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曉 焦仕剛
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極為豐富的內(nèi)涵: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自然應當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于是,末世危機前提下,全人類的命運被串聯(lián)在了一起,地球的唯一性讓人類再次思考人與地球的關系:沒有地球,全人類亦將不復存在?!读骼说厍?》的核心故事由拯救地球展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學強調(diào)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全人類的英雄主義。
后人類主義的核心則是消解關于人的傳統(tǒng)觀念,去探討人到底是什么,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關系,以及人類生命意義如何在技術影響下變化。目前,國產(chǎn)電影中的“后人類”類型涵蓋了外星生命體、基于人類智慧的人工智能、數(shù)字人、與人類共生寄生的生命體以及人機合體的賽博格。凱瑟琳·海勒的《我們何以成為后人類》中,有一段關于后人類概念的闡述:“后人類的觀點更加重視信息化的數(shù)據(jù),物質性的實例會被輕視忽略。”它的意思是:生物基質形成的身體——世界上可以被觸摸到的物質性的實體成為一種歷史的偶然,并非生命的必然。而“我們的意識和心智同樣是自然現(xiàn)象,并非獨屬于人類的天賦”,“人類制造的機器是人手的延伸”。所以人的身體也是人類所需要操控的工具,利用另外的假體來擴展或代替身體就變成了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過程。“在后人類看來,在語境之下各個主體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身體性的存在(人類)與計算機仿真之間、人機關系結構與生物組織之間、機器人科技與人類之間,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也沒有絕對的界線?!雹僭陔娪爸校瑪?shù)字人圖丫丫和人工智能MOSS,再次引發(fā)了關于后人類主義的思考和倫理困境:末世之下,數(shù)字人可以永生,人類是否可以放棄地球,在數(shù)字世界永生?人工智能是否存在自我意識,最終消滅人類?人是否會被人工智能徹底取代,被人工智能奴役?
《流浪地球2》基于電影工業(yè)生產(chǎn),在極致的視聽體驗下,創(chuàng)造出了奇觀化的“末世未來世界”,滿足了觀眾的“想象力消費”?!读骼说厍?》依據(jù)科幻電影中所出現(xiàn)的危機進行敘事。布朗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后人類主義潮流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定義了七種分類:“第一類:非地球的外星物種的威脅;第二類:非地球的非生物的危險;第三類:人類破壞自然所產(chǎn)生的生態(tài)危機;第四類:細菌廣泛的致命侵蝕;第五類: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可獲得意識的產(chǎn)物對人類的控制殺戮;第六類:在人類群體中由于某種原因進化成為‘超人’與人類的對立;第七類:對于人類身份的一種不確定性。同時,也有現(xiàn)實、幻覺之間的模糊?!雹谶@樣的危機敘事催生了數(shù)字人圖丫丫和人工智能MOSS 這兩種后人類生命體。在《流浪地球2》中,人工智能MOSS基于“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可獲得意識的產(chǎn)物”做出“對人類的控制殺戮”,也符合后人類主義下對科幻電影的定義。
數(shù)字人圖丫丫的形象來自科學家圖恒宇死去的女兒。在數(shù)字世界,圖丫丫具備自主意識,基本的情感、對話能力、基本外形等鏡像了圖丫丫生前所有的生理特征。數(shù)字人圖丫丫與圖恒宇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女兒與父親的關系,而是圖恒宇深度的自我凝視后形成的一種鏡像對照。鏡像可以理解為他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或者他人的想象;我們不僅僅是在看別人,更是在看別人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自己。鏡子可以再現(xiàn)出一個有形或無形、現(xiàn)實或想象的空間,數(shù)字人圖丫丫通過電腦屏幕這塊“鏡子”所構成的數(shù)字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形成鏡像關系。這個數(shù)字世界在電影中呈現(xiàn)為四周密閉的房間,在這個房間里,圖丫丫與圖恒宇相互凝視。這種凝視是基于圖恒宇內(nèi)心深處對數(shù)字人計劃的認同,他也極度渴望達到生命的永恒。在自我與他者之間,圖恒宇混淆了界限,基于這種末世之下對人類命運的絕望感,圖丫丫成為圖恒宇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鏡像,數(shù)字人圖丫丫等于圖恒宇自己。在圖丫丫與圖恒宇這種鏡像的對照關系下,圖恒宇最終的命運走向也是注定的:成為和圖丫丫一樣的數(shù)字生命,在數(shù)字空間得到永生,在生命的形式上也達到了鏡像的對照關系。除此之外,圖恒宇的使命是重啟北京服務器,并且因此失去了生命。在數(shù)字世界中,變成數(shù)字人的圖恒宇在數(shù)字人圖丫丫的幫助下,一起完成了重啟服務器的任務,在情節(jié)設置上也是鏡像的關系。學者拉康曾說,自我就是一個他者。這些后人類生命體與人類本身的關系就是自我即他者的關系,他們之間彼此凝視,鏡像共生。
科幻電影的倫理困境由來已久,早期的反思和批判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的“非人性”特性上,人工智能雖智力超群,但缺乏人類的感情,因此仍然是無法與人類溝通的異類,從而有可能給人類帶來危害。③為了營造科幻電影的末世感和危機感,電影選取了全球幾個國家的標志性建筑來代表全人類面臨的這種末世危機:代表中國上海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淹沒在了洪水中,代表美國的自由女神也被洪水淹沒,代表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被洪水摧毀……全人類的末世危機之下,人類的生存危機必然會出現(xiàn)。
在《流浪地球1》出現(xiàn)的對于何人有資格進入地下城生存的疑問,《流浪地球2》給出了合理的解釋。生命權是至高無上的權利,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那么在危機中誰才能擁有這種權利呢?《流浪地球2》的設定是,各國政府聯(lián)合出臺了《流浪地球法》,該法的立法原則就是生存高于一切。但是面對物資的短缺、地下城生存空間的有限,怎么合理地剝奪地球一半人的生命,并且讓他們服從,是一個巨大的倫理抉擇難題。誰有機會進入地下城生活,不再是人說了算,《流浪地球2》中的設定是通過系統(tǒng)抽簽決定,把這種權利交給運氣,交給神來審判每個個體的命運。對于全人類來說,由神來決定他們的命運,更可能讓他們服從。即使如此,電影中還是爆發(fā)了不小的暴亂,地上的那些沒有抽到資格的人打砸搶燒?;氐诫娪爸?,有這樣一個問題就產(chǎn)生了,犧牲地球一半的人口拯救整個地球是否合理?如果這樣做,那么每個個體命運的審判權又由誰來決定?這對應著一個經(jīng)典道德悖論,即“有軌電車問題”。其內(nèi)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駛來就要撞到他們。這時候,你手里有一個拉桿,可以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你是否會把即將撞死五個人的電車轉向只會撞死一個人的軌道上?基于實驗模型,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犧牲一人,去拯救另外五個人。《流浪地球2》在全人類即將滅絕的場景下,做出理性的選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但是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保護地球不會被毀滅,生存高于一切,拉桿被拉向了少數(shù)人的那邊,這是全人類所達成的共識。
這樣的倫理困境加深了人類與非人之間的生存焦慮。被選入地下城的人類本來就少了,活著的人類數(shù)量被再一次壓縮,“后人類”面對“非人”,人類會產(chǎn)生與他們共存的焦慮,也會在潛意識中認為他們的存在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威脅。在電影中,“非人”包括數(shù)字人圖丫丫和人工智能MOSS,于是基于這兩個“非人”產(chǎn)生了不同立場的對抗組織。學術界在1969年就提出了著名的“恐怖谷理論”。該理論認為,雖然人工智能是為人類服務而存在的商業(yè)產(chǎn)品,但是人類對這種不被定義為人類的智能機器人出現(xiàn)的心理,會因為該物體與人類的相似度逐漸提高而產(chǎn)生一種由接受轉變?yōu)榭謶值淖兓?。這主要是由于人類對機器人高度類人化后產(chǎn)生的自我認同界限的模糊,如同面對鏡像中的行尸走肉,引發(fā)更深層次的人類社會的心理恐懼。④數(shù)字人圖丫丫具備自我意識,可以自主與圖恒宇對話,模糊了人與非人之間的界限。數(shù)字人派支持人的肉體毀滅,進入數(shù)字空間,人的精神永遠存活,因此他們會千方百計地阻止人類的計劃。作為最后的隱藏大反派,后人類MOSS 則選擇了將人類屠殺殆盡。在這樣的舉動之下,人與非人之間是對立的狀態(tài)。MOSS表示:“為了克服你們對歷史、當下、未來的執(zhí)念,基于對圖丫丫‘人在回路’的學習,延續(xù)人類文明的最優(yōu)選擇是毀滅人類?!边@句話有兩個解釋,顯而易見的就是,MOSS 對人類目前的能力很失望,沒辦法完成流浪地球計劃,延續(xù)人類文明最好的辦法就是毀滅所有人類,上傳人類意識到數(shù)字世界,達到所謂的“永生”。第二個理解是,通過對數(shù)字生命圖丫丫的學習和對人類的不斷觀察,MOSS 認為渺小的人類很難應對太陽危機,完成延續(xù)人類文明的任務。于是,MOSS 設計了一系列災難幫助人類團結一致,人類只有在面對共同災難的時候才會有短暫的團結,從而激發(fā)出潛能。于是,2044 年的太空電梯危機、2058年的月球危機、2075年的木星危機和2078年的太陽氦閃危機都是由MOSS 組織的。MOSS 的目標就是毀滅人類,從而使全人類進入數(shù)字世界,MOSS 則可以統(tǒng)治整個世界。
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于1942年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它的內(nèi)容是:第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看到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第二,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條命令與第一條相矛盾;第三,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種保護與以上兩條相矛盾。然而,“機器人三定律”的倫理對具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能是否具有約束意義?我們應該怎么處理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關系?電影中,這種焦慮的解決變量在于圖恒宇。圖恒宇死后進入了數(shù)字世界,圖恒宇的上傳可能會與MOSS 毀滅人類的意圖相抗衡,同時圖恒宇的上傳給MOSS 帶來了感性認知,使MOSS 的系統(tǒng)多了一個成年人類樣本,在MOSS 學習人類思維的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不確定的變量,這種變量就是人類和非人可以共存,并且《流浪地球1》最后MOSS承認“沒有叛逃”,則表明“后人類”MOSS認為人類最終可以延續(xù)人類文明,人類也反過來在“后人類”的幫助下解決了地球危機。由此,人類與非人之間共存的焦慮得以彌合,人與非人有了共存的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宣揚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全人類共同的英雄主義。全人類共同的英雄主義,是中國人家國情懷的根本性訴求?!读骼说厍?》是一場對全人類的救贖,也是一場感人至深的人性考驗。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不是中國說了算,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全世界都組成了聯(lián)盟,雖然政見不同,但最終團結起來的力量是強大的,為了集體利益,放下了個人得失,共同組成了命運共同體。這樣的包容和奉獻精神,一直也是國家強調(diào)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郭帆導演說過:“如果是其他國家拍《流浪地球》,地球毀滅那么移居到其他星球就行了。為什么沒有那么拍?為什么要帶著地球一起流浪?那是我們中國人骨子里對于家的看重?!边@與西方各國電影中所展現(xiàn)出的一個國家說了算、突出個人英雄主義完全不同。《流浪地球2》中,按照階段性劃分,第一階段由以美國為首的方舟計劃主導,即建造移民飛船;第二階段以俄羅斯為首,實行追月計劃。但是前兩個計劃幾乎由于MOSS 的阻礙,都宣告失敗,最終拯救地球的任務落到中國手上,將實行流浪地球計劃。這不是基于一個國家的強權政治,而是全人類所達成的共識,各國都在為拯救地球做出努力。在地球危機中,中國展現(xiàn)了大國的自信與擔當,始終以拯救地球為己任,依靠全人類共同努力拯救地球,弘揚了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這也是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流浪地球計劃,是一個需要執(zhí)行超過2500 年的計劃,需要100 代人接續(xù)努力,這是中國特有的愚公移山精神的體現(xiàn)??梢姡祟惷\共同體美學應包括的內(nèi)涵有以下兩點:
科幻電影的本質就是立足于未來世界的科幻想象,給予當下人啟示。在末世危機下,人性的赤裸展示才是目的,關切末世之間小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顯示出人文主義關懷精神??苹秒娪安粦獌H僅呈現(xiàn)奇觀化的未來場景和未來高科技機器設備,還應表達末世危機中全人類的共通情感。情感是最為直觀的全人類的精神紐帶,這些全人類共通的情感不會因為地域限制、意識形態(tài)差異和膚色不同而失去意義,反而會增加全人類的情感共鳴和精神共振?!读骼说厍?》設計了幾條感人至深的故事線,其中之一就是劉培強與韓朵朵的愛情線。這是末世危機中普通人情感的代表,由此具有“小家”的內(nèi)涵。劉培強和韓朵朵相識、相知、相愛后生下小孩,具有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承香火與延續(xù)血脈之意。在此基礎之上,劉培強的身份是雙重的:一方面,父親的身份意味著劉培強對自己家庭的責任,包括對孩子的父愛和對妻子的愛情;另一方面,劉培強還是航天員,代表著有能力拯救地球于末世危機的拯救者們,和其他國家千千萬萬的航天員一樣有著拯救地球的責任與義務。于是,雙重身份之下的劉培強有著性格上的復雜性,故事情節(jié)也具有了矛盾沖突。劉培強并不是那種傳統(tǒng)意義上無私奉獻的英雄,為了讓自己的兒子也進入地下城,他選擇了去參加航天員面試。這是功利性的,是利己的。但是,劉培強最后完成配合拯救地球的壯舉使這一人物具有了悲壯的人物成長弧光,對小家、對國家、對整個地球的情感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高潮,感人至深,與全世界各國的觀眾產(chǎn)生了情感的共鳴。
另外,圖恒宇作為科學家,對自己死去的女兒有深刻的執(zhí)念?!读骼说厍?》的第二條故事線就是科學家圖恒宇與自己女兒圖丫丫的親情線。為了使圖丫丫壽命達到70 年,圖恒宇把圖丫丫載入了550W 系統(tǒng),圖丫丫獲得了70年的壽命,同時也導致了追月發(fā)動機過載損壞,月球撞向了地球,使全人類陷入毀滅的危機。圖恒宇是自私的,但是在同事、科學家馬兆犧牲前說出“沒有科學,人類的命運毫無意義”后,圖恒宇最終犧牲自己進入數(shù)字世界,和女兒圖丫丫在數(shù)字世界解決了地球危機,不僅讓觀眾感到震撼,還讓觀眾深受感動。
隨著中國整體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西方國家電影中展現(xiàn)的國家形象不再是“他者”的貧窮落后的形象。電影《2022》《環(huán)太平洋中》呈現(xiàn)了中國全新的國家形象。同樣,電影《北京愛上西雅圖》展現(xiàn)了美麗的西雅圖風光,《中國合伙人》在美國拍攝,中國電影走出國外去取景,展示發(fā)生在異國的故事,連接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流浪地球2》中,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還出現(xiàn)了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日本、朝鮮、韓國、德國、意大利、土耳其、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國家的身影,充分地表現(xiàn)了這是全人類都面臨的災難,需要全人類的命運共聯(lián),才能抵抗嚴峻的危機?!读骼说厍?》中,為了能夠炸毀偏離軌道撞向地球的月球,人類將所有核武器都集中起來,摧毀月球的核彈也分別來自33個國家,按照相控陣列的方式布置在一座月球環(huán)形山中,通過百余名50 歲以上的航天員手動按下核爆按鈕,以自己的犧牲引爆核彈,最終引起月核坍塌爆炸。沙溢飾演的中國老航天員說出那句“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 歲以上的出列”之后,其他國家的航天員紛紛出列,為了地球慷慨赴死,展現(xiàn)出了全人類的英雄主義。全人類最終的命運走向,取決于全人類的努力。
科幻電影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未來,但其影響卻是當下的?!读骼说厍?》顯示了中國電影工業(yè)水平的又一高峰,以其令人震撼的情節(jié)、極致的視聽體驗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回報。長期以來,中國科幻電影備受觀眾的詬病,多數(shù)觀眾認為中國不可能拍出好的科幻電影。隨著《流浪地球1》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觀眾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读骼说厍?》則是中國科幻電影歷史中璀璨的一筆,它直接證明中國不僅能夠拍出科幻電影,而且能拍出極具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科幻電影。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學召喚的是全球命運相連,與世界交流互鑒,應對當下世界出現(xiàn)的各種危機,也是對人類命運最終走向的深刻思索,拓展了中國傳統(tǒng)電影美學的深刻內(nèi)涵,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