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兩幅古代畫作所見“鹿形象”反映的宋遼關系

      2024-05-07 13:31:45王欣

      王欣

      摘 要:《丹楓呦鹿圖》與《秋林群鹿圖》是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知名古代畫作,藝術價值極高,但作者已無從考察,創(chuàng)作年代也存疑。這導致相關研究成果缺乏年代信息,難以形成結論。針對這兩幅畫作的緣起、作者及年代,古書畫鑒定專家張珩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霖燦曾發(fā)表見解,多重證據(jù)都指向遼代的一組五幅通景屏風畫。兩位學者的推論有理有據(jù),很值得借鑒,但均基于美術學層面的分析,僅涉及畫幅、畫法、畫風、題材等方面,并未結合當時宋遼兩國特殊的政權關系來探討“鹿形象”在此出現(xiàn)的深層含義、合理性以及所承載的政治象征。本文旨在以歷史學視角,對這兩幅畫作進行深入挖掘,結合宋遼政權關系,探討“鹿形象”在當時政治環(huán)境下可能呈現(xiàn)的特殊內涵。

      關鍵詞:《丹楓呦鹿圖》;《秋林群鹿圖》;鹿形象;宋遼關系

      中圖分類號:K246.1;K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4)03-0073-04

      引言

      探討宋遼之間的交往不可避免地涉及“澶淵之盟”?!板Y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數(shù)十載的戰(zhàn)亂紛爭,拉開了雙方百年和平的序幕。宋遼雙方政治、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和平局勢更促進了物質交流和民間往來,切切實實地深化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宋真宗與遼圣宗作為宋遼政權的統(tǒng)治者,一直奉行謹慎的外交政策,長期保持著睦鄰友好關系。宋遼頻繁通使,互派使節(jié)多達380次。這種和諧的氛圍不僅僅存在于政治層面,更滲透到宋遼皇室的生活,加深了雙方在制度、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積極交流。盡管宋朝每年要向遼朝支付“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歲幣,但這種全面、深入、自發(fā)的交流所帶來的和平,具有非凡的高度、文明的色彩和人文的光輝。

      歷史研究者們對于“澶淵之盟”的評價褒貶不一,本文不做評議。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澶淵之盟”造就的和平局勢下,宋遼的交流顯然超越了硬性條約的規(guī)定,在多方面進行著積極的互動,同時宋遼雙方也格外珍視這份安定繁榮。宋朝對遼朝的態(tài)度可謂友好,甚至在遼朝邊地遭遇災難、發(fā)生饑荒時,宋朝也沒有趁虛而入,而是設派專員在邊境進行接濟賑災。同時,遼朝對宋朝也無不義之舉,遼圣宗甚至對遼境內的漢人相當關切與愛護。如《契丹國志》中就有記載:“(遼圣宗)詔漢兒(漢人)公事皆須體問南朝(宋朝)法度行事,不得造次舉止。”[1]遼人如有冒犯宋真宗趙恒名諱的情形時,遼圣宗也會令其當即改正[2]。特別是宋乾興元年(1022)宋真宗駕崩,遼圣宗聞訊并未趁亂出兵,而是“集番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3],這樣的舉動體現(xiàn)出當時宋遼交往的和諧與深度。傷感之余,遼圣宗最為擔心的還是宋遼關系的未來走向,謂(遼)宰相呂德懋曰:“吾聞侄帝(宋仁宗)圣年尚幼,必不知兄皇分義,恐為臣下所間,與吾違約矣?!盵4]直至宋使薛貽廓抵達,傳達了愿與遼世代修好的政治訊息后,遼圣宗才安心釋懷。遼興宗在駕崩前對臣子的囑托更是表達了對宋遼關系的深切期望,強調“不得失宋朝之信誓”[5],因此才有后世遼興宗贈《千角鹿圖》與宋仁宗的佳話。這種和諧與深度的交往表明了宋遼之間不僅存在政治聯(lián)盟,還有相互關懷與理解。

      然而,宋遼終究是兩個獨立的政權,代表著不同的封建統(tǒng)治集團,在時間上相交且在空間上存在疆土爭端,所以無論之前的和平、友好、交流進展到何等程度,都不能使雙方徹底放下戒備,真正地共處一室。當時的宋遼關系雖然積極向好,但猶如臥榻之側正有他人酣睡。這種心照不宣、彼此提防、極其微妙的政治關系和心態(tài),很可能會在國禮中有某種形式的體現(xiàn)。

      一、《丹楓呦鹿圖》和《秋林群鹿圖》及其“鹿”形象

      《丹楓呦鹿圖》與《秋林群鹿圖》是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兩幅備受矚目的古代畫作,因其卓越的藝術價值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已有眾多美術學研究者對這兩幅畫作進行過藝術方面的學術研究[6]。然而遺憾的是,這兩幅畫作的作者不詳,創(chuàng)作年代雖被記錄為“五代”,卻存在著爭議。

      《丹楓呦鹿圖》與《秋林群鹿圖》原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蓋有元代文宗皇帝的收藏印“奎章”和“天歷”,曾為皇家收藏的珍品畫作。1955年,中國古書畫鑒定專家張珩在《反對美國侵略集團劫奪我國在臺灣的文物——記述故宮博物院被劫往臺灣的一些名畫》[7]中,首次明確指出這兩幅畫作應為同一組作品。由于張珩早期參與過北京故宮文物的鑒定工作,其見解比較可信。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霖燦仔細調查了畫作實物后,得出了和張珩一樣的結論,并且結合畫幅、絲絹材質、布局、畫法、畫風、題材等多重要素,進一步推斷這兩幅畫作為遼朝皇帝興宗耶律宗真親自繪制并贈與宋朝皇帝仁宗趙禎的國禮——五幅通景屏風畫《千角鹿圖》其中的兩幅[8]。推斷依據(jù)主要來自北宋郭若虛的畫史著作《圖畫見聞志》,其中載有:“皇朝與大遼國馳禮,于今僅七十載,繼好息民之美,曠古未有。慶歷中其主以五幅縑畫千角鹿圖為獻,旁題年月日御畫。上命張圖于太清樓下,召近臣縱覽。次日,又敕中闈宣命婦觀之。畢,藏于天章閣。”[9]兩幅畫作的實物與這段描述高度吻合,符合二重證據(jù)法理論,因此該推斷較為合理,目前得到廣泛認可[10]。

      下面綜合各家研究,對《丹楓呦鹿圖》與《秋林群鹿圖》出自五幅通景屏風畫《千角鹿圖》的合理性進行如下總結:畫幅尺寸相近,絹本材質及織法統(tǒng)一;畫面布局相似,鹿居深林中,整面不留白,滿繪構圖技巧高超,功力深厚;鹿身為勾勒輪廓、細膩筆法暈染而成,呈現(xiàn)出近乎不勾邊的沒骨畫法;繪畫風格一致,和諧整體,均為絹本重彩,且與中原的水墨、絹本設色完全不同;題材統(tǒng)一,背景均為北國秋色,主題均為群鹿。

      鹿對于契丹人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哆|史》中記載,遼人十分崇拜鹿的神靈——麃鹿神,每次出獵,必祭其神,祈求收獲更多[11]。契丹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qū),那里森林茂密,河流廣布,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生態(tài)豐富多樣。這里的居民自古就有獵鹿的習俗,鹿是他們重要的衣物、食物來源,這種由大自然衍生出來的動物崇拜深深植根于契丹民族信仰之中。

      本文探討的“鹿形象”,在很多遼代文物上都有體現(xiàn)。內蒙古巴林右旗遼慶陵圣宗耶律隆緒墓中室四壁上繪有壁畫《四季山水圖》,其中《夏景圖》[12]中就出現(xiàn)了鹿。壁畫上的鹿,臀白且尾短,屬白臀鹿又稱馬鹿,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及內蒙古地區(qū),形象與《丹楓呦鹿圖》和《秋林群鹿圖》上的鹿十分接近,都寄托著契丹人的自然信仰和宇宙觀念。

      事實上,契丹人的動物崇拜遠遠不止“鹿”。契丹人對于自己民族的起源有著“白馬青?!盵13]一說,而且對此深信不疑。北疆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契丹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契丹人逐漸萌生了動物崇拜的意識,這種意識在契丹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

      基于以上,筆者認同《丹楓呦鹿圖》與《秋林群鹿圖》出自《千角鹿圖》的說法。此外,通過上述美術學視角可知,這兩幅畫作的用料講究、構圖飽滿、氣韻流暢,是集大成之作,絕非尋常之物。這樣的畫作符合契丹皇室贈與宋皇室的國禮屬性。同樣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契丹使朝聘圖》就描繪了契丹使臣朝聘的盛大場面。可見,作為國禮的《千角鹿圖》一定具有極其突出的價值或者某種深刻的意義,考慮到當時宋遼之間特殊的政權關系,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政治象征,以文雅隱喻的方式蘊含在畫作之中,符合古代文化傳統(tǒng)。

      二、《丹楓呦鹿圖》和《秋林群鹿圖》中“鹿”形象反映的宋遼關系

      《丹楓呦鹿圖》與《秋林群鹿圖》的背景為北國秋色,與今日大興安嶺南麓(內蒙古東部及遼寧中西部)的秋日景色別無二致。這一地區(qū)是遼朝活動最為集中的區(qū)域,遼五京中的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都靠近大興安嶺山脈。因此,認為秋色象征遼朝應無偏頗。此外,兩幅畫作的主題和布局也高度一致,均為群鹿游息于深林之中。作為隆重贈送的國家之禮,“鹿形象”的象征意味值得探討。下文將以歷史學的視角,結合史料分析“鹿形象”的深層含義,重點關注為什么是鹿,是怎樣的鹿,以及鹿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兩幅畫作里。

      首先,“鹿形象”的出現(xiàn)具有合理性??v觀歷史,“鹿形象”在中原畫作中罕見。以農耕文化為主導的中原社會雖然也存有一些動物主題的畫作,但多以鞍馬、牛羊等家畜為主。由北宋官方主持編撰的宮廷藏畫圖錄《宣和畫譜·畜獸門》中,收錄了六朝至北宋末年的27位動物畫家的324幅畫作,其中以鹿為主題的僅有唐代韓干的《明皇射鹿圖》2件??梢?,當時的中原藝術家并未關注到“鹿形象”。反觀“馬逐水草,人仰湮酪,挽強射生,以給日用,糗糧芻茭,道在是矣”[14]的契丹民族,主要生活在北方草原山嶺地帶,以游獵為主要生計,生活中必然接觸鹿、觀察鹿。此外,鹿在遼朝特有的政治制度——捺缽中也經常出現(xiàn),“四時捺缽”中的秋捺缽又名“秋山”,主要活動為“入山射鹿及虎”[15]。關于射鹿,《遼史》中有“伺夜將半,鹿飲鹽水,令獵人吹角效鹿鳴,既集而射之,謂之舔咸鹿,又名呼鹿”[16]的記載?!哆|史拾遺補》也有“每歲于白露后三日,獵者衣鹿皮,戴鹿頭,天未明潛伏草中,吹木筒作聲,牡鹿聞之,以為求其偶,遂踴躍而至,至則利鏃加焉,無得脫者”[17]的記載??梢?,各個階層的契丹人都會與鹿打交道,所以“鹿形象”出現(xiàn)在遼代的畫作中并不牽強,作為民族與地域的象征較為合理。

      其次,歷史上的遼圣宗確實善于繪畫,且尤為擅長畫“鹿”?!秷D畫見聞志》中有明確記載:“遼興宗好儒術,工丹青,以畫鹿著名?!盵18]《丹楓呦鹿圖》與《秋林群鹿圖》中的鹿,由流暢的工筆墨線勾勒輪廓、細膩筆法暈染著色而成,所以呈現(xiàn)出近似沒骨畫法的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寫實與生動,畫中單個鹿的形體、筋肉、骨骼十分傳神,姿態(tài)靈動,身軀毛皮格外鮮亮且富于立體之感。像這樣造型嚴謹、栩栩如生的鹿,需要繪畫者對鹿群進行長期細致地觀察,并實地寫生反復練習??梢姟兜鬟下箞D》與《秋林群鹿圖》的作者非常熟識鹿的神態(tài)習性,更加說明畫中的“鹿形象”不是一時興起的偶然選題,而是經過長期觀察、練習、醞釀的結果,必定含有深意。

      再次,“鹿形象”在中原的歷史文化中寓意美好?!奥埂痹跐h語中的發(fā)音同“祿”,象征長壽安康與仕途美好[19]。與中原文化中的“蝙蝠形象”有異曲同工之妙,“蝠”發(fā)音同“?!?,因此大量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多見于天花、窗欞、月門磚雕等裝飾部分,例如北京恭王府中就因為隨處可見蝙蝠圖案被喻為“萬福之地”。所以,寓意吉祥的“鹿形象”契合當時宋遼政權的良好關系。并且,契丹人十分崇尚宋人的制度、文化和高雅藝術,遼興宗本身也具有極高的文化修養(yǎng),“曉音律,好繪畫”[20],因此在國禮中借助“鹿形象”來表達美好祝福符合客觀邏輯。

      最后,安靜且警覺的“鹿形象”恰似當時宋遼的政治姿態(tài),是一種高超的政治隱喻。關于“鹿形象”,不但要從中原文化的層面上進行分析,更要從遼朝的視角出發(fā)加以理解,揣摩繪畫者當時的心思?!兜鬟下箞D》繪呦呦鹿群,棲息于深邃密林中,姿態(tài)統(tǒng)一望向左側,長角的雄鹿昂首自若,警覺地洞察著四周,周圍雌鹿掩蔽于林中豎耳聆聽,似要奔跑之狀;《秋林群鹿圖》繪秋林中一頭雄鹿頷首恃角,望向左側,后足用力蹬地,似乎準備與對手較量,身側緊隨一頭雌鹿,也望向左側,其他雌鹿三兩成群,或立或臥或游走覓食,但都保持豎耳聆聽,時刻在觀察左右情況,似乎不遠處正有聲響。雖然這些鹿的形態(tài)各不相同,但都在靜謐中突出一種警覺,伺機而動的姿態(tài)淋漓盡致。自然界中的鹿本就以靈活、警覺著稱,它們幽居山林,生活習性恬淡安靜、與世無爭,從不主動攻擊,但鹿群卻時刻都在互相守護、防備外敵。鹿的這種習性,本身就是遼對宋政治態(tài)度的完美寫照。“鹿形象”恰當?shù)乇磉_了遼朝渴望和平、重視交流的心情,同時也暗示了雙方之間的心照不宣和謹慎局勢。

      三、結語

      美術學研究者已經從繪畫作品《丹楓呦鹿圖》和《秋林群鹿圖》本身入手,從畫幅、材料、布局、技法、風格等方面論證了該畫作出自遼地,且為五幅通景屏風畫《千角鹿圖》其中之二的合理性。結合繪畫學、文物學、材料學、地理學的基本知識,筆者認可這一結論。但除此之外,作為宋遼歷史的研究者,還很有必要在政權關系、政治往來的層面上找出更深層的證據(jù),來為這個結論做一份歷史學上的陳詞。

      《丹楓呦鹿圖》和《秋林群鹿圖》運用高超的繪畫手法,將北國秋色與“鹿形象”完美融合。山嶺叢林,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是契丹遼地的風貌。幽居山林、靈動、警惕的鹿形象,是契丹人政治態(tài)度的寫照。

      ——————————

      參考文獻:

      〔1〕〔2〕〔3〕〔4〕〔5〕[宋]葉隆禮.契丹國志(卷之七·圣宗天輔皇帝)[M].北京:中華書局,2014.

      〔6〕〔18〕杜怡風.《丹楓呦鹿圖》研究[D].北京:中國美術學院,2022;張未雨.《丹楓呦鹿圖》的藝術特點解析及啟示[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1;劉金霞.丹黃掩映 金葉婆娑——對《丹楓呦鹿圖》的解讀[J].美術教育研究,2020(10).

      〔7〕張珩.反對美國侵略集團劫奪我國在臺灣的文物——記述故宮博物院被劫往臺灣的一些名畫[J].文物參考資料,1955(07).

      〔8〕李霖燦.丹楓呦鹿與秋林群鹿圖[J].(臺北)故宮文物月刊,1983(02).

      〔9〕[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

      〔10〕黃冬富.關于《秋林群鹿》和《丹楓呦鹿》兩圖的作者問題[J].暨大電子雜志,2006(43).

      〔11〕[元]脫脫.遼史·卷百一十六·國語解第四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2016.

      〔12〕首都博物館編.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

      〔13〕[元]脫脫.遼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上京道[M].北京:中華書局,2016;[宋]葉隆禮.契丹國志·卷首·契丹國初興本末[M].北京:中華書局,2014.

      〔14〕[元]脫脫.遼史·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八·食貨志上[M].北京:中華書局,2016.

      〔15〕〔16〕[元]脫脫.遼史·卷三十二·志第二·營衛(wèi)志中[M].北京:中華書局,2016.

      〔17〕[清]楊復吉.遼史拾遺補(卷5)[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9〕佚名.吉鹿獻瑞[J].紫禁城,2023(03).

      〔20〕[元]脫脫.遼史·卷十·本紀第十·圣宗一[M].北京:中華書局,2016.

      (責任編輯 徐陽)

      The Song-Liao Political Relations Reflected in the "Deer Images"

      in Two Ancient Paintings

      WANG Xin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Red Maple and Whistling Deer and Autumn Forest Gathering Deer are well-known paintings collected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n Taipei. They have extremely high artistic value, but their author cannot be identified, and the year of creation is also doubtful. This makes many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lack age information and cannot be conclusive. Regarding the origin, author and age of these two paintings, Zhang Heng, an expert in 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ppraisal, and Li Lincan, former deputy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n Taipei, have both elaborated. Multiple evidence points to a set of five panoramic screen paintings from the Liao Dynasty. The inferences made by the two scholars are well-founded and worth learning from, but they are all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fine arts, limited to the painting frame, painting method, painting style, subject matter, etc., and are not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ng and Liao countries at that time. Let's discuss the deeper meanings of the deer image, why it appears here, and whether it's appropriat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race the origins of these two paintings, and talk ab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inting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ng and Liao.

      Keywords: Red Maple and Whistling Deer; Autumn Forest Gathering Deer; Deer Image; Song-Liao Political Relations

      卓资县| 辽宁省| 固原市| 五华县| 三明市| 南靖县| 西畴县| 凌海市| 罗江县| 崇信县| 大理市| 涞源县| 隆子县| 临城县| 平阳县| 仁布县| 甘肃省| 富锦市| 曲靖市| 达日县| 盱眙县| 镇安县| 青河县| 黎川县| 绵阳市| 萨嘎县| 常宁市| 汝阳县| 永顺县| 邵武市| 葵青区| 宁安市| 东安县| 寻乌县| 子洲县| 临夏市| 拜城县| 齐齐哈尔市| 斗六市| 长兴县|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