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龍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說起濟南名士,很多人想起來的是濟南“二安”,一是辛棄疾,字幼安,二是李清照,字易安?!岸病敝螅€有一大名人,號云莊,或稱張文忠,他就是元朝濟南人張養(yǎng)浩,講中國古代文學史和中國古代政治史,他是繞不開的?,F(xiàn)今部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最后一篇課文,就是他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為“壓軸”之作。
這篇作品幾乎是張養(yǎng)浩的絕命之作。寫下這首散曲的那年,他已經(jīng)60歲了,從京城辭官回到家鄉(xiāng)濟南已近八載。那些年里他棲隱云莊,優(yōu)游山水,寫盡了濟南美景:“匯波樓醉墨淋浪,歷下亭金縷悠揚,大明湖播畫舫,華不注倒壺觴”。熟料朝廷第七次征招,這次征召的理由他無法再拒:“關中大旱,饑民相食”。按現(xiàn)在的說法,退休之年他又上任陜西行臺中丞,登車就道,前往賑災。從濟南到陜西,路途迢迢,到了潼關,災情慘狀他就看不下去了,一邊設法賑災,一邊發(fā)懷古之幽思,寫下了一系列散曲小令,其中就有名篇《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蹦嵌螘r間寫的還有《山坡羊·驪山懷古》:“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边€有《山坡羊·北邙山懷古》:“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把風云慶會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山坡羊·洛陽懷古》:“天津橋上,憑欄遙望,舂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云臺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蹦且荒辏簿褪窃髯谔鞖v二年(1329年),七月二十七日,張養(yǎng)浩“得疾不起”,病逝于賑災任上。
張養(yǎng)浩的這篇潼關懷古名作,為潼關這座關中東大門增添了一抹別樣風采?,F(xiàn)今的潼關古城開發(fā)成了旅游景區(qū),2019年5月,潼關縣在黃河岸邊的古渡口景區(qū),豎立了5米高的張養(yǎng)浩青銅雕像,作為張養(yǎng)浩文化廣場的中心地標,鏤刻張養(yǎng)浩的曲作,《山坡羊·潼關懷古》置于最顯眼處,可見張養(yǎng)浩在潼關的位置。
張養(yǎng)浩的家鄉(xiāng)濟南,現(xiàn)如今的遺跡有張養(yǎng)浩墓,位于濟南市天橋區(qū)西濼河路柳云小區(qū)以北的文忠園,已經(jīng)入列濟南廉政地圖。這主要因為他在文學之外還著有《為政忠告》(又名《三事忠告》),入選《四庫全書》“官箴”之列,幾成古代官員的教科書,且流傳古日本、朝鮮,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