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一
參展畫廊:常青畫廊/GalleriaContinua
參展藝術家:JR
第九屆PHOTOFAIRSShanghai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將于4月25日至28日重回上海展覽中心。作為專注影像的當代藝術博覽會,本屆博覽會設立核心、平臺、洞見、廣角等板塊,匯聚來自全球20+座城市的50+家展商,并聯(lián)合200+位藝術家,呈現(xiàn)1000+件影像藝術佳作,以集中展示攝影及數(shù)字藝術影像的重要成果與最新發(fā)展。
參展藝術家JR,1983年出生于法國巴黎。JR是一位在世界各地的街道、社區(qū)和公共空間自由展出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吸引了眾多從不去博物館參觀的觀眾的注意。他的作品混合藝術和行為,所涉及的主題包括奉獻、自由、社群和認同。
JR放大的照片主要張貼在城市中較為顯眼的地方,例如建筑物、橋梁、屋頂甚至火車的表面。這些照片不僅要面對公眾,還要幫助觀眾,通過藝術行為這一方式,參與到他們未曾期待過的場景中,鞏固他們與周圍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JR的藝術是關于質疑并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對話。
JR的藝術生涯始于2001年,當時他在巴黎地鐵發(fā)現(xiàn)了一部相機。2006年,他的巨幅肖像《時代肖像》(PortraitofaGeneration)張貼在巴黎中產階級地區(qū)的墻壁上,那是一幅巴黎臭名昭著的郊區(qū)“暴徒”的肖像。2007年,他與搭檔MarcoBerrebi創(chuàng)辦了“Face2Face”,曾被認為是最大的非法攝影展。JR在八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城市的邊境安全圍欄/分隔欄張貼了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巨幅肖像。2008年,“婦女是英雄”(WomenAreHeroes)項目關注到了那些被視為沖突目標的女性的尊嚴,因此他開啟了漫長的環(huán)球旅行。2011年,他憑借在全球顯著的成績獲得了TED獎,在那之后,他創(chuàng)建了“InsideOut”,用來鼓勵全世界人民參與國際藝術項目,讓大家拍攝照片并放置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它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平臺,能夠讓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通過參與國際性的藝術項目獲得在社群里的一種身份認同感。
參展畫廊:ATLASGallery
參展藝術家:艾略特·厄威特(ElliottErwitt)、恩斯特·哈斯(ErnstHaas)、威廉·克萊因(WilliamKlein)、尼科·洛馬(NikoLuoma)、泰瑞·奧尼爾(TerryO'Neil)、馬克·呂布(MarcRiboud)、杉本博司(HiroshiSugimoto)、巴斯蒂安·伍德(BastiaanWoudt)
ATLASGallery此次的展位結合了經典與當代,其中包括杉本博司的標志性海景攝影作品、馬克·呂布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旅行時拍攝的中國簽名攝影作品、他的標志性作品EiffelTowerPainter和《黃山》系列中的一些彩色作品,以及已故攝影師艾略特·厄威特記錄日常生活的黑白照片。
作為對這些紀實作品的補充,畫廊還將展出一些著名的時尚攝影作品,包括威廉·克萊因和泰瑞·奧尼爾的作品。此外,畫廊還將展出巴斯蒂安·伍德的精美當代黑白作品,以及尼科·洛馬的《改編》系列作品。
參展畫廊:C14畫廊|C14Gallery
重點參展藝術家:莫毅
在當代攝影藝術的豐富語境中,莫毅的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創(chuàng)新手法脫穎而出,不僅顛覆了傳統(tǒng)攝影的實踐,更是在中國傳統(tǒng)攝影理念的演進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攝影作品標志著從傳統(tǒng)的寫實攝影向概念寫實攝影的轉型,這一轉變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革新,更是思想和表達方式上的重大突破。
C14畫廊此次精心策劃的展覽,將展出莫毅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chuàng)作的七個重要系列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藝術家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關鍵時期,也反映了他對于攝影媒介的深刻理解和不斷探索的藝術精神。在莫毅的鏡頭下,每一幀作品都是對現(xiàn)實與想象、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微妙關系的深刻剖析。
在這些系列作品中,觀眾可以期待看到莫毅如何巧妙地運用光影、構圖和色彩,以及他如何在攝影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創(chuàng)造出既具有時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蘊的視覺語言。這些作品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思想上的啟發(fā),引領觀眾深入思考攝影藝術的本質和可能性。
參展畫廊:GalerieBacqueville
參展藝術家:湯瑪士·德沃(ThomasDevaux)、戴維·德·拜特(DavidDeBeyter)
通過展示法國藝術家戴維·德·拜特(DavidDeBeyter)和湯瑪士·德沃(ThomasDevaux)的精選作品,巴克維爾畫廊(GalerieBacqueville)再次證明了其對新攝影方法的堅定支持。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在美學上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探討了同一個核心概念:現(xiàn)象是如何將一群人團結在一起的?
他們在西班牙和美洲的沙漠地區(qū)尋找外星生命或跡象的最微小證據;他們研究了消費者對某一物品產生強烈渴望的心理機制,為了滿足這種渴望,消費者必須擁有這個物品。戴維和湯瑪士在后期制作階段或舞臺上對攝影媒介進行了實驗,他們從對立的角度審視了社會群體,這些群體是當代夢想和噩夢、神圣和褻瀆、對未知和別處的渴望以及自我之旅的載體。
湯瑪士·德沃的《圖騰》系列中的照片非常引人注目。這些照片看似筆直、纖細,既具有催眠作用又具有反光性,散發(fā)出一種特殊的光環(huán),吸引著觀眾的身心,激起難以抑制的欲望。這些照片利用了幻想和欲望的結構,但它們困住了我們對晚期資本主義表面和擬像的迷戀。這些作品更接近物體本身,它們舍棄了對商品的拜物教,轉而支持新的圖騰崇拜。
在他的《圖騰》系列中,湯瑪士進一步探討了當今各種超越性表達之間建立的脆弱聯(lián)系,并繼續(xù)激進地批評了他對營銷策略的看法。在2016年開始的《人造絲》系列中,主題和攝影過程在一個難以區(qū)分的標題中相遇?!度嗽旖z》讓人想起超市攤位和用于擴大光束顏色的光學技術。
與抽象表現(xiàn)主義繪畫類似,他的圖像根據表面正面性簡化為不透明甚至自戀的反射,以攝影方式構建其對象。他的照片根據一種完美的感知將焦點轉向自己,這種感知本身就成為目的。我們自己的視覺奇觀——作為目標而豎立起來——然后被消耗掉,就像《購物者》系列中缺席的面孔一樣。
德沃的照片似乎是出于其感知目的而被消費,然而,這可能會讓人忘記,動詞“消費”實際上指的是一種有目的的破壞行為,而非僅僅是無意義的毀壞。當我們談論“消費”,從字面上理解,我們指的是為了特定用途而進行的一種有益的消耗。當我們關注他的作品在光芒以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聯(lián)系的象征時,他的作品表現(xiàn)出額外的模糊性。
這些作品產生自己的光芒,它們通過光環(huán)效應擴散能量,為了片刻的交流而變得世俗?!秷D騰》系列中的照片采用二向色玻璃拍攝,遵循垂直和鏡像構圖,通過將觀看者的身體融入顏色并將融入構圖中。與觀眾的身體和形式的對抗揭示了一個隱藏的部分:使圖騰形式具體化的神奇原始主義。
如果物品交易是卓越的社會紐帶,那么廣告就是一種象征意義。換句話說,是建立聯(lián)系的手段。攝影協(xié)議通過維持一種法典化的、受監(jiān)管的、毫米級的美學來產生光環(huán),就像共同價值觀談判的地平線一樣。此案細致而危險,違背任何道德立場,超越任何商業(yè)或宗教縱容。它旨在通過將觀眾的感受、信仰和欲望化身及物質投射為圖騰物體,將技術和精神意圖重新統(tǒng)一起來。因此,后者提供了一種神圣的建構,與其說是物品的建構,不如說是對發(fā)起該行為的愿景的建構。
《圖騰》系列照片非常吸引人,它們利用了我們的幻想和欲望。這些作品挑戰(zhàn)了我們對資本主義表面迷戀和對物質的欲望,但所追求的東西卻遲遲不出現(xiàn)。通過攝影的過程,這個系列作品批判了市場的拜物主義,并帶來了新的圖騰崇拜。在《圖騰》系列中,湯瑪士·德沃深入探討了營銷策略,并嘗試了多種表達超越現(xiàn)實的方式。2016年推出的《人造絲》系列,其主題和攝影過程以一種難以分辨的形式呈現(xiàn)。“人造絲”是利用光學技術來擴展光束的顏色。
這些作品的總體效果就是光的效果,它們散發(fā)出能量,帶有光環(huán)效果,既是褻瀆的變形,也是神圣時刻的福祉?!秷D騰》系列照片采用垂直構圖和微距拍攝,將觀眾與色彩融為一體。這種對抗身體和形狀的方式揭示了原始圖騰的魔力和結晶。
沃爾特·本雅明曾提到光環(huán)的終結和文化價值的損失,以及工業(yè)復制技術的發(fā)展。而湯瑪士·德沃在一個悖論中,成功地恢復了崇拜和神圣的概念,這要歸功于市場定義的技術設備和規(guī)則。如果商業(yè)交易是社會的紐帶,那么廣告就是一種象征意義,是建立聯(lián)系的方式。
攝影作品中的光環(huán)是通過維持一種規(guī)范化、受監(jiān)管的、精確到毫米的美學來產生的,就像協(xié)商共同價值觀的地平線。這種精細而微妙的方式超越了任何道德立場,不受任何商業(yè)或宗教的限制。它的目的是通過將觀眾的情感、信仰和欲望投射到圖騰物體上,重新統(tǒng)一技術和精神意圖。因此,這些作品提供了一種神圣的建構,不僅僅是物質的建構,更是源自行動的愿景的建構。
——MarionZilio,藝術評論家(AICA)和獨立策展人(CEA)
參展畫廊:MICKGalerie
參展藝術家:CarlieConsemulder、南達·哈根納斯(NandaHagenaars)、LotteEkkel
MICKGalerie畫廊將攜三位荷蘭新興女性攝影師卡莉·康穆德(CarlieConsemulder)、洛特·??藸枺↙otteEkkel)、南達·哈根納斯(NandaHagenaars)首次亮相PHOTOFAIRS。
卡莉·康穆德(b.1982)是一名荷蘭攝影師,目前居住在德國慕尼黑。她的作品結合了抽象和具象的當代攝影。她的具象作品靈感來自形狀、色彩和構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她試圖從零開始塑造她所拍攝的世界,創(chuàng)造一種逃避現(xiàn)實的形式,以反思現(xiàn)代社會。她的抽象作品大多拍攝無人居住的場景,每幅圖像都蘊含著潛在的、詩意的含義,邀請觀眾打開自己心靈深處意想不到的窗戶,開啟一段內省之旅。
洛特·??藸枺╞.1988)是一名自學成才的攝影師,在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她沒有既定計劃,只利用自然光捕捉詩意而直觀的圖像。她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瞬間中尋找靜謐和美感,而這些瞬間往往被忽視。
就像生活本身一樣,我們對世界的感知也在不斷地演變。正如圖像會隨著光線或個人視角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對生活的體驗也會隨著觀察視角的變化而變化。這種不斷轉換的意識始終存在于藝術家的世界觀中,并成為她觀察和創(chuàng)作的基礎。而將她的圖像串聯(lián)在一起的是她對結構、線條和色彩的迷戀。
??藸柕淖髌分芯倪x擇的瞬間既反映了生活的美好,也反映了生活的日常;既反映了生活中的靜止,也反映了生活中不斷發(fā)生的變化。??藸枌⒆⒁饬性谒蚕⑷f變的瞬間,有時甚至是微小的細節(jié)上,從而消除了日常生活的喧囂,彰顯其壯麗之美。
荷蘭攝影師南達·哈根納斯(b.1988年)致力于將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轉化為圖像,她的作品可以用詩意、直覺和情感來形容,而作品的黑白色調則受時間和永恒的概念影響。
對哈根納斯而言,相機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是轉變的象征,啟迪她以新的方式看待生活。她將攝影視為成長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種方式,她說:“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并不總是那么容易,但我強迫自己這樣做?!?/p>
哈根納斯認為攝影從來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她的使命。她的祖母是一位藝術家,受祖母的啟發(fā),她不懼打破常規(guī)。她說:“我喜歡那些像是被畫家的畫筆觸碰過的畫面?!惫{斯玩弄光影,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有節(jié)奏又憂郁的舞蹈。她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激勵他人通過藝術分享自己的情感。哈根納斯堅信,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名藝術家,只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或自己,就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和治愈的力量。
參展畫廊:M藝術空間|MARTCENTER
重點參展藝術家:馮君藍色(StanleyFung),駱丹
M藝術空間一直密切關注并與藝術家駱丹、馮君藍和傅百林合作,他們的作品在之前的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上展出過,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這幾年來,這三位藝術家一直在創(chuàng)作,他們的作品也在不斷變化:一方面,他們在自己關注的領域里越來越深入,保持了細膩深邃的風格,充滿了靈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創(chuàng)作形式、敘事方式等方面探索影像藝術的新可能。
在這個充滿挑戰(zhàn)的一年里,M藝術空間希望在展示這三位藝術家的最新作品的同時,和大家一起重新關注影像藝術的可能方向,關注鏡頭背后的現(xiàn)實和精神世界,通過影像產生更多的聯(lián)系。
這次,M藝術空間帶來的是駱丹剛完成的《無人之境2023》系列作品。這個系列延續(xù)了《無人之境》的工作方式,也對人與世界的關系有了新的討論。
馮君藍,1961年出生于香港,是一位影像藝術創(chuàng)作者。他的肖像作品超越了客觀記錄的層次,同時也反映出他對時間和人類歷史的興趣。在他的作品中,人是物質與神靈的結合,是被賦予永恒意識而焦慮的有限存在。
馮君藍曾獲得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一等獎,阮義忠評價他的作品“已不是容顏的留影,而是靈魂的肖像”。馮君藍的作品體現(xiàn)出對時間、空間和人類歷史的興趣,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道在萬物(靜物)》《互為肢體》《草芥》《草書》《道在瓦甓》《骨中骨》等系列。
馮君藍的影像作品常以單幅戲劇的形式呈現(xiàn),表達出他獨特的藝術觀、宇宙觀和人觀。他作品中所描繪的人,既不是欲望的主體,也不是文化的動物,而是物質與靈性的結合。他們是被賦予永恒意識而焦慮的有限存在。
參展畫廊:高臺當代藝術中心|GaotaiGallery
參展藝術家:馬海倫、田林、徐冠宇
高臺當代藝術中心此次計劃展出三位杰出藝術家田林、馬海倫和徐冠宇的攝影作品,帶領觀眾探索人與空間、文化與身份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田林的《雅瑪里克山》系列通過2005至2015年間對烏魯木齊市雅瑪里克山居民的肖像拍攝,展現(xiàn)了這一地區(qū)作為南北疆外來人口臨時據點的獨特人文景觀。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具有紀實性質,并呈現(xiàn)出溫暖的人性關懷,觸動人心。馬海倫的《喀什青年》系列深入喀什,捕捉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態(tài)度,展現(xiàn)了一代年輕人如何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尋找自我。徐冠宇的《外籍人口》系列則通過裝置藝術的形式,記錄在美國持有不同簽證的人們的生活空間,探討身份、文化與空間之間的交織。
參展畫廊:絕版影像館|UPGallery
參展藝術家: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AnastasiaSamoylova)
絕版影像館此次計劃展出去年正式代理的俄裔美國藝術家安娜史塔希亞·薩莫伊洛娃的作品,此系列源自藝術家對所有啟發(fā)攝影藝術圈的攝影大師的堅定致敬。那些通過展覽輾轉成為攝影集得以長久傳世的偉大作品,薩莫伊洛娃嘗試在早餐時刻深入觀察、研究和追求。藝術家在主圖像旁擺放了各種食物、物件等,重新建構了享用早餐的場景。今年,藝術家在持續(xù)進行此系列的創(chuàng)作,作為此系列在上海的首次展出,畫廊將帶來2件2023年的作品以及7件2024年的新作,期待能呈現(xiàn)藝術家獨特的視覺風格。
參展畫廊:睿品畫廊|RUIPINGallery
重點參展藝術家:陸元敏、蒙敏生
陸元敏,1950年出生于上海。其攝影作品在中國、日本、法國、美國、德國、奧地利、英國、愛爾蘭和韓國等地展出,2007年獲得第一屆沙飛攝影獎。曾先后出版了《上海人》《蘇州河》等畫冊。
“我拍攝的這些關于上海的黑白照片,它們像歷史老照片一樣,但是又不是那么的老,半新不舊,我身邊的朋友看它們都看得進去,好像一切都是發(fā)生在昨天的事?!?/p>
——陸元敏
蒙敏生(1919—2007),祖籍廣州,1919年出生于上海,青年時代移民即謀生于香港。20世紀50年代,他曾短暫在電影廠工作,由此開始了他的攝影生涯。
蒙敏生的攝影有少量沙龍作品,而絕大部分是紀實攝影,記錄香港的社會生活,尤其是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景象。香港的農民、漁民、碼頭工人乃至作坊、工廠、社會活動、有軌電車、市井茶肆、民俗風情、中產階級、港九工人運動、香港市政變遷等,在他的照片中都有反映。
對于生活在內地的人們來說,對香港的印象或想象大多就是摩天大樓、霓虹閃閃、跳舞賭馬、消費天堂、金元世界、文化沙漠、時尚先鋒等等。但這只是香港的一部分,并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香港,也可以說是充滿娛樂感和實用主義趨向的報紙、電視、電影傳達出來的媒體的香港。蒙敏生的照片,最大的價值在于他讓我們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勞動階層),在翻檢他的照片時,有大開眼界之感。
參展畫廊:MEARTGALLERY
參展藝術家:塔莎(DashaArt)
塔莎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她的作品不僅僅是攝影,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她的“情感創(chuàng)造力”風格是對傳統(tǒng)時尚攝影和藝術攝影的一種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她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攝影的無限可能。
在白俄羅斯的攝影界,塔莎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獨特的標志。她的作品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一種情感的體驗。在過去的五年里,她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攝影流派——情感創(chuàng)造力,這是一種融合了時尚攝影和藝術攝影的全新風格。
情感創(chuàng)造力,這是塔莎對自己的藝術風格的定位。她認為,攝影創(chuàng)意的誕生始于特殊的情感,而其他階段,如準備、拍攝、修圖等,也是在情感上經歷的。這種風格的攝影作品是根據當下的特殊感覺創(chuàng)作的,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時尚攝影和藝術攝影,更注重情感的表達和傳達。
攝影之友對話塔莎(DashaArt)
Q:你如何定義“情感創(chuàng)造力”這一藝術流派?它與傳統(tǒng)時尚攝影和藝術攝影有何不同?
A:首先,在我看來,我的創(chuàng)作并不屬于已知攝影流派的框架。我成功地將我的攝影藝術描述為“情感創(chuàng)造力”。對我來說,攝影創(chuàng)意的誕生始于特殊的情感。其他階段,如準備、拍攝、修圖等,也是在情感上經歷的。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展示結果。
情感創(chuàng)造力是根據當下的特殊感覺創(chuàng)作的照片。
Q:能分享一下你的創(chuàng)作過程嗎?你是如何從一個概念或情感出發(fā),最終創(chuàng)造出一件作品的?
A:想法隨時可能出現(xiàn),因為我不是刻意想出想法的。靈感無處不在:在商店里、在街上、在我聽音樂或做不尋常的夢時。當你提出不尋常的想法時,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創(chuàng)作新照片的過程就開始了。這個過程涉及多個方面,因此創(chuàng)造東西永遠不會無聊。我會仔細考慮模特的外觀、服裝、發(fā)型、化妝和特殊細節(jié)。我會考慮片場的燈光、模特應該是什么樣子,以及她在照片中應該如何擺姿勢。拍攝結束后,最重要的時刻到來了——選擇“正確”的照片,正是那些能讓觀眾一次又一次觀看的照片。
Q:你在創(chuàng)作時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是否有特定的主題、故事或情感常常出現(xiàn)在你的作品中?
A:在創(chuàng)造力方面,最重要的是不要為自己設定界限。即使你提出的想法看起來不可能實現(xiàn),但這只意味著你需要再考慮一下。
在我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主題,但最常見的主題是形式主題,其中最亮眼的方向之一就是前衛(wèi)。首先,這是由于我出生和長大的維捷布斯克市。維捷布斯克是一座藝術家之城,這座城市擁有這個稱號是有原因的。馬列維奇、利西茨基、夏加爾、羅德科、列賓等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家都與維捷布斯克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城市的能量和特殊的地方有助于催生有趣的想法、發(fā)現(xiàn)新的名字和創(chuàng)造未來的藝術。
Q:在過去的5年里,你認為自己的作品有哪些顯著的變化或發(fā)展?
A:在過去的5年里,我對藝術的鉆研更加深入。我不僅開始創(chuàng)作照片,還開始創(chuàng)作繪畫。繪畫也幫助我實現(xiàn)我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的照片和繪畫相得益彰。我可以輕松地根據我的照片創(chuàng)作一幅畫,反之亦然,這非常令人興奮。
我還大大擴展了我的展覽活動,近年來我通過展覽訪問了許多國家。最重要的展覽之一是2020年迪拜世博會,我成為唯一一位為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館創(chuàng)建藝術區(qū)的藝術家。
同樣在2020年,我贏得了一個重要頭銜——2020年度歐洲專業(yè)攝影師(歐洲攝影師聯(lián)合會競賽)。
Q:如何看待技術在你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是否使用任何特殊的技術或工具來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A:對于任何專業(yè)人士來說,一個重要因素是專業(yè)設備的可用性。這是我所關心的,也是我所需要的。
我工作的主要意義是創(chuàng)作過程和手工設計的創(chuàng)作。你在我的照片中看到的實際上都是制作的服裝、發(fā)型、化妝等。因此,我不需要特殊的技術來創(chuàng)作我的藝術。
Q:你的作品將在上海PHOTOFAIRS上展出,這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你希望觀眾從你的作品中獲得什么樣的體驗?
A:我相信我的照片和創(chuàng)意構圖中的神奇極簡主義甚至可以給經驗豐富的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創(chuàng)造一種吸引觀眾的特殊攝影形式。
我很榮幸能夠參加上海PHOTOFAIRS,這也是對我創(chuàng)造力的認可,以及我能夠在世界上最好的攝影博覽會上向廣大觀眾展示我的藝術的喜悅。
這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重要的國際交流經歷,我很高興白俄羅斯和中國有著友好的關系。
Q:你是否有與其他藝術家合作的經歷?這種合作對你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何影響?
A:我經常與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合作。例如,我可以為服裝設計師提出想法并實施不尋常的照片拍攝。我也有拍攝創(chuàng)意珠寶、配飾等的經驗。這是一種美妙的互動體驗,在協(xié)作的過程中,美麗的藝術誕生了。
我的照片和設計經常會啟發(fā)其他設計師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它給我?guī)須g樂和愉悅。
Q:對于希望進入藝術界的年輕藝術家,你有什么建議或鼓勵的話語?
A:藝術的世界是一段艱難而漫長的旅程,成為一名藝術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個藝術家都必須無怨無悔地將一生奉獻給這條道路,接受困難和喜悅,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
不要偏離正路!繼續(xù)做你喜歡的事!
ArtBase香港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于3月28日至30日舉行,選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今年有來自40個國家及地區(qū)合共243間藝廊參展,比往年再增加66間。今年ArtBasel設有5大主題展區(qū)及2大專題活動,包括藝廊薈萃、藝術探新、亞洲視野、策展角落及藝聚空間。
香港,這座東方之珠,不僅是全球金融的樞紐,更是亞洲乃至世界藝術市場的重鎮(zhèn)。每年,這里都會上演一場場藝術盛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和專業(yè)人士。在這里,一眾藝術機構和畫廊以無比的熱情和專業(yè),策劃著一場場令人矚目的藝術展覽,共同打造屬于藝術的狂歡。
最令人期待的莫過于亞洲藝術界的天花板——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這個世界級的藝術博覽會,每年都會匯聚來自全球的頂尖畫廊,展出無數(shù)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從現(xiàn)代藝術到當代藝術,從繪畫到雕塑,從攝影到裝置藝術,各種藝術形式在這里交匯,構成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藝術畫卷。觀眾在這里可以一覽世界各地的藝術風貌,感受藝術的無界限和無限可能。
ArtBasel香港2024展區(qū)介紹
1-藝聚空間(Encounters)
“藝聚空間”將展出16件大型藝術裝置作品,主題為“我是我所遇見的一切的一部分”(IamapartofallthatIhavemet),其中11件將特別為ArtBasel香港展會而創(chuàng)作,為2013年展區(qū)創(chuàng)立以來的最高紀錄。此外,澳大利亞藝術家丹尼爾·博伊德(DanielBoyd)的作品將會在太古廣場作場外展出。
2-策展角落(Kabinett)
“策展角落”是為參展藝廊內的主題式個展而設的,以亞太地區(qū)個展項目為焦點。今年參與的藝廊數(shù)目為創(chuàng)紀錄的33間,重點項目包括:
千高原藝術空間(成都):帶來中國藝術家畢蓉蓉創(chuàng)作的裝置作品,深入探討不同城市與文化之間的模式差異、互聯(lián)網、個人記憶及藝術家周遭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JohyunGallery(釜山):展出已故韓國藝術大師樸棲甫最近系列的繪畫作品,展示藝術家作品中非凡的物質性、韻律與技藝。
HeraldSt(倫敦):呈獻香港出生、現(xiàn)駐倫敦的藝術家郭紹恒的丙烯顏料與水墨作品,展現(xiàn)出藝術家對酷兒互動、家居生活與藝術史的影像探索。
YavuzGallery(新加坡、悉尼):帶來知名泰國藝術家PinareeSanpitak的最新作品,展現(xiàn)她對有機結構與物質之間的長期探索,以及神圣與世俗二元性的展現(xiàn)。
JessicaSilverman(三藩市):呈獻美國藝術家LoieHollowell的一組粉彩立體畫作,探索性意識、生殖與靈性主題。
AnnelyJudaFineArt(倫敦):展出俄羅斯先鋒藝術家KasimirMalevich在1913年至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紙上作品,包括AlexanderRodchenko、AlexandraExter、NaumGabo、ElenaSemenova以及GustavKlucis等對非客觀主義藝術作出重要貢獻的藝術家作品。
3-藝廊薈萃(Galleries)
“藝廊薈萃”集合全球201間頂級藝廊帶來高水準作品,當中的亮點包括紡織藝術及數(shù)碼藝術作品:
AlisonJacques(倫敦):呈獻SheilaHicks對布料與紡線的開創(chuàng)性運用;
Bank(上海):展出歐洲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纖維藝術運動代表人物MarynVarbanov的作品;
TaroNasu(東京):展出以探索不同形式的原始聲音而著名的視覺及聲音藝術家池田亮司作品;
Galerien?chstSt.StephanRosemarieSchwarzw?lder(維也納):
呈獻近期“希克獎2023”入圍藝術家苗穎以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影像作品。
4-藝術探新(Discoveries)
“藝術探新”展區(qū)共有22間參展藝廊,聚焦新晉藝術家個展,集中探討現(xiàn)代社會城市化發(fā)展與公共空間轉變議題。
Tarq(孟買):孟買藝術家SameerKulavoo被家鄉(xiāng)快速發(fā)展的步伐啟發(fā),作品探索印度大都會城市化擴張對居民的影響。
FineArts,Sydney(悉尼):展出李要那的雕塑作品,邀請觀眾一同直視人造結構對公共空間的影響方式。
其他重點作品包括FizaKhatri以油畫、繪畫及雕塑花環(huán)組成的裝飾性裝置藝術;由JhaveriContemporary(孟買)展出、Fitzpatrick(巴黎)首次在亞洲展出AnhTran的新作;李繼忠的多頻道錄像與攝影裝置,探討香港在“冷戰(zhàn)”時期扮演的信息交流與情報中心角色。
5-亞洲視野(Insights)
“亞洲視野”展區(qū)重點展示亞洲及亞太地區(qū)的藝術家作品,集合20間藝廊,聚焦具有歷史性的作品。包括首次參展的√KContemporary(東京)呈獻20世紀前衛(wèi)書法藝術家比田井南谷的作品,以及同樣是首次參展的PTTSpace(臺北),將會展出已故大師席德進的作品,他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以肖像畫探索欲望,是東亞地區(qū)酷兒文化的先驅人物。
ArtBasel香港2024焦點活動
光映現(xiàn)場
“光映現(xiàn)場”由多媒體藝術家兼電影制作人李振華擔任策展人,自3月27日至3月30日,于灣仔會展舉辦10場免費放映會,放映節(jié)目包括:
《椒麻堂會》(2021年)
《Sex》(2021年)
《唔好意思遲咗覆》(2021年)
ThreadRoutes-ChapterIV(2014年)
UselessSacrifice(2022—2023年)
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
“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將于3月27日至30日在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舉行,由巴塞爾藝術展亞洲內容顧問兼編輯、身兼作家與編輯的StephanieBailey策展,建立國際文藝界重要人士對話交流的平臺?;顒友垇碜杂?5個國家及地區(qū)的講者舉行對談節(jié)目,包括與日本傳奇藝術家大竹伸朗與村上隆對談,暢談他們與日本東京之間的關系。
除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各大畫廊也是香港藝術界的重要力量。他們不僅展示著重要的藝術家作品,更是推動藝術創(chuàng)新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在這些畫廊中,你可以看到名家的經典之作,也可以發(fā)現(xiàn)新興藝術家的創(chuàng)新之作。這些作品或深邃內斂,或大膽前衛(wèi),或充滿哲理,或洋溢著生活氣息,展現(xiàn)了藝術的多元和豐富。
每年的香港藝術月,各大畫廊都會拿出自家最重要的藝術家,舉辦一場場重磅展覽。這些展覽不僅是藝術的展示,更是藝術家之間的競技和對話。觀眾可以在這里看到不同藝術家的風格碰撞,感受到他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藝術追求。這種“神仙打架”的場面,無疑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享受和思考空間。
香港的藝術機構和畫廊,以其專業(yè)和誠意,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個高品質的藝術平臺。他們不僅關注藝術的商業(yè)價值,更注重藝術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通過各種展覽和活動,他們推動了藝術的交流和創(chuàng)新,也為公眾提供了接觸和理解藝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