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作成
有的地方在立秋的時候就開始打糍粑,而我的家鄉(xiāng)卻是選擇在臘月——“ 臘二八,打糍粑”,臘月中旬一到,幾乎家家戶戶打起了糍粑。
故鄉(xiāng)的打糍粑,既是個力氣活,又是個技術(shù)活。打糍粑時,先要將選好的糯米淘洗干凈。
用木甑蒸熟,趁熱放入石臼里。兩個人在石臼旁站好,上前用杯口粗的木制的搗棍,使足勁兒,趁著熱,一上一下地,交錯地用力,連搗帶翻,還要隨時靈活地用搗棍,迅速地刮去對方搗棍上所黏著的糯米。
若有必要,還要將搗棍往桶里的涼水中快捷地一蘸,如此才可防止糯米黏到搗棍上去。若是這兩個累了,就換上另外兩個繼續(xù)干。
最后將糯米從黃色打成白色,就算成功了。再將打好的糯米,抓一塊適當大小的“料”,捏成一個半徑一寸三左右的糍粑,粘上糯米粉。做好一個,再做另一個。做這個活對婦女們來說是十分容易的。有時鄰家的婦女也來幫忙,抓的抓料,捏的捏糍粑,擺的擺,大家各司其職,熱鬧非凡。
冬閑時光,打糍粑既是為了嘗到美食,更是為了放松心情。糍粑不但有潤肺補氣之功,還味道鮮美。烤、煎、蒸都行。甚至還可以用于炒菜。我愛人就用糍粑炒過肉。
糍粑最好是才做好不久的那種,將它切成條,往鍋里加上少量的油,燒至八九分熱,放入糍粑,稍炸一炸,裝入碗中。鍋里再放入肉,炒至九成熟,然后將炒過的糍粑和生辣椒絲倒入鍋中一起炒一會兒,加蔥、蒜,再用鐵鏟翻一翻,加入味精,翻炒兩下,出鍋。這樣炒出的“糍粑炒肉”,就綿軟味鮮。
若是將糍粑放入甜酒里燒開吃,那更是綿軟香甜,至今我依然喜歡那種味道。
家鄉(xiāng)打糍粑,左鄰右舍互相幫忙,幫出的是濃濃的鄉(xiāng)情。那種芬香的韻律,讓我久久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