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釋名》是劉熙運用聲訓(xùn)方法對事物命名緣由進行解釋的一部著作。但由于聲訓(xùn)方法及當時時代的局限性等,書中有很多牽強附會的地方。而蔡永貴先生的字族理論,是基于漢字的孳乳分化而進行的結(jié)構(gòu)分析,在同一字族中的漢字形、音、義之間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且具有同源關(guān)系。本文對字族理論進行介紹,并嘗試以字族理論為基礎(chǔ),對《釋名》中的8個條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字族理論為人們進行名源考據(jù)提供了一種更為客觀的研究方法,為大家考求名源提供很大的幫助。
【關(guān)鍵詞】《釋名》;字族理論;名源考據(jù);聲訓(xùn)
【中圖分類號】H13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2-01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2.037
一、《釋名》聲訓(xùn)的闕失
劉熙用當時音同或音近的詞,即運用聲訓(xùn)方法解釋各類事物叫這個名稱的原因,寫成《釋名》一書。是中國第一部語源學(xué)專著,在中國語言學(xué)史上尤其是在訓(xùn)詁學(xué)及語源學(xué)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價值。但是,由于聲訓(xùn)方法及當時資料的局限性等,《釋名》中的內(nèi)容有些具有牽強附會的特點。文章主要對單音節(jié)詞的名源探究進行分析,因此,對《釋名》中連綿詞等多音節(jié)詞的釋義不做探討。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原始詞匯的聲訓(xùn)闕失
人們開始給事物命名的時候,固然是任意、約定俗成的,但當一個詞所記詞義過多容易導(dǎo)致混淆而需要為這些詞義再造新詞的時候,就不再是任意的,而是與之前的詞在語音上發(fā)生關(guān)系了。音同或音近的詞就有可能存在意義上的聯(lián)系。因此,聲訓(xùn)方法適用于這些再造新詞,即派生詞,但若運用于原始詞匯,便容易構(gòu)成附會臆測。如:
《釋名·釋形體》:“身,伸也,可屈伸也?!?/p>
《釋名》用聲訓(xùn)方法將“身”字釋為“伸也”。而《說文》:“身,躳也。象人之身。”從其甲骨文字形? 可以看出像一個人挺著肚子之形,因此,其造字之初應(yīng)是指有身孕的人。本義為“懷孕”,《詩·大雅·大明》:“大妊有身,生此文王?!薄秱鳌罚骸吧恚匾?。”現(xiàn)今很多方言里還保留著用“有身子了”,來表示“懷孕”的說法。因此,“身”最初是指“懷孕”,后引申為有“身體”義,與“伸也”沒有意義聯(lián)系。
(二)派生詞匯的聲訓(xùn)闕失
漢語中音同或者音近的詞數(shù)量很多,在用聲訓(xùn)方法對這些派生詞進行解釋時,劉熙有些憑主觀思想或者受到當時資料的限制來為被釋詞選取音同或者音近的詞,便容易產(chǎn)生雖然兩詞音同或者音近,但實際兩詞并不同源的現(xiàn)象。如:
《釋名·釋姿容》:“笑,鈔也,頰皮上鈔者也。”
古音“笑”和“鈔”同屬“宵”部,但看不出兩詞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也沒有同源關(guān)系。
《釋名·釋天》:“霓, 齧也,其體斷絕,見于非時,此災(zāi)氣也,傷害于物,如有所食齧也?!?/p>
由于作者所處時代的局限,用后起的封建思想等來探求名源,是毫無根據(jù)的。
因原始詞匯具有任意、約定俗成的特點,并不適用聲訓(xùn)方法。本文主要對第二種派生詞匯的聲訓(xùn)闕失進行分析,兩詞音同或者音近未必同源,故在為被釋詞選取音同或者音近的詞進行解釋時,劉熙容易受到主觀意識及材料限制的影響做出錯誤選擇。有時甚至為其選取的訓(xùn)釋詞和被釋詞語音并不相近。后世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分析,也時常因為主觀意識或者分析角度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見解。
二、字族理論與名源考據(jù)
(一)字族理論概述
在漢語詞匯派生階段,多個派生詞匯依然由一個漢字來記錄,導(dǎo)致單個漢字記詞過多,表義復(fù)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漢字通過在“母文”的基礎(chǔ)上加注類屬符號來組成新字以分擔詞義,這就形成了漢字字族。漢字字族中的各個字都是在同一個母文基礎(chǔ)上孳乳而來的,因此它們具有同源關(guān)系。這些處于同一字族具有同源關(guān)系的漢字即同族字?!版苋椤笔怯捎谝粋€文字所含意義過多,給這個文字添加各種類屬符號來做區(qū)別?!澳肝摹笔侵钙鸪跤涗浽丛~,具有孳乳功能并產(chǎn)生了孳乳字的文字。
(二)名源考據(jù)
漢字為了很好地適應(yīng)詞匯派生的情況,主要采取了三種發(fā)展?jié)h字的辦法,即孳乳、假借和另起爐灶造新字。孳乳即人們所說同族字的產(chǎn)生,假借則是運用假借的方法給派生詞配備一個音相近的字,另起爐灶是指新造與源字沒有直接傳承關(guān)系的字來記錄派生詞。運用字族理論進行名源考據(jù),主要是針對第一種,即母文類屬字。母文類屬字主要包括“會意兼形聲字”以及“形聲字”中的大部分。而漢字中形聲字數(shù)量占絕大部分,因此,母文類屬字在漢字中的數(shù)量也較多,為人們的名源考據(jù)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同一個字族中的字形、音、義之間都有密切聯(lián)系,具有系統(tǒng)性。以字族理論為依據(jù),不僅考慮到字音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考慮字形、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及它們的同源關(guān)系,這就有效避免了因主觀意識等使被釋詞與為其選取的訓(xùn)釋詞之間音同或音近但不同源的現(xiàn)象。
字族理論雖然是對同族字的研究,但同族字是漢字為了解決漢語詞匯同源派生所導(dǎo)致的漢字表義功能復(fù)雜化問題而產(chǎn)生的。因此,同一字族中的字所記錄的詞義具有同源派生關(guān)系。它們記錄的是同族詞。用字族理論對《釋名》中的漢字字形進行分析,找出它們所屬的字族及母文,便可以探尋這些字形所表示的同族詞詞義及它們的同源派生關(guān)系,從而達到對《釋名》中的詞匯進行名源考釋的目的。
三、名源考據(jù)例示
1.《釋名·釋用器》:“柫,撥也,撥使聚也?!?/p>
《〈釋名〉語源疏證》中認為“蓋柫之言拂也。擊打的動作稱拂,打谷之農(nóng)具謂之柫,因由竹木制成,故字從木作柫。” ①即“柫”得名于“拂”表示的“擊打”與“木”所表示的“竹木制成”。從字族角度分析,《說文》:“弗,撟也。從丿從乀,從韋省?!毙煦C:“韋所以束枉戾也。”段注:“矯也?!?/p>
,甲骨文字形象用兩根繩索將中間兩根不平直的物體束縛起來,以使兩根物體變得平直。本義為“矯枉”,有“去除背枉”之義?!对姟ご笱拧ど瘛罚骸耙愿o子?!泵珎鳎骸案?,去也。去無子,求有子?!惫{:“弗之為言祓也?!薄办稹敝浮叭?zāi)求?!绷x。因此,“弗”有“去除”義?!墩f文》:“柫,擊禾連枷也。從木弗聲?!薄队衿罚骸皷?,連枷也,所以打谷者也。”《廣韻》:“柫,連枷杖,打谷者?!薄夺屆罚骸皷?,撥也,撥使聚也。”畢沅疏證:“柫即枷也。蓋擊禾而出其谷,使可收聚?!庇纱耍皷痢弊直硎尽皳艉潭龉取敝x。即“將禾去除留谷”,亦有“去除”義?!皷痢笔窃诒硎尽叭コ绷x的母文“弗”基礎(chǔ)上加注類屬符號“木”而來?!皷痢北硎緭艄鹊霓r(nóng)具是由其“去禾留谷”的功能及由竹木制成而得名。另外,“拂”“費”“刜”“佛”“茀”等字亦有“去除”義,與“柫”是同族字?!夺屆穼Α皷痢钡慕忉尣淮_。
2.《釋名·釋姿容》:“提,地也,臂所持近地也?!?/p>
有些學(xué)者認為劉熙對“提”字的解釋具有任意性。提,支部;地,歌部,兩字語音相隔太遠。從字族角度進行分析,《說文》:“提,挈也。從手是聲?!北玖x是指“挈”,即將東西提起來,懸持,拎。從“提起”的動作可以發(fā)現(xiàn),是將物品從低處垂直提起來。物品運動的方向是從下垂直往上。另外,《漢語大字典》:“‘提字還指一種垂直向上舀取液體的量具?!薄毒劳ㄑ浴び嶂倥e題詩遇上皇》:“便將酒缸、酒提、匙、筋、盞、楪,放在面前?!庇纱丝芍?,“提”有“直、正”義。《說文》:“是,直也。從日正。”與“曲”相對。表示“直、正、不偏斜”?!疤帷笔窃诒硎尽爸?、正”義的母文“是”基礎(chǔ)上加注類屬符號來表示詞義的。另外,“匙”“題”“尟”等字也是以表示“直、正”義的“是”旁為母文,與“提”構(gòu)成一組同族字來記錄同族詞。因此,“提”是由表示“直、正”義的母文“是”而得名。《釋名》對“提”的解釋不確。
3.《釋名·釋天》:“暑,煮也。熱如煮物也?!?/p>
王國珍:“周祖謨認為:‘夏日積溫盛熱,氣聚而不散,故曰暑。劉熙的解釋不妥?!?②運用字族理論進行探討,《說文》:“者,別事詞也?!薄罢摺边€可以作為“諸”的借字,表示“眾多”義。《管子·君臣上》:“相總要者官謀士?!薄尔}鐵論·散不足》:“者生無易由言。”因此,“者”具有表示“眾多”的假借義?!墩f文》:“暑,熱也。從日者聲。”《說文解字注》:“暑與熱渾言則一,析言則二,暑之義主謂濕,熱之義主謂燥。故溽暑謂濕暑也?!薄夺屆分幸嘧⒁獾绞钆c熱的區(qū)別,《釋名》:“暑,煮也。如水煮物也。熱,爇也。如火所燒爇也?!币虼?,“暑”義的特點是指夏天“濕氣眾多,表濕熱”。另外,“都”“諸”“褚”“儲”“豬”等字都含有“眾多義”,與“暑”同是在表示“眾多義”的母文“者”基礎(chǔ)上加注類屬符號來表義的。因此,《釋名》雖表現(xiàn)出了“暑”表示“濕熱義”的特點,并與“熱”相對,但并沒有探求出“暑”詞的名源。周祖謨“氣聚而不散”與人們所說“濕氣眾多”相近。
4.《釋名·釋天》:“霓,齧也,其體斷絕,見于非時,此災(zāi)氣也,傷害于物,如有所食齧也?!?/p>
《說文》:“兒,孺子也。從兒,象小兒頭顱未合。”《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又《韻會》:“兒,弱小也?!笨梢姟皟骸本哂小叭跣 绷x?!墩f文》:“霓,屈虹,青赤?;虬咨?,陰氣也。從雨,兒聲?!倍斡癫米ⅲ骸澳逓殛帤?,將雨之兆,故從雨?!薄稜栄拧め屘臁罚骸?? ,虹也?!毙虝m疏:“《音義》云:‘虹,雙出,色鮮盛者為雄,雄曰虹;闇者為雌,雌者為霓?!奔础昂纭睘橹骱?,“霓”為副虹?!澳蕖睘椤昂纭钡耐猸h(huán),形成的原因與“虹”相同,但“霓”形成時光線在水珠中的反射次數(shù)比“虹”的形成多一次,彩帶排列順序與“虹”相反,顏色比“虹”淺淡。即顏色相比“虹”更弱一些。“霓”是在表示“弱小”義的母文“兒”基礎(chǔ)上加注類屬符號“雨”而成。因此,“霓”得名于較“紅”顏色較弱義及“將雨”義。同以表示“弱小”義的“兒”為母文的同族字還有“倪”“婗”“麑”“蜺”“? ?”等字。因此,劉熙用后起的封建思想來解釋“霓”的名源,牽強附會。
5.《釋名·釋州國》:“郡,群也。人所群聚也?!?/p>
6.《釋名·釋衣服》:“裙,群也,聯(lián)接群幅也,緝下橫縫緝其下也。”
用字族理論分析,《說文》:“君,尊也。從尹,發(fā)號。古文象君坐形。”本義指君王?!逗槲湔崱罚骸熬?,群也。群下之所歸心?!薄盾髯印罚骸熬滥苋??!薄吨u法》:“從之成群曰君?!薄墩f文》:“群,輩也。從羊君聲。徐鉉注:羊性好群,故從羊?!薄叭骸敝秆蛉?,羊眾多而相聚成群。君道,能夠把人們都群聚在一起。因此,“君”也有“群聚、眾多”義?!墩f文·邑部》:“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四縣,縣有四郡。從邑君聲。”即將分散的人們?nèi)壕鄣揭豢?nèi)以方便管理。具有“群聚、眾多”義?!翱ぁ笔窃诒硎尽叭壕邸⒈姸唷绷x的母文“君”基礎(chǔ)上加注類屬符號“邑”來表示字義的。
《說文·巾部》:“裙,下裳也。從巾,君聲?!倍斡癫米ⅲ骸袄@領(lǐng)也。言裙之在下者。亦集眾幅為之。如裙之集眾幅被身也?!笨梢姟叭埂笔恰凹姺鶠橹?,含“群聚、眾多”義。與“郡”相同是在表示“群聚、眾多”義的母文“君”基礎(chǔ)上加注類屬符號“衣”來表義。以表示“群聚、眾多”義的“君”字為母文的君族字還有“群”“宭”“峮”等。因此,“郡”“裙”以及“群”是以“君”為義核的同族字關(guān)系,具有共同的語源,劉熙用表示語源義的“群”來解釋“郡”和“裙”,認識到此三詞之間的同源關(guān)系。
7.《釋名·釋車》:“輻,復(fù)也,重復(fù)非一之言也?!?/p>
《說文》:“輻,輪轑也。從車畐聲。”本義是指輻條,即插入輪轂以支撐輪圈的細條?!独献印罚骸叭椆惨惠??!薄稘h書·劉向傳》:“眾輻湊于前?!庇纱丝闯觥拜棥本哂小岸唷绷x。《說文》:“畐,滿也。象高厚之形?!敝旆计浴兑笾芪淖轴寘病罚骸爱w為盛器,充盈于中,因以象征豐滿?!薄都崱罚骸芭c幅同。布帛廣也。”“滿”“充盈于器”及“布帛廣”都具有“多”義。可知“輻”字是在表示“多”義的母文“畐”基礎(chǔ)上加注類屬符號“車”孳乳而來。同在表示“多”義的母文“畐”基礎(chǔ)上孳乳而來的還有“幅”“福”“富”等字。因此,“輻”得名于其“眾多”的特點?!夺屆酚谩皬?fù)也,重復(fù)非一之言也”,來解釋“輻”,“復(fù)”雖也含有“多于一、數(shù)量多”之義,但一般表示“重復(fù)”,與“輻”沒有同源關(guān)系,不甚準確。
四、結(jié)語
《釋名》雖然有其局限,但其對語言學(xué)具有重大的貢獻,開了詞源學(xué)研究之先路。其中有很多對事物得名之由的探究都準確恰當,給后世語言研究以啟發(fā),有些解釋雖然不甚準確,但其往往能表現(xiàn)出該詞義所蘊含的特點,比如對“暑”和“熱”的探究等,對后世語言文字及歷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釋名》至今都是值得人們學(xué)習(xí)和探討的著作。由于同一字族中的字所表示的詞具有同源關(guān)系,人們運用字族理論可以對《釋名》中的詞進行名源考據(jù)。雖然這種考求名源的方法只適用于這一類母文類屬字,但漢字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字都是母文類屬字,運用字族理論可以為人們考求名源提供很大的輔助作用,幫助大家正確認識《釋名》。
注釋:
①②王國珍:《〈釋名〉語源疏證》,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49頁,第4頁。
參考文獻:
[1]蔡永貴.漢字字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9.
[2]陳琦.“夭”字形義釋源[J].六盤水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8,30(01):26-30.
[3]常亮.對《釋名》聲訓(xùn)的再認識[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426(03):147-149.
[4]陳建初.《釋名》考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
[5]洪成玉.《釋名》評述[J].漢語史學(xué)報,2006,(00):
19-26.
[6]任繼昉,劉江濤.釋名[M].北京:中華書局,2021.
[7]裘錫圭.文字學(xué)概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
[8]王國珍.《釋名》語源疏證[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9]魏宇文.《釋名》研究綜述[J].嘉應(yīng)大學(xué)學(xué)報,2000,
(05):82-87.
[10]王先謙.釋名疏證補[M].長沙:湖南大學(xué)出版社,
2019.
[11]謝俊濤.《釋名》音訓(xùn)的體類、價值與不足[J].玉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22,43(01):98-104.
[12]張希峰.從《釋名》看劉熙在詞源學(xué)上的成就和局限[J].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1992,(06):38-43.
[13]周祖謨.《釋名廣義》釋例[A]//王力先生紀念論文集[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0.
作者簡介:
梅宇,寧夏師范學(xué)院,漢語言文字學(xué)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學(xué)、訓(xùn)詁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