睡不可得,遭爾聒聒何時停?”宋金《劉知遠諸宮調(diào)》第二:“使機關待損劉知遠,更怎禁旁邊兩個妻聒聒地向耳邊唆送,快與凌持?!薄榜悲B用,象聲詞,雜亂喧吵的聲音。
南宋《朱子語類》卷八:“天下大勢如人衰老之極,百病交作,略有些小變動,便成大病。如乳母也聒噪一場,如單超、徐璜也作怪一場。”卷三二:“子張較聒噪人,愛說大話而無實。”元李好古《張生煮?!返谝徽郏骸吧仪逖牛譄o閑人聒噪,堪可攻書?!睖健缎滤睢で镆箟艋赜懈小罚骸拔黠L煞是能聒噪,秋聲不管離人惱。”白樸《梧桐雨》第四折:“則被他諸般兒雨聲相聒噪?!鄙绦p《新水令》套:“懊惱,這宵,受煎熬,被凄涼一弄兒相聒噪?!泵鳌端疂G傳》第三回:“這廝,只顧來聒噪!”元《飛刀對箭》一折:“他那里嘴不剌的,他也聒聒噪噪。”《虎頭牌》二折:“不是我絮絮叨叨,聒聒噪噪,兩淚漣漣,霍不了我心頭怨?!薄榜搿薄榜朐搿倍贾嘎曇舫臭[,令人煩躁。
“聒噪”在文獻中又指江湖上打招呼用的習慣語、客套話,猶言“打擾了,對不起”,多見于古白話成熟時期的明代文獻?!端疂G傳》第十六回:“那七箇客人從松樹林里推出這七輛江州車兒。把車子上棗子都丟在地上,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nèi),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一直望黃泥崗下推了去。”《西游記》第三回:“悟空將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當,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對眾龍道:‘聒噪!聒噪!’”《初刻拍案驚奇》卷八:“那伙人也不來和你說話,也不來害你性命,只把船中所有金銀貨物,盡行搶擄過船,叫聲‘聒噪!’雙槳齊發(fā),飛也似劃將去了?!薄肚迤缴教迷挶尽た熳炖畲渖徲洝罚骸按覞M月門回來,親自上門叫‘聒噪’?!薄毒劳ㄑ浴肪砦澹骸皩⑺膫€餅子裝作一袖,叫聲‘聒噪’,出門回庵而去?!标栐窖灾袥]有這種用法。
南宋《張協(xié)狀元》十六出:“謝荷公婆,又成聒擾?!薄榜鴶_”猶“打擾”。元喬吉《玉簫女兩世姻緣》一折《醉中天》:“這些時聒吵到三百遍,要成合只除是九千年。”“聒吵”猶“吵鬧”。李致遠《還牢末》一折:“孩兒又語言焦聒,大嫂又性命顛危。”《謝金吾》四折:“只見那孩兒每鬧鬧嚷嚷,聒聒焦焦,簇擁者法場前去?!薄端{采和》三折:“再不聽耳邊廂焦焦聒聒。”“焦聒”“焦焦聒聒”“聒聒焦焦”,意均同“聒噪”。
張家口方言中常把肉、菜細切叫做“剉”。最典型的詞語:剉肉、剉餡。《南史》卷七十七《列傳》第六十七:“俗間以細剉肉糅以姜桂曰肅刀,意者以兇黨皆當細剉而烹之?!币牡谝粋€“剉”,是剉肉。第二個則是“剉人”。古代還有“剉尸”之刑,即對罪犯處以死刑后,將其尸體剉裂肢解以示眾。北宋《資治通鑒·唐紀》六十四:“石雄取其尸置毬場,斬剉之?!痹哆|史·穆宗紀》:“天祿十八年三月,殺鶻人胡特魯,近侍化葛及監(jiān)囚海里,仍剉海里之尸。十九年二月,殺前導末及益剌,剉其尸,棄之?!薄睹髀伞罚骸胺矚⒁患曳撬雷锶耍爸Ы馊苏?,凌遲處死,財產(chǎn)斷付死者之家,妻子流二千里。仍剉碎死尸,梟首示眾?!蔽墨I中“剉”由切碎肉菜、尸體又擴大指切碎他物。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之九:“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剉蘗”,弄碎蘗樹皮。唐柳宗元《掩役夫張進骸》:“生平勤皂櫪,剉秣不告疲?!薄皠v秣”,把草切碎。在醫(yī)學藥物的烹制上,各種藥材都需要或切碎或搗碎或磨碎才能制作食用。我們從一些藥名上就可見其“剉”的過程:“八仙剉散”“十味剉散”“烏頭剉散”“常山剉散”“追風毒剉散”等。曲彥斌《中國秘語行話詞典·切口·醫(yī)藥·賣藥糖者》收“剉木甜頭”:“即剉藥入糖,當面煎糖者?!盵2]先秦《皇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癰疽》第八十一:“剉翹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睎|漢《金匱要略·痙濕喝病篇》:“右剉麻豆大?!北蔽嘿Z思勰《齊民要術(shù)·種谷》:“取馬骨,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倍贾赴讶胨幍牟牧吓?。
“銼”同“剉”。作名詞時,指手工具,用于對金屬、木頭、皮革等做加工使之光滑。如:銼刀、鋼銼、鐵銼。明金鉉《除戎記》卷三:“復以鐵銼細為磋琢,銹將去八九矣?!弊鲃釉~時,則指用銼磋磨。明許仲林《封神演義》上:“聞太師見趙公明這等苦切,心如刀絞,只氣得怒發(fā)沖冠,鋼牙銼碎?!鼻寮o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乃銼而焚之?!薄墩f文》:“剉,折傷也?!彼浴颁S”還有一義,就是折傷、挫敗。秦《呂氏春秋·必己》“成則毀,大則衰,廉則銼?!蔽鳚h《周禮·考工記·輪人》:“外不廉而內(nèi)不剉?!彼抉R遷《史記·楚世家》:“兵銼藍田,天下莫不代王懷怒?!眲病痘茨献印ぴ徰杂枴罚骸靶形垂逃跓o非,而急求名者,必剉之?!泵饔谥t《于忠肅公集·乾坤正氣集》:“將在謀勇。非勇無以剉其鋒,非智無以破其詐,必謀勇兼濟而后可以成?!薄皠v”之“挫敗”義在陽原方言中不多見。
“垛”,在陽原方言中音[duo],有三個聲調(diào)。一上聲,方言中講“城垛”“墻垛”“門垛”“垛子”等。農(nóng)村的土房多年失修,為避免哪堵墻向外傾倒,就會在這堵墻外加筑一塊向內(nèi)傾斜的小墻,用以保持平衡。這塊小墻就被稱為“垛子”或“墻垛”?!墩f文》:“垛,堂塾也?!倍斡癫米ⅲ骸爸^之垛者何也?朵者,木下垂。門堂伸出于門外之前后。略取其意?!庇郑骸敖袼字^門兩邊伸出小墻曰垛頭?!笨梢?,“垛”的本義就是指古代門堂兩側(cè)的房間。由本義又擴大指墻兩側(cè)或者上頭伸出的部分。明湯顯祖《牡丹亭·拾畫》:“倚逗著斷垣低垛,因何蝴蝶門兒落合?”《水滸續(xù)集》第三十三回:“令兵馬司發(fā)百姓上城守垛?!痹诔菈χ闲拗忼X狀突出的部分,有的備有射口,既可以抵擋進攻,又可以守望、射擊,可謂攻守兼?zhèn)?。這個射口就是人們常說的“垛口”。箭要射到垛口才能有效攻擊,所以,垛又有“箭垛”之義,即“箭靶子”。唐元稹《江邊四十韻》:“羅灰修藥灶,筑垛閱弓弰?!北彼巍短綇V記》卷二百五十回引《啟顏錄》:“唐宋國公蕭瑀不能射,九月九日賜射,瑀箭俱不著垛。”明《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下設二箭垛,以百步為界?!标栐窖灾杏米鳌凹狻敝岸狻绷x極少。
二去聲。作動詞時,指把分散的東西整齊堆放起來。如:趕快把被臥垛起來。又:把書垛在一起。唐溫庭筠《乾巽子·竇乂》:“拆其瓦木,各垛一處?!薄段鲙洝ぶT宮調(diào)》:“幾冊書,有誰垛?”作名詞時,則指整齊堆成的堆。如“草垛”“煤垛”“柴火垛”“錢垛”“玉米垛”等。唐《一切經(jīng)音義》卷第十七《阿毗曇毗婆沙論》第七卷“垛榖”條引《字林》:“垛,小堆也。吳人謂積土為垛?!泵鳌度辶滞馐贰肺迨兀骸澳前藟K方磚,齊齊整整,疊作垛?!鼻濉读凝S志異·蕎中怪》:“麥既登倉,禾?雜遝。翁命收積為垛?!薄岸狻奔瓤杀沓啥训臇|西,自然也可作量詞?!耙欢獠窕稹薄皟啥恹溩印钡?。明湯顯祖《南柯記·閨警》:“一垛兩垛城兩臺?!?/p>
三陰平。有近距離直接、有力、快速出手的意思,可用“甩、扔、打、摔、砸”等動詞替代。如:照他臉上狠狠垛了個“逼兜”?!氨贫怠?,張家口方言詞,巴掌義。即朝他臉上狠狠甩了個耳光。又如:醫(yī)生給他屁股上垛了一針,即給他屁股上打了一針。又:他把小狗垛在地上。垛即“摔”的意思。這個用法在晉北方言中也有。[3]《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教我和他為冤結(jié)仇,落后一染膿帶還垛在我身上,說是我弄出那奴才去了?!薄澳搸А保窖栽~,指鼻涕?!岸狻敝赴驯翘橛昧λΦ缴砩?。第七十五回:“叫劉婆子來瞧瞧,吃他服藥,再不,頭上剁兩針,由他自好了。”“剁”同“垛”,義為“扎”。第九十四回:“春梅氣狠狠地,一手扯住他頭發(fā),把頭上冠子跺了?!薄岸濉币嗤岸狻?,義為“砸”。
現(xiàn)代漢語方言詞或變化或完全地保留了古詞的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