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巡狩禮與東漢政治合法性建構(gòu)

      2024-03-20 18:39:06王爾
      人文雜志 2024年2期
      關(guān)鍵詞:空間

      王爾

      關(guān)鍵詞:巡狩 東漢 政治合法性 經(jīng)典詮釋 空間

      “古者帝王莫不巡狩”,①巡狩是古代天子巡視地方的儀式活動。巡狩可能是部落聯(lián)盟時期,國家行政組織體系尚未健全完善、中央和地方關(guān)系松散的時候,聯(lián)盟首領(lǐng)為維護參盟部落的秩序而實施的一種方法手段。漢儒基于先秦文獻的巡狩記載,完善巡狩的樣式,構(gòu)建此禮的義理邏輯,希望能在現(xiàn)實中落實巡狩。秦和西漢帝王實施過巡狩,然其并不完整,且多不合古典,頗遭當(dāng)時儒生詬病。

      《宋書·禮志二》稱:“秦、漢巡幸,或以厭望氣之祥,或以希神仙之應(yīng),煩擾之役,多非舊典。唯后漢諸帝,頗古禮焉?!雹谇貪h以來,唯有東漢巡狩被認為符合古禮,這種認識基于東漢伊始的儒者對西漢始終未能創(chuàng)建和維系一套儒家禮儀典制,心懷遺憾。東漢儒生認為西漢承秦制太甚,一度實施的復(fù)古改制運動又皆以失敗告終。在他們看來,東漢需要“著成漢禮”,“漢當(dāng)自制禮”,③完成西漢未竟之任務(wù),除此便無以彰顯漢朝的膺受天命。巡狩禮是其中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他們相信,能否落成巡狩這一圣王大典,事關(guān)本朝是否具備儒家天命意義上的統(tǒng)治合法性。一方面,東漢君臣汲汲于效法古典落實巡狩,標榜本朝具有制禮作樂的資格和能力。另一方面,他們將天子巡狩構(gòu)建為宣示王朝意識形態(tài)的儀式,將古巡精神注入其中,塑造了一種理念性的“中央一四方”的帝國空間結(jié)構(gòu)。作為中國歷史上首個完整恢復(fù)經(jīng)典巡狩的王朝,東漢儒者化用經(jīng)典的同時,賦予巡狩諸種新義涵,將其建構(gòu)為一種符合當(dāng)下情境的政治儀式,蘊含有關(guān)王朝起源的各類敘述,寄寓了儒者對王朝合法性結(jié)構(gòu)的精心設(shè)計。巡狩禮塑造了東漢帝國諸方神圣空間,宣揚了多元并存的正統(tǒng)理念,蘊含東漢對其多重法統(tǒng)來源的梳理。可見東漢之恢復(fù)古禮絕非背誦經(jīng)書,其背后有獨特的儀式功效和政治用意。

      一、“祭五岳”與“伐罪正民”:漢儒對巡狩的兩種詮釋理路

      巡狩相傳是舜實施過的活動?!渡袝に吹洹芬詵|巡狩為例,記敘了古代巡狩的基本情況:天子巡視地方,會見諸侯,展開祭祀,按天子、三公、諸侯、伯子男的尊卑次序祭祀不同等級的四岳、四瀆等山川河流。①《孔傳》載:“諸侯為天子守土,故稱守。巡,行之。”鄭玄注:“巡守者,行視所守也?!笨讉?、鄭玄以巡狩即巡視天子所守的疆域,②內(nèi)容主要是整齊制度度量、修葺歷法、完善典儀,“協(xié)正四時之月數(shù)及日名,備有失誤。其節(jié)氣晦朔,恐諸侯有不同,故因巡狩而合正之”。③這種解釋強調(diào)巡狩是天子日常的一項職責(zé)。

      漢儒圍繞經(jīng)典文獻的巡狩記敘,建構(gòu)了巡狩禮的義涵,各有不同的思路。漢代今文經(jīng)學(xué)家對《舜典》東巡的解釋有所不同,其觀點融匯了王者功德具備、太平之時方當(dāng)巡狩之義。《公羊傳》隱公八年傳何休注云:“王者所以必巡守者,天下雖平,自不親見,猶恐遠方獨有不得其所,故三年一使三公絀陟,五年親自巡守。巡猶循也,守猶守也,循行守視之辭。亦不可國至人見為煩擾,故至四岳,足以知四方之政而已?!雹堋栋谆⑼āぱ册鳌罚骸暗赖绿?,恐遠近不同化,幽隱不得所,故必親自行之,謹敬重民之至也。”“岳之為言掬也,掬功德也。東方為岱宗何?言萬物更相代于東方也?!辈㈥U發(fā)“太平乃巡狩”之義,訓(xùn)“狩”為牧民。⑤今文經(jīng)學(xué)強調(diào)巡狩展現(xiàn)王者“致太平”功德之盛,其邏輯與“四岳”祭祀有關(guān)?!豆騻鳌份d:“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爾!”⑥《禮記·祭法》稱:“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fēng)雨,見怪物,皆日神?!雹叨Y緯《含文嘉》云:“天子祭天地宗廟六宗五岳,得其宜,則五谷豐,雷雨時至,四夷貢物。”其邏輯是,山川之所以應(yīng)當(dāng)受到天子的祭祀,是因為山川之神的恩澤能夠庇佑滋養(yǎng)四方之民。作為級別最高的神、東方的神,泰山神靈能夠生養(yǎng)萬物,對萬民有重要影響,因此天子應(yīng)祭祀泰山,向天告至,向神靈匯報自己的功德、宣示感恩,希冀神靈保佑萬民。王者功成德洽而行巡狩的理解,當(dāng)以這種相信山川之神與王者、萬民相聯(lián)通的觀念邏輯為前提。

      關(guān)于周代的巡狩禮,漢代四家詩皆認為《周頌·時邁》描述的是周之巡狩。魯詩日:“巡狩告祭柴望之所歌也?!饼R詩日:“《時邁》者,太平巡狩祭山川之樂歌?!表n詩日:“美成王能奮疏文、武之道而行之?!雹唷栋谆⑼āぱ册鳌吩疲骸昂我灾侥搜册鳎恳晕渫醪谎册?,至成王乃巡狩?!雹僖猿赏跣醒册?,當(dāng)采韓詩之說。鄭玄箋注以《時邁》說的是武王巡狩,而成王制禮作樂方致太平,可見鄭氏不以巡狩當(dāng)在太平之后。②《時邁》主要呈現(xiàn)了巡狩祠祀山川的過程,表達“懷柔百神”之義。稍晚的《孟子·告子下》對巡狩的理解,凸顯了天子視察民情之職責(zé):

      天子適諸侯日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日述職。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入其疆,土地

      辟,田野治,養(yǎng)老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

      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③趙岐注:“巡狩述職,皆以助人民?!B(yǎng)老尊賢,能者在位,賞之以地,益其地也。掊克不良之人在位,則責(zé)讓之。不朝至三,討之以六師?!薄睹献印窂娬{(diào)巡狩為視察民生、尊賢舉才、對諸侯行賞罰,這種看法得到漢儒的響應(yīng),如應(yīng)劭突出巡狩“觀風(fēng)俗”的意義:“圣人作而均齊之(指風(fēng)俗),咸歸于正;圣人廢,則還其本俗。《尚書》:天子巡守……由此言之為政之要,辯風(fēng)正俗,最其上也。”④巡狩目的是觀民風(fēng)俗,了解民情。受《孟子》影響,漢儒建立了天子巡狩的行政職能及“利民”之特質(zhì)。《禮記·王制》加強了巡狩這種中央對地方進行行政規(guī)訓(xùn)的職能:

      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fēng),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辟。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只,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為畔;畔者,君討。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東巡守之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禮。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禮。歸,假于祖禰,用特。⑤

      《王制》可能作于漢文帝之時,史稱文帝“使博士諸生刺《六經(jīng)》中作《王制》,謀議巡狩封禪事”,⑥重建巡狩禮是《王制》被制作的重要目的,反映了西漢早期儒生的巡狩理想。鄭玄日:“天子以四海為家,時一巡省之。五年者,虞夏之制,周則十二歲一巡守?!逼湟罁?jù)是《周禮·大行人》之“十有二歲,王巡守殷國”。⑦在鄭玄看來,巡狩就是《周禮·大宗伯》的“時見日會,殷見日同”,⑧殷(“眾”)見即“王巡狩至方岳之下而大合諸侯”。如《周禮·大司馬》之“及師,大合軍,以行禁令”鄭注云:“師謂巡守。若會同,是巡守之禮,有伐罪正民之事也?!雹徉嵤险J為,巡狩是一種常設(shè)性周期性的、天子“視其所守”的實踐,是一種“殷見”。

      鄭玄對《王制》的繁復(fù)注解既為疏通三禮,也體現(xiàn)了他對巡狩行政功能的重視:“陳詩,謂采其詩而視之。市,典市者。賈,謂物貴賤厚薄也。質(zhì)則用物貴,淫則侈物貴,民之志淫邪,則其所好者不正?!薄安豁樥?,謂若逆昭穆。”⑩《王制》詳述了一系列獎賞和懲戒行為,強調(diào)行政上對地方的干預(yù)。巡狩應(yīng)承擔(dān)國家管理諸責(zé)任,在觀察民風(fēng)、勘定律歷禮樂制度、懲罰擅自改變制度者、獎勵有功德于民者等方面發(fā)揮作用。鄭玄是漢代禮學(xué)之集大成者,代表了某類漢儒的意見。戰(zhàn)國以來《孟子》《王制》的巡狩理解偏重于建構(gòu)天子的行政職能,建立巡狩從實踐上維系君民的作用,弱化祠神之義。這兩篇重安民、重懲戒,都是《舜典》沒有的內(nèi)容。這種變化反映了天子的職責(zé)從最高祭祀者轉(zhuǎn)變?yōu)樽罡吖芾碚?,其?quán)力之?dāng)U大和對轄地統(tǒng)屬權(quán)之直接化,滲透著戰(zhàn)國秦漢之際有關(guān)如何建立一個統(tǒng)一安定的政治聯(lián)合體的思想主調(diào)。

      可以提煉儒家對巡狩義理的兩種建構(gòu)線索:以《公羊》家、齊詩、緯書、《白虎通》為代表,基于山川之神與王者、萬物、萬民之間互為感應(yīng)的理解,認為巡狩是王者功成德洽后致太平、昭天下、祈求神靈庇佑之所為,可稱為祠神職能;以《孟子》《王制》、鄭玄、應(yīng)劭為代表,則側(cè)重其體察民情、尊舉賢才之義,突出監(jiān)督諸侯是否執(zhí)行天子制度、懲戒諸侯的職能,以巡狩為王者執(zhí)行職能的日常之制,可稱為行政職能。前一思路重視祈神,突出神感應(yīng)萬物,可能更為古老;后一思路重心在統(tǒng)治,伸張?zhí)熳拥臋?quán)威,可能相對后起。這兩種思路都以安定民生為落腳點。祠神、行政兩種職能思路,是漢儒重建巡狩的前提。

      一、以民為本:東漢巡狩對經(jīng)典的化用及“發(fā)政施仁”的理念

      東漢當(dāng)朝重建巡狩,揉合了祠神、行政兩種思路。一方面以巡狩展現(xiàn)天子“發(fā)政施仁”、以民為本的施政思路,另一方面以巡狩“祠四方之神”。東漢化用經(jīng)典,不僅以巡狩為古禮,更是將巡狩構(gòu)建為一種符合當(dāng)下需要的政治儀式。先交代東漢興巡狩的基本背景。

      西漢時,貫徹儒典思路的巡狩禮始終未能落實。漢武帝初年,王臧、趙綰“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①所興皆廢。哀帝時劉歆在“移書讓太常博士”中提到,博士“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于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②足見西漢儒生普遍渴望恢復(fù)巡狩等圣王古禮。他們認為秦皇、漢武的巡狩不合古制,不足取法。漢武帝的巡狩除了被認為是自創(chuàng)儀式、雜揉神仙方術(shù),③其不合古制還體現(xiàn)在,巡狩被視作弘揚武帝個人豐偉功業(yè)的工具,這種禮儀定位不符合經(jīng)典巡狩“祠神安民”的義理,更與儒生對武帝好大喜功、折騰民生的批評背道而馳。如宣帝在武帝巡狩去過的49個郡國設(shè)立紀念武帝的宗廟,被儒者夏侯勝批評,后者認為武帝的好大喜功、竭民財力、奢泰無度配不上立廟。④儒生對西漢巡狩并不滿意,在這一背景下,東漢王朝方興未艾就已大興巡狩。東漢君臣齊心相信,本朝的合法化基礎(chǔ)在于能夠“建立”圣王禮制,由這種“建立”的資格和能力來突顯東漢天子被天命認可的道德,由此論證本朝神圣地位的成立。這種思想邏輯構(gòu)成了東漢前期的合法化意識形態(tài)。

      早在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就首次施行巡狩。且此后每年一巡,短短四年之間迅速完成了東巡狩、西巡狩和兩次南巡狩。⑤這種做法稍顯突兀。此時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遠未達到天下太平,且諸多王朝儀典都尚未建立。東漢踐行此等大禮就如此密集,且內(nèi)容多與經(jīng)典記載不一。這顯得光武巡狩稍有倉促。光武巡狩頻密而簡約,當(dāng)與光武定都于洛陽有關(guān)。因洛陽地處“天下之中”,光武親巡之處,都可根據(jù)相對于洛陽之方向,稱為“某巡狩”。這些巡狩并未祠祀山岳,也未必嚴格按照禮典進行。東晉何琦論巡狩:“及秦漢都西京,涇、渭、長水,雖不在祀典,以近咸陽故,盡得比大川之祠,而正立之祀可以闕哉?!雹龠@是說秦、西漢都于關(guān)中,與經(jīng)典巡狩禮中的東南西北“四岳”不構(gòu)成相應(yīng)的方位關(guān)系,因此只能象征性地祭祀涇、渭、長水,以此比附“四岳”。舜和西周進行巡狩的前提,是營都于天下之中,即洛陽。正因如此,王莽踐行巡狩與其遷都洛陽的規(guī)劃有關(guān)。新莽天鳳元年,在長安的王莽計劃從二月的東巡狩開始,一年內(nèi)完成四次巡守,提到“畢北巡狩之禮,即于土中居洛陽之都焉”。②后來又改為先于天鳳二年定都于洛陽,“遣太傅平晏、大司空王邑之雒陽,營相宅兆,圖起宗廟、社稷、郊兆”,等到天鳳七年再行巡狩。③在西漢后期的儒學(xué)思潮中,理想的天子應(yīng)居于天下之中,由中央向四方漸次推行教化。唯當(dāng)定都于“土中”洛陽,天子方可正當(dāng)?shù)匮册鳌J艿酵趺Т伺e及儒學(xué)思潮的影響,光武最初定都于洛陽,便積極展開巡狩禮的建構(gòu)。

      王者居土中、向四方傳播教化的觀念影響了東漢巡狩職能的形成。班固《兩都賦》稱明帝“乃動大路,遵皇衢,省方巡狩,窮覽萬國之有無,考聲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燭幽”,突出王者傳播聲教、向遠方萬民遍布皇恩之義。東漢君臣認為,巡狩是天子展露。仁政”的手段。圣王實施巡狩,四方人民觀看,這是展現(xiàn)天子“撫恤民生”形象的機會,也是對“仁政”推己及民之道的發(fā)揮?!皥蛩粗溃灰匀收?,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王者施行先王之道以治國,當(dāng)收到成效時,必須以巡狩為方式,檢驗治理成果的好壞,使人民感受到圣王恩澤。若百姓受不到他的恩惠,說明王者施政仍然不合于先王之道。帶表演性質(zhì)的東漢巡狩展現(xiàn)出其深受《孟子》仁政、保民思想的浸透,強調(diào)“發(fā)”政“施”仁的動態(tài)行為,用種種意象和象征物,展現(xiàn)仁政的施與惠賜。巡狩被認為是天子與萬民、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橋梁和手段,締結(jié)了君、民休戚與共的關(guān)系,建立象征的秩序,以此維系帝國的向心力。對這一觀念的表達是章帝元和三年北巡狩期間的詔令:

      朕惟巡狩之制,以宣聲教,考同遐邇,解釋怨結(jié)也。今“四國無政,不用其良”,駕言出游,欲親知其劇易。前祠園陵,遂望祀華、霍,東紫貸宗,為人祈福。今將禮常山,遂徂北土,歷魏郡,經(jīng)平原,升踐堤防,詢訪耆老,成曰“往者汴門未作,深者成淵,淺則泥涂”。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底績遠圖,復(fù)禹弘業(yè),圣跡滂流,至于海表。不克堂構(gòu),朕甚慚焉?!对铝睢罚洗荷葡嗲鹆晖恋厮?。今肥田尚多,未有墾辟。其悉以賦貧民,給與糧種,務(wù)盡地力,勿令游手。所過縣邑,聽半入今年田租,以勸農(nóng)夫之勞。④

      這段詔令呈現(xiàn)了內(nèi)容和形式兼?zhèn)涞难册鞫Y義。章帝化用《孟子》“人其疆,土地辟,田野治,養(yǎng)老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之義,宣敘自己視察山川、探訪耆老,視察明帝修汴渠的效果,追念先帝“勤人(民)之德”,像大禹一樣身體力行,考察官員的政績。首先,章帝引用“日月告兇,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詩·小雅》)說明四方之國無政是由于天子不用賢能安民之人,沒有發(fā)現(xiàn)地方的賢者。東漢巡狩通過觀察風(fēng)俗,推舉或獎掖有安民殊政美名的地方官員,提拔循吏,借由對巡狩古義的落實,宣揚君主心念民生、求賢若渴,建立這種輿論。如巡狩過程中“賜所過二千石長吏以下、三老、官屬及民百年者錢、布”。被提拔者如郭賀、寒朗、朱暉等。⑤其次,章帝稱北巡狩“前祠園陵,遂望祀華、霍,東紫貸宗”“將禮常山”,目的是“為人祈福”,祭祀祖宗、山川諸神,溝通天人,希望神靈保佑民之福祉。再次,章帝提到“解釋怨結(jié)”“親知其劇易”。此處應(yīng)指皇帝巡狩時親自聽訟,聽刺史等郡國官員匯報斷獄情況。①“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論語·顏淵》)天子聽訟,建立解民結(jié)怨、關(guān)注民生疾苦的形象,傳達社會無訟、民不相爭的治理理想。

      章帝還提到將荒地分予貧民耕種,鼓勵農(nóng)桑。此次巡狩“帝耕于懷”,貫徹落實“孟春之月,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導(dǎo)人,必躬親之,田事既飭”(《禮記·月令》)之義。元和二年東巡狩,章帝親耕于定陶:“三老,尊年也。孝悌,淑行也。力田,勤勞也。國家甚休之。其賜帛人一匹,勉率農(nóng)功?!雹诖送猓实垩册鲿r會強調(diào)“精騎輕行,無它輜重”“不得輒修道橋”,“郡縣無得設(shè)儲躊(指接待天子的物資),命司空自將徒支柱橋梁”,為的是輕車簡從不擾民,“欲令貧弱有利”。巡狩中宣布赦令、減刑之詔,賑濟貧民。③

      東漢巡狩通過擇賢、祠神、聽訟、勸農(nóng)、下赦、賑濟等行為,塑造君主求安民之賢才、釋民怨結(jié)、為民祈福、勸民農(nóng)桑諸職能,表達“發(fā)政施仁”“撫恤民生”的象征意義。班固《典引》之“巡靖黎蒸,懷保鰥寡之惠浹”,④表達了皇帝巡狩的核心義涵便是省視黎民、布惠施恩。巡狩不僅是古禮,更是一種塑造中央與地方關(guān)系的宣揚性、展示性意味濃重的政治儀式。通過天子親巡四方、深入郡國,暴露行徑、頒布令詔,展現(xiàn)其宣傳意向,讓地方被說服、被感化。在這一過程中,天子成為一種符號,經(jīng)由展示和表演,編制一套宣傳話語,構(gòu)成其統(tǒng)治的意識形態(tài)內(nèi)容。建立“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禮記·中庸》)、以重建倫理秩序為己任的儒家天子形象,正是東漢希望宣揚于天下的意識形態(tài)訊息。以民生為立國之本的合法性宗旨經(jīng)由巡狩而展現(xiàn)。在一系列圍繞經(jīng)典的禮儀構(gòu)造下,東漢儒生認為本朝巡狩呈現(xiàn)了一副與秦和西漢巡狩完全不同的道德化面貌,展露了圣王之氣象。正因巡狩這種性質(zhì),我們關(guān)注的是巡狩禮如何被精心地制造、如何成為一種話語參與東漢政治合法性的建構(gòu)過程,而不是東漢的治理是否真的達到了巡狩話語所宣傳的標準。

      三、祠四方之神:南巡狩、東巡狩和西巡狩的含義及空間合法性塑造

      東漢巡狩禮另一大特點是祠祀神祗。班固《典引》“燔瘞縣沈,肅祗群神之禮備”,指巡狩祭祀天地山川、四方群神祀典之完備。⑤根據(jù)東、南、西、北之巡狩方位,祠祀之神祗各不相同。東漢巡狩“祠四方之神”的系列實踐帶有一種整體的結(jié)構(gòu)性安排,突顯了王朝的自我身份構(gòu)建。南巡狩以祠祀劉秀私親及舂陵宗室為核心,東巡狩以泰山封禪及祠祀孔子、天子講學(xué)為內(nèi)容,西巡狩則以祠祀西漢諸帝和西漢舊神為主。這三方面巡狩彰顯了東漢王朝之“南陽法統(tǒng)”“圣師法統(tǒng)”和“西漢法統(tǒng)”。巡狩次數(shù)的多少,或顯示了三種法統(tǒng)之地位輕重。巡狩祠祀借不同的地域空間和神祗類別,以表達王朝的合法性構(gòu)成,寄寓王朝對合法性結(jié)構(gòu)的精心布置。將東漢歷次各方位的巡狩情況制成表1:

      東漢舉行的巡狩有明確記載的共有十八次。其中南巡狩八次,東巡狩六次,西巡狩三次,北巡狩一次。以下逐一考察不同方位的巡狩禮的內(nèi)容。

      1.南巡狩

      (建武十七年)夏四月乙卯,南巡狩,皇太子及右翊公輔、楚公英、東海公陽、濟南公康、東平公蒼從,幸潁川,進幸葉、章陵?!ㄊ拢┬艺铝辍P迗@廟,祠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賞賜。①

      (建武十九年)秋九月,南巡狩。壬申,幸南陽,進幸汝南南頓縣舍,置酒會,賜吏人,復(fù)南頓田租歲。②

      (永平十年)閏月甲午,南巡狩,幸南陽,祠章陵。日北至,又祠舊宅。禮畢,召校官弟子作雅樂,奏《鹿嗚》,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嘉賓。還,幸南頓,勞饗三老、官屬。③

      (永元十五年)九月壬午,南巡狩……冬十月戊申,幸章陵,祠舊宅。癸丑,祠園廟,會宗室于舊廬,勞賜作樂。④

      (延光四年)南巡狩?!粽铝陥@廟,告長沙、零陵太守,祠定王、節(jié)侯、郁林府君。⑤

      (延熹七年)冬十月壬寅,南巡狩。庚申,幸章陵,祠舊宅,遂有事于園廟,賜守令以下各有差。戊辰,幸云夢,臨漢水;還,幸新野,祠湖陽、新野公主、魯哀王、壽張敬侯廟。⑥

      南巡狩呈現(xiàn)出頗為統(tǒng)一的義涵:到章陵及南頓,圍繞光武帝劉秀家族、“舂陵宗室”的園陵和祠堂,展開祠祀等一系列活動。章陵在南陽郡舂陵鄉(xiāng),是東漢的龍興之地?!敖ㄎ涠辏曰首?、皇考墓為昌陵,置陵令守視;后(按:建武六年)改為章陵,因以舂陵為章陵縣?!雹哒铝暧性S多“園陵”,都是劉秀家族之人的墓園和陵墓。南巡狩的主要事務(wù)就是祭祀章陵中一系列的園、陵、廟。南巡狩常設(shè)性的祠祀包括:一是劉秀的父親“南頓君”、祖父“郁林府君”、曾祖父“舂陵節(jié)侯”、高祖父“長沙定王”,所謂“舂陵節(jié)侯以下四世”。⑧建武十七年之前“四親”在洛陽配設(shè)廟祭,此后被移至章陵,是南巡必設(shè)的祠祀對象。二是“舂陵宗室”的園廟。⑨其中包括舂陵侯的族系,考侯劉仁、康侯劉敞二廟,⑩安成孝侯劉賜的祠堂等。他們屬于劉秀家族的房支遠親,也包括劉秀家族早年依附的侯國宗室。這一場合會封賞舂陵宗室后人。舂陵宗室在劉秀起兵時多有貢獻,他們的功德也被緬懷。三是在“舊宅”中進行灶神等神祗祠祀。“舊宅”指劉秀家族住過的祖宅。天子舊宅、田廬與宗室故人鄉(xiāng)飲聚會,乃至于懷念光武家族之往日。于劉秀起兵創(chuàng)業(yè)有功的新野陰氏、新野鄧氏時有參加這種聚會,受到賞賜。①對初到章陵的新皇帝,還有觀舊宅、觀田廬的活動。四是劉秀姊湖陽公主劉黃、新野公主劉元,劉秀二哥魯哀王劉仲,劉秀的外公壽張敬侯樊重。②對這四人的紀念,是南巡的例行公事。其中,新野公主和魯哀王都死于反莽起義,對之禮敬不失為對劉秀起兵建國歷程的紀念。樊重則代表了劉秀母家勢力。另外,南巡狩還會去汝南郡的南頓縣這個劉秀父親做過縣令的地方,舉行會吏、賞賜等典禮。以上活動,形成了一個以劉秀父祖“南頓四親”為核心、以舂陵宗室及劉秀姻親為邊緣的章陵祠祀體系。通過反復(fù)朝拜章陵,強化了本朝起源自南陽的歷史記憶。

      2.東巡狩

      (建武三十二年)東巡狩。二月己卯,幸魯,進幸泰山。③(皇帝東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覲東后?!鬃又蟀珊睿蛟跂|后,蕃王十二,成來助祭。④)

      (永平十五年)春二月庚子,東巡狩。……三月征瑯邪王京會良成,征東平王蒼會陽都,又征廣陵侯及其三弟會魯。祠東海恭王陵。還,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說經(jīng)。(注引《漢春秋》載明帝親講禮數(shù):“帝時升廟立,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進爵而后坐。”)⑤

      (元和二年)丙辰,東巡狩?!故拐哽籼茍蛴诔申栰`臺。辛未,幸太山,柴告岱宗。有黃鵠三十從西南來,經(jīng)祠壇上,東北過于宮屋,翱翔升降。進幸奉高。壬申,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癸酉,告祠二祖、四宗,大會外內(nèi)群臣。……三月己丑,進幸魯,祠東海恭王陵。庚寅,祠孔子于闕里,及七十二弟子,賜褒成侯及諸孔男女帛。⑥

      (延光三年)春二月丙子,東巡狩。丁丑,告陳留太守,祠南頓君、光武皇帝于濟陽,復(fù)濟陽今年田租、芻稿。庚寅,遣使者祠唐堯于成陽?!撩姨?,柴告岱宗。齊王無忌、北海王翼、樂安王延來朝。壬辰,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癸已,告祀二祖、六宗,勞賜郡、縣,作樂?!煨纾肟鬃蛹捌呤茏佑陉I里,自魯相、令、丞、尉及孔氏親屬、婦女、諸生悉會,賜褒成侯以下帛各有差。⑦

      東巡狩的主要內(nèi)容是前往魯國,祭祀東岳泰山,告祭于天。另外,天子幾乎都會進行一系列禮敬孔子的活動,包括以太牢祠祀孔子,祀孔門七十二弟子;天子在“孔子講堂”與儒臣討論經(jīng)義;賞賜孔子后人褒成侯,以其為東岳之助祭。對孔子和孔門弟子的禮祀,起源于明帝初年重建古之大學(xué)辟雍、實施尊師的養(yǎng)老禮及天子講學(xué)等活動。此舉包含一種孔門師生式的君臣關(guān)系梳理,有事關(guān)合法性建構(gòu)的切實意義。明帝永平十五年東巡,親祠孔子,這是漢代在高祖之后,首個親祠孔子的皇帝。⑧此前的永平二年,明帝推行了地方學(xué)校祠孔子之舉,“郡、縣、道行鄉(xiāng)飲酒于學(xué)校,皆祀圣師周公、孔子,牲以犬”,⑨當(dāng)是配合同年舉行的辟雍大射、養(yǎng)老、天子講學(xué)等典禮而展開的地方政策。①作為漢代首位恢復(fù)古之大學(xué)辟雍及相關(guān)典禮的皇帝,明帝在辟雍行禮時已展露出對孔子的崇拜。明帝親講于辟雍,對桓郁說:“我為孔子,卿為子夏,起予者商也。”②東巡時明帝對太仆祭肜說:“(肜)從東巡狩,過魯,坐孔子講堂,顧指子路室謂左右日:“此太仆之室。太仆,吾之御侮也?!雹勖鞯郯l(fā)揮《尚書大傳》,將自己與祭肜比作孔子與子路,與視桓郁為子夏如出一轍?!拔覟榭鬃?,卿為子夏”之說并非意味著明帝以自己道德接近于孔子,而是作為施展教化的圣師先導(dǎo),明帝的責(zé)任類似于孔子。模仿孔子,以孔子為榜樣,是東漢天子的姿態(tài)。④“圣人之道不能獨以威勢,成政必有教化”,⑤東漢天子需要履行孔子教化天下之職責(zé)?!翱组T君臣”的身份構(gòu)擬塑造了東漢儒學(xué)師生式君臣關(guān)系,形成了尊師貴道的實踐和輿論,這是東巡祠孔的思想背景?!逗鬂h書·孔僖傳》記載元和二年章帝東巡至魯國孔氏故里的盛大場面:

      還過魯,幸闕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樂,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者講《論語》。僖因自陳謝。帝日:“今日之會,寧于卿宗有光榮乎?”對日:“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里,此乃崇禮先師,增輝圣德。至于光榮,非所敢承?!钡鄞笮θ眨骸胺鞘フ咦訉O,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賜褒成侯損及孔氏男女線、帛。⑥天子親會六十三位孔氏族人,讓儒生講習(xí)《論語》。這種以天子領(lǐng)銜的研討會以天子辟雍講習(xí)為其淵源。辟雍行禮之際,“帝正坐自講,諸儒執(zhí)經(jīng)問難于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⑦可推測“孔子講堂”的空間與辟雍相似,皇帝以孔子自喻,參與并評判著儒生的討論??踪曳Q章帝“明王圣主,莫不尊師貴道”,代表了儒生面對皇帝尊孔的一般觀念。⑧通過東巡祠孔,東漢天子的合法性得到儒生的承認??傮w上看,東巡狩以魯國封禪泰山、祠祀孔子等活動為中心。

      東巡狩像是一場天子對孔子的朝圣之旅。儒生士人欣喜地記述東巡這種畫面:“登少嗥之曲阜兮,穆相佯以延仔。詠鄒魯之遺風(fēng)兮,思盛禮于尼父。”⑨“求失禮于宋魯兮,想孔尼乎鄒鄉(xiāng)?!雹狻斑袂范邢?,觀多禮制彬彬。息闕里之舊堂,暖若睹乎其人?!痹谌迳咳说南胂笾校跽吲c“素王”在此跨時空接觸,融為一體。在這種尊孔場景的烘托下,圣王彰顯出圣師般的魅力,這種力量感來自孔子的賦予。唯當(dāng)具備類似于孔子那樣施展教化的能力,天子才能勝任天人中介之職分,才在儒生士人心目中獲得統(tǒng)治的合法地位。

      3.西巡狩

      (建武十八年春二月)甲寅,西巡狩,幸長安。三月壬午,祠高廟,遂有事十一陵。歷馮翊界,進幸蒲坂,祠后土。夏四月癸酉,車駕還宮。

      (永平二年)冬十月甲子,西巡狩,幸長安,祠高廟,遂有事于十一陵。歷覽館邑,會郡縣吏,勞賜作樂。……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蕭何、霍光。①

      (建初七年)冬十月癸丑,西巡狩,幸長安。丙辰,祠高廟,遂有事十一陵。遣使者祠太上皇于歷年,以中牢祠蕭何、霍光。②

      東漢西巡狩建立了以禮敬西漢之皇帝、神癨、功臣為核心的祠祀體系。西巡狩全部以祠祀高廟及西漢十一帝陵為主題。所祠祀對象還包括后土神、皇天神,及西漢太上皇、蕭何和霍光。其中,高廟、后土神應(yīng)是皇帝親自行祀,以太牢祠;太上皇陵等則由京兆、右扶風(fēng)、使者祠,蕭何、霍光墓以中牢祠。對這些“西漢意象”的追憶和尊崇,反映出東漢人以西漢為法統(tǒng)起源。杜篤《論都賦》描述建武十八年光武帝西巡,折射出東漢皇帝對長安敬而遠之的復(fù)雜心態(tài):

      皇帝以建武十八年二月甲辰,升輿洛邑,巡于西岳。推天時,順斗極,排閶闔,入函谷,觀厄于崤、黽,圖險于隴、蜀。其三月丁酉,行至長安。經(jīng)營宮室,傷愍舊京,即詔京兆,乃命扶風(fēng),齋肅致敬,告覲園陵。凄然有懷祖之思,喟乎以思諸夏之隆。遂天旋云游,造舟于渭,北窺涇流。千乘方轂,萬騎駢羅,衍陳于岐、梁,東橫乎大河。瘞后土,禮郊。其歲四月,反于洛都。③

      光武帝令京兆、扶風(fēng)齋戒,祭祀西漢帝陵,抒發(fā)懷念祖宗之思。到汾陰“瘞后土”,“祭地曰瘞鑏”(《爾雅·釋天》),將牲幣和玉埋在地下祠后土。在之郊行祭天禮,那是漢武帝實施祭天的甘泉宮?;侍臁⒑笸炼际菨h武帝信仰祭祀的對象,這兩種神在成帝年間南郊郊祀改革之后便不再被常祀,是西漢前中期功業(yè)鼎盛之時的代表性神癨,可謂西漢“舊神”,具有典型的西漢早期信仰的特色。④ 光武此舉表明對武帝功德的尊敬,也重現(xiàn)了對西漢“舊神”的歷史記憶。光武修整龍首山上、未央宮中西漢遺留的各式建筑。此番隆重動作,引起王朝上下一股返都長安的輿論。但從《論都賦》的表述看,西巡的隆重像是出于天子對長安久疏問候的彌補;長安是天子西巡探視的對象,是已然逝去的緬懷之物,并非新天子自我安放之處。西巡以東方天子為視角展開的祠祀和修葺,顯示了長安作為偏安一方的客體對洛陽主體、中心地位的襯托。皇天后土是長安的神、過去的神,而非洛陽的神、現(xiàn)今的神,后者是以南北郊、五帝為核心的神癨體系。這種修辭折射的寓意是,西漢朝的天命已然轉(zhuǎn)移至東漢朝,西漢是東漢的襯托物。

      與此種心態(tài)相似的是《東觀漢記》載明帝永平二年“幸長安,祠高廟,遂有事十一陵”。⑤ 面對代表舊長安勢力的當(dāng)?shù)亻L老“天下太平,德合于堯”的頌諛,明帝并不在意,駁斥其不合規(guī)矩的行為(“欲觀上衣”)。君主作為“東都主人”意欲壓制“西都賓”,反復(fù)強調(diào)洛都天子的獨尊地位。明帝暗示,西巡狩絕不意味著主次關(guān)系的顛倒和轉(zhuǎn)移。另外,章帝西巡狩時詢問太常韋彪“三輔舊事,禮儀風(fēng)俗”,他已對長安舊事十分陌生。正因西巡被認為沒有表現(xiàn)出對西漢功德的足夠紀念,出自三輔大族的韋彪建議“今西巡舊都,宜追錄高祖、中宗功臣、褒顯先勛,紀其子孫?!雹奘芪鞅边呞飸?zhàn)事的影響,東漢皇帝的西巡大大減少?;傅塾澜ǘ?,“(楊厚)又連上‘西北二方有兵氣,宜備邊寇。車駕臨當(dāng)西巡,感厚言而止”。⑦ 終東漢一代,被記載的西巡狩僅有區(qū)區(qū)三次,恐非偶然,或反映了東漢人對此不甚熱心。洛陽已有祠祀西漢元帝以上諸帝的高廟,每年舉行的“五供”之禮已包含高廟,西巡也就不那么必要了。

      南巡狩、東巡狩和西巡狩都以“祠神”為主題,代表了東漢王朝合法性結(jié)構(gòu)的三個部分,象征著東漢的三種起源。南巡狩建立了以劉秀父祖“南頓四親”為核心、以舂陵宗室及劉秀姻親為邊緣的章陵祠祀體系,代表了東漢人始自劉秀的新祖源崇拜,其刻意區(qū)別于西漢帝統(tǒng),宣揚了本朝起源于南陽的正統(tǒng)敘事,可稱為“南陽法統(tǒng)”。東巡狩主要以祠祀孔子為核心展開一系列活動,象征著天子以孔子為師、尊師重道,宣示其統(tǒng)治合法性在于具備教化天下之能力,這種能力學(xué)習(xí)自圣師孔子。其可稱為“圣師法統(tǒng)”。西巡狩則建立了以禮敬西漢之皇帝、神癨、功臣為核心的祠祀體系,將東漢王朝的起源歸于西漢諸帝。其可稱為“西漢法統(tǒng)”。東漢施行南巡狩八次、東巡狩六次、西巡狩三次,從數(shù)量上,可見這三種成分在合法性結(jié)構(gòu)中的輕重程度。巡狩禮的安排顯示了東漢人對合法性結(jié)構(gòu)的安置,他們心目中不同成分的主次順序:“南陽法統(tǒng)”比重最大,其次是“圣師法統(tǒng)”,“西漢法統(tǒng)”比重最輕。

      四、巡行中的勸勉:東漢《巡頌》對儒學(xué)天子的建構(gòu)

      東漢知識階層對巡狩禮的理想化構(gòu)建還體現(xiàn)在儒生文人創(chuàng)作的《巡頌》中。《巡頌》將儒學(xué)理念融匯于天子巡行四方的敘述,將東漢塑造為擺脫承秦的儒家化“新漢朝”,通過對天子的勸勉和告誡,樹立一種恪守經(jīng)典教義的“儒學(xué)天子”。士人借用流行的頌賦體裁構(gòu)建巡狩禮的意義,彰顯天子尊賢納士、勤勉執(zhí)政、以史為鑒的品質(zhì),寄寓東漢王朝超越西漢、比擬西周的心態(tài)。

      古之巡狩有樂歌。蔡邕《獨斷》載漢事:“《般》一章七句,巡守四岳河海之所歌也?!雹俑桧炋熳友册鞴Φ?。東漢天子巡狩,會攜帶擅長作文的士人出行,授意其創(chuàng)作《巡頌》。② 《巡頌》記錄天子“發(fā)政施仁”的種種細節(jié),稱頌巡狩壯美、天子道德之余,重新創(chuàng)造新的巡狩義理。《后漢書·章帝紀》贊曰“儒館獻歌,戎亭虛候”,李賢注“獻歌,謂崔!游太學(xué)時上《四巡》等頌。”《巡頌》之創(chuàng)作主體為儒學(xué)士人群體,反映了士人社會對天子巡狩的態(tài)度看法。東漢文人的多篇巡頌被完整收錄在唐代許敬宗輯錄的《文館詞林》中,由此得以一窺文人巡頌表述之全貌。③

      東漢頌賦體裁較之西漢時更為完備成熟,成為士人發(fā)揚想象力、表達儒學(xué)理念及政治評論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使皇帝欣賞、更容易接受的進言形式。④ 東漢士人相信,古者以《周頌·時邁》歌頌周代巡狩,方今漢治鼎盛,也應(yīng)創(chuàng)作如同周頌的巡頌。⑤ 結(jié)合“新漢朝”之定都洛陽,《巡頌》的敘述方式往往是,置天子于天下之中的位置,突出其俯瞰四方的姿態(tài),將說理融入巡狩沿途的地理標記和遺跡景觀中,建立了一種自擬于周朝,懷古詠史以說教宣理的敘事模式。元和元年章帝南巡,崔!作《南巡頌》。此次南巡的路線是章陵、江陵到宛。崔!稱“乃追錄古人之嘉褒貶、示好惡焉”。一路上有諸多楚國的遺跡,崔!寓褒貶于有關(guān)楚國的敘述中:

      瞰鄢郢之舊居兮,察黎苗之所處。蓋鬻子之師周兮,肇于是乎開。善熊繹之修度兮,美羛冒之藍縷。風(fēng)勁而剛銳兮,負國險而強御。宗周忽其不兢兮,厥先叛而自怙。依江漢之勢阻兮,據(jù)方城而跋扈。廢王室之貢納兮,作檀威而伐。滅文武之舊封兮,翦漢陽之列國。稍啟同以廣畿兮,侵王路而自興。拒大邦而為仇兮,宜六師之所膺。①

      作者感慨郢都之荒蕪、漢江之險勢、“方城”之阻礙,一步步展開敘述脈絡(luò),建構(gòu)意義?!邦?、察”表現(xiàn)出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顯示巡狩者的主觀視角及以南方喻蠻夷的認識,襯托出巡狩者以華夏自居的身份及其視察對象的非華夏性質(zhì),呈現(xiàn)一種“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內(nèi)撫諸夏,外接百蠻”的氣象。② 崔!以強烈的宗周和文明中心的立場來敘述楚國歷史。首先,記述商朝末年楚人的先王鬻熊以周為師,“子事文王”(《史記·楚本紀》),稱善其“修度”。進而嘉美羛冒(楚厲王)篳路藍縷之功,隨之,批評楚武王熊通逐漸坐大、脫離華夏掌控的做法。在周的疏忽下,楚武王自恃于江漢之天險,開始違抗周王室,拒納周之貢賦,攻滅周分封之淮漢諸國,入侵“王路”。配合巡狩禮展示皇威的義涵,這種對自比于周、贊美楚國宗周、批判楚國忤逆的話語,宣示了中原王朝鞏固統(tǒng)治的意志,帶有對南土地域試圖背離中央管控的警告??紤]到東漢初年統(tǒng)一江淮流域之艱辛、建國后江淮之試圖作亂,崔!的敘述自有其用意。緊接著,作者描述莊王中興楚國,進入一段對楚國人物的褒貶:

      賢莊公之匡救兮,于衰運乎少康。嘉叔時于申息兮,懿孫教于期思。穢平王之荒或兮,唼讒賊之譖口。卑無極于北方兮,褒奮楊于城父。表諸梁于宛葉兮,顯伍舉于章臺。惡啟強之作亂兮,是尹革之?dāng)刂?。好子囊之忠國兮,顧社稷而垂辭。閔屈平之赴羅兮,痛靈修之被欺。悲政失而國從兮,郢路蕪而為丘。投子圍于乾溪兮,沉商臣于江流。③

      作者以“賢、嘉、穢、惡、閔、痛、悲”表示對莊王、申叔時、平王、鑅啟強、子囊、屈原、子圍等楚國人物的評判。崔!突出比對了楚君之害賢與漢章帝之尊賢。南巡狩途經(jīng)城父、宛等地,章帝在這些地方表彰楚國的奮楊、沈諸梁(葉公)、伍舉等賢德之人,顯示了天子之尊賢重士。伍舉諷諫楚莊王,子囊恪守晉之盟約,屈平力主聯(lián)齊抗秦,皆是楚國骨鯁忠臣。然而作者認為楚王不能禮賢下士,導(dǎo)致楚國“政失而國從”的結(jié)局。目睹荒蕪的江陵郢都和洶涌之江水,作者慨嘆楚國后期迫害忠良,對受辱而投江的一眾仁人志士表示憑吊。整個楚國興衰敘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感情飽滿、文筆生動而鋪陳,景觀、史事、人物、道理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敘事、抒情融匯貫通。在巡狩者的立場中,“楚國”始終是一個被言說被評價的他者,是可供說理的參照物。作者由此宣敘:東漢洛陽王朝是文明之中心、天下秩序之維系者,治道媲美周代,南土須服從中央號召;東漢天子懂得尊賢對于治道興衰之重要影響,身體力行地踐行尊賢之道。

      安帝延光三年,劉珍作《東巡頌》。安帝東巡狩返程時經(jīng)過魏郡、河內(nèi)一帶,作者睹殷墟而感懷:

      浮龍杭于東河,徑長壽,濟萬歲。視昆吾與康叔,淹盝遲于三衛(wèi)。矜初陽之屯戍,犒介士而后邁。經(jīng)北園于淇澳,往殷墟而鑒戒。昔武丁之精夢,得傅說之板裁。削胥靡之丹圖,授說命而委郿。位百年而通神,鐀高宗于前代。紂逸游于驂薥,伯邑醢于爨?。雷?神而錫封,王子忠而剖心。暴虐宣于萬邦,會爭盟而為禽。④

      沿黃河?xùn)|段向西南行進,途經(jīng)淇園、朝歌,作者發(fā)出“殷鑒”之慨,帶有以周朝自喻及對周天子品行的期待。武丁在胥靡中提拔了傅說,在其輔佐下功德通天,被稱高宗。① 紂王淫逸,殺伯邑、比干,賜封佞臣雷開,②對萬國實施虐政,使各國相爭,推翻紂王統(tǒng)治。巡狩殷地還包括天子對微子、比干、箕子的憑吊,如“嗟成湯而美伊尹,顧武丁與盤庚。憫三仁于朝歌,軾商容于太行”。③ 劉珍借東巡頌勸誡漢帝:治亂興衰,得天下民心與否,關(guān)鍵取決于君主對待賢人的方式。

      又如“歷太祖之所嘆兮,顧成皋與滎陽。超濟洛徑河潁兮,善史伯之有方”?!暗巧??之曲阜兮,穆相佯以延$。詠鄒魯之遺風(fēng)兮,思盛禮于尼父。過太?于有齊兮,軾高陽于衛(wèi)墟。祀帝堯于靈臺兮,瞰禹于唐丘。俯三王之瑣瑣兮,仰五帝之寥寥。睨垓下之制勝兮,經(jīng)漢元于定陶。干祖宗之遠績兮,庶乾乾而靡怠。勤殷宗之久勞兮,念周人之辛螫。顧成湯之匪翾,思周文之不暇。”④ 巡頌作者塑造曲阜—孔子、高陽(濮陽)—顓頊、靈臺—堯、唐丘—禹、垓下/成皋/滎陽—高帝、定陶—元帝諸“遺跡加圣賢”的組合意象,既是巡狩瞻仰圣跡的線路,也是士人組織勸政義理的思路。作者既以漢章帝功德媲美三皇五帝,又勸勉章帝應(yīng)效法西漢諸帝勤勉不怠,以商湯、殷高、周文為榜樣,謹慎恐懼日不暇給地執(zhí)政。

      《巡頌》顯示了文人儒士對巡狩義理的再創(chuàng)造。他們借助頌賦美贊帝德的文本形式,賦予巡狩新的意義?;实坌蕾p這種體裁文章,也更易于接受其中的義理。文人通過巡狩途中的遺跡懷古,建立宗周、敬賢、資鑒的說理邏輯,以期勸勉和鞭策皇帝。首先,他們將本朝想象成周朝,塑造其巡視邊陲夷國的姿態(tài),既賦予漢帝以周天子之道德責(zé)任,又宣示“四夷”應(yīng)接受文明的教化,警示其服從中央的管束。其次,突顯巡狩過程中天子對仁人志士的表彰憑吊,將王朝的興盛解釋為君主之尚賢,表達當(dāng)局士人對自我身份的梳理和期盼。再次,總結(jié)歷史上國家衰亡的教訓(xùn),形成對天子應(yīng)當(dāng)勤勉、慎戒的勸誡。通過巧妙地融匯跨越空間和時間的史跡,文人儒者塑造了一種理想化的巡狩故事,巡狩成為他們表達儒學(xué)理念的實踐形式。

      通過東漢巡狩禮,可以看到一種儒家政治文化從經(jīng)典文本中被詮釋、闡述而生成,進入政治生活中構(gòu)建王朝法統(tǒng),又被新的文本體裁進行義理再創(chuàng)造的全過程。這一過程可見皇帝、經(jīng)學(xué)家、儒士辭臣等不同角色對巡狩過程、職能、意義的不斷闡釋創(chuàng)造,由此奠定了中古時代對天子巡狩禮的基本認識。首先,經(jīng)典文獻和漢代經(jīng)學(xué)家對古之巡狩有兩種不同的詮釋路徑,分別聚焦于祠祀鬼神山川和發(fā)布行政命令這兩種巡狩職能。有感于西漢未能落實巡狩,東漢君臣融合這兩種闡釋,恢復(fù)古之巡狩諸職能的同時,將之建設(shè)為一種政治性的天子儀式,以“發(fā)政施仁”為其基本特點,由此建立著眼于民生民情的政治秩序。其次,不同方位的巡狩禮被設(shè)計出不同的內(nèi)容和意義。南巡狩建立了以劉秀父祖“南頓四親”為核心、以舂陵宗室及劉秀姻親為邊緣的章陵祠祀體系,東巡狩以在曲阜祠祀孔子為中心,而西巡狩著眼于以禮敬西漢之皇帝、神癨、功臣為核心的祭祀。三者分別代表南陽法統(tǒng)、圣師法統(tǒng)、西漢法統(tǒng),由三者的實施次數(shù),可初步判斷這三種法統(tǒng)在東漢合法性結(jié)構(gòu)中的位置:南陽法統(tǒng)最重要,西漢法統(tǒng)地位最輕。最后,士人借由頌賦體裁,賦予巡狩禮以新的意義,希望由此將儒學(xué)理念反作用于天子。通過構(gòu)造巡狩途中的懷古敘事,寓理于史,呈現(xiàn)宗周、尚賢、資鑒諸意義,以期勸勉告誡君主,強化了對儒學(xué)天子執(zhí)政合法性的論證,表達對儒家化“新漢朝”的期待。

      猜你喜歡
      空間
      您好!新“第三空間”
      NewsPicks GINZA創(chuàng)意空間
      Dust of Time-Maò空間
      創(chuàng)享空間
      空間是什么?
      PLAN B地下居住空間
      十月·空間
      創(chuàng)享空間
      創(chuàng)享空間
      結(jié)婚后為什么還需要獨處空間
      海峽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内乡县| 沙河市| 辽源市| 江川县| 东平县| 太保市| 交口县| 扬州市| 永宁县| 巧家县| 湖口县| 金溪县| 美姑县| 晋州市| 中阳县| 双流县| 墨脱县| 屏东县| 曲松县| 探索| 天镇县| 本溪| 柏乡县| 巴林右旗| 理塘县| 宁都县| 建平县| 城步| 辽阳市| 牙克石市| 留坝县| 承德市| 沁源县| 霍林郭勒市| 大理市| 永定县| 黄冈市| 桃园市| 青州市| 苏尼特左旗|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