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悅希
浙江省湖州中學高二(10)班
首先明確一些概念。盲盒,是指消費者不能提前得知具體產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隨機屬性?!按_定”,是明確而肯定,在事情發(fā)生前就能知其結果;“隨機”,多用于形容某件事的結果有一系列可能性。
再明確主體。近年來刮起了“盲盒風”,由我觀之,購買盲盒的主體,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盲盒擁躉,他們往往在購買盲盒前有確定的目標,會通過不斷的購買,拿到想要的結果——于他們而言,最終拿到想要的結果是確定的。另一類人是盲盒的“過路人”,他們或因好奇,一腳踏進盲盒的大門,或因朋友的鼓動而購買嘗試,在打開盲盒前沒有明確的目標,盲盒開出的結果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影響。換句話說,他們最終對結果的反應也是大致確定的。
綜上所述,我們知曉了盲盒的基本概念和盲盒對于兩類主體存在的確定性。當然,隨機性是盲盒不可否認的一大特色,盲盒之所以叫盲盒,就是因為開出的結果隨機。這一點可從盲盒商家和盲盒產業(yè)鏈的視角來看。
首先,盲盒商家以營利為目的,只有極少數(shù)盲盒的價值大于售價,多數(shù)盲盒的實際價值遠低于售價,以確保贏利。就如買彩票一樣,盲盒買家們在購買盲盒時,無法預知盒內物品的具體樣式甚至內容,只有在購買后拆開盒子,才能得知物品的真實情況。這種不確定性激起了消費者的好奇心和購買欲望,人們渴望得到心儀的物品,但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人有如愿以償?shù)摹芭晤^”。而數(shù)據顯示,對于盲盒消費者而言,結果令人失望的比例是很高的。這難道不是一個“確定”的騙局嗎?
其次,從盲盒的制作過程來看:永不停息的生產線,一個個重復又單調的盒子,在確保利潤的情況下,隨便扔點什么東西進去,再標上價格,一個盲盒就誕生了。消費者購買時被包裝蒙上了眼睛,盲盒的背后是睜著追求利潤的雙眼進行操控的騙局。
看似“隨機”實則“確定”,恰如生老病死為永恒規(guī)律,人生中掉落的“盲盒”無處不在,有時只能拼運氣。我想,現(xiàn)實中我們可以選擇理性購買商家的盲盒,小心過度消費造成浪費,警惕沉迷其中以致玩物喪志,做到不因結果的不滿而憤世嫉俗,不因撿了點便宜就沾沾自喜。選擇權在你我手中,望我們理性消費,少留遺憾。
指導教師:趙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