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晨 昕
答=景凱旋
from 問題星球
問:
從小學(xué)就開始背《唐詩三百首》,到初中還要考古詩鑒賞題,我都學(xué)膩了。唐詩到底有什么魔力?為什么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還要反復(fù)誦讀唐詩呢?
答:
三月是詩情畫意的時節(jié),聊聊唐詩正合適。覺得唐詩枯燥,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文體是有時代性的,作為一種文體,包括唐詩在內(nèi)的舊體詩在形式上是有點過時了,很難完美地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人的思維和情緒。盡管還有人喜歡寫舊體詩,寫得也很不錯,但總讓人感到這是一種古人的情緒,缺少語言和思維的想象力。
但唐詩最寶貴的是其中的真精神,值得后代人一再品味。什么是唐詩的真精神?是它的自由性、獨立性和人類性,是詩人對社會的關(guān)心、對自然的沉思、對個體生命的思考,這些都是人性的體現(xiàn),是發(fā)自詩人內(nèi)心的需求,其中的情感像赤子一般真摯。而真摯美好的情感,恰恰是現(xiàn)代人越來越欠缺的東西。
此外,還有審美活動。在詩人眼里,萬物是有靈的,目之所及都值得記錄和吟誦?,F(xiàn)代人出行比古人更加方便,“見的世面”更多,可惜很多人只能欣賞世界的表象。到一個地方旅游,導(dǎo)游告訴我們,這塊石頭像什么,那座山像什么,也就是找個類比,我們就點頭滿足了。現(xiàn)代人缺乏唐詩中的審美情操和表達(dá)能力,我們需要對眼前的世界重新充滿驚奇,才會有唐詩中那般美的感悟。
總而言之,人類有些情感是中外相通的,有些體驗是古今貫通的,正是這種唐詩的真精神打動著今天的讀者,豐富著我們的感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