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曾說:“站在傳統(tǒng)上,內(nèi)心才會深刻?!闭驹跁r光的河流上眺望,中華民族一路開拓行遠,進取創(chuàng)新,一路初心不改,不忘來路。有人在萬古長夜里舉起薪火,以燎原之勢燃起三千年的草垛;有人開拓進取,思想在長河中閃耀。來路明鑒自知,我們當不忘來時路,不負今朝景,不悲明日事,開拓行遠,風霜并行。
穿越千百年的歷史,打破時間阻隔的浩渺長河,開拓行遠,進取創(chuàng)新,是中華民族向來之品格。中華民族向來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從“日新之謂盛德”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到“惟創(chuàng)新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惟創(chuàng)新者勝”,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讓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生生不息,生機勃勃。如史鐵生所論:“且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地去走你的夜路?!泵髁松舷挛迩?,我們走過漢唐風流,創(chuàng)造了詩詞曲賦;我們走過近代硝煙,創(chuàng)造了新的社會制度。敢于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我們才能走向今天繁榮發(fā)展的快車道。
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并非鉆社會規(guī)則的漏洞,鉆營取巧;也非行事立于危墻之上,博人眼球。應是開拓前人未及的荒野,創(chuàng)新前人未有的巧思,挖掘體會世界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條條大路通羅馬,選對了方向,路才會越走越寬;走前人未走之路,才能收獲別樣風景。
開拓求新,也應不忘記來時的路。初心不改,不忘來路,才能走得更遠,未來更有出路。在暫時迷失了未來的航向時,看看來路的方向,心中方能明澈;從過往挖掘智慧,心內(nèi)更有明悟。黃文秀從大山中走出來,又回到大山中去;北斗總設計師張軍用五十五顆吉星照亮國人的夢,反哺培養(yǎng)他的祖國;無數(shù)黨員干部從群眾中走來,回到群眾中去。中華民族正因為時刻不忘來路,才能在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的時代里謀得一席之地,乃至于為全球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正因每個人的思緒力量匯成中華民族合力,不忘來路,我們才在如今發(fā)展得蒸蒸日上,有了未來的出路。
當然,葆有初心,絕非故步自封,抱殘守缺,以至于窮困其間。紀伯倫坦言:“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边@是在告訴我們不忘來路,銘記根本,將對過往的崇敬放在心中,背負著這一份歷史過往的厚重感,堅定地前行。
開拓創(chuàng)新,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忘來路,葆有純粹的初心。采掘來路精神,構筑精神高地,當我們奔向山海的同時,別忘了懲前毖后,以古鑒今,帶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基因,一起走向中華民族的山河遠闊、光輝前程。
作者簡介:
張新沅,女,作者單位: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