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詩人,作家,文化批評家。
生于1967年,198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F(xiàn)居天津。高級的影視作品,對地域風俗、時代風貌的刻畫一定要占到相當比重,這也有助于揭示人物行為的合理性,以及充分展開劇情
此前,我一直以為,自年初《繁花》熱播,到5月中旬《慶余年》第二季開播,這個時間段里,劇集方面再不會出現(xiàn)什么意料之外的驚喜。沒想到短劇領域《我的阿勒泰》和《新生》橫空出世,而且近乎同時,初夏的劇屏也一下子為之亮麗不少。
比照過往的類型劇結(jié)構(gòu),《我的阿勒泰》和《新生》都屬于非典型劇目,就連網(wǎng)絡上的分類標記都顯示著“迷?!薄段业陌⒗仗繁粯擞洖椤凹彝?生活/愛情”;《新生》的標記相對豐富:“當代/都市”“劇情/懸疑”……可惜幾個類型關鍵詞疊加,不是更具體,而是更籠統(tǒng)了。
《我的阿勒泰》改編自李娟同名散文集。散文類作品在展示地域風情方面,一向比小說和戲劇更具自由度,不足是情節(jié)和人物沖突這一塊,而這兩者恰恰是戲劇和影視的核心所在。以《我的阿勒泰》目前的呈現(xiàn)來看,改編是成功的。全劇沒有因為對邊疆牧場的風情展示而顯得沉悶;也沒有因為要推動劇情發(fā)展,而忽略對美輪美奐自然景色及當?shù)鼐用翊緲阈郧榈某尸F(xiàn),可謂“魚”和“熊掌”兼得。
該劇的演員班子出色。馬伊琍剛在《繁花》中“秀”完上海女子的精致,又在此劇中成功演繹了邊疆漢族女子的堅韌。演“奶奶”的黃曉娟,你能看出她就是當年和趙本山、潘長江、黃宏演小品的那位二人轉(zhuǎn)兼小品演員嗎?演“村長”的海拉提·哈木,依稀讓我聯(lián)想到蘇俄和東歐電影里的表演風格。演“巴太”的于適,自始至終都沒讓我想起《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里的“姬發(fā)”,這是一位年輕演員開始大成的標志。蔣奇明這回演了一個不著調(diào)的南方“錢串子”“高曉亮”,戲份有限,但人性展示卻是飽滿的。還有阿麗瑪,她扮演的那位因為家人未能為其買回搓衣板而一直煩惱的“托肯”,既承擔了全劇笑點,又呈現(xiàn)了當?shù)嘏娱_朗、務實等性情。
《我的阿勒泰》是近年劇屏少有的帶有文藝性和詩意影像氣質(zhì)的作品。這在當下的內(nèi)地電視劇中是非常罕見的,也極為難得。高級的影視作品,對地域風俗、時代風貌的刻畫一定要占到相當比重,這也有助于揭示人物行為的合理性,以及充分展開劇情。
帶有鮮明文藝氣質(zhì)的作品,并不多見,但最近一年里,至少涌現(xiàn)了4部——除了《我的阿勒泰》,還有《曾少年之小時候》《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在暴雪時分》。這是非常好的趨勢,說明電視劇制作越來越注重內(nèi)在精神質(zhì)地的飽滿。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劇的文藝性,是服務于劇情設置、類型劇建設的,并沒有那種“以張揚文藝性為己任”的“傲慢”。
《我的阿勒泰》也有瑕疵。開篇節(jié)奏有些緩慢。主人公“李文秀”的作家人設沒什么新意,呆萌得有些過分。不過,因為劇集改編自文學原著,且劇集結(jié)尾處進行了呼應,倒也沒有太大影響。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在這樣的人設限定下,周依然照樣把人物塑造得相當可信,展現(xiàn)了演員的能力。
每部熱播劇通常會捧紅三四位演員。周依然今年運氣不錯,她在近乎同一時段,有兩部熱劇播出,除了《我的阿勒泰》,還有《新生》。兩部戲里,周依然都是舉足輕重的“二番”。她在《新生》里扮演記者“何珊”。作為懸疑劇里的“二番”,“何珊”跟偏文藝性的“李文秀”自然大為不同。
《新生》開篇所展現(xiàn)的劇情與“密室”氛圍,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前面四五集,觀眾會以為這是一個聲討騙子的故事,井柏然扮演的“費可”利用信息差屢屢行騙得手,手段之高遠超當年阿蘭·德龍和馬克·達蒙扮演的犯罪天才“雷普利”??陕?,劇情忽然反轉(zhuǎn),每個受害者又好像都成了騙術成功的推動者和參與者,呈現(xiàn)反傳統(tǒng)密室推理的色彩。短短十集,盡顯“燒腦”本色。
與《我的阿勒泰》相仿,《新生》全劇篇幅也不長。每集給觀眾的信息量都足夠飽滿,所以大家也沒覺得全劇的時長有多短。作為犯罪懸疑劇,《新生》所展示的“強推理屬性”和反轉(zhuǎn)能力,在帶給觀眾觀賞快感的同時,提醒同行,在“懸疑/犯罪/推理”這個類型領域,還存在很大的可供發(fā)掘的空間。