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輝
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教學方式不及時更新,課堂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過于注重分數,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方面沒有明確的目標等。為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學科和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開展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尋找適合自己的解題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習慣,正確使用數學思維和數學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初中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認識數學知識本質和規(guī)律的過程,學生產生的探索意識和解題思維都是從問題本身出發(fā)的。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應鍛煉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借助自己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剖析和思考,從而解決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相關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選擇學生熟悉的場景,引導學生觀察并發(fā)現問題。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數學七(上)“正數和負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段全國各地冬天天氣預報的視頻,并提出一些問題:有些地方下雪溫度降到了零下,零下的溫度是如何表示的;有些地方在冬天卻是十幾度,此時的溫度又是如何表示的;為什么溫度的表示是一個范圍等。通過這些問題串的設置,學生能夠初步認識正負數。看完視頻后,教師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關于正負數的實例,通過生活實例,加深學生對正負數概念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鼓勵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給出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數學素養(yǎng)也得到提升。
數學知識的構建,離不開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有所差別。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想法,對學生的自我認知表示認同,堅持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授“平行”一課中,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圖形認知水平分層教學。首先,教師讓學生通過尺子畫出含有平行線的圖形,在畫完之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內部互相評判所畫圖形是否包含平行線。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能夠加深對“平行”一詞的理解,能迅速找到線與線之間的平行關系。其次,在畫完圖形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平行線。除了平面圖形外,教師還可以將立體圖形也融入平行的學習中,發(fā)展學生三維空間想象力,將多個有關聯的數學知識融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再次,教師可以設計一題多解的問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做出回答,讓每一名學生都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后,在發(fā)現學生解答情況存在差異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鍛煉數學思維,體會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書面和口頭講授向學生單方面地灌輸知識,導致學生無法有效進行實踐,動手能力較差,不利于數學思維的養(yǎng)成。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圍繞問題進行觀察、推理、實驗的過程,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動手能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時,教師在開始上課前找一些小工藝品,讓學生分別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的角度對物品的觀察結果進行繪畫。在繪畫結束后,教師對物品的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的概念進行講解。隨后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自己身邊的一件物品來畫出它的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教師將各小組的三維圖和所畫物品收集到一起,然后挑出一組三維視圖進行展示,讓學生通過繪畫作品尋找被畫物品。學生從兩個方向鍛煉了空間想象力和數學思維:通過正向思維認識了一個物品的三個角度的視圖,根據三維視圖利用逆向思維推出物品原狀。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橡皮泥,列舉一些圓錐體、三棱錐等學生不熟悉的立體物品三維圖,讓學生思考并捏出自己想象的形狀。通過動手實踐,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原理和魅力,明確三維視圖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數學教學的目標不再局限于學生學到數學知識,而是通過數學學習提升學生發(fā)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主線,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高效解決數學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