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春風已遠

      2024-05-10 15:33:12職燁
      美文 2024年9期
      關鍵詞:齊邦媛讀書老師

      被稱為永遠的齊老師的齊邦媛先生去世了。

      我2003年開始在報社做實習記者,2005年正式入職,直到2015年離開報社,有12年的時間在寫人物采訪。很長一段時間,我負責我們報社的讀書、文化版面,采訪過許許多多的作家,也寫過許許多多的書評。

      這期間,總有不同的人來問我,有什么好看的書推薦。我總是向大家推薦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這本書大概是我自己在成年之后讀過最多遍的書,許多章節(jié)都能背誦下來;齊邦媛先生是我做記者生涯最想采訪的人,我幸運地在2012年在臺灣訪問到她,齊先生比想象中更親切更直爽。分別時,她握住我的手叮囑我“年輕人要好好讀書”,我一直記得這句話。我把她與我珍貴的合影打印出來放在書房,每當覺得倦怠或者沮喪的時候,仿佛看到她還在身邊,坐在我的對面。

      這些年,我換工作、生孩子、搬家,有時候沒有心情讀書,但想到齊先生在書里說的,就沉下心回到書本中去。她一輩子都在讀書,后半生到了臺灣,也在教青年人如何讀書。兵荒馬亂的日子,她用讀書讓自己平靜下來,那么難的時候她都能做到,我們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好好讀書?

      2012年采訪結束后沒多久,齊先生的丈夫去世。這些年我總是留意新聞,生怕看到什么不好的消息;每一年結束,我也總在心里默默祝福齊先生健康、長壽。今天看到新聞,雖然是意料之中,但還是非常難過。她是一代人的齊老師,100年,一個時代結束了。

      雖然我們沒有機會聽她講課,但我們還可以看她的書。我想,以后我會讓我的女兒也看這本書(她看不懂的話我就讀給她聽),看看上一代的人是怎么樣過來的,歷史是怎么碾過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是如何用書本用尊嚴捍衛(wèi)自己的生活,而這些努力所換來的平常生活又是多么珍貴。

      感謝齊先生用她的書告訴我們這一切。

      齊先生千古!

      走了這么久,才來到這里

      下午快要5點鐘的時候,臺北的天光尚亮。臺北的天母區(qū)域,跟這個城市的其他地方不太一樣,它不太雜亂,有一種整齊的潔凈感,綠化很好,車少人不多。不屬于市中心,卻也沒有那種城市郊區(qū)的偏僻感。安靜又不至于冷清,總之是宜人且舒適的生活區(qū),讓人待著便懶懶得不想再走動。

      我們要采訪的齊邦媛先生就住在這里。

      在咖啡館的窗邊坐著等她,手邊的那本大陸簡體版《巨流河》已經翻了很多遍,心躁不安的時候,就拿出來看幾頁,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人立馬就沉靜了,仿佛石子沉到冰冷的水底。書的前勒口上有齊老師的照片,大約是五十多歲時照的,頭發(fā)吹得齊整,穿一件扣到脖子的碎花布衫,戴著眼鏡,很溫和地笑著。是知識分子的模樣。

      被臺灣的文人們稱作“永遠的齊老師”的齊邦媛先生,一生念書。出生于東北遼寧鐵嶺,前半生顛沛流離,1947年之后在臺灣念書教書,一輩子未離開書本,即便兒時換過7所小學,抗戰(zhàn)期間顛沛流離,始終勤勤懇懇,手不釋卷。如今臺灣的許多知名學者、讀書人都曾經是她的學生,許多作家也經由她手被介紹翻譯到海外。

      《埃涅阿斯紀》中,特洛伊城被希臘聯(lián)軍攻破后,英雄埃涅阿斯率眾移民奮戰(zhàn),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最后到達命中注定的泰伯河,建立羅馬帝國基業(yè)。

      這是齊邦媛最喜歡的一本文學作品,對于她來說,這似乎是自己半生漂泊的寫照。自己雖沒有像英雄那樣浴血奮戰(zhàn),但流亡時家國始終在身后的情愫卻一模一樣。她在80多歲高齡將自己一生經歷寫成回憶錄《巨流河》,從出生地中國七大江河之一的巨流河寫到臺灣南端的埡口海,一個人,幾個家庭,埋藏著一整個世紀的巨大傷悲。

      她說,六十年在臺灣,讀書、教書、寫評論文章為他人作品鼓掌喝彩,卻無一字一句書寫心中念念不忘的當年事,“長期抗戰(zhàn),在大火焚燒之中奔往重慶那些人刻骨銘心的國仇家恨,在極端悲憤中為守護尊嚴而殉身的人;來臺初期,單純潔凈地為建設臺灣而現(xiàn)身、扎根,不計個人榮辱的人”全部伴隨她由青壯、中年,一并步入老年,沉甸甸壓在心頭,無法不說,不能不說。

      這部書寫得艱難,從2002年開始,先接受訪談十七次,隨后丈夫住進加護病房,齊邦媛夾帶數(shù)百頁記錄稿奔走在醫(yī)院、家庭,甚至去投奔住在美國的兒子“萬里就養(yǎng)”的生活里,每日晨昏獨坐時,便嘗試將散漫口語改成通順文字,常常精疲力竭,不能盡敘心中所憶萬分之一。之后因機緣于2005年于臺北桃園覓得一處安靜的書桌,重新構思,一字一字從頭再寫。

      書出版后,轟動兩岸,得獎無數(shù)。大家被這個二十世紀充滿苦難卻異常溫暖的故事所感動,這部誠懇的自述作品使我們得以窺見一個讀書人是如何在動蕩不安的年代堅守住心中的陣地,又如何一點一點在十萬分的艱難中拔步向前。

      沒多久,老師拄著一把長柄傘被家人送到咖啡廳。她穿得干凈得體,頭發(fā)花白,像個普通的慈祥的老奶奶。她說話不快,吐字清晰異常,講一口北方口音的普通話,思路很清楚,全不似一個近九十的老人。

      她說她喜歡在這個咖啡館里見朋友,坐在這個位置,太陽剛好曬在身上,外面的人不急不忙地走來走去??Х瑞^里嗡嗡的說話聲讓她覺得高興,她喜歡喝不加奶油的拿鐵,喜歡聽大家說話。

      整個采訪過程,她一直側著身子努力聽清我的話。說到傷心之處,便拿手帕擦擦眼睛,再繼續(xù)講下去。她有老家東北人的那種直爽,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都直截了當?shù)卣f,就像她書里寫的,不怕得罪人。

      她在書的首頁一筆一劃地寫:“祝福你年輕的歲月和一生順利?!?/p>

      難免覺得唏噓,經過怎樣的炮火歲月念過多少書才這樣艱難地行進到淡泊的境地里來,只為尋一張安靜的書桌,一萬件困苦都經歷了,到頭來最滿足的時光,不過是在這街邊的咖啡館里,坐在玻璃后面,曬一會兒暖洋洋的日光。

      我來自北兮,回北方。

      然而,北方已不是熟悉的北方,這窗外南國的陽光,一點點收盡在夜色里,火萎了,曾經在一起的人也都一個一個走了。

      訪談結束時,送齊邦媛去來接她的家人車中,她吃力蹬上座位,又像想起什么似的,特地扭過頭來握住我的手:“你們都要好好讀書,好好活著。我真的希望是這樣。”

      這就是她要在這本書里努力留下的話。

      東北天津北平南京,7所小學

      齊邦媛出生在1924年的元宵節(jié),家鄉(xiāng)遼寧。鐵嶺的冬季天寒地凍,有零下40攝氏度的極端天氣。她的母親在懷孕期間生病,她生下來便先天不足??鞚M周歲時,她發(fā)高燒,氣若游絲,母親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半夜從十華里外的鎮(zhèn)上找來一位大夫,撿回她的命。

      這個溫和的大夫給她取名“齊邦媛”,意同《詩經》句子:“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這個名字,仿佛預示齊邦媛后來的讀書生涯,如同她的名字一樣賢德清揚。

      因為戰(zhàn)爭,也因為父親齊世英的特殊身份,齊邦媛的小學讀得輾轉不已?!褒R”姓過于惹眼,父親不得不常常改姓,每改一次,齊邦媛就要跟著換一所學校,改一個不同的身份和名字。她先后在天津、北京、南京都念過書,印象最深的南京鼓樓小學,在上學的路上有開不盡的蒲公英和不知名的雜色小花。

      1934年,齊邦媛得肺炎,父親帶著她從浦口坐火車去北平的西山療養(yǎng)院治病,有一個女病人的屋子里有許多新文學的書,大多是1930年代初的中文翻譯作品,齊邦媛記得有一本林琴南譯的《茶花女》,她很喜歡那個筆調。

      她在療養(yǎng)院里住了一整年,讀書是唯一的消遣,也漸漸成為終身的興趣。

      職燁:你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齊邦媛:一直在換學校。我從療養(yǎng)院回鼓樓小學之后,小朋友都不理我,后來才知道是家長告訴他們不要跟我玩,怕傳染。后來我家搬家,我去了山西路小學,那個學校在新區(qū),所以有很多轉校生,我作文又寫得好,身體也慢慢康復了,那一年有很多可愛的回憶。我念了七所小學,一直在搬家。

      職燁:對你住的什么地方比較喜歡?

      齊邦媛:我喜歡南京寧海路的那個房子,我母親經常在家里招待爸爸帶回來的學生吃飯,那條路也很干凈,有很多花,房子都整整齊齊的,大家的家里也都很干凈。

      職燁:后來你有沒有回去找過那個房子?

      齊邦媛:都找不到了。南京完全不成樣子了。我走在那條街上,那是最大的一條街,旁邊都是一層樓的那種簡陋的鐵皮房子,做小買賣的,換玻璃換車胎的。我很傷心。我找到原來家的那個路,找到我們家房子那一帶,很多的學校,都被大雜院包起來了。很多人家門口都點煤球爐,我很傷心。那是1993年。

      長沙桂林重慶沙坪壩,

      周南中學到南開中學

      之后,便是慘烈的抗日戰(zhàn)爭。

      1937年,日本人正面攻擊中國,齊邦媛父親齊世英創(chuàng)立的中山中學的所有師生在老師的組織下,一批批從南京往西南遷徙。月臺上黑壓壓成千上萬擠滿穿棉袍大衣扶老攜幼的人,各種呼喊聲將車站變成沸騰的大鍋。高中生幫助初中生,男生幫助女生,大家就互相擠著,一站一站往外面走。敵人不斷轟炸鐵路,換上船之后,不斷有人落水,驚呼哀嚎聲在漫長的一生常??M繞心頭。

      剛出生的小妹妹就離開了人世,齊邦媛看得愣神,一旁的修女過來說,“你的眼淚滴在她臉上,她上不了天堂”。

      小學畢業(yè)后,父親表示齊邦媛必須上學。將她一個人送至長沙的周南女中,先念一年級。書念了沒多久,長沙又遭遇兩次大火,只能先接回湘鄉(xiāng),隨時準備再往前逃。齊邦媛被送至桂林女中讀初一,讀一點算一點,白天只要天晴便有日機轟炸。之后,中山中學離開桂林往貴州走,齊邦媛也跟著離校。

      一路流亡,逃過半個中國。流亡在重慶終止,大家又復學,弦歌始終不輟。

      1938年11月,齊邦媛被爸爸帶著坐車從重慶上清寺出發(fā),沿嘉陵江往上走二十公里,到達沙坪壩。之后,在這里念完6年中學,這就是由張伯苓校長創(chuàng)立的赫赫有名的南開中學。那六年奠定齊邦媛一生進修的基礎,南開吸引很多從平津去重慶的優(yōu)秀師資,他們響應張伯苓校長的號召,住在沙坪壩校園的津南村,8年間少有人離開。

      烽火燒得炙熱,炸彈聲伴隨讀書聲。不跑警報,就用功讀書;跑警報,課本還帶在身邊,躲在防空洞里,還準備明天的考試。

      齊邦媛開始閱讀大量的古典小說,《水滸傳》看了兩遍,《紅樓夢》看了六遍,而孟志蓀老師教的國文課,則讓她印象最深。有一次老師講杜甫詩時,竟然聲淚俱下,教室里彌漫著一股幽憤悲傷,久久難消。孟老師的詩詞課上了兩年,齊邦媛就如癡如狂地背誦那些古詩句,那些句子在少女的心中,久久激蕩。

      當時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辦了進步雜志,在沙坪壩大街上最好的地點租屋設立“時與潮”書店,齊邦媛每周從南開回家的路上都去借書還書。當時的譯者都是一些中文根底深厚西學又扎實的知識分子,那些西方名著的中譯本給齊邦媛源源不斷輸入能量,至今能憶起多數(shù)。

      職燁:張伯苓校長是什么樣子的?

      齊邦媛:他很高,住在校內宿舍。身板很硬,每天都在校園里拄著拐杖散步,我在書里寫到過,他看到在讀書的學生就拍一下肩,摸一摸頭,問衣服夠不夠吃不吃得飽。他一直跟我們說:“中國不亡,有我!”我一直記得這句話。

      職燁:我看您在書里寫到很多的老師,每一個人都記得非常清楚。

      齊邦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國文科的孟志蓀老師。我們的國文教科書,從初一到高三,六年十二冊很有名,都是孟老師親自編的。由淺入深,文言白話并重,就是中國文學史的選文讀本,從《詩經》到民國,這個基礎打得很扎實的。

      職燁:除了書里寫到的,還有什么特別印象深的課?

      齊邦媛:我很愛地理課,常常希望長大了,有一天能去看一下長江的發(fā)源地。那個時候,也是一個女孩子的癡心妄想吧。1947年到臺灣后,我用了60年的時間想念留在大陸的那23年青春,那些歷史凍結的短短的上半生永遠橫亙在我心靈深處,從未消退。過了這么多年,這么遙遠的山海隔著,我至少找到了生命巨流河的發(fā)源地和出???。

      職燁:很難想象,在那樣艱難動蕩時刻,你們的書讀得那么扎實。

      齊邦媛:抗戰(zhàn)時期,軍費那么高,但是在教育上,戰(zhàn)區(qū)的學生都有公費,不收學費。整個教育,無論中學、大學,都沒有一點停止。我們的老師都是在大學里教書的,因為打仗,沒地方去,就來教我們。我父親辦的中山中學,所有的老師都是大學老師。他們擔心在戰(zhàn)時小孩長大了沒有國家觀念,所以特別強調。他們很照顧小孩,很熱情,他們覺得這些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那些不是說說的,是切實在做的。在那么困難的時代,政府教育是弦歌不輟。弦歌不輟,是中國在那么困難的時候保存得最好的一件事。

      溯江而上,武漢大學

      1943年8月底,齊邦媛從南開中學畢業(yè),考入武漢大學的哲學系繼續(xù)念書,由重慶溯江往川西嘉定去。她至今記得那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從朝天門碼頭走到船邊,父親穿的白色夏布長衫全部濕透,從頭發(fā)往鞋上流成一條水柱。那些至今想來仍撲簌簌的水汽,淋滿漫長的回憶?;蛟S是被離別的情緒兜頭罩住,她在船上哭個不止。

      哲學系念了一年,離愁別緒念得痛苦,正要想辦法轉校的時候,齊邦媛碰見一生的恩師,朱光潛先生。朱先生時任教務長,看到齊邦媛的英語成績突出之后,主動找她談話,要她轉入英文系在自己門下讀書。

      她開始跟著朱光潛學習英詩?!毒蘖骱印防镌敿毣貞浟水斈曛旃鉂撓壬慕虝洑v。有一回朱老師教華茲華斯較長的一首《瑪格麗特的悲苦》一詩,念到最后兩行,“若有人為我嘆息,他們憐憫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老師取下眼鏡,眼淚流下雙頰,突然把書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滿室愕然,卻無人開口說話”。

      齊邦媛跟著朱先生讀雪萊讀濟慈,那些詩句老師教導都需一字一字背下原文。每天早晨,他們幾個同學從宿舍出發(fā),走下白塔街,經過濕漉漉的水西門,天寒地凍,手里捧著手抄的英詩課本,一邊背一邊走路,齊邦媛說,那種心情,就像背過的詩句,“沒有內在的平靜,沒有外在的寧謐”。

      她說,困苦難堪的日子,她一個勁只知道埋頭背詩,同學嘲笑她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恍惚者”,她只記得父親教導自己,“做任何事,都要沉下心”。

      職燁:朱光潛先生教您念書的這一段,給人印象太深了!

      齊邦媛:我很想知道朱光潛先生的情況,1949年之后的那些事。你能不能幫我找資料?這些年很多人問我,你的老師怎么樣?我說不出來。我很想知道。

      職燁:朱光潛先生后來在大陸帶頭搞美學。

      齊邦媛:朱先生膽子小,他算是在那些知識分子里膽子比較小的。但他真的厲害,西學好,德文法文英文都好。朱先生在國外待了11年,是真正在念書的。他是桐城人,有桐城派的傳統(tǒng)在。

      職燁:我看到您書里寫到認識一個上海男孩俞君,這個人后來怎樣了?

      齊邦媛:沒有聯(lián)系了,后來都不敢聯(lián)系了。我想他應該過得不錯,他家里有人在國外,他當時帶我去上海見識到繁華。

      從大陸到臺灣,

      讀書到教書

      1947年10月,齊邦媛因為一紙臺大助教的聘書,前往臺灣。齊邦媛說,那時候臺灣只是課本上的名字,不過故鄉(xiāng)東三省三十五分之一的大小,她去時從未想過,這就是從今以后60年的家。

      回憶到這里,與前半部跌宕起伏的緊張氣氛不同,齊邦媛的口氣整個緩和平淡下來。她認識了丈夫羅裕昌,之后結婚生子。在臺中一中教英文,用當年朱先生教自己英詩的方法,叫學生背原文,一點點地精讀課本。她做過口譯,還去美國專門進修英美文學,之后進入中興大學教書,又跟隨丈夫的工作遷往臺北。

      在臺北期間,齊邦媛有段時間在國立編譯館上班,她組織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譯者翻譯《中國現(xiàn)代文學選集》,將一大批優(yōu)秀的中文作者介紹到海外。并參與了國文教科書的改革,將中學在大陸學到的那些讀書的心得投入下一代的教育當中。齊邦媛說,她喜歡教書,喜歡那種走進課堂學生們用一雙雙眼睛渴望看著她的感覺,她投入大量精力備課,琢磨如何把課上得有趣,讓學生學得更扎實。

      生活回到了本身該有的樣子,不再有炮火,不再有斗爭,平淡,飛快,令人珍惜。

      職燁:您到了臺灣之后,有沒有感覺到大陸的知識分子對臺灣的本土文化帶去很大的沖擊?

      齊邦媛:這里的所有的中學老師,都是外省來的,80%都是外省人。那個時候小孩受的教育,就是大陸的教育,講仁義道德,跟我們小時候是一樣的。日本人走的時候,這里有一些孩子還是講日文的,但是我們去了之后,一年之內,就把日文廢掉了,1949年之后就不允許用日文上課了。我想臺灣人內心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抵觸吧,因為他們終于又可以用中文寫作了。臺灣本來的話并沒有文字,福建話就是中文,發(fā)音不同而已。當時你如果寫東西,可以發(fā)表的地方很多,有很多報紙,都有專副刊,一整頁一整頁的,只要你寫得好,就可以登出來。

      職燁:書后半段你父親常??蓿吹煤芫拘?。他受過那么好的教育,一直跟你說要沉住氣。你現(xiàn)在回想,那個時候他為什么會去參加革命?

      齊邦媛:他們那個時候在東北,看到的悲劇很多。年輕人都去當兵了,沒有什么機會受好的教育。他小時候受過的教育很好,他懂得。所以他一生的重心都是辦教育。他也沒有去當兵,他就是被郭松齡將軍請去做外事顧問,并沒有領過兵。

      職燁:你父親后來在臺灣,被開除黨籍,有沒有跟你說過后悔的話?

      齊邦媛:他說沒有什么感慨的,因為你所要做的都沒有了,家鄉(xiāng)也沒有了,你在這么個小地方,也沒什么可做的,等于東北的三十五分之一,東北比這里大35倍,是35個臺灣。你爭什么?你還能做什么?他想做的就是教育,而在臺灣有很完整的教育系統(tǒng),沒有被中斷。我教了那么久的書,我很高興我們的老師一直跟以前差不多,大家都很認真。

      職燁:走了這么大一圈,您現(xiàn)在覺得自己是哪里的人呢?

      齊邦媛:很難講了,我想我們這里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講清自己是哪里的人。我以前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用“鄉(xiāng)愁”或者“惆悵”來形容我們一生鋪天蓋地的相思,實在是太溫和了。我父親那一代人,像張伯苓校長說的,“有中國,有我”,在他們心中,中國一直存在。我在臺灣度過后半生,到淡水山上給父母上墳,面前是太平洋,右前方就是東北方。埋在哪里不重要,生者有時候會想,像他們那樣的理想主義者,死后若有靈魂,也必然會往東北癡癡地望。

      齊邦媛談讀書

      齊邦媛:莫言寫《紅高粱》,很夸大,太夸大。我想莫言后來越寫越寫回人間了,《生死疲勞》后記里面,他寫了很多那一代人的眼光看到的世界,寫得很好,我覺得他突然變得能寫了。(職燁按,我采訪她的時候,莫言還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蘇童的文字,看得我們一愣一愣的,那種想象力,有點突然。前幾年大家還在那里怕死怕活的,突然間就變得這么華麗。你懂嗎?昨天還在說沒飯吃沒法活,今天就穿上了金絲的袍子。我們這邊的人寫不出這么華麗的想象。白先勇也寫這些,但他比較誠懇。我們剛來臺灣的時候就是這樣,很誠懇,百分之八十就是那樣的生活。我們不會突然寫一個完全用想象寫出來的東西,你懂我的意思嗎?大陸的作家可能比較有野心,競爭心太強了。

      以前的中國人寫書不是這樣。你看《老殘游記》,一百多年了大家還是覺得尊敬。算什么呢?就像鄉(xiāng)下老頭說話一樣。樸實。

      我推薦張賢亮的一本書叫《綠化樹》。很短,講人性,非常好,每個人都能看。他后來寫得有些長的沒什么意思。他不知道知識在外面已經不是那樣了,世界早就超過他了。但是《綠化樹》非常好看,我給這里的很多讀書的朋友看,他們都掉眼淚。

      大陸年輕人讀書的問題,對不起,我覺得是老師的問題。老師本身沒有受過足夠多的教育。教育是一步一步的,穩(wěn)定漸進的,不是突然給你一個很高的,下面沒有,上面的理解不了的。

      我希望中國的讀書人,無論你讀什么,早日養(yǎng)成自己的興趣,一生內心有所依靠,日久產生沉穩(wěn)的判斷力。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這么復雜,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歷史,再也不要用激情決定國家和個人的命運。我盼望年輕人能培養(yǎng)一個寬容、悲憫的胸懷。

      (責任編輯:馬倩)

      猜你喜歡
      齊邦媛讀書老師
      送別百歲齊邦媛:我的故鄉(xiāng)在《巨流河》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jié)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初入武大的齊邦媛
      讀者(2016年21期)2016-10-17 18:16:37
      我們一起讀書吧
      老師,節(jié)日快樂!
      送給親愛的老師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讀書為了什么
      县级市| 双牌县| 义马市| 洱源县| 四平市| 龙川县| 恩平市| 青海省| 吴江市| 财经| 固安县| 桐柏县| 武宣县| 西乡县| 怀来县| 莒南县| 项城市| 囊谦县| 天津市| 长岭县| 农安县| 高陵县| 宜宾县| 民乐县| 疏勒县| 西平县| 玉门市| 咸阳市| 湘乡市| 开阳县| 阿图什市| 湘阴县| 石城县| 南乐县| 丰都县| 抚州市| 托里县| 溧水县| 连南| 河池市|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