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間鯉
足不出戶,飽覽萬里之外的風景;穿越時空,聯(lián)結古圣昔賢的思維,也許這就是讀書帶給人類最大的樂趣——用閱讀探知一個更廣闊而多面的世界。
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但人類與書籍的結緣卻已經歷過億萬次的紀念。在漫長的文化綿延之路上,曾經有無數(shù)愛書、愛閱讀的人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印記,每一次重溫,都能與不同時空中的讀書人共赴一場滿溢書香的邂逅。
有一只名叫“蠹魚”的小蟲,它讓眾多的讀書人心生向往,將它視為自己的精神寄托。
北宋的黃庭堅用它來自比:“身入群經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南宋的陸游連來生都安排上了:“老死愛書心不厭,來生恐墮蠹魚中”;清人紀曉嵐自題“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偠灾巳硕枷牖畛伤臉幼?。
這只被文學大家們所偏愛的小蟲,就是俗稱的“書蟲”,它喜歡啃噬書籍,一生都與書卷為伴,實現(xiàn)了很多讀書人夢想中的生活,所以經常被拿來比喻書籍或者愛讀書的人。
蠹魚以書為食的習性,衍生出了很多神奇的想象,唐朝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就曾記載過一個有趣的故事,說有個叫何諷的書生買了本古書,在書里發(fā)現(xiàn)一個像頭發(fā)卷的小東西,他不知這是何物,就把它掰斷了,里面流出了一些水。
后來他向一個道士講述了這件事,道士頓足長嘆,說:“你可真是注定沒有成仙的命啊,這就是傳說中的蠹魚,它在書里只要吃到‘神仙的字樣三次,就會變成‘脈望,在夜里將它對著星星舉高,就能令仙人下凡賜你仙藥,用它流出的水將仙藥送服,就可以立地成仙。”何諷一開始半信半疑,回家翻閱那本古書,發(fā)現(xiàn)幾處被啃掉的地方真的就是“神仙”二字,這才追悔莫及。
還有一些文人從蠹魚身上引發(fā)了對讀書的深度思考:愛讀書固然是好事,但不能讀死書、死讀書。唐朝的大文學家韓愈在《雜詩》中寫道:“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后前。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本褪侵鲝堊x書一定要走心,不要像蠹魚吃書一樣只管吞食,不管消化。
看來,當一只“書蟲”也不是那么簡單的。既要博覽群書,又要知其味、明其義,才能在書海中快樂地遨游。
就像槍法好到一定程度的人叫槍神,劍法好到一定水準的人叫劍圣一樣,讀書讀到了一定的境界,也有讀書人專屬的榮譽稱號,而且可能比任何一個領域都豐富多彩。
我們經常把閱讀量大、知識淵博的人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其實這個比喻在千年以前就出現(xiàn)過很多版本。魏晉時的軍事家、學者杜預博學多才,那時候儲藏器物的倉庫叫“武庫”,人們就稱他為“杜武庫”,相當于萬事通的意思。隋朝時的“書庫”汝南太守公孫景茂,五代時的“書窟”孟景翌,也都是因博覽群書而得名。
唐朝宰相李泌家中藏書很多,而且每一本都跟新的一樣,這可不是因為他只藏書不讀書,而是因為他博聞強識、過目不忘,所以看過的書就不需反復翻閱了。韓愈曾經專門寫詩揭秘過這件事,據說李泌家里有四種書簽,經、史、子、集分別使用紅、綠、青、白的書簽來標記閱讀進度,據韓愈親自證實,李泌家里的書插滿了各色的書簽,足以證明都是讀過的,李泌也因此被譽為“書城”。
北宋時有一位藏書家趙元考,有著“著腳書樓”的外號。據說他“無書不記”,不但愛藏書、愛讀書,還擁有一個最強大腦,凡是他看過的書全能記得住。有一次趙元考的同僚們討論一個藥方,其中有一味藥不知道出處,有人去問了趙元考,結果他張口就說出這味藥在《本草》的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眾人翻書驗證,果然分毫不差,這逆天的記憶力都能和現(xiàn)代的搜索引擎一較高下了。
不過,要論閱讀的終極愛好者,還得看南宋詩人陸游。陸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閱讀狂人,他的書房因藏書多到插不進腳,得名“書巢”,他自己作詩自嘲“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做書癲”“白頭尚作書癡在,剩乞朱黃與校讎”,直接認領了“書癲”與“書癡”兩個雅號。他的詩作有兩百多首和讀書有關,在八十二歲高齡時,還寫下了“藜羹麥飯冷不嘗,要足平生五車書”的閱讀心聲,可見對讀書的喜愛。
讀書破萬卷,就一定能“下筆如有神”嗎?還真不一定。讀書最關鍵的并不是閱讀本身,而是在閱讀的同時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并能夠結合現(xiàn)實的人生去感悟、應用?!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只是一味苦讀、不求甚解,可能最終只會把自己讀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裝書容器。
晉代的右丞相傅迪就是一個讀書很多但不解其義的人,他看不起當時的尚書仆射劉柳,因為劉柳只研讀過《老子》??蓜⒘挥靡痪湓捑痛林辛烁档系耐茨_:“你讀書雖然多,但不理解書中之意,你呀,就是個裝書的箱子——書簏。”后來,人們就用“書簏”來形容博覽群書但不能將所學融會貫通的人。
滿腹詩書卻不能化為己用,也許會獲得一時的成就感,但總會在人生的某個關鍵路口露出短板。南朝的學者陸澄曾經是一位廣受人們稱贊的博學之士,涉獵非常廣泛,連很多極其冷門的知識都了如指掌,人稱“碩學”??伤x了三年的《易經》,卻不理解文義,想要寫本《宋書》,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被名臣王儉戲稱為“書櫥”。
陸澄曾因失察而被彈劾,他引經據典,從周朝一路講到劉宋,陳述了歷朝的各種法條、案例來申辯自己不應該獲罪,沒想到卻被尚書令褚淵“用魔法打敗魔法”,一口氣列舉出了一車的反例來駁斥他的論據。最終,陸澄還是受到了懲處。滿腹經綸卻不能以學識立身,不得不說是“書櫥”的一種悲哀。
“數(shù)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這是著名出版家張元濟先生的一句名言。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為個體的生命可以踏入書中的天地,窺見萬千個有趣的靈魂。指尖書頁,就是萬丈紅塵,也是人類對世界最初與最終的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