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單元教學可以整合設計單元學習目標、構造真實情境、組織任務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整合式學習,拓寬學習路徑,提升核心素養(yǎng),從教授語文知識轉向培育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依據(jù)課標、教材、學情確定大單元教學目標,依托任務、情境、活動開展大單元教學,研制評價性工具,提升大單元教學成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增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真實情境 大單元 跨學科
大單元教學是隨著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而產生的,大單元教學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載體就是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大單元教學可以整合設計單元學習目標、構造真實情境、組織任務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整合式學習,拓寬學習路徑,提升核心素養(yǎng)。崔允漷教授認為,在大單元教學中,一個學習單元由素養(yǎng)目標、課時、情境、任務、知識點等組成。單元就是將這些要素按某種需求和規(guī)范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結構的整體?;诖?,筆者構建了真實情境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
一、依據(jù)課標、教材、學情,確定大單元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第二條“深化教學改革”中提出:“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lián),促進知識結構化。”語文大單元教學是指以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追求,邏輯性、條理性地整合和組織單元學習內容,運用整體性、系統(tǒng)性思維,設計相應的情境任務,整合相關學習資源,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文綜合能力。大單元教學是一種提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課程組織形式和實施方法,將課程育人的目標從整體上加以落實。
為優(yōu)化學習方式,使素養(yǎng)提升滲透到每一堂課、每一項學習任務,教師依照教材,對單元學習目標進行統(tǒng)籌考慮。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下)第五單元的課文內容非常豐富,結合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可以確定品味語言、獲得啟示、比較閱讀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不管是何種類型的課堂,教學設計始終要基于學情,細化學業(yè)質量標準,圍繞大單元學習中學生最難解決的問題來確定核心概念。例如,學生已了解散文的文體特點,知道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但對托物言志的手法了解不多。因此,學習《紫藤蘿瀑布》和《一棵小桃樹》,學生要學會區(qū)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綜上所述, 本單元的單元教學針對語言積累與建構目標、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目標、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目標、文化傳承與理解目標這四個方面依次展開。
二、依托任務、情境、活動,開展大單元教學
學習任務群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整合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新概念。語文大單元教學應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面對并解決實際問題。根據(jù)本單元課文內容,筆者設計情境任務:學校公眾號征集“它”系列“以我觀物”報道。通過“看到它”“感悟它”“記錄它”形成系列報道,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把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對事物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品質有深入思考與體會。
【子任務一:看到它】
通過品讀語言,從字詞句的賞析到寫法分析,體會現(xiàn)代文如何用生動的語言來寫景狀物,通過摘錄、翻譯、描寫等形式來賞析點評詩文中的寫景句。教師設計“我看到它的外在美”“我看到它的內在情”“我看到它的不一般”三個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描摹和勾勒景物,通過描寫來表達含蓄復雜的情感。從概括品味到領會情趣,這是一種思維發(fā)展的進階。
結合本單元“文從字順”的寫作實踐,學生可選擇喜歡的景或物寫一個片段。教師可用“插畫”的方式啟發(fā)學生去細致觀察,精準捕捉文本,細致描繪景物,通過觀察、思考、描繪,真正感受景物背后的語言。
【子任務二:感悟它】
課文中有很多有哲理的句子值得品讀感悟。本單元的主要寫法是“托物言志”。“感悟它”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卻有豐富多彩的感悟方式。
朗讀感悟。設計“我是朗讀家”活動,觀看《朗讀者》片段,引導學生對有感悟的片段進行朗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引導學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
撰寫感悟。設計“我是評論家”活動,收集一些書評,讓學生學習評論他人的文字,通過對寫作手法、情感表達的把握,闡釋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文字撰寫來表達觀點,使文本內容更豐富。
表演感悟。設計“我是表演家”活動,在課堂上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示課文內容。比如《紫藤蘿瀑布》中“我要開花!”這兩句就可以采用個別表演、輪流表演和集體表演等形式,展現(xiàn)紫藤蘿花爭相開放的熱鬧歡騰場面,表現(xiàn)蓬勃的生命力。
【子任務三:記錄它】
參觀校園里的優(yōu)美場景,現(xiàn)場觀察感受景與物,通過攝影、繪畫等方式保留資料。摘錄課文中的書法作品,撰寫文稿作品。朗讀美文,制作書簽、海報,拍攝微電影、話劇,形成更為豐富的視聽資料。借助抖音、美篇、公眾號等多方平臺記錄,讓作品更加豐富完整。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要積累語言、構建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感悟能力、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還須調動音樂、美術、信息科技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開展跨學科學習,全面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三、研制評價性工具,提升大單元教學成效
教、學、評具有一體性,新課標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大單元教學評價是情境任務式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反映了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滲透在評價過程中。素養(yǎng)本位的大單元教學應該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結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維度開展評比活動,使評價綜合性更強,指導性更強。
1.針對目標完成度的評價
在活動開展前要明確最后應達到的效果,讓學生心中有方向,眼中有目標,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學生在實施過程中,看到最終要呈現(xiàn)的效果和目前的不足,也能更好地加以改進。圍繞活動方案,學生針對性地進行小組交流和經驗分享,在不斷探索中改進,在不斷改進中進步。以下為以美文朗讀為例的目標導向評價表。
美文朗讀活動評價表
2.針對過程的評價
指向完成任務的目標學習離不開過程性評價。評價學生的階段性表現(xiàn),制訂明確的過程性評價標準,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在過程中要達成什么樣的效果。教師要給予學生多維度的量化指導,細化評價項目,評價設計合理,評價表述清晰,甚至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任務形式動態(tài)多樣地呈現(xiàn)評價表,在過程中調整完善。
過程性評價量表
真實情境視域下的語文大單元教學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新課程形態(tài)。我們要依據(jù)課標、教材、學情確定大單元教學目標,依托任務、情境、活動開展大單元教學,研制評價性工具提升大單元教學效果,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上海世外教育附屬無錫市新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