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
“向鵬程” 這個名字, 對于我來說還很陌生。 收到寸丹總編發(fā)來的《晚風的意義》 時, 忍不住就先讀了起來, 竟然一氣讀罷,也一氣呵成評析。
我有個評論習慣, 也許是“知人論世” 觀造成的, 凡被評者皆熟人, 或者是要先“熟” 其人。 而給向鵬程這樣的陌生作者評析, 似乎還是第一次。 想不到, 一見傾心, 一下子對這個陌生的“向鵬程” 有了好感, 也成了不是熟人的“熟人”。
我寫散文詩的評論, 向來比較吝惜贊語。 而我將鵬程的作品看作是我較能認可的那種, 也顧不上可能讓人說我很不新潮的風險。
鵬程是非常注重自生活中攫取的那種, 而他的組章《晚風的意義》 共17 章, 一色的精短簡練, 皆具有生活的原發(fā)性, 寫法輕松, 淡雅清新, 而將平平淡淡的生活寫得詩意飽滿, 沒有將歲月比成“裹尸布” 的意象, 也沒有刻意讓人看不懂而顯示高明的擺弄。 首章《晚風的意義》 前后兩段, 兩個層面, 一是送來, 二是帶去, 送來的是現(xiàn)實, 帶去的是希望。 因為這風是“從宋詞中慕名而來的” 風, 因而這風也“是步伐也無法踩碎的晚風”。 晚風有什么意義呢? 最后一句, 很有深意“獻給我身后山巒中慢慢后退的故鄉(xiāng)”, 這也讓人頓悟, 這是一首寫鄉(xiāng)愁的詩, 寫的是鄉(xiāng)愁, 不動聲色的鄉(xiāng)愁, 飽含著對“山巒中慢慢后退的故鄉(xiāng)” 的深愛。 不過, 詩中“想請它也帶走我多余的愛”, 可能會讓人有點費解, 為什么是“多余的愛” 呢? “多余的愛” 是一種怎樣的愛呢? 反正是“愛”, 是鵬程這一組作品的主旋律。
《路燈下》 也很是輕描淡寫, 攫取了夜色蒼茫中“晚歸的人”的鏡頭, 第二部分整體議論道:
而那些晚歸的人, 依舊選擇用沉默丈量時光的距離。 他們踏出的每一步, 都是一次減法。 最后, 當減成一顆回憶里的句點時, 那只飛蛾就在亮如白晝的人生里, 逆光而行。
即使再疼, 燈光喚醒的微塵里, 也是耀眼的歸途。
這是抒寫, 也是議論, 詩人用步伐丈量時光的減法、 逆光而行的飛蛾, 形象地摹寫人生, 很委婉, 也不經(jīng)意地說著一個不可回避的主題: 生命的意義, 生存的價值。 這也一下子就讓詩章賦予了思想的深度。 這也讓人很是欣賞他對生活的攫取與提煉。 如果散文詩人都很重視生活, 也就都具備了在生活中捕捉靈感與詮解生活的能力, 而且也不是追求速成的信手走筆, 當下散文詩就不會陷入難堪的“同質(zhì)化” 的弊端與困境。
《途中陣雨》 的切入與構(gòu)思都比較藝術(shù)。 一場陣雨下過, “屋外是疾風驟雨顫抖的隱忍; 屋內(nèi)的人, 用咖啡模仿安然和愜意?!痹娙擞谌耸腊賾B(tài)里選擇了兩類典型, 對比表現(xiàn), 收尾處將主旨托出, 也將詩意拉伸了上去: “陣雨和陣痛是一樣的。 短暫的傷痛一旦經(jīng)歷了, 就知道天晴的時候, 彩虹也滿含慈悲的美。” 雖然這里的言說有點含糊, 或者說還需要有個比較精準而精辟的淬煉,但是, 我們似乎還是能夠理解作者所想要說的什么的。
《女媧塑像》 也是這樣的收尾, 或者說不少作品都是這樣,在鋪墊好了之后, 來個“然而”, 緊接著是一段升華的議論, 如此處: “大地的愉悅和哀愁, 人間的聚合與離散, 都是她埋在塵世的雪花。 一半冰冷, 一半灼熱得如同母親的愛?!?這樣的寫法尤其在同一文本中多了, 就要注意避免重復了。
鵬程這一組章里, 譬如《一條河的使命》《旋轉(zhuǎn)樓梯》《往山上走》《燒酒》《民宿》 等, 幾乎所有的詩都寫生活, 寫他的生活, 也確實寫得很生活。 看得出, 他已經(jīng)具備了深入生活的高度自覺,取材與選題都從底層生活中來; 而他也具有從生活中淬煉詩意的能力, 具有比較好地反映時代精神、 社會情緒與生活經(jīng)驗的能力, 誠如他在《修鞋匠》 里寫的:
這是修鞋匠積攢了半生的哲學。 所以, 他手中的黑夜比白天要多。 那些被他修補過的黑夜, 總能走過一個又一個完美的白天。
我從他身邊經(jīng)過時, 他也為我修補了一個黑夜。
——用右腿替代緘默的左腿, 為我修補了一個堅強且安寧的夜。
因為懂得生活, 理解生活, 且詩意地生活, 故而能夠在生活中時常與美邂逅, 非常珍重生活的給予, 而讓平平淡淡的生活詩意化。 他的《與母親聊天》 情味很濃, 與其他篇章比, 則是另一種風格, 讀后讓人會心地溫暖, 作者的筆觸傳神, 善于刻畫, 淡淡幾筆就將母親最動人的“笑” 凸顯出來, 母親的慈祥善良溫厚樸實勤勞等美德, 幾乎全都被寫了出來, 也寫出母子的親情關(guān)系。最后收束:“其實, 我一直覺得與母親聊天很舒適。 /無非是我把悲苦說與她聽, 她將快樂講給我聽。 剩下的, 都是愛的留白?!?詩之題旨揭然而出, 詩意頓時升華了上去。 “剩下的, 都是愛的留白。”這是向鵬程與母親聊天的感悟, 也是他對自己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感悟,是其作品給人的強烈印象。 這讓我自然想起了泰戈爾一句名言:“靈魂的永遠自由, 存在于愛之中; 偉大的東西, 存在于細致之中?!?人生就是生活, 愛是生活里最燦爛的陽光。 優(yōu)秀的作品, 一定是靈魂自由而充滿愛意的, 因此, 也一定是能夠給人陽光的。
總的說來, 向鵬程這組作品有個共同特點, 很陽光, 也很干凈, 無論是意象攝入, 還是行文造境, 雖然有時過于簡潔, 場景與節(jié)律問題上還可多講究點, 但是, 仍不失為有了些詩意的佳作,有了點讓人心生漣漪的感動。 好久不寫這樣的評析文字了, 因為很多的詩以詩的名義而褻瀆了詩, 霧里看花而看不到花, 卻弄得一頭霧水。 我索性也不探究作者的背景材料了, 而從詩里看其人也看到其人, 看到作者活在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 也許他活得還并不十分滋潤, 也許還很年輕, 也許還在“往山上走” 的過程中, 然而, 他對生活的理解與表現(xiàn), 卻讓我們讀出了滿心歡喜, 因為那里“都是愛的留白”。
最后還要真誠感謝《散文詩》, 在無數(shù)的來稿里海選出了向鵬程, 這是一種信號, 更是一種具有導向性的引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