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經》中的天人關系思想簡析

      2024-05-20 10:00:17李文博
      華夏文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詩經人類

      李文博

      天人關系問題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問題,其重要性一如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在西方哲學體系中的地位那樣基本且無可替代。在天人關系的探討中,客體通常是天,而主體則必然是人。人通過對天的觀察、思考所形成的認識就成為天人關系的基本內容。據統(tǒng)計,“天”字在《詩經》里一共出現(xiàn)了205次,遍及《風》《雅》《頌》三種題材。在《詩經》以外,專門討論“天”以及天人關系的古代思想史文獻還有很多,例如墨子的《天志》、屈原的《天問》、荀子的《天論》、柳宗元的《天對》等等。而我們通常所談論的“天”又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之“天”僅只與大地相對而言的天空,廣義之“天”則指除了人與人類社會以外的廣袤的、擁有無限生機與可能的自然界。當然,除了原本意義上的自然之天,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中的“天”還擁有多重的引申含義,譬如宗教意義上的主宰之天,或日神靈之天、意志之天;倫理意義上的道德之天,或日義理之天、公理之天。當然,本文所討論的《豳風·七月》更多地側重于展示人與自然之天的和諧關系。

      一、循天而作,法天而行

      《易·乾卦》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坤卦》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碧斓厥侨诵袨樘幨碌陌駱印I頌榫?,既要效法天的剛健有力,直面困難,自強不息;又要效法地的厚重寬廣,涵養(yǎng)德性,立己達人。按照前述廣義之“天”的解釋,坤卦所代表的“地”,當然也可以被納入“天”的范疇之內。此外,還有《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揭示了同樣的道理。由此,我們便得出了天人關系的第一層含義:人應該向天學習,按照天的規(guī)律辦事。或者說,循天而作,法天而行。

      《豳風·七月》一詩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開頭,其中的“七月流火”意即天上的大火星逐漸向西下沉,預示著天氣由熱變涼。為了應對“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這一年之中最寒冷時節(jié)的到來,避免出現(xiàn)“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的窘境,人們必須提早著手準備過冬要用的衣物。如此看來,“九月授衣”這個動作便是人們在認識到了自然界季節(jié)更替客觀的規(guī)律之后所做出的必要反應。下文緊接著的內容“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所展示的修理農具、舉足而耕則是天氣轉暖、陽氣上升之后,農業(yè)勞動者的必要動作。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旦偷懶,錯過了最佳的播種時間,則必然會影響到當年秋季的農作物產量!再如后文的“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如果農人們在九月份不按照農時及時修筑場圃,那么等到了十月份收割莊稼的時節(jié),便沒有合適的場地來堆放和晾日西已經收獲的糧食,倘若不幸遇到了陰雨天氣則極有可能導致糧食出芽或霉變。正如荀子所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循道而不忒,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兇。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yǎng)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饑,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兇。”(《荀子·天論》)這也體現(xiàn)了循天而作,法天而行的重要意義。荀子指出,在此基礎上,人們還應充分發(fā)揮人自身作為實踐主體的能動作用,唯有如此,人類才能生存,進而生活得更好。

      二、取用于天,天人和諧

      人類是自然之子,總是在不停地向自然索取著生命的養(yǎng)料。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無不依賴于自然的恩賜。盡管在《七月》創(chuàng)作的時代,古豳地的人民早已從漁獵采集文明步人了農耕文明,但那也只不過是在“天生之,地養(yǎng)之”的基礎上,加上了“人成之”的環(huán)節(jié)(《春秋繁露·立元神》),至多是從一種無秩序、無計劃的取用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有秩序、有計劃的取用而已。但是,人類向自然索取生活資料這種行為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直到今天依然如此。當然,既然自然與人類是母子關系,那么人類務必要感念自然的生養(yǎng)之恩,與自然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不能向自然過度索取,更不能肆意破壞自然。這便是孟子所講的:“數(shù)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人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梁惠王上》)不使用過于細密的漁網捕撈,那么河湖里的魚鱉就永遠吃不完;不在春夏季節(jié)進入山林砍伐樹木,那么木材就永遠夠用。由此,我們便得出了天人關系的第二層含義:取用于天,天人和諧。

      溫飽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在《豳風·七月》里,詩歌作者給我們描繪了許多“取用于天”以解決溫飽問題的生產生活場景。譬如“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受求柔?!保跍嘏拇禾炖?,黃鸝鳥在樹梢上歌唱,有一位妙齡女子,手里拿著深而美的籮筐沿著小路行走,她正要去采摘那柔嫩鮮美的桑葉。采桑以養(yǎng)蠶,養(yǎng)蠶以繅絲,繅絲以紡線,紡線以織布,織布以制衣,制衣以護身。這便是“取用于天”的具體實踐。還有后文的“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即在寒冷一月份的某天,人們獵取狐貍,制作皮衣,給公子御寒。這種行為,同樣也是取用于天,以解決人的穿衣問題。接下來,便是解決人的吃飯問題。詩中說:“六月食郁及莫,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贝颂幍摹坝簟鳖愃朴诶钭樱暗臁敝敢环N野葡萄,“葵”是一種蔬菜,“菽”是豆類的統(tǒng)稱,“壺”是葫蘆,“苴”是麻子,“荼”是指苦菜,上述這些食物和詩中我們通常所熟悉的“棗”以及將要被釀成“春酒”的“稻”,都是從自然界直接獲取的,可以用來補充維持生命所必須的能量。這不僅是“取用于天”的具體實踐,同時也“透露著人與自然通過勞動所締結的物質置換關系”,“宛然顯現(xiàn)著人與自然保持的最質樸、最密切的天成母子關系”。(孫敏:《<七月>所映現(xiàn)的天人關系》,載《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

      因此,對于“天”,即自然界,人類除了從中攫取資源為我所用以外,還可以持一種柔和而溫情的態(tài)度,去靜靜地觀察那田野上的一根根枯草,去耐心地聆聽那枯草間的一聲聲蟲鳴。其間所暗含著的季節(jié)更替與物候流轉的訊息,不待多言,便可明了。正如《豳風·七月》中所描寫的那樣:“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人我床下?!敝祆湔J為,這里的“斯螽”“莎雞”“蟋蟀”為同一物種,只是“隨時變化而異其名”(朱熹:《詩集傳》,中華書局,2011年1月,第120頁),然而據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考證,上述三項名稱實際上指代的是三種不同的昆蟲。但無論如何,詩句中所展現(xiàn)的那種天人和諧的畫面都令人欣喜、令人動容。那些昆蟲“暑則在野,寒則依人”(同上),仿佛是人類的好朋友一般,這也正應了張載那句“物吾與也”(《正蒙·乾稱篇》)的感慨。

      三、結語

      《豳風·七月》是一首極為出色的農事詩。對于研究《詩經》中的天人關系而言,它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與典型性。通過上文的闡述與分析可知,該詩描寫的農業(yè)生產活動很好地體現(xiàn)了循天而行、法天而作的實踐智慧,同時也清楚地展示了取用于天、天人和諧的關系法則。子日:“不學詩,無以言?!保ā墩撜Z·季氏》)如今看來,如果不學詩,尤其是不學習《豳風·七月》,我們就不能更好地談論天人關系問題。在大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今天,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汲取《詩經》中的古老智慧,慎重處理我們這代人所面臨的天人關系問題,與向海洋排放核污水這樣自私而且短視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

      猜你喜歡
      詩經人類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讀詩經
      學生天地(2020年7期)2020-08-25 09:00:40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詩經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xiàn)代詩經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东安县| 邢台市| 道孚县| 拉萨市| 武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凌海市| 皋兰县| 尉氏县| 北宁市| 永嘉县| 松江区| 青河县| 佛山市| 大厂| 那坡县| 乌兰察布市| 寻甸| 沁阳市| 武威市| 特克斯县| 北辰区| 抚松县| 禹城市| 乡城县| 廉江市| 弥勒县| 沈阳市| 喜德县| 康乐县| 台中市| 大田县| 来凤县| 迁西县| 威信县| 西青区| 晋州市| 丰镇市| 信阳市| 盐池县|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