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婷 陳麗杰
關鍵詞:淮安紅色文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路徑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群眾在長期的民主革命建設中,不斷吸收國內外優(yōu)秀文化成果之后所形成的先進文化;是中國近代以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形成的蘊含愛國主義的革命文化;是凝聚著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遠大目標的創(chuàng)造性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紅色文化是彰顯黨的性質和宗旨,體現(xiàn)人民和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進文化。[1]”中國紅色文化是一個不斷充實的過程,它起源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成熟并繁榮于改革開放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淮安紅色文化是在淮安地區(qū)所形成的特色紅色文化,具體是指,淮安人民為擺脫國家侵略和推動民族發(fā)展而不斷奮斗形成的獨特文化。這些紅色文化見證了淮安地區(qū)進行革命斗爭的歷程,表現(xiàn)了淮安人民英勇抗戰(zhàn)的精神。
從現(xiàn)存的淮安紅色文化資源來看大致可分為淮安紅色物質文化、淮安紅色精神文化?;窗布t色物質文化包括軍隊、政府留有的舊址,如高郵市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革命時期重要歷史人物居住地,如周恩來故居;革命時期烈士紀念地點,如老子山南山革命烈士陵園、西順河二十六烈士陵園、漣水烈士陵園;一些重要資料,如新安旅行團紀念館中放置的各種文獻資料等?;窗布t色精神文化包括周恩來身上的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橫溝起義人民身上愛國主義精神、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勇無畏的精神、中共淮安市黨史辦公室出版的《淮安黨史資料》、以淮安歷史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黃花塘往事》電影、紅色歌曲《淮寶戰(zhàn)歌》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盵2]紅色文化不僅能擴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資源,而且能夠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所以加強紅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其必要性。目前在淮安政府領導下,不少初中學校將淮安紅色文化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通過對淮安部分初中進行調研,并制作調查問卷讓淮安初中學生填寫,通過朋友圈、線下發(fā)放等方式收集了一定數(shù)量的調查問卷,來探尋二者在融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1.學生對淮安紅色文化內涵認知度不高
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上融入了一些淮安當?shù)丶t色文化知識,那么學生應該對淮安紅色文化具有一定了解。但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及學生對淮安紅色文化了解程度時,只有53%的同學表示基本了解,仍有40.5%的學生表示不太了解。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淮安紅色文化內容較少,對淮安紅色文化內涵認知度較低。也反映了雖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課堂上提及淮安紅色文化,但學生并沒有及時理解、掌握,降低了淮安紅色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運用的實效性。
2.教師對淮安紅色文化內容講解不透徹
根據(jù)調查結果,在問及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主要通過何種載體學習淮安紅色文化時,36%的學生是通過紀念日及其背后的故事來學習淮安紅色文化的,而通過革命史實和關鍵事件這種載體的只占到14%。也就表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課堂上大多只講解一些紀念日背后的故事,比如每年的3月5日為周恩來紀念日,教師可能會在這一天講述有關周恩來的故事,但其他有關淮安紅色文化內容提及較少甚至可能沒有?;窗布t色文化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只對某個事件的一小部分對學生進行講述,而沒有講述到淮安紅色文化的其他方面的內容,弱化了淮安紅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價值。
3.學校缺乏學習淮安紅色文化氛圍
良好的學校氛圍能夠增長學生對淮安紅色文化認識,利于學生與教師在課上良好互動。根據(jù)調查結果,在問及學生學校開展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方式時,59%的學生所在學校開展實踐活動,而其他類別活動所占比例較小。由此可以看出學校開展淮安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方式單一,學校缺乏學習淮安紅色文化氛圍。另外,有6.5%的學生表示學校在環(huán)境建設中融入淮安紅色文化。并且通過對淮安市的一些初中校園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出淮安學校校園中缺少對紅色人物、事件的宣傳介紹,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良好的文化氛圍。
1.學生對淮安紅色文化認同感不足,思想受外界因素影響大
初中階段的青少年思想表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對西方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之間的沖突無法正確地辨別,受本國網(wǎng)絡上一些非主流言論影響,學生對淮安紅色文化認同感低,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提及的淮安紅色文化不重視,不會刻意記住有關淮安紅色文化的內容。另外,處于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更多的是抱有對未來和現(xiàn)實的期許,認為考慮未來比傳承淮安紅色文化更有價值,影響著初中生對淮安紅色文化的接納。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及學生道法課教學中應用淮安紅色文化是否有必要性這個問題上,只有3.5%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待淮安紅色文化的忽視。學生周圍的親人對初中生紅色文化認識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家長過于注重學生成績,對學生從小到大的教育是嚴厲的,封閉了初中生接觸淮安當?shù)丶t色文化的途徑。甚至有些家長對學生的嚴格管理會讓一些同學會出現(xiàn)學習上的逆反心理,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有關淮安紅色文化方面的內容排斥。
2.教師自身理論知識不扎實,教學方法單一
有些年輕教師由于剛剛進行工作,實踐經(jīng)驗少,對淮安紅色文化熟悉度低,難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淮安紅色文化,對淮安紅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方式僅僅停留在播放幾張淮安紅色文化圖片。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及學生教師傳授淮安紅色文化方式時,有44.5%的教師對教材中涉及的淮安紅色文化講解采用口述方式,其他講授方式占比較小,可以看出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師對淮安當?shù)丶t色人物主要事件簡單講述,而該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未能準確傳達到學生身上去,弱化了淮安紅色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融合的效果,難以使學生切實理解淮安紅色文化與書中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另外教師單一地通過口述淮安紅色文化,有些淮安紅色文化事件距離學生所處時代有點遙遠,淮安紅色文化的有些內容是無法通過語言直接描述出來的,所以教師難以對淮安紅色文化內容講授到位。
3.學校注重學生成績,對二者融合支持力度欠缺
學校按照社會的要求培養(yǎng)人才,學校日常教學內容往往與社會要求所對應,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存在“小科”思維。通過翻看淮安市近5年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試卷,我們看出試卷中關于淮安當?shù)丶t色文化的內容很少,反映出了淮安紅色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提及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學校會留有大量時間讓教師注重對學生課本知識的掌握,不提倡教師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在校園文化氛圍上極少注重添加淮安紅色文化內容。通過了解淮安當?shù)匾恍┏踔袑W校的官網(wǎng),比如淮安中學、清江中學等,這些學校沒有設置淮安紅色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板塊,也沒有設置有關淮安紅色文化的板塊,設置的內容大多與學科考試知識相關。從側面反映出學校對淮安紅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支持力度欠缺。
紅色文化是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財富,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利用好淮安紅色文化的本土特點,將其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認識,塑造正確價值取向。為了能夠切實發(fā)揮其作用,根據(jù)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要尊重中學生認知發(fā)展順序,要按其年齡階段特征循序漸進地對學生講授淮安紅色文化。教師在與學生溝通交流時,要時刻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文化導向。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時,鼓勵家長在校外為學生提供接觸淮安紅色文化的途徑,推動學生主動學習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教授的有關淮安紅色文化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及淮安紅色文化,引導學生從報紙、網(wǎng)絡、圖書館、對淮安紅色人物采訪等方式了解淮安紅色文化,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內化學生對家國文化的認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淮安紅色文化對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既需要教師具有淵博的淮安紅色文化知識,又需要有卓越的實際運用本領。教師要抓住淮安紅色文化的歷史特殊性,利用人物事跡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比如在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十課,教師在講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課中,通過播放周恩來總理的事跡視頻,或者帶領學生到周恩來紀念館進行實地參觀,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來分析周恩來總理奉獻自身的原因,讓學生學習周恩來總理鞠躬盡瘁的精神,引導學生能夠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有創(chuàng)新性和多樣性,更要抓住“比賽”“多媒體”這兩個關鍵詞。通過在課前舉辦“聽淮安紅色故事,猜人物”比賽、開展以淮安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再將比賽中所涉及的淮安紅色文化融入到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對淮安紅色文化和書本知識的興趣。在淮安紅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過程中運用必要的多媒體設備,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豐富師生互動方式。所以教師應考慮到初中生樂于接受播放圖片、視頻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設備變更教學形式。
要想實現(xiàn)淮安紅色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進一步融合,學校可以從教學培訓、課外實踐、搭建淮安紅色文化網(wǎng)絡教育平臺三方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在教學培訓方面,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邀請專家到校開展淮安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講座,提高教師對淮安紅色文化的認識。另外也能定期舉行交流會,讓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之間互相分享在課堂上融入淮安紅色文化教學經(jīng)驗。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通過參觀訪問、現(xiàn)場觀摩、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盵3]所以在課外實踐方面,學校不僅要為校外實踐活動提供需要的交通工具,而且還要在進行淮安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中配備專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進行講解。在搭建淮安紅色文化網(wǎng)絡教育平臺方面,學校通過建立淮安紅色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數(shù)字化教育平臺,定期推送融入淮安紅色文化的道德與法治精品課、留存與淮安紅色文化有關的活動照片,對學生、教師、家長實行無差別開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EB/OL].(2019-03-18)[2022-03-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2]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49.
本文是宿遷市雄英計劃項目“大中小學一體化視域下江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的路徑研究”、宿遷學院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重大項目“江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大中小學一體化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宿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