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宋全昊 宋佳靜 陳亮 趙立尚 陳杰 白冬 朱統泉
摘要:為了解國內外小麥種質的遺傳多樣性特征,綜合分析其利用價值,以黃淮麥區(qū)新育的41份小麥品種(系)和從國際小麥玉米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CIMMYT)引進的28份小麥種質為材料,對株高、分蘗數、穗粒數、千粒重、產量等11個主要農藝和產量性狀以及籽粒蛋白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等6個品質指標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結果表明,69份小麥種質資源具有豐富的表型多樣性。11個農藝和產量性狀的變異系數為11.87%~57.86%,平均22.00%,多樣性指數為1.83~2.09,平均2.00;6個品質性狀的變異系數為1.61%~13.21%,平均6.10%,低于農藝和產量性狀,多樣性指數為1.83~2.06,平均1.98。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6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為80.27%,代表了69份種質資源的絕大部分信息,株高、生物量、產量、品質和旗葉性狀可作為資源優(yōu)良評判的主要指標。綜合得分(F 值)表明,CIMMYT18、CIMMYT5、CIMMYT7及西農1125、新麥58等綜合表現優(yōu)異;引進種質資源的評分整體較高,排名前25位的均為引進種質,表明其可利用價值高,應用前景較大。聚類分析將69份小麥種質資源劃分為4個類群,聚類結果與種質的親本來源關系緊密,類群間的農藝和產量性狀差異較大。類群Ⅳ包含黃淮麥區(qū)品種5份、CIMMYT種質17份,表現為吸水率、蛋白質含量、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均較高。以上研究結果明確了69份小麥種質的遺傳多樣性特點,以及其在農藝、產量及品質方面的利用價值,為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和遺傳多樣性的拓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黃淮麥區(qū);CIMMYT;資源評價;農藝性狀;品質性狀
doi:10.13304/j.nykjdb.2023.0583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0864(2024)0200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