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育霖
一
又接了初一的兩個班,為了培養(yǎng)新生的學習習慣,我嚴抓作業(yè),現在基本上沒有作業(yè)缺交的情況。
班里有個叫小甫的孩子。我第一次收作業(yè)時,看到他連班級和姓名都寫得歪歪扭扭。好在我之前看過班級名單,勉強“認”出了他的名字,“初一”的“初”字,前面的部首寫為“礻”,我已見怪不怪,但居然漏了右邊的“刀”,我忍不住腹誹:這個小孩以后很難教啊。翻開作業(yè)本來,里面的字更是奇奇怪怪,既大又亂,難以辨認?!白x寫障礙!”——這幾個字赫然乍現在我的腦海里。這樣的孩子并不是懶,而是對文字的輸入和輸出有困難。
我在大學時參加過相關的科研課題,對此略知一二。這些孩子閱讀和書寫有困難,上課聽不進去,沒法集中注意力,只能玩別的。老師看到了就批評,越批評他們就越害怕,越害怕越沒法學,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對孩子來說,他本身也很痛苦,但是家長和老師都沒法理解,批評的口徑大致相當——懶惰、不聽話、不認真。
前幾年我剛入職,缺乏經驗,布置作業(yè)時沒有考慮難度。有些同學實在完成不了,應付上來,我都堅決地打“C”或“D”。因此,有個別同學的作業(yè)基本是以“C”為最高分、“D”為最低分的??吹叫「Φ淖鳂I(yè),我心生憐憫,打了一個“B”,并寫上了“書寫要工整”之類的批語。
批改完作業(yè),我去班里找他,想見見這個小孩。因為新生彼此間都還不熟悉,我問了好些班里的同學才找到他。他的臉圓圓的,看起來憨厚老實,跟其他孩子并沒有什么不同。我問他語文課是不是跟不上,如果跟不上要跟我說。他囁囁嚅嚅,搖搖頭,小聲地說:“跟得上。”
這話我當然是不信的。不過,誰都希望被別人認可,莫說少年心性,即便是耄耋老翁,也是如此,人之常情,何必打擊他呢?我理解得很。
二
真的跟得上嗎?他的作業(yè),依然像摩斯密碼一樣神秘,一個字的左右偏旁甚至要分兩行來寫。如果不是知道作業(yè)內容,我甚至會認為自己在閱讀阿拉伯文書。默寫時,我實在沒法批改,只好在勉強還能認的字上打鉤,最后再給一個模棱兩可的等級。我覺得是時候同他的家長聊聊了,于是便添加了小甫媽媽的微信。
小甫的媽媽仿佛已經知道我的來意,還沒聊兩句客套話,她就說小甫有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經過干預治療已經比小學好多了。小甫媽媽說:“他有一次做作業(yè),語文的,不懂,自己都急哭了。他怕你罵他?!蔽也唤麘M愧——一定是那次我布置賞析比喻、擬人句的作業(yè),好些同學都完成不了。
她又說:“他理解文章有困難,書寫一看就有問題,你還給他B?!?/p>
“沒必要打擊他?!蔽一貜?。
“但他每次都會把老師打的分數給我看,他很高興?!?/p>
“盡力了學不會,我還批評他,越批評他越害怕,也不是他想這樣的……給個過得去的分數就差不多了,不打擊他?!?/p>
“拿B他十分高興,他說:‘老師都說我好,說我不理解他?!?/p>
其實,我印象中似乎并沒有說過他“好”,也許是他把“B”當作是老師認為他“好”吧?僅僅是一個應付式的“B”,竟然能夠讓這個孩子歡喜如許。平靜的內心泛起波瀾,我再次向他媽媽確認:“是語文還是其他科目?”小甫媽媽答道:“語文,你改的?!?/p>
聊完后我又翻看了幾遍聊天記錄,心里愈發(fā)觸動:小甫這樣的孩子在求學之路上到底是受了多少委屈,竟對一個敷衍的等級歡喜逾恒?他的心里一定很渴望進步,只是受到生理的限制,學業(yè)上一直沒能獲得世俗標準的認可,連家人也“不理解”。因此他才會把這個“B”無限地放大,認可自己,試圖抓住羨慕已久的被肯定感。看似簡簡單單、信手拈來的“理解”,他一定盼望很久很久了吧?
三
后來上課,抽號偶爾會抽到小甫來回答問題,但每一次他都沒能回答出來,我便柔聲問他會不會,不會的話先坐下;他有時也會趴桌睡覺,我都以戴著口罩不能睡覺為理由,讓他坐起來;不過,他的作業(yè)也沒有幾次缺交。我批改別人的默寫通常不超過五秒,就能把所有錯字圈出來,可是小甫的默寫,讓我很是為難:他確實沒有能力默寫,而且寫的字我認不出,我也還是只能挑幾個字打鉤。至于作文,他倒能寫夠字數,我也給他一個接近起評分的分數,并多次叮囑他一定要寫夠600字,他會使勁地點頭。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講評作文時,我隨口提了一句:“還想看誰的作文?”馬上就有好事者說要看小甫的,旁人隨后也跟著起哄。我非常尷尬,閉口不言,怒目圓睜,盯著好事者。班里同學知道我的意思,漸漸地安靜了下來。我偷偷看了看小甫,他坐得很端正,無辜地望著我。我義正辭言地說,剛才誰喊得最大聲,就看誰的。班里又是一陣哄笑,我讓好事者把作文拿上投影儀,他支吾半天拿了上來。擺弄好他的作文,我回頭以一副嚴肅的表情盯著班級同學——當然,我要觀察的其實是小甫。小甫也正看著我,眼里似乎正放著光呢。
暑假末得知又要留在初一,我循例到班級群去說些感謝、不舍、祝福之類的話。底下自然是家長們的“深情回應”,小甫媽媽倒是沒有跟著隊形復制粘貼,回應得中規(guī)中矩。我點了她的頭像,看到以前的對話,情緒翻涌。
一個敷衍的“B”,雖是無心之舉,但卻是我這一年里所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拿B他十分高興,我也很高興。我能夠為他做的,好像都已經做了,但又好像做得遠遠不夠。諸如小甫這類的孩子,漫長的求學之路,也許不太好走,也許還會遇到好些“不理解”他們的人。不過,我相信,小甫一定能夠慢慢地綻放自己的光彩——怎么會有人故意遺忘了你呢?你才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呀!
過去與未來,有好多孩子與小甫一樣,不被人“理解”。這個孩子也許是你,也許是我,也許是教室里的他們。我會惦記著,并找機會向他們表示我“理解”,在“理解”的道場見自我,見真心,見眾生。
只不過,我的“理解”,不會再是偶然之舉了。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福田區(qū)上步中學)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