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記憶的篇章,泡上一杯清茶,我沉浸在午后的陽光里,感受歲月靜好的溫暖。一張張稚嫩的笑臉,一句句歡聲笑語,如同一縷陽光,穿透時間的云層,喚回年少時的成長和收獲。
家鄉(xiāng)的樹·童年的依戀
安鄉(xiāng),我的故鄉(xiāng)。那是一個小小的縣城,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小時候,我最期待的就是去鄉(xiāng)下的爺爺、奶奶家。那里沒有父母的催促,只有平靜的生活。
爺爺、奶奶的老屋前有三棵高聳的水杉,樹冠連成一片,像一道綠色的屏障,它們是那個小小房子的標志。每當我還在車上,遠遠地就能看到奶奶在屋前等候著我,她的臉上總是掛著溫暖而親切的微笑。
炎熱的夏季,蟬鳴聲此起彼伏,讓我感到煩躁,但那樹干上的蟬蛻卻是我的好寶貝,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樹上尋找它們。腳踩著小馬凳,我奮力向上爬,半天下來總能收獲不少蟬蛻。有時候會有一些小挫折,比如不小心滑倒,但那并不會影響我的心情。
如果說門前的水杉滿足了我對玩耍的需求,那么鄰居家的幾棵棗樹則滿足了我的口腹之欲。紅紅的、亮亮的小棗子,就像一個個小燈籠掛滿了枝頭。我和小伙伴們會踮起腳尖,舉起長長的竹竿向樹枝上胡亂戳,雖然很多時候都打不下來,但我們總是充滿了期待和興奮。每當這時,鄰居家的阿姆總是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她輕巧地拿起竹竿,對著枝頭棗子最密集的地方用力戳去,一大片還帶著枝條的棗子就會從空中墜落。我們馬上就一窩蜂地湊上去,爭搶那些新鮮的棗子,那甜味仿佛一直蔓延到了如今。
如今我已經(jīng)沒有太多空閑回鄉(xiāng)下,最近回去,家鄉(xiāng)的變化大極了。鄰居家搬遷多年,棗樹已經(jīng)被砍伐,只留下幾間磚瓦房在時間的沉默中無聲地腐朽。那個勤勞、能干的奶奶也不得不停下忙碌了大半輩子的步伐,她的記憶開始退化,仿佛變成了一個老小孩,會念叨許久未見的親人沒有來看她。每次想到這些,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無盡的思念和感慨,真希望時間能過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校園的書·童年的成長
我到了入學的年紀,父母便決定帶著我回到縣城讀書。
課堂上,我安靜地聆聽老師的講解,黑板上跳動的、整齊端正的字跡,就像是帶領我走向知識殿堂的道路,吸引我向前。
課間,我們盡情地玩耍。我們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在緊張刺激中找尋著快樂;我們翻騰在長繩之間,像跳動的音符,編織出最動聽的樂章;我們還會親手制作各種游戲道具,磨石子、打紙片、跳格子……這些簡單的游戲讓我們在快樂的時光中相互陪伴,彼此走近。
美好的校園里,還有一群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我的老師們。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他們各有特點,如同星光般閃耀在我的記憶中:總留著一根長長的、烏黑辮子的數(shù)學張老師;戴著一副眼鏡,留著爽利短發(fā)的英語高老師;張口便能帶領我們暢游時間長河的歷史李老師;連畢業(yè)照上也要戴著一副酷酷墨鏡的班主任夏老師。他們用無私的愛和關懷溫暖了我們的心靈,不知道有多少同學在那時默默地許下心愿,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教師。而我的教師夢,也正是在那時悄然萌發(fā)。
校園的圖書室也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每周三的下午是我們班的借閱時間,就是在那里,我接觸到了巴金先生的《家》《春秋》《秋》、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兄弟》……這些作品在我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為我日后的文學素養(yǎng)積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時光易逝,童年難回,但我依然會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一片寧靜的午后,讓自己的心靈回到童年的長河中,感受那份無畏的勇氣和純真的快樂,然后更好地面對現(xiàn)在和未來。
蔣勵,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qū)八一路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歷任學校語文教研組長,教研專干。曾獲區(q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參與省、市、區(qū)多項課題研究,撰寫論文多次獲省、市、區(qū)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