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瑤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①?!唬骸耙岩樱鹧灾?!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mán)②,以為柱則蠹(dù)③,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p>
①櫟社樹:被拜為土地神的櫟樹。櫟,樹名。
②樠:樹名,樹心似松,有脂液流出。
③蠹:被蛀空,損毀。
這個故事記載于《莊子·人間世》。古時候有個工匠叫匠石,有一次,他帶著徒弟們一起去齊國。到了曲轅這個地方時,看到了一棵被奉為神樹的櫟樹。這棵樹十分高大,它的樹蔭可以遮蔽牛群,測量樹干的周長,足足有百尺那么長。抬頭望去,這棵樹高出山頂十仞的地方才開始生長枝丫。用來造船的話,可以造數(shù)十艘。前來瞻仰它的人如同趕集一樣絡(luò)繹不絕。
匠石目不斜視地走過,一步都不停留。他的弟子們很滿足地看了又看,然后追上匠石,問他:“自從我們拿起斧子跟隨您學(xué)習(xí)以來,還沒見過這么完美的木材。先生卻一眼都不看,一步都不停,這是為什么呢?”
匠石回答道:“算了吧,別說它了。這就是一塊散木罷了,用它來造船,一定會沉;用它來做棺?。è纔ǒ),會很快腐爛;用它來造家具,一定壞得很快;用它來造門窗,會滲出汁水;用它來造柱子,會被蟲子蛀蝕,總之這是不成材的木頭。正是因為它沒什么用,才能活這么久,長這么高大啊。”
作為一名技藝高超的工匠,匠石一眼就看出了這棵高大的樹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普通人只看到這棵樹的高大挺拔,驚嘆于它的尺寸,理所當(dāng)然地認(rèn)為它是完美的木材。但在匠石眼中,這棵樹無論拿來做什么都不合適,是不成材的木頭。若非如此,它也不會活了這么久,長到比山還高都沒人來砍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流于表面,而要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
人們總是傾向于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東西。但很多時候,眼見未必為實,如果不能洞察本質(zhì),便會被表象所欺騙。相反,如果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便會對很多事物有全新的理解。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
九方皋相馬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非常喜歡良馬。有個叫伯樂的人,非常善于相馬,為秦穆公找來了許多千里馬。伯樂年歲漸高時,秦穆公召見伯樂說:“您的年紀(jì)大了,您的家族中有誰能夠繼承您的事業(yè),尋找千里馬呢?”
伯樂回答道:“對于一般的良馬,可以從其外表上、筋骨上觀察得出來,而那天下難得的千里馬,若有若無,若隱若現(xiàn)。像這樣的馬奔跑起來,讓人看不到飛揚的塵土,尋不著它奔跑的蹄印。我的孩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對于一般好馬的特征,我可以告訴他們,但對于千里馬的特征,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僅憑自己相馬的經(jīng)驗來判斷,他們是無法掌握的。不過,在過去同我一起挑過菜、擔(dān)過柴的人當(dāng)中,有一個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馬技術(shù)不在我之下,請大王召見他吧?!?/p>
于是秦穆公便召見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尋找千里馬。
九方皋到各處尋找了三個月后,回來報告說:“我已經(jīng)在沙丘找到千里馬了?!鼻啬鹿珕枺骸澳鞘且黄ナ裁礃拥鸟R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黃色的母馬?!?/p>
于是秦穆公派人去牽馬,卻發(fā)現(xiàn)那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很不高興,就把伯樂叫來,對他說:“壞了!您推薦的人連馬的毛色與公母都分辨不出來,又怎么能選出千里馬呢?”
伯樂這時長嘆一聲,說道:“九方皋相馬竟然達(dá)到了這樣的境界!他真是高出我千萬倍。九方皋看到的是馬的天賦和內(nèi)在素質(zhì),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記了它的粗糙之處;明悉它的內(nèi)部,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見所需要看見的,看不見他所不需要看見的;只觀察他所需要觀察的,而遺漏了他所不需要觀察的。九方皋相馬的價值,遠(yuǎn)遠(yuǎn)高于千里馬的價值??!”
于是秦穆公不再懷疑,等到手下人把馬從沙丘牽回來后,他才發(fā)現(xiàn)那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