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要:隨著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師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不斷改變,對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空間”理論是應對時代變革的必然選擇。由于在高職院校圖書館空間建設方面的研究比較缺乏,缺少定量研究和數(shù)據(jù)作為建設理論的支撐,未提出系統(tǒng)的圖書館空間建設模型?;诖耍狙芯坎捎脝柧碚{(diào)查法,以浙江省內(nèi)高職院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第三空間高職院校圖書館空間建設維度進行定義并設計問卷,利用SPSS工具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浙江省高職院校圖書館空間建設情況;第三空間建設存在地域性差異等,最終形成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模型體系。
關鍵詞:??第三空間??維度??SPSS??模型
中圖分類號:G258.6
Exploration?and?Research?of?Library?Space?Construction?in?Vocational?Colleges?from?the?Perspective?of?"the?Third?Space"
LIU?Lin
(Zhejiang?Tourism?and?Health?College,?Zhoushan,?Zhejiang?Province,?316111?China)
Abstract:?With?the?advent?of?the?network?information?era,?the?reading?habits?and?needs?of?teachers?and?students?are?constantly?changing,?which?puts?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for?the?construction?of?libraries?in?vocational?colleges.?The?theory?of?"the?third?space"?is?an?inevitable?choice?to?cope?with?the?changes?of?the?times.?Due?to?the?lack?of?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library?space?in?vocational?colleges,?there?is?a?lack?of?quantitative?research?and?data?as?the?support?of?construction?theory,?and?a?systematic?model?for?library?space?construction?has?not?been?proposed.?Based?on?this,?this?study?adopts?the?questionnaire?survey?method,?takes?the?libraries?of?vocational?colleges?in?Zhejiang?Province?as?research?objects,?defines?the?dimension?of?library?space?construction?in?vocational?colleges?from?the?perspective?the?third?space?and?designs?questionnaires.?It?uses?the?SPSS?tool?to?conduct?statistical?analysis,?obtains?the?situation?of?library?space?construction?in?vocational?colleges?in?Zhejiang?Province?and?regional?differences?existing?in?the?construction?of?the?third?space,?and?ultimately?forms?a?model?system?with?reference?value.
Key?Words:?The?third?space;?Dimension;?SPSS;?Model
“第三空間”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雷·歐登伯格提出,發(fā)表在他的著作《絕好的地方》,“第三空間”主要面向公共場所,如咖啡屋、公共圖書館等地。隨后,“第三空間”作為一個分主題在第七十五屆國際圖聯(lián)衛(wèi)星會議上進行研討,從而引起了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研究熱潮。2015年教育部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校圖書館規(guī)程》總則第二條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1]這充分體現(xiàn)了高校圖書館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不僅要滿足師生閱讀需求,更要為師生提供一個知識獲取、共享和交流的空間。
1?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公共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高校圖書館掀起了空間重構的熱
潮。謝眉眉[2]提出應重構設計理念、再造第三空間、重塑服務功能三方面再構高職院校圖書館第三空間。沈鈞舟[3]認為在第三空間理論的架構下,高校圖書館應是一處提供信息、學習、交往和娛樂等一眾服務的綜合性空間,具有文化、交往以及學習等多元價值的場所。高校圖書館承載校園“第三空間”,不僅可以體現(xiàn)其傳播信息資源、科學文化知識的主流價值,還可以深入發(fā)掘其潛在可利用價值,利用高校圖書館的物理空間搭建校園“第三空間”,賦予高校圖書館社交、休閑、娛樂等非主流功能[4]。李靜云[5]通過對臺灣清華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等國內(nèi)外著名高校的圖書館建設分析,得出圖書館建設模型應綜合考慮空間、資源、技術設備和服務四大要素,并將這四個方面有機地整合到一起。李媛[6]等人通過對京津冀地區(qū)的高校圖書館的調(diào)查提出了空間資源再造、資源開放共享、建設智慧服務平臺等方面提升圖書館的服務。
高職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起點和發(fā)展路徑均不同于普通高校學生,首先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缺少專業(yè)學習方法,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沒有養(yǎng)成良好高校的學習閱讀習慣,這就導致閱讀和學習個苦不堪言;其次,本身文化基礎薄弱,知識積累相對較差,不愛學習不愛閱讀是高職院校學生的主要特征;最后,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動手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是高職院校教育區(qū)別于其他高校的最終目標。
基于此,國內(nèi)學者們在高職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館藏資源建設、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圖書館信息化及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但在高職院校圖書館空間建設方面的研究比較缺乏,未提出系統(tǒng)的圖書館空間建設模型,缺少定量研究和數(shù)據(jù)作為建設理論的支撐;其次未將高職院校圖書館空間建設與校企合作、學生專業(yè)素質(zhì)培養(yǎng)等作為空間建設的要素考慮。
1?研究過程
2.1?調(diào)查目的
本研究通過設計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以了解浙江省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第三空間屬性要求下空間建設現(xiàn)狀,從而提出高職院校第三空間建設架構和發(fā)展建議。
2.2?調(diào)查對象及統(tǒng)計方式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以浙江省內(nèi)高職院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問卷48份,回收43份,回收率約90.0%,有效率100%。對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各題只有“是”和“否”兩種答案,“是”得1分,“否”得0分,對維度總分進行統(tǒng)計并作為變量參與計算,不以單題作為統(tǒng)計計算對象,然后用SPSS22.0進行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
3??問卷編制
3.1?問卷的維度定義
根據(jù)前期的文獻調(diào)查研究,使用內(nèi)容分析法總結驗證出第三空間高校圖書館空間建設的三個維度及其子維度。
3.1.1?物理空間維度(第一維度)
物理空間是最基本的空間,是其他空間設的基礎,決定著其他空間建設的發(fā)展。包括文化、社交、學術、體驗、休閑五個實體空間。問卷中的具體測量指標有:是否有適合舉行文化交流活動的場所;是否設置活動舉辦區(qū)、茶水區(qū)、咖啡吧等休閑區(qū)域;是否有交流互動區(qū);是否有創(chuàng)新體驗區(qū)等。
3.1.2?虛擬空間維度(第二維度)
虛擬空間維度包括文化服務空間、休息服務空間、資源共建共享、智慧平臺建設、智慧技術裝備等虛擬空間。問卷主要調(diào)查以下內(nèi)容:是否經(jīng)常舉辦文化講座、展覽、影片展播、征文攝影比賽或其它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是否有館刊或類似的紙質(zhì)、電子刊物;是否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是否定期舉辦館內(nèi)游戲娛樂活動;是否有學生社團組織或類似組織;本館是否設置特色專業(yè)書籍區(qū);去五年是否增加過借閱數(shù)量或延長過借閱時間;是否有特色紙質(zhì)資源展示或外借;本館是否提供館際互借服務;過去五年是否擴充了中外文數(shù)據(jù)庫;通過VPN?等軟件在校外是否可使用館內(nèi)數(shù)字資源;網(wǎng)上資源的服務是否全天24小時開放;是否有自己的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并將信息及時推送給師生;是否提供新技術、新設備用于師生體驗,如可視化穿戴虛擬裝備、VR等。
3.1.3?效用維度(第三維度)
效用維度是空間建設的最高維度,包括從信息共享空間到學習共享空間的轉(zhuǎn)化和以學科服務、資源開放共享等服務為支撐的校企合作空間。問卷中的具體測量指標有:是否設置設備齊全的學習空間(如大中小型線下交流的會議室等)及網(wǎng)絡空間(如圖書館學習論壇等適合協(xié)作學習及探討的網(wǎng)絡空間);是否設置校企合作空間,用于體驗校企合作中的智慧技術裝備或作為校企合作基地等。
3.2?問卷信度和效度
3.2.1??問卷效度
選擇10位圖書館員根據(jù)問卷題目的代表性或準確性進行打分。通過計算,肯德爾一致性系數(shù)為0.963,說明評分者具有顯著的一致性,即問卷效度良好。
3.2.2??問卷信度
本問卷采用庫德-理查遜公式(Kuder-Richardson?formula)的信度的公式來衡量問卷的信度。測驗的信度系數(shù)公式為:rtt=)(1)
式(1)中k為題目數(shù);p和q分別表示第i題測試人評分一致與不一致的比例;σ2為測驗總分的方差。計算結果為0.895,結果表明本問卷信度較好。
4??數(shù)據(jù)分析
4.1?浙江省高職院校圖書館空間建設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除“效用空間”外,其他各維度的得分基本都在90%左右。排在前三的是“文化空間建設”“資源共建共享”和“物理空間建設”,說明各高職院校圖書館都很注重圖書館空間布局,能夠為師生提供更舒適更全面的空間、文化、資源服務。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效用空間”,且落后明顯,在圖書館綜合效用方面還有欠缺,需要加大投入。
4.2?維度存在地區(qū)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在“物理空間建設”“文化空間建設”“資源共建共享”這三個維度上存在明顯的地區(qū)差異。對這三個維度進行事后檢驗,分析差異主要出現(xiàn)在哪些地區(qū)之間。如表3所示只顯示部分存在顯著差異的地區(qū)。如表3所示,在“物理空間建設”“文化空間建設”“資源共建共享”這三個維度上,麗水和衢州的高職院校與其他地區(qū)均存在明顯差異?!拔锢砜臻g建設”屬于硬件建設,涉及外部客觀因素較多,如人力、財力和物力等問題,因此杭州、寧波等地區(qū)在此維度上優(yōu)于這兩個區(qū)域?!百Y源共建共享”維度上,究其原因,可能是杭州、寧波等地高校資源集中度較高,同時網(wǎng)絡信息更加的發(fā)達,在資源建設和共享方面都領先于其他地區(qū)。
4.3?各維度相關性檢驗
由表4可知,這六個維度之間的相關性非常明顯。需要強調(diào)的是,“物理空間建設”和“資源共建共享”這兩個維度相關性最高,說明它們是第三空間建設中的重要核心部分。物理空間建設是第三空間建設的基礎,資源共建共享是實現(xiàn)第三空間建設最高效用功能的關鍵和紐帶。
5??第三空間建設模型研究
系統(tǒng)論認為:?結構決定功能。結構是功能的基礎,結構不同,一般功能也不同[6]。結構反映圖書館內(nèi)部要素之間的關系,功能則反映圖書館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表達圖書館的活動和行為[8]。數(shù)據(jù)表明:第三空間高校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各個維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見圖1)?,F(xiàn)代新型高校圖書館要以人為本,滿足基本藏書功能的前提下,要更多的為讀者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良好的氛圍、優(yōu)質(zhì)的資源等。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空間建設一定要更加的系統(tǒng),更加全面,形成能滿足師生各種需求的現(xiàn)代化圖書館。只有在基礎的空間建設功能方面滿足了讀者的需求,才能想更高的階段邁進。
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的各個維度是相互協(xié)調(diào)的,不是各自為政的,他們相輔相成,呈現(xiàn)出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相關。這很好的闡述了一個事實:每一個空間的合理建設和有效利用,都會在整體中影響其他空間建設和發(fā)展、延續(xù)。這就要求圖書館管理者能夠統(tǒng)攬大局,協(xié)調(diào)好各部分的發(fā)展,為圖書館現(xiàn)代化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6??高職院校圖書館“第三空間”建設的建議
6.1?科學優(yōu)質(zhì)的物理空間資源再造是基礎
圖書館空間再造是建立在實體與虛體、環(huán)境與資源、技術與服務、學習與交流、休閑與體驗基礎之上的綜合體系和創(chuàng)新過程[9]。由我們的分析得知圖書館“物理空間建設”是圖書館空建設的重要核心內(nèi)容,是硬件基石,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間結構,打造溫馨、舒適的文化內(nèi)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6.2?進一步加大資源的開放共享是根本
程遠峰認為積極推動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既滿足包括高校師生在內(nèi)的廣大讀者的客觀需求,又可以緩解單一圖書館館藏空間有限的問題、避免文獻資源重復建設、實現(xiàn)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10]。經(jīng)過分析我們知道“資源共建共享”也是第三空間建設的重要核心內(nèi)容,也是向更高更優(yōu)質(zhì)服務邁進的關鍵橋梁。關于藏書資源服務,第三空間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保證藏書的開放性、要改善流通性和獨特性,物理空間和第三空間相結合,可以彌補資源共享和可訪問性的差異,通過全媒體服務,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流服務,及時向讀者展示圖書館資源及其更新,保證圖書館數(shù)字資源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免費提供。
6.3?學習共享和校企合作空間是建設的目標
基于物理空間建設和虛擬空間建設基礎上實現(xiàn)“學習共享空間建設”和“校企合作”。整合網(wǎng)絡信息資源及各種圖書館優(yōu)質(zhì)資源,由館員及信息技術人員提供服務和技術保障,師生開展線下線上學習、交流、研討等活動,共建實時實地的學習共享空間。同時打造校企合作平臺,服務學科,全面組織、整合、優(yōu)化各項資源,能對學生實踐需求進行精準定位、快速獲取和及時成果轉(zhuǎn)化,在教學方面大力支持實踐教學,主動為師生提供實踐服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EB/OL].[2015-12-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2]謝眉眉.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第三空間再構與服務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3):64-69.
[3]沈鈞舟.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化改造設計研究:以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27-28.
[4]張靈運.文化安全視閾下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構建策略[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11):259-260.
[5]張靜云.高校圖書館空間布局和建設模型初探[J].圖書館界,2014(6):53-56.
[6]李媛,付敏君,王茉瑤.第三空間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體系模型構建[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1(1):5-12,57.
[7]劉松陽.系統(tǒng)論的基本原則及其哲學意義[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2):14-18.
[8]吳劍霞.圖書館結構—功能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現(xiàn)代情報,2004(3):13-17.
[9]杜希林,劉芳.基于空間再造的主題圖書館建設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11):5-12.
[10]程遠峰.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服務與對策研究:以廣州大學城區(qū)域內(nèi)高校為例[D].
廣東:華南理工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