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原住民、新鼓浪嶼人、新回歸人共同成為了鼓浪嶼的傳承者和守護者,它的保護與傳承需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每天傍晚時分,廈門鼓浪嶼筆架山上一棟別墅里都會傳出悠揚的小提琴聲。這座別墅名為“春草堂”,建于1933年,是鼓浪嶼重點保護歷史風貌建筑。房子的主人許多康多年堅持拉琴,他說,“拉小提琴、彈鋼琴是鼓浪嶼原住島民的生活習慣”。
而在鼓浪嶼龍頭路298號的林秉記餡餅店里,“新鼓浪嶼人”林聰海正在橘黃的燈光下與面點師傅交流制作工藝。他們家的餡餅還原了鼓浪嶼乃至閩南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口味,同時又兼容了現(xiàn)代元素,他們希望老人能嘗出童年的味道,孩童的味蕾能把這種味道記到老。因為熱愛鼓浪嶼,林聰海12歲上島后就再也沒離開過。
同“春草堂”一樣,鼓新路24號也是鼓浪嶼重點歷史風貌建筑,美術老師安聚金教孩子們畫鼓浪嶼的“童畫小屋”就安在了這座別墅的二樓。安聚金2010年畢業(yè)于原鼓浪嶼工藝美院,由于對島嶼的眷戀,在外地打拼多年后,再次上島開辦研學機構。他被稱為鼓浪嶼的“新回歸人”。
“原住民、新鼓浪嶼人、新回歸人共同成為了鼓浪嶼的傳承者和守護者。”廈門市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廖曉東表示,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是島上每個人的“家”,它的保護與傳承需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留住傳承的根與魂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qū)”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在這座島上有1600多棟歷經(jīng)歲月的老建筑,它們見證并承載著鼓浪嶼的歷史文化,島上8000多名原住民與老建筑休戚與共,許多康和家人就是眾多守護者中的杰出代表。
“春草堂”由許多康的爺爺許春草設計并建造,許多康本身也是搞建筑設計出身,他告訴記者,從家宅的平面布局來看,房子中間是前后廳,兩邊安排起居室,這和中國傳統(tǒng)民居的結構是一樣的。然而建筑外觀卻完全是西式風格,小樓中部凸出的半圓形柱廊,與兩側直梁式柱廊相連,立面中軸對稱,顯得既莊重又美觀。中西建筑風格的融合較好地體現(xiàn)在這棟老房子上。許多康介紹,爺爺之所以這樣設計建造房屋,是覺得“這樣更符合鼓浪嶼的氣質(zhì)”。
許多康介紹,由于家境不好,爺爺許春草沒有上過一天學,在建筑工地養(yǎng)家賺錢的同時學會了制圖設計,隨后從建筑工人、包工頭變成設計師,最后成為建筑公司的老板。“當時他的這個建筑公司又帶有房地產(chǎn)公司的功能,就是從買地、設計房子、蓋房子,到賣房子,全套都做?!痹S多康說,當年爺爺在鼓浪嶼建造的房子有70多棟,其中就包括筆山路19號的許斐平故居、安海路67號的三一堂等。
63歲的許多康出生后就生活在爺爺親手設計并建造的老宅里,對老宅有很深的感情,“這棟老房子不僅是家族歷史的延續(xù),更重要的一點,它是歷史國際社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10年開始,許多康利用兩年多的時間對老宅進行了一次徹底修繕,在不改變其原有設計的基礎上將舊結構加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建筑的歷史風貌,使其成為了島上優(yōu)秀歷史文化建筑保護范例。2016年,“春草堂”被廈門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設計師的許多康始終傳承著爺爺?shù)囊吕?,他在鼓浪嶼區(qū)建設局供職的多年,一直以保護島上的歷史風貌建筑為己任,即使在退休后也在堅持不懈地從事相關工作。許春草1934年建成的三一堂年久失修,2000年,許多康為其重新設計了附堂和正面入口,2018年他還親自參與三一堂的主體加固修復。
為了向爺爺致敬,許多康在“春草堂”的旁邊建起島上唯一帶觀景電梯的“春草芬芳海景別墅”,祖孫兩代人的作品在同一時空相互輝映,成為筆架山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再漂亮的建筑設計,終歸是要給人住的,還要住得舒服。這才是建筑與人的關系,以及存在的意義?!痹S多康說,這是爺爺在做建筑師的時候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和原住民一起守住老房子,在住得舒服的基礎上,讓鼓浪嶼的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守護共有的家園
這些日子,稱自己是“新鼓浪嶼人”的林聰海除了試吃“林秉記”的新品外,還在忙著完善2022年剛剛在四落大厝開業(yè)的 “二三叢”茶院的內(nèi)部設計。這個茶院是林聰海在島上活化利用老房子的傾心之作。
四落大厝是鼓浪嶼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整的閩南紅磚厝建筑,是省級保護文物,于1796-1820年間建成,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林聰海介紹,最早開埠國際港口的廈門,讓鼓浪嶼成為中西文化貿(mào)易交融的先驅地,當時各路閩茶匯集島上,茶商們從這里將閩茶源源不斷地運向世界各地。其中鼓浪嶼四落大厝的建造者黃勗齋家族和后來的陳玉露父子,皆是閩茶出口熱潮的貿(mào)易商和推動者。
2020年,林聰海租下這座200余年的四落大厝,在精心修繕打磨了438天后,于2022年1月18日正式開門迎客。林聰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延續(xù)兩大茶商家族的歷史,讓老房子變暖,變得更有家的溫度?!吧罡兄厥暗姆萘?,有一份傳承之傲,也需懷抱敬重?!绷致敽Uf,為此他和團隊自北向南尋訪了福建各大茶產(chǎn)地,追溯源頭,梳理脈絡,讓傳承更有意義。
除了林秉記、二三叢,最讓林聰海得意的“作品”還是李家莊。李家莊是在鼓浪嶼第一批開業(yè)的家庭旅館之一。這棟建于上世紀初的紅磚歐式別墅,原主人是大名鼎鼎的“南洋木材大王”李清泉。李清泉后人移居國外后,李家莊長期空置。林聰海將其租下,并原貌改造做了家庭旅館。15年了,李家莊成為廈門民宿行業(yè)標桿式的存在。
正是因為民宿做的風生水起,如今的林聰海,還有一個身份——鼓浪嶼家庭旅館協(xié)會會長?!肮睦藥Z家庭旅館修繕和守護了500余座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建筑,它是外界了解和鏈接鼓浪嶼的橋梁。” 林聰海告訴記者,鼓浪嶼的家庭旅館是鑲嵌著中國近代歷史和人文精神、連接著過去和現(xiàn)在的鮮活講述者。在鼓浪嶼家庭旅館,食宿起居的妥貼安排,主人的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游客能夠立體且深刻地感受到真實鼓浪嶼的魅力。“家庭旅館和留下的回憶,也成為人們對這座島念念不忘的原因?!?/p>
播下傳承的種子
每個周末安聚金都是小島上最忙的人。他要把一撥撥和他學畫畫的孩子們帶到不同建筑跟前,手把手地教他們畫老房子。
“我不是簡單地教他們畫畫,在畫的過程中,我會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們了解每棟老房子背后的故事,讓孩子們在無形當中記住這座島嶼的文化和歷史。”2010年,安聚金在島上的工藝美院畢業(yè)后,到島外謀生計?!霸谕夤ぷ鞯氖辏裆峡傉也坏郊耐?。”安聚金坦言,在鼓浪嶼的四年大學生活,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我大學是學設計的,鼓浪嶼給過我太多的設計靈感,就像三角梅是鼓浪嶼的靈魂一樣,少了它,鼓浪嶼就少了浪漫格調(diào)?!卑簿劢鹫f,盡管當年的母?,F(xiàn)在早已搬到島外,但他對小島的熱愛始終留在心里,難以割舍,于是在離島十年之后,他決定再次上島,“用藝術再為鼓浪嶼做些事情”,因此就有了如今鼓新路24號的“童畫小屋”。
“我教孩子們的繪畫內(nèi)容基本上和這座島的歷史和人文有關,平時更多地引導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島上的各種美好?!?安聚金說,孩子們在感知、發(fā)現(xiàn)、記錄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在幼小的心里播下一顆種子,他們會帶著內(nèi)心的仰望去畫這座島嶼,慢慢地就會成為島嶼文化的傳播者和守護者。“這也是我沉淀十年之后最值得去做的事情?!?/p>
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華僑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鼓浪嶼這座小島上碰撞融合,繁榮的“國際社區(qū)”應運而生。島上先后建起千棟風格各異的建筑,藝術、文學、教育繁盛一時?!跋胂胛覀冞@座島的歷史、文化和文明,以及根脈的延續(xù),我想我們用各自的努力守住的不僅僅是世界遺產(chǎn),還有遺產(chǎn)之上那個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安聚金非常享受現(xiàn)在的工作。
安聚金告訴記者,當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Irina Bokova曾這么總結鼓浪嶼的精神:“這座小島雖然面積小,但卻是一個巨大的價值和精神載體。它的經(jīng)歷可以幫助今天全世界的人們理解和實踐尊重、包容和互相諒解的價值以及欣賞多樣性,是全球公民精神的重要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