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延
劉雨辰/歐烜屹,單憑兩個人的名字組合起來,就已經(jīng)很獨一無二了。
他們是名副其實的“老老”組合,在新的奧運周期聯(lián)手,彼此相互努力,相互攜手,以延長彼此的職業(yè)生涯;他們頂著“新雙塔”的名號,其實搭檔也不過才兩年,在摸爬滾打中和時間賽跑;他們一位是已經(jīng)走過所有高山低谷的“老將”,另一位年齡更大、卻是大器晚成的“后輩”;他們一位是說話火力十足的“話癆”,另一位卻是惜字如金的“悶葫蘆”。如此悖反的兩人組合,的確獨特。
想當初在印尼魔鬼主場,他們意氣風發(fā),搶下搭檔以來的首座1000賽獎杯;年末暹羅之爭,他們攪動風云,力拼奪下總決賽桂冠;在蘇杯半決賽的絕境中,他們力挽狂瀾于既倒,將奇跡帶給所有相信光的人。如今,在奧運積分賽的路上,他們一次次身陷困局,一個又一個困難迎面撲來,當下已經(jīng)是國羽巴黎滿額參賽最關鍵的一環(huán)。強手那么多,困難那么多,一對新的老將組合比年輕人需要更大的勇氣去克服、去撕破。
對于劉雨辰/歐烜屹來說,巴黎奧運周期實際只有兩年多時間。從劉雨辰?jīng)Q定再堅持一個奧運周期的那一刻起,他的職業(yè)命運就已經(jīng)與歐烜屹緊緊捆綁在一起。其實,很多人勸過劉雨辰,畢竟他已經(jīng)拿到過那么多成就,奧運會銀牌也是不凡的,難道就是單單想追求一枚奧運金牌嗎?
尤其是劉雨辰的父母,出于對兒子傷病的判斷和心疼,他們不止一次想勸他別打了。但也正是他們比誰都了解劉雨辰,所以不忍心看著兒子放棄心愛的職業(yè)。劉雨辰的媽媽宋玉玲回憶起2021年年底的情景:“我們都跟他說過再堅持一屆的難度有多大,他自己的傷病隱患有多大。但我們懂得,他真的很喜歡羽毛球這項事業(yè),所以我們還是選擇支持他。我們跟他講,你就按你的任性再去拼一屆。既然我們答應你這件事了,你也得答應我們:打完這屆,不管結果怎么樣,都要聽我們的,退下來,做手術?!?/p>
肩負著壓力和期望,“新雙塔”啟航了。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家人的支持更是莫大的底氣。第一年搭檔,他們就拿下1000賽和總決賽冠軍,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他們一步步地用表現(xiàn)和成績來刷新大家對他們這對組合的認知。
漸漸地,“新雙塔”不再是他們的代號,他們有了自己的名字,大家更喜歡稱他們?yōu)椤皠W”或者“圖歐”。
盡管2023年開年不如意,尤其在馬來西亞公開賽上有過決勝局17比11被印度“黑塔”逆轉(zhuǎn)的慘痛教訓,但隨著奧運積分賽的開啟,他們的目標和步調(diào)都重新清晰和統(tǒng)一起來。而作為奧運積分賽的第一站,去年的蘇杯既是他們的“封神之作”,又在另一個層面開始了他們積分賽上半段的不如意。
決勝局16比20到22比20是史詩級的逆轉(zhuǎn),是永不放棄的奇跡,但就像他們和主管教練陳祈遒的多次總結一樣:結果是好的,但過程不是?!白詈?分我們是拼回來了,但為什么我們會在這樣的險境呢?如果我們前面打得好一點,可能不會有這樣的驚險,甚至不用打決勝局?!闭绱蠹宜?,這瘋狂的逆轉(zhuǎn)是“可以說一輩子的經(jīng)典”,但對于“劉歐”來說有另一層的警醒作用,那是一個淺而易見的道理:領先就不需要逆轉(zhuǎn)。
奧運積分賽開始后的情況確實如蘇杯那般驚險,劉雨辰/歐烜屹連續(xù)四站比賽未能打入八強。接下來的世錦賽、中國公開賽、亞運會、丹麥公開賽,盡管都八強在列,但四強席位中依然未見他們的名字。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比賽一站一站地結束,杭州總決賽的參賽資格壓力和一路伴隨的奧運資格壓力像滾雪球般疊加。
那是一段煎熬的時期,尤其是在六月,姥姥的離開讓劉雨辰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眼前的搶分之旅,甚至他因在國外比賽而沒能趕回來?!白约嚎倳悬c心不在焉,情緒一直不高。歐哥也能感覺到我的情緒,看著成績不好,我知道他也著急,但他也沒催我,他留給我空間讓我自己調(diào)整?!眲⒂瓿秸f。
除了當時的情緒難關,髖關節(jié)的傷勢也是一直以來影響劉雨辰的隱憂。早在2016年,劉雨辰小腿脛骨骨折,但因為沒有完全斷,他只休息了一陣就繼續(xù)訓練和比賽。由于沒有養(yǎng)好,恢復過程中髖關節(jié)成了代償?shù)牟课唬闪诵聜?,延續(xù)至今。
這是一個只有徹底停下來、做手術才能根治的問題,而當劉雨辰選擇了拼這個周期時,他就已經(jīng)選擇了和髖關節(jié)傷病繼續(xù)共存。多年來,劉雨辰已經(jīng)在訓練和比賽中找到了忍痛的方法。他說:“其實打球只是短時間的,它(髖關節(jié))更影響的是生活,比如轉(zhuǎn)體會疼,熱身和拉伸會疼,比賽之后的反應會很大,第二天的調(diào)動也會很難。像現(xiàn)在我躺著,把腿伸直也會疼。有時候疼著疼著就習慣了,有時候太疼了睡不著覺,就要吃消炎藥。”
不管在場上還是場下,劉雨辰的走路姿勢都特別不自然。為了緩解疼痛,他走路時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上肢前傾、下肢往后的習慣,還會有“長短腿”的感覺。至今,劉雨辰都盡量不做量大的跑步訓練,他需要用騎自行車來代替這方面的訓練。
為了他的傷病,隊伍組織過專家會診,但訓練比賽和傷病并非選擇題,而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簡答題?!捌鋵嵰仓委熯^,但透支了幾年,不停下來是不可能明顯好轉(zhuǎn)的?!辈还苊鎸γ襟w還是身邊朋友,劉雨辰都很少主動提及傷勢,某處程度上這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首先,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傷病,傷病不是輸球或者退縮的理由,我只能和它共同生活,提不提都沒有改變。這兩年我也不去拍片了,因為它肯定是不會變好的。如果說拍出來情況更壞了,只會更影響自己情緒。不管怎么樣,現(xiàn)在我不可能為了它停下來。”
就好比去年在杭州的總決賽,劉雨辰/歐烜屹小組賽三戰(zhàn)全勝,以小組第一出線。但其實在首場贏完“梁王”、第二場拼下馬來西亞的“謝蘇”后,劉雨辰的身體反應就已經(jīng)很大了。只是第三場對陣日本隊的“小保姆”時,對手狀態(tài)也不好,“劉歐”贏得有策略。半決賽對上更穩(wěn)定、更能磨的徐承宰/姜敏赫時,連續(xù)三場高強度消耗帶來的劣勢就顯現(xiàn)出來,他們0比2止步四強。
總決賽的對抗強度固然很高,但這在當今男雙賽場又是普遍存在的,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態(tài)的下降,尤其是劉雨辰的傷病,他在那段時間里的速度和能力都有所下降,這就需要歐烜屹去承擔更多。
這或許是歐烜屹第一次面臨需要自己站出來的局面。24歲才進國家隊的歐烜屹比同齡人發(fā)育得要晚,眼下白白凈凈的形象也根本不像已經(jīng)是30歲的球員。對于一位剛過30歲的雙打男選手來說,沒有傷病已經(jīng)是難能可貴了,而歐烜屹的各項能力都仍然保持著極高水準。
每逢男雙組中長跑,歐烜屹總能跟小隊員一起沖在最前面,甚至能贏下很多“00后”。還記得“鴨哥”王懿律在最后一次國羽集訓時留下的金句:“歐哥,看看你這身體和能力,你的黃金十年才剛開始!”
眾所周知,歐烜屹是一個極為內(nèi)斂、惜字如金的球員。劉雨辰是“話癆”,他可以把一個問題說成一篇小作文。但站在他旁邊的歐烜屹不同,往往在采訪時你只能期望他能說出點什么,甚至是指望他的回答字數(shù)不要比你的問題短。
其實,歐烜屹也并非極端內(nèi)向,只是他容易緊張,在思考正經(jīng)的采訪問題時容易卡殼,在聚光燈下、在鏡頭面前尤其如此。在私下的輕松環(huán)境中,“歐哥”是特別“賊”的,他特別愛開玩笑,甚至捉弄好友。只要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入狀態(tài),他可以把一場球、一個回合甚至兩個人的跑位都分析得很清楚。偏偏在場上,他經(jīng)常需要一點“時差”來自己理清思路,但場上往往沒有這樣的時間。來到混采區(qū),他同樣需要一點思考的空間,所以我們經(jīng)常會在采訪結束后收到他的微信:“我剛剛應該這樣這樣說的……”
同理,在場上越緊張、壓力越大時,往往那自給的心理壓力會將他自己沖破。對于歐哥來說,越要承擔這份責任,就越要有堅定的內(nèi)心,而這對于一直處在被帶領角色的他來說并不容易。他也在不斷地輸球后內(nèi)心掙扎和質(zhì)問自己,在贏球后反問自己能否承擔更多,甚至有時候會帶來反作用。
歐烜屹說:“有時候越在乎、越想要,反而就會越打不好。印象最深的是丹麥公開賽,那是我們半年來第一次進四強,太難得了。當時另一場半決賽先打完,印尼‘飛毛腿’贏了何濟霆他們,而我們對他們的戰(zhàn)績不錯,加上我們對半決賽的對手丹麥組合沒輸過,一下子我們自己的期待都起來了,我自己也特別想贏。就是在那種感覺之下,覺得自己一定要贏,不允許自己犯錯,結果最后成為第一次輸給對手的反噬?!?/p>
在現(xiàn)實情況下,他們對于自身打法有了動搖,彼此的想法也因為一直低迷和逐漸產(chǎn)生的沮喪而沒有得到及時溝通。在劉雨辰的傷勢的影響下,他們不能再簡單運用之前的搶上網(wǎng)和搶攻,因為一旦被抓空當就會瞬間喪失主動。在歐烜屹看來,他愿意站出來,多拿球、多跑動,為劉雨辰去分擔,但一旦這樣的想法沒有全部實現(xiàn)時,他又會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我想去多保護,我也想拿球,但有時候沒想清楚?!?/p>
相反,在劉雨辰眼里,搭檔是在給自己分擔,但卻是全部在打歐哥自己的能力,而沒有充分把劉雨辰的特點利用起來:“我很想被他利用起來,我有我的短板,但我也有我的優(yōu)勢,我們需要互相利用起來。‘利用’不是一個壞詞。”
問題擺在眼前,成績和積分壓力又越來越大,主管教練陳祈遒和他們嘗試對打法做出改變,減弱他們打法里“先攻”的元素,增加了“相持”和“反擊”的概念。接下來的法國四強、海露冠軍甚至是總決賽四強,都在印證新戰(zhàn)術的奏效,他們的奧運積分也已經(jīng)打入了前八,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fā)展。
時間已經(jīng)進入2024賽季,奧運積分賽過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有所改變和小有成效后,一道新的考題又擺在了“劉歐”面前:隊友任翔宇/何濟霆重組后勢頭強勁,連續(xù)幾次都贏了他們。
新年第一站比賽,他們在馬來西亞第一輪又遭遇“任何”組合,又吞下敗仗,輸球和對方的勢頭讓他們有了新的壓力。
過去的大半年,劉雨辰/歐烜屹都是以國羽第二男雙的身份沖擊奧運資格的,仿佛他們只要躋身前八就能拿到奧運資格。但隨著“任何”組合的逼近,形勢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盡管任翔宇/何濟霆要完成反超的難度較大,但這不是不可能。面對競爭,劉雨辰/歐烜屹必須在排名保持前八的前提下,繼續(xù)保持好自己在組內(nèi)的位置。
男雙組一直強調(diào)以我為主,像“梁王”,只要自己正常發(fā)揮,就有極強的競爭力。但對于劉雨辰/歐烜屹來說,環(huán)境復雜,自身的困難也很多。甚至于在傷病、壓力、心態(tài)、戰(zhàn)術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下,他們現(xiàn)在連做到正常發(fā)揮都需要非常努力,更別說還要面對不同對手,其中還包括最了解自己的隊友們。
主管教練陳祈遒在奧運積分賽開始前就闡述過自己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男雙組能在巴黎實現(xiàn)滿額,那么勢必有人得意有人失意。最近我們的新組合起勢,對于劉/歐來說是沖擊,這不是壞事。他們現(xiàn)在不能只想著待在前八。他們要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就必須拿出相應的可以勝過隊友的表現(xiàn)。前面我們的調(diào)整有了效果,奧運排名進去了,總決賽資格拿到了,這都證明我們是對的,他們要堅持,要相信?!?/p>
出發(fā)馬來西亞的前兩天,劉雨辰在訓練中重重地摔了一跤,腳崴了,當時幾乎在訓練館的所有隊友都聽到了這聲巨響。雖然這次崴腳不太嚴重,但在吉隆坡他們還是輸給隊友了。連我們都能看得出,“歐哥”是帶著不自信上場的,最后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對此,劉雨辰卻比較樂觀:“去年‘梁王’形成了對我們的超越,我們的目標是他們。但現(xiàn)在新的組合和威脅又出現(xiàn)了,我感覺我們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他們身上了,歐哥就會對他們有點不自信。但是反過來,當他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時,我們對‘梁王’的表現(xiàn)又變好了?!?/p>
“很多時候,競技體育就是心態(tài)的微妙變化?!崩щy有時候并沒有那么嚇人,只是局中人的心態(tài)改變了困難能產(chǎn)生的影響。2022年剛出道時,劉雨辰/歐烜屹面臨的困難是磨合,是不穩(wěn)定,是歐哥作為“高級別賽事新人”的心態(tài)起伏。兩年過去,雖然問題依然很多,但歐哥已經(jīng)更穩(wěn)定、更成熟。如果說2022年是劉雨辰帶著歐烜屹破敵,那么2023年則是歐烜屹攢足經(jīng)驗后可以獨當一面的開始。現(xiàn)在的他們已經(jīng)真的成為互相扶持的“難兄難弟”了。
難題一個接一個,兩位“老將”在沖刺階段體會著一記又一記現(xiàn)實的痛楚和酸甜。但無論困難再多、再大,經(jīng)歷過兩年風浪的他們此刻都認清了事實,更加相信困難終能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