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刃
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疆域廣袤,人口稀少,且交通不便,很少有外國旅游者去觀光,網(wǎng)上搜索也只有很簡單的文字介紹。因此,那是一片鮮為人知的土地。
由于工作關系,若干年前筆者曾到那里采訪鋪設中俄輸油管道的中國工人,逗留一周,追記見聞若干,以饗讀者。
三月下旬的北京已是春意盎然,但北疆黑河卻仍在飄雪。出境前,了解情況的朋友為我們準備了皮襖皮褲和皮靴,我們覺得有點夸張了,但他們說,肯定用得上。
黑河與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隔黑龍江相望,江面寬不過數(shù)百米,但當時還沒有橋梁,過往只能靠船擺渡。冬季封江可以過汽車,但三月的冰面已不能承載,所以改用氣墊船。短短的幾百米“航程”用時不超過十分鐘,卻要收費百元人民幣。
俄羅斯布市海關遠比我們的黑河海關陳舊、窄小,顯得很擁擠。兩國開通邊貿(mào)以來,出入境人員劇增,每天都有幾千人。俄方人員過來以購物消費為主,中方人員過去以經(jīng)商、勞務為生。通關時,我們準備路上吃的哈爾濱紅腸被沒收,知情者說,“便宜”了俄海關人員。
布市是俄羅斯阿穆爾州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建筑風格與一江之隔的黑河大相徑庭,人們的衣著、舉止明顯迥異。其實,這里一百多年前還是中國領土,是中國人生活、勞作的家園。百年滄桑,變化如此之巨,令人感嘆。
布市政府前有個列寧廣場,列寧塑像高高聳立。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布市列寧像的基座前擺放著鮮花,而側面卻被人貼上了招商的小廣告,成為“革命傳統(tǒng)”與市場經(jīng)濟交織的寫照。據(jù)當?shù)厝苏f,俄羅斯的許多城市都有以列寧、普希金、高爾基、契柯夫等名人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或廣場,以致有了“走錯城市找對路”的笑話。
廣場西側就是黑龍江。透過江畔一座廢棄的碉堡射擊孔,對岸黑河的建筑十分清晰,當年的對峙景象可見一斑。入夜,對岸黑河燈火輝煌,這邊布市寧靜沉寂,迥然兩個世界。
從布市去目的地涅留恩格里有1200 公里,沒有飛機通航,而且隔日才有一班火車,還要坐汽車到120 公里以外的白山,去乘從哈巴羅夫斯克開來的西行列車。白山算大站,列車???0 分鐘,這在國內(nèi)是罕見的。這種現(xiàn)象大約與西伯利亞鐵路只此一條,與開行旅客列車少有關吧。
在俄羅斯乘火車,沒有檢票環(huán)節(jié),旅客可以直接進站上車。車票實行實名制,護照號碼打印在上面,列車員撕掉一聯(lián)就算剪票了。此后,除了不停地打掃衛(wèi)生,列車員不會再打擾乘客。乘客打水要自己去車廂盡頭的鍋爐,鍋爐周圍擦拭得很干凈,一張小臺子,擺放著咖啡用具,乘客若需要,列車員會送到包房。有一種車票是包餐的,類似飛機上的供應,但量小且品種單調(diào),不好吃。不過,餐車很漂亮,也很整潔、舒適,靠在餐車吧臺邊喝啤酒邊欣賞窗外風光的感覺很是愜意。
軟臥包房非常暖和,外面冰天雪地,車內(nèi)可以只穿襯衫。臥具是洗凈消毒后用塑料袋密封好的,每人一套,自行拆開鋪設。
列車在廣袤的遠東大地疾駛,沿途植被茂密,人跡稀少,白雪皚皚,遼闊無邊。這片原本屬于中國的土地,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各種資源,而且遠未開發(fā)、利用,想來令人感慨良多。列車西向折北,隨著緯度的上升,闊葉林逐漸被針葉林取代,積雪也厚了許多。越過外興安嶺之后,氣溫明顯下降,車內(nèi)外溫差已經(jīng)超過攝氏25 度。22 個小時之后,我們到達涅留恩格里。這里地處北緯56.4°,距離北極圈近在咫尺。
涅留恩格里屬俄聯(lián)邦薩哈共和國,是其第二大城市,人口卻只有6.5 萬,而且竟分屬107 個民族。這是一座只有幾十年歷史的城市,因當?shù)卮笠?guī)模開采煤炭而興起。
我們住在距涅市市區(qū)十公里的謝列波里鎮(zhèn)的一個小旅館。旅館的服務員大多是中年婦女,這與我們在列車上看到的一樣?;蛟S那里的年輕女子都不屑于做這些工作?還是別的原因?我不清楚,也不便探問。
小鎮(zhèn)的建筑絕大部分為木制兩層樓房,雖然有些陳舊,但漆以各種顏色,在積雪的輝映下,倒也五彩繽紛。鎮(zhèn)上最漂亮的建筑是一座小教堂,美觀、潔凈且肅穆。鎮(zhèn)邊路旁還有一座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 周年紀念碑,碑前基座尚存枯萎的花束,顯見時常有人來祭奠。
由于氣候的原因,這里的建筑很少見到高大門窗,以利于保暖,而且門口都有一道玄關,形成另一道保溫層。因此,無論天氣多冷,室內(nèi)總是暖暖的。也正因為木制結構建筑多,為防火,到處都有禁煙標志,吸煙者必須到室外。
涅市政府前也有列寧廣場和塑像,新奇的是,政府大樓兩側還設有先進人物和先進單位的“光榮榜”,櫥窗內(nèi)有大幅照片和事跡介紹,這大約也是“社會主義遺存”了。
那里的超市與國內(nèi)大同小異,但物價普遍是國內(nèi)的三倍以上。蔬菜尤其貴,因為氣候原因當?shù)夭荒苌a(chǎn),只能靠外運。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商品80%來自中國,紅梅味精、沈陽醬油、龍口粉絲、河南腐竹……都是原包裝。即使有俄文標識的,也要“小心”。我們曾提出看看有當?shù)靥厣纳唐?,司機薩沙開玩笑說:“我不敢保證是不是中國貨,除非在地上撿塊石頭。”我們大笑。
遠東到處是森林,加之半年積雪,可以說處處是風景,也可以說沒什么景觀可看——全憑個人感覺了。
我們到距涅市200 公里的尼姆內(nèi)爾鎮(zhèn)去采訪,據(jù)說開車要走4 個多小時。這未免太慢了吧?上路之后才知道路有多難走。那是一條聯(lián)邦公路(相當于我們的國道),路面坑洼不平,加之冰凌、車轍,速度快了簡直能把人顛散架。司機說,這也比雪融后要好。裸露的路面不僅坑坑洼洼,而且有砂石路段,難開極了。比較起來,倒是積雪的路面平坦許多,加上防滑鏈跑得更快些。道路如此之爛,一方面是氣候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保養(yǎng)缺乏資金。
途中,見路邊遠處有一片坍塌的建筑。陪同者說,那就是當年流放者的駐地,現(xiàn)在已經(jīng)廢棄。想想從沙皇時代起就有大批革命者、政治犯被流放至此,人跡罕見,衣食無著,想跑都跑不了。歷史已經(jīng)過去,但歷史不能也不該忘記。
汽車離開公路進入林地,沿途都是半人高的雪墻,除了這條用鏟車開出的路,(下面都是砍倒的原木鋪墊,想想真可惜)周圍一片白茫茫,密密的森林埋在雪里,寧靜中顯露著肅殺。陪同者說,這里本是原始森林,如果不是工程需要開辟了一部分,貿(mào)然進入是危險的,不知哪里就可能竄出野獸。林中的雪都是不曾動過的,看上去很美。我們試著踏上去,一不小心就會陷入雪洞,沒膝算淺的,半身陷入雪中,自己就很難爬出來了。雙手觸摸到雪,竟有刀割般的刺痛。
看雪雪到,天空中忽然飄起了雪花,很快竟變得鵝毛般地漫天飛舞了,氣溫明顯下降。我們已經(jīng)穿上了皮靴,現(xiàn)在果然用上了皮襖。三月尚且飛雪,冬季零下六七十度時的情景可以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