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摘要: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活動是以工程項目為對象,通過融資、投資、建設、經營等方式,為工程項目的建設提供資金或實物。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活動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使工程項目在進行投融資活動時存在著許多風險。合理有效地管理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活動,對整個工程項目的實施和成功與否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進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對于提高投融資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文章結合工程項目投融資實際,分析了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現(xiàn)狀及主要影響因素,探討了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
關鍵詞: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工程項目投融資管理的核心,只有在投融資風險發(fā)生前進行有效控制,才能使工程項目順利進行。如果投融資風險發(fā)生,即使是項目能夠順利實施,也會給企業(yè)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正確識別、評價和應對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損失是企業(yè)經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管理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管理是指在工程項目融資的過程中,對各種可能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評價和控制,并以各種手段對風險因素進行有效防范和化解,以保證投融資活動的順利進行。投融資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表現(xiàn)在:
第一,有利于企業(yè)經營目標的實現(xiàn),由于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的存在,導致了企業(yè)在進行投資、融資、經營等活動時,不能完全規(guī)避風險,也就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只有在企業(yè)采取適當?shù)拇胧?,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降低風險、減少損失。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管理是企業(yè)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有利于企業(yè)經營目標的實現(xiàn)。
第二,有利于規(guī)避工程項目的風險。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活動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以工程項目為對象,通過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活動,為工程項目的建設提供資金或實物。由于在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活動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使工程項目的投融資活動存在著許多風險。工程項目在進行投融資活動時,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就有可能給整個工程項目帶來不利影響或損失。因此,加強對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的管理,不僅有利于降低工程項目的風險程度、減少投資損失、提高投資效益,還有利于整個工程項目建設、順利完成和取得預期的效益。同時,還可以為整個工程項目建設提供決策依據(jù)。
第三,有利于提高工程項目投融資的質量和效果。工程項目的投融資風險管理就是根據(jù)工程項目的特點,通過對工程項目的投融資風險進行全面有效地管理,使其對工程項目投融資產生的各種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從而實現(xiàn)降低風險、提高工程項目投融資質量和效果的目標。這樣就可以減少工程項目的融資和投資成本,縮短項目的建設周期,使投資者獲得最大的利潤;同時可以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避免或減少資金鏈斷裂帶來的不良后果,從而提高工程項目投融資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二、工程項目投融資管理現(xiàn)狀分析
(一)工程項目融資渠道單一
由于工程項目的建設周期長,所需的資金數(shù)額大,投資回收期長,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我國工程項目的融資渠道多為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等。銀行貸款是一種間接融資,在工程項目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銀行貸款受貸款額度和審批流程的限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民間借貸是一種直接融資方式,但其缺乏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
(二)工程項目融資方式選擇不科學
工程項目融資方式單一,難以滿足工程建設資金的需求。在我國工程項目融資過程中,傳統(tǒng)的融資模式是銀行貸款,雖然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這種方式缺乏靈活性。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tǒng)的銀行貸款無法滿足工程項目建設的需要。
(三)工程項目融資結構不合理
在工程項目融資中,由于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場和政策環(huán)境,企業(yè)與銀行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從而導致企業(yè)融資行為具有較強的盲目性和短期性。同時,由于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導致企業(yè)的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銀行貸款來進行工程項目的融資。同時,由于目前還沒有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使得企業(yè)缺乏長期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在這種情況下,工程項目往往是一種短期行為。而且由于工程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資金回收周期長等特點,使得工程項目對長期融資需求更加強烈。
(四)工程項目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
工程項目投融資過程中,投融資各方在風險認識和風險控制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同時,由于工程項目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導致投融資管理工作不到位,從而無法及時預測和控制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導致出現(xiàn)各種財務問題。這對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產生了很大影響。
三、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的影響因素
(一)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所引起的企業(yè)投資、融資決策風險,包括利率、匯率、股票價格等,這些因素變化都會引起企業(yè)的投資收益和投資成本的變動,進而導致企業(yè)投資風險的增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往往要考慮許多不確定因素,例如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利率水平、匯率水平、股票價格等都是影響市場風險的重要因素。
(二)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是指由于利率、匯率等各種因素的變動而給企業(yè)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企業(yè)收益的損失或損失程度的增加。
(三)項目運營風險
項目運營風險是指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后,在工程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所造成的風險。運營風險主要包括經濟風險和技術風險兩大類,其中經濟風險主要包括政策法律風險、環(huán)境風險、通貨膨脹風險、貨幣貶值風險和匯率波動等;技術風險主要包括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四)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是指企業(yè)在投融資活動中,由于國家相關政策的變化而引起的投融資活動不能如期進行的風險。我國目前正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時期,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融資、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這些政策法規(guī)對于企業(yè)的投融資活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五)自然風險
自然風險主要指的是自然界中所發(fā)生的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自然災害、地質災害等,這些因素會給工程項目帶來巨大的損失。比如,在我國的山區(qū)中,常常會出現(xiàn)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嚴重威脅著工程項目的正常建設和運行,給企業(yè)造成巨大損失。
四、工程項目投融資模式介紹及模式應用
(一)OM模式(委托-運營)
OM模式是指政府將基礎設施項目所有權或經營權授予一家或多家公司,由其負責項目的運營和管理,政府或公共部門作為股東,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在此模式下,政府以委托形式授予公司特許經營權,公司在約定期限內經營該基礎設施項目,通過收費或出售收費權收回投資并獲得收益,期滿后將該基礎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OM模式的優(yōu)點是:可以減少政府債務;適用范圍廣;可引入競爭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有利于降低工程造價。缺點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guī)模較大、投資回收期長;收益回報較低;受政府政策影響較大。當前,國內適用 OM模式的項目主要為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如,南京市建鄴區(qū)部分片區(qū)環(huán)衛(wèi)保潔市場化項目,采用“BOO+OM”模式運作,其中道路清掃保潔及垃圾收集清運服務采用BOO模式,公共廁所及垃圾轉運站運營管理采用OM模式;2020年的萊州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PPP項目中,新建部分采用BOT模式,而存量部分則采用的OM的運作方式,項目投資5.85億,中標供應商為上??岛悱h(huán)境股份有限公司-華能國際電力開發(fā)公司-湖南省工業(yè)設備安裝有限公司聯(lián)合體。
(二)MC模式(管理合同)
MC模式是指業(yè)主與管理公司簽訂 MC合同,委托管理公司對工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進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管理,并按約定支付服務費的一種項目管理模式。在該模式下,業(yè)主將建設工程項目委托給管理公司,并與其簽訂 MC合同,雙方在平等協(xié)商基礎上就合同條款進行談判和簽訂,最后由業(yè)主向管理公司支付委托管理費。在管理公司接管該工程項目后,組織設計、采購、施工和試運行等階段的工作,并按約定支付服務費。 MC模式主要適用于政府或公共部門新建和改建的非經營性工程項目,如學校、醫(yī)院、體育場館等。在我國, MC模式一般由政府或公共事務主管部門采用行政主導的方式組織實施。由于該模式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專業(yè)性,在實踐中很難開展或操作,一般適用于具有一定技術基礎和管理水平的政府或公共部門,特別是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更具優(yōu)勢,多是大型工程。
(三)BOO模式(建設-擁有-運營)
BOO 模式,即建設-擁有-運營,是指政府將建設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授予一家企業(yè)(項目公司),該企業(yè)在規(guī)定時間內負責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和經營,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向政府移交設施,從而實現(xiàn)項目的投資和經營管理。BOO模式一般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如公路、橋梁等。BOO模式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采用 BOO模式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公司可以獲得一定收益,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前提下縮短項目投資周期、降低風險、降低成本。在采用 BOO模式建設基礎設施時,政府應注意在 BOO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工程質量標準、工期、違約責任等內容。例如,由中國電建集團所屬上海電建首個BOO模式項目——印尼棉蘭2×167兆瓦機組工程。該項目是印尼國家級高新技術工業(yè)開發(fā)區(qū)經營公司PT.KIM提出的唯一區(qū)域供電項目,建設兩臺亞臨界167兆瓦雙水內冷發(fā)電機組,三大主機均由上海生產。由于棉蘭項目采用BOO模式,上海電建還承擔了項目投產后為期30年的運行維護職責,為了更好地管理棉蘭電廠,公司從海外聘請了經驗豐富的專家,針對印尼本土特點,編寫EPC項目管理策劃書及電廠相關運行規(guī)程、培訓教材,落實運行維護的本地化策略。
(四)TOT模式(轉讓-經營-轉讓)
TOT模式是指政府將現(xiàn)有基礎設施或存量資產無償或有償?shù)匾平唤o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并由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償后,該基礎設施或存量資產可以進行商業(yè)化運營,以產生合理的經濟效益。TOT模式是一種特殊的項目融資模式,通常用于政府缺乏資金建設市政基礎設施項目。TOT模式應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和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可以采用 TOT模式實施,即:政府將存量公共資產所有權有償移交給社會資本方,待該基礎設施或存量資產具備一定運營收益后,再無償或有償移交給政府。TOT模式應用于市政公用事業(yè)項目具有諸多優(yōu)點。例如,徐州地區(qū)在建設水利項目時,為提高原水(指取自天然水體或蓄水水體,未經水處理工序)供應服務質量及運營效率,緩解市財政當期壓力,同時借鑒上海等地先進供水經驗,原水、制水分開運營,徐州市政府決策采取 TOT(移交一運營一移交)運作方式,即徐州市人民政府(指定新水公司)與社會資本共同投資成立 PPP 項目公司,政府出資比例為 26%,社會資本投資人出資比例為74%(其中25%為省PPP融資支持基金或徐州市城建基金)。新水公司將駱馬湖及微山湖原水資產轉讓給項目公司,徐州市政府授權徐州市水務局授予項目公司特許經營權負責項目運營維護,通過政府購買原水服務方式使項目公司獲得合理的投資運營回報,授權期結束后項目公司將整體資產有償轉讓給政府或其指定相關機構。
(五)BOT模式(“建設-經營-轉讓”)
BOT模式是指政府和私人企業(yè)之間,為建設或經營某項基礎設施而簽署的協(xié)議,在協(xié)議約定的期限或特定的地點,由政府或私人企業(yè)建設完成基礎設施項目后,再將該項目轉讓給政府或私人企業(yè),并由其運營管理該項目。這種方式使項目風險與利益的分配關系發(fā)生了改變,由私人企業(yè)承擔一部分風險,再由政府承擔一部分風險。BOT模式不僅可以分散項目投資風險,還可以利用私人企業(yè)對項目進行管理和經營,實現(xiàn)投資回報率最大化。如,深圳地鐵 4 號線由港鐵公司獲得運營及沿線開發(fā)權。根據(jù)深圳市政府和香港地鐵公司簽署的協(xié)議,港鐵公司在深圳成立項目公司,以BOT 方式投資建設全長約16km、總投資約60 億元的4號線二期工程。同時,深圳市政府將已在2004年底建成通車的全長4.5km的4號線一期工程,在二期工程通車前(2007 年)租賃給港鐵深圳公司,4 號線二期通車之日始,4 號線全線將由香港地鐵公司成立的項目公司統(tǒng)一運營,該公司擁有30年的特許經營權。
五、工程項目投融資風控體系建設原則及框架
(一)建設原則
1. 系統(tǒng)性。風控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能僅僅就風控體系而開展,而是需要從集團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經營管理、財務管理、法務管理、人力資源等各方面進行統(tǒng)籌考慮,通過信息系統(tǒng)的搭建實現(xiàn)風險的閉環(huán)管控,在保障風控體系有效性的同時,提高集團整體風險管控能力。
2. 全面性。風控體系建設需要覆蓋風險防控全過程,全面覆蓋各層級、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和各類崗位,加強制度建設和執(zhí)行監(jiān)督,強化風險預警和分析機制,加強集團和子企業(yè)兩級風險防控體系的有效聯(lián)動。
3. 分級分類。構建集團統(tǒng)一的風險管控組織架構、制度流程、信息系統(tǒng)等風控體系運行基礎保障體系,通過分類分級管理,實現(xiàn)不同層級、不同業(yè)務類型、不同規(guī)模企業(yè)風控工作的差異化管理。
4. 閉環(huán)管控。風控體系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必須要結合實際工作需求開展實踐探索,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完善風控體系建設方案。要做到“以終為始”,從集團和子企業(yè)兩個層面著手搭建風險管控體系,明確風險管理目標和流程。
5. 持續(xù)改進。隨著環(huán)境變化和業(yè)務發(fā)展變化,風控體系建設需要不斷補充完善。要從制度制定到實際應用、從事后評價到持續(xù)改進、從職能部門到業(yè)務部門的全過程動態(tài)管控,實現(xiàn)持續(xù)改進。
(二)建設框架
風險防控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其建設框架可以分為戰(zhàn)略、組織、流程和機制四個部分。戰(zhàn)略:明確公司未來發(fā)展方向,制定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為風險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據(jù)。組織:建設符合公司實際的組織架構,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建立部門間溝通協(xié)調機制。流程:以公司戰(zhàn)略為導向,構建全流程的風險管理體系,涵蓋投資決策、資金管理、工程建設管理和財務管理等主要方面。機制: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風險處置機制等,通過內部審計、專項審計等方式,監(jiān)督和評價各部門及崗位的工作情況。在上述四個方面中,戰(zhàn)略是企業(yè)的核心,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組織架構是企業(y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流程是企業(yè)業(yè)務運轉的基本方式;機制是風險管控的保障。只有把這四個方面做好了,才能有效防控風險。
六、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控制策略分析
(一)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風險分析的首要前提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是項目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jù),因此必須要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在進行工程項目投融資管理時,首先要做好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在調查、分析工程項目背景、市場、投資環(huán)境、技術等信息的基礎上,結合對工程項目投融資管理目標的了解以及投融資管理的基本原則和要求進行分析與討論。在實際分析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加強對市場需求與供應情況的調查與分析,明確市場需求和供應情況以及不同時期的價格變化。其次要加強對建設標準與要求的研究,通過對建設標準與要求的分析明確投資是否符合相關規(guī)定。再次要加強對工程建設規(guī)模、數(shù)量與結構以及資源配置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最后要加強對投資環(huán)境、建設規(guī)模以及市場前景等方面的調查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實際需求且切實可行的工程投融資方案。
(二)以風險的識別作為設計融資結構的依據(jù)
工程項目投融資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從項目前期準備到項目建設實施都存在一定風險,如果不對這些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評估,就很難制定出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難以實現(xiàn)投融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從投融資風險角度出發(fā),可以將投融資風險分為五個方面: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和管理因素。例如在進行港口建設時,需要考慮到港口設施能否正常使用,以及港口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在進行道路建設時,需要考慮到施工路段交通狀況是否良好,以及施工路段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此外,在進行項目投資時,也要考慮到當?shù)鼐用?、企業(yè)以及政府是否有能力支付投資費用。
(三)以項目的當事人作為風險分擔的主體
為了降低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需要對投資者進行有效的風險分擔。一是政府分擔:政府需要加強對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為降低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政府需要對投資環(huán)境進行不斷優(yōu)化,對工程項目進行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與布局。在規(guī)劃與布局完成后,政府要通過明確責任和權利來實現(xiàn)風險分擔。同時,政府要加大對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管理的資金投入力度。二是投資者分擔:在工程項目投資過程中,投資者需要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一方面要提高投資者的自身素質,另一方面要加強投資環(huán)境的建設力度。另外還可以通過簽訂合同來實現(xiàn)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三是金融機構分擔:金融機構在工程項目融資過程中承擔著重要責任。金融機構需要加強對市場環(huán)境、政府行為、行業(y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與分析。
(四)以合同作為風險處理的首要手段和主要形式
合同是工程項目投融資風險控制的首要手段,它能以法律形式保護雙方利益,使各方對項目進行有效管理。在簽訂合同之前,首先應進行風險識別,對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合同的條款進行明確,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在合同中應明確以下內容:第一,工程項目投融資雙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各自的企業(yè)情況、社會信譽、項目經濟技術條件以及融資條件等方面的內容。其中應對雙方的基本信息進行詳細說明,并建立完整的企業(yè)和項目信息檔案。第二,雙方合作條件與合作方式。包括融資方式、資金來源、資金運用期限、業(yè)主對投資和建設進度的控制要求等方面內容。第三,雙方的違約責任。包括違約處理方式、發(fā)生意外事件后的處理方式和處理方法等方面內容。
七、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項目是一種具有較大規(guī)模的資金密集型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其建設周期長、投資金額大,建設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風險。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風險主要有政策風險、金融風險、市場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因此,工程項目必須加強投融資管理,有效降低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促進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本文分析了工程項目投融資管理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加強工程項目投融資管理的對策措施,以期為提高工程項目投融資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陸星宇.探討B(tài)T項目的管理及投資控制措施[J].房地產導刊,2018(18):222.
[2]馮愛云.高校BT融資建設模式風險分析及風險控制初探[J].市場觀察,2016(05):142-143.
[3]費瑤佳.建筑業(yè)BT項目的財務風險識別及防范[J].經營與管理,2018(11):22-24.
[4]于平,李先杰.海洋生態(tài)產品價值實現(xiàn)的融資模式研究[J].海洋經濟,2021(04):45-53.
[5]于化金.工程投融資建設模式回購風險與控制策略分析[J].財會學習,2019(34):230-232.
(作者單位: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