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飛 張園園
每年進入11月面試高峰期,我都會收到不少面試官對應聘者的“吐槽”。在此,以某位面試官的一個“吐槽帖”為例來談談我的看法。
面試官問:“同學,你好!我看你有在某某券商實習的經(jīng)驗,跟我說一說,在這份實習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同學回答說,自己剛開始很不適應,遇到很多問題,后來通過努力,解決了所有問題,同時,讓自己養(yǎng)成了特別好的工作習慣,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等。
面試官反問道:“同學,你好!我看你的實習時間不長,工作內容也以打底稿為主,你只需要真實地告訴我們,你學到了什么就可以了!”
同學聽完一下子就慌了!迅速調整一下!開始講自己的真實收獲:在專業(yè)能力上有進步,學會了寫報告,了解了項目實施的邏輯;做人做事方面有提升,講了某個團隊前輩堅守原則為客戶解決問題的小故事;抗壓能力有提高,講了自己在緊張的時間壓力下如何“多重任務處理”的小趣事等。
面試官發(fā)現(xiàn),說完這些,這位同學的眼睛里有光了,微笑也自然了!
所以,如果我們剛剛開始面試,又沒太多實戰(zhàn)經(jīng)驗,請一定注意下面這些事項!
可以看面經(jīng)(即面試經(jīng)驗,下同),但一定不要背面經(jīng)!可以去網(wǎng)上找找,目標單位都采用怎樣的面試形式,有沒有自己不熟悉的形式。如果有,請?zhí)崆笆煜げ⒂嗅槍π缘鼐毩?。同時,再看看一般都會問到什么類型的問題,是涉及簡歷的半結構化問題?還是涉及學術的專業(yè)性問題?只有做到對問題的類型了如指掌,才能夠“遇題不慌、沉著思考”。此外,不要想著我看一看、想一想就行,請一定把答案“落到筆頭上”,寫完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寫過一遍的效果往往大有不同!
找對點,搭框架,講故事??疵娼?jīng)要先學會思考,先找面經(jīng)回答的答題點,找到答題點才是關鍵所在。所以,同學們要養(yǎng)成習慣,看面經(jīng)時,先找答題點,久而久之就能迅速抓住面試官想問什么!然后再去抓面經(jīng)答題的邏輯和框架,最后添上自己真實的故事。這樣,就不是簡單地在看面經(jīng)、背面經(jīng),而是在學習、研究面經(jīng),進而消化、巧用面經(jīng),把“別人”的面經(jīng)轉化為“自己”的故事。堅持下去,相信同學們提前準備的每一道面試題,都會有條理清晰且真誠的答案!
在此舉個例子,還是前面案例中的問題,“同學,你好!在這份實習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先找答題點。面試官想考察的“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考察這份實習的真實性,是不是“有水分”;二是想看看同學們在日常工作中有沒有深入思考。畢竟用人單位需要的是能夠主動思考、持續(xù)學習的優(yōu)秀員工,關注的是應聘者的培養(yǎng)潛力。當然,在同學們回答面試問題的過程中,面試官還會觀察同學們的答題邏輯、語言表達等。
當然,每個面試官的風格和側重點不同,同學們很難找全所有答題點,我們也不求面面俱到,最主要的,如果同學們能找到,回答自然就成功了。當“找點”成為習慣,就不會跑題。
搭框架。答題點找到了,再來挖面經(jīng)給的框架。對于面試題的回答,不少面經(jīng)給出的答題套路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升華問題”,核心點就是突出自己在實習中的成長性,這本身其實沒錯,只是當所有人都用同一個套路的時候,就很讓面試官厭煩。所以,我們要學習面經(jīng)搭框架的思維模式,而不是照搬它的框架和套路。
面經(jīng)的思維模式其實是在教我們從具體事務中再拔高、再升華。抓住這個思維模式,同時再兼顧前面的答題點,我們的框架就可以是從實習中真實的業(yè)務出發(fā),體現(xiàn)對業(yè)務、對工作,甚至是對行業(yè)、對政策的總結、思考,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性和學習能力,展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閃光點和吸睛點。
講故事??蚣芎退悸反_定后,就需要我們在這個基礎上,用自己真實的故事或者案例去豐富。比如,前面案例中提及的那位同學,她的回答其實可以更好?,F(xiàn)在,我們拿她第一點的回答來擴充,她講到“在專業(yè)能力上有進步,學會了寫報告,了解了項目實施的邏輯”,這部分可以再詳細講講自己寫了哪些報告,最好列數(shù)字、說名稱,從而體現(xiàn)真實的業(yè)務工作。還有,具體講講這些報告分別在項目實施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以體現(xiàn)對整體工作實施邏輯的把控。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報告本身,還能教會自己行業(yè)研究的方法和路徑,體現(xiàn)自己對業(yè)務的總結和思考。此外,運用這種方法,也可以嘗試對其他行業(yè)做些分析與研究等,這樣的再升華,能給面試官展現(xiàn)應聘者不斷超越和進步的成長潛能。
總結來看,最關鍵的是兩點:一是要答對點,回答的必須是面試官想聽的!仔細看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少面經(jīng)都在偷換概念,教應聘者打擦邊球,試圖用相似的答案來應對每一道問題,看似是“以不變應萬變”,實則在面試場上這樣的套路,面試官一眼就能識破,若是只顧著照搬面經(jīng),往往會答非所問、弄巧成拙,非常減分。二是要真誠。這一點特別重要!真誠是最有感染力、最能打動人的。用自己的故事來回答,哪怕這個故事很微不足道,但它因為真實,所以動人。
責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