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和
爺爺葉圣陶任新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的第三年,我出生了??傆腥藛栁遥捍蠼逃胰~圣陶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我想了又想,實在總結不出條條框框的法則來。倒是家里的那張八仙桌,像個臨時課堂,留下了很多瑣碎記憶。
在家里,一大家人每天都要圍著八仙桌吃晚飯。首先,入席就是要講規(guī)矩的。爺爺和奶奶先坐,小輩們再依次坐下。后來孫輩越來越多,幾個小的只能輪流上桌。
爺爺在八仙桌上教我識字。印象最深的是在冬天,北京燒爐子,屋內(nèi)暖和些。爺爺一回家就換上棉袍,在八仙桌前坐定,掏出幾張識字卡片——他將用過的臺歷裁成方紙,拿紅色的毛筆寫上字,教我認。當然,爺爺也有嚴厲的時候。有一次,我急匆匆扒拉了兩口飯,放下碗筷蹦著離開,不小心“咣”的一聲摔了門。爺爺“噌”地起了身,厲聲叫住我,“重新關一次門”。結果他越嚴厲,我就跑得越快,躲到了北屋,不肯出來。爺爺吃完飯,跑去北屋,一字一句地要求我,“把門再關一次”。我只能老老實實,輕手輕腳地,又關了一次門。這件事情,我現(xiàn)在想起,仍然記憶猶新。
爺爺曾說:“我想,‘教育這個詞,往精深的方面說,一些專家可以寫成著作,可是就粗淺方面說,‘養(yǎng)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含義?!?/p>
還有一件事情令我記憶深刻。我大哥三午五歲半時,被送進一家小學的幼稚班,回家常常又哭又鬧,想來是受了嚴師的責備。有一回,這位嚴師在他的成績單上批了八個大字:“品學俱劣,屢教不改?!睜敔斂戳?,回敬了八個大字:“不能同意,尚宜善導?!本瓦@樣給老師捎了回去。
后來我們都明白了爺爺?shù)目嘈?,他絕不是一味慣著孩子胡鬧,作為一名教育家,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靜待花開,正是爺爺精深的教育理念。
(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